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

电功率计算公式

一、电功率计算公式:

1、在纯直流电路中:P=UI,P=I²R,P=U²/R;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R电阻()。

2、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

式中:cos功率因数,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中cos=1

则P=UI;U、I分别为相电压(220V)、相电流。

3、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

均功率都是:P=√3UIcos

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380V)、线电流。

cos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cos=1则P=√3UI;若为三

相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压缩机、继电器、日光灯等等。cos=0.7~0.85,计算

取值0.75。

4、说明:

阻性负载:即和电源相比当负载电流负载电压没有相位差时负载为阻性(如负

载为白炽灯、电炉等)。通俗一点讲,仅是通过电阻类的园件进行工作的纯阻性

负载称为阻性负载。

感性负载:通常情况下,一般把带电感参数的负载,即符合电压超前电流特性

的负载,称为感性负载。通俗地说,即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大功率电器产品。

二、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

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

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电阻

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

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

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是

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三、电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