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举例说出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环境相的适应。

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模拟探究活动,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认同坚持合理规划,确保生物

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

1. 生物能适应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四、教学难点: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全面认识。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制作不同颜色的纸蝴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曾经有实验者把

跳蚤放在桌子上,跳

蚤迅即跳起,跳起的

高度均在其身高的

400倍左右。然后,

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

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

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

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

璃罩的高度,跳蚤都会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

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

跳了。实验者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

不会跳了,变成“爬蚤”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寻找纸蝴蝶

活动方法:

将一张大的风景画粘贴在黑板上。 请两位同学

蒙上眼睛,其余同学将各自制作的纸蝴蝶贴在风景

画上。粘贴时,要注意不能覆盖别人已经粘贴的纸

蝴蝶,并尽可能粘贴在“天敌”不易发现的位置。

当两位同学“重见光明”后,请他们在1min内

一个一个寻找蝴蝶,尽可能找到更多的纸蝴蝶。

讨论分析: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1.两位同学个找到了多少只纸蝴蝶?你粘贴的

纸蝴蝶被发现了吗?分析被找到的和没有被找到的

纸蝴蝶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是一只真蝴蝶,它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中不易被鸟类等天敌发现?这对蝴蝶的生存有什么

意义?

共同分析:此模拟实验中纸蝴蝶模拟真蝴蝶,

纸蝴蝶所粘贴的地方模拟的是真实的蝴蝶生存的环

境,两个同学寻找纸蝴蝶是模拟天敌捕捉蝴蝶。据

这个模拟活动我们可以知道:颜色、形态与周围环

境特点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

似的不易被发现,这样的蝴蝶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

展。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

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多种能力。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

展示图片:睡莲、仙人掌

讨论、分析:睡莲、仙人掌的适应现象有什么

特点?这种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睡莲有长长的叶柄、叶柄中有孔、地下茎多孔,

有利于植物在水中呼吸 。一般陆生植物叶片,上表

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有利于防止水分蒸发。

但睡莲叶片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几乎无气孔。适

应其浮水生活。

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

茎肥大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发达

的根系 ,吸收营养和水分。

每一种植物有适应环境的多项本领,这样才能

在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不被淘汰。

图片展示:高山雪莲

高山雪莲,个

体矮小、茎短,整

个植物体紧贴地

面,呈半球形。有

利于抵抗高山疾

风的吹袭,又能从

地表获取较高的

温度。既可防寒又可减少水分的丧失,还能将过强

的阳光,特别是紫外线反射出去,免于伤害体内组

织。粗壮而伸长的根系,可以从砾石缝中或贫瘠的

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些形态特征是它们战

1 / 3

讨论分析纸蝴

蝶有没有被发现了

的原因,体验生物只

有与环境相适应才

能生存的道理。

分析睡莲、仙人

掌的适应现象,体会

这种适应对植物生

存的意义。

体会生物只有

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激发兴趣,提高

学习主动性

主动参与活动,

体验环境与生物的

关系。

胜恶劣环境的重要武器,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很多。比如猪笼草的捕食

行为,它的叶子上部特化为捕虫器,形状像猪笼,

笼底能分泌又甜又香的汁液,上面还有小盖子,昆

虫很容易自投罗网。再比如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

有的茎叶的表面密布着专门排放盐水的盐腺,利用

“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盐分,如木盐树、瓣

鳞花灯;有的能把吸收来的盐分集中到细胞的盐泡

里,不让它们散出来,即使体内盐分再多也不会伤

害自己,也不影响对水分的吸收。还有绿色开花植

物,必须借助外界传粉,色泽鲜艳、气味芳香的要

靠昆虫来传粉,比如苹果、梨等;而花小而无味大

多靠风来传粉。

了解了这么多植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我们一起

再来学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也普遍存在与环境适应的现象,请你分析

下列两种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这对它们有什么

意义?

视频:动物的外形、体色、生理特征具有的适

应特征

图片展示 北极熊、蝗虫

保护色——你看不见我

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

己,不被敌害发现,形成

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十分相

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保护色有利于动

物避免敌害的攻击或避免被捕猎者发现。动物界中

保护色表现得最明显、最普遍的是昆虫。昆虫的体

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

壤等物体的色彩相似,相似的情况常常达到令人惊

奇的程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

图片展示:竹节虫、枯叶蝶、兰花螳螂等

拟态——我不是我

在自然界中,很多弱小动物,从自己的利益出

发,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

他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称为拟

态,著名的枯叶蝶就是其中之一。混在一大堆的落

叶之中,即使你眼睛再好,初一看,多半会被它骗

了解植物对环

境的适应是普遍存

在的。

观看视频了解

动物对环境适应的

多种现象。

了解保护色是

动物对环境适应的

一种方式。

了解拟态生是

动物适应环境的一

种方式。

2 / 3

过,因为它们实在太像一片枯叶了,一阵风吹来,

它就像叶片那样在风中摇摆。

图片展示:箭毒蛙、金环蛇、黄蜂、夜蛾幼虫等

警戒色——你别碰我

某些小动物具有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其天

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品质

展示图片:猎豹、北极熊、羚羊

了解警戒色生

是动物适应环境的

一种方式

进一步了解动

物对环境的适应也

是普遍存在的。

体悟生物对环

食肉动物与被捕食者具有各自不同的与环境相

适应的结构与行为。

食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敏锐的感官:嗅觉、

视觉、听觉等。

被捕食者对环境的适应:奔跑、躲藏、身上长

刺等。

小结: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

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一

定的环境才能生存,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

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所淘

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吗?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图片展示:雷鸟:

夏天雷鸟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冬天雷鸟的

白色羽毛在冰天雪地里也相似,这些都是一种保护

色。自然变幻莫测,如果有一年的冬天迟迟未来,

雷鸟按时换上了“冬装”,那么,雪白的羽毛就会

变成危险。 境适应的相对性。

大熊猫主要以竹类为食,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

大熊猫生活地区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枯死,使大熊

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昆虫有保护色,但常被视力敏锐的食虫鸟捕食。

以上事实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适应只

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三、课堂小结: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

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可表现在形态

结构上,也可表现在生理行为等方面。生物只有适

应环境才能生存。

观察金鱼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回忆本节主要内

容。

课后DIY。

七、板书设计: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寻找纸蝴蝶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拟态

警戒色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八、教学反思: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