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发(作者:)

腾讯式保险:构建信任资本

作者:

来源:《经理人·中国保险家》2020年第02期

互联网保险上半场是将传统保险业务迁徙至线上,虽然充分体现了利用科技赋能实现简化

运营流程、增强产品创新等优势,但仍然局限在“卖产品”的层面,因而遭遇了“投保容易理赔

难”、“互联网平台重流量、轻理赔”、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互联网保险的下半场必然

升级到“卖服务”的阶段。腾讯系保险给出了如何卖服务一条路径:在普世、普惠和善良的綱领

下,从公益、慈善、互助、“平民服务”等出发,构建“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在解决售后问题的

同时,积累信任资本,并最终打通并掌控整个产业链。而以公益和服务积累起来的信任资本,

将成为腾讯系保险最核心的护城河。

2020年6月,知名保险媒体Insurance POST发布2020《保险科技100强榜单》,腾讯微

保再度入选2020全球保险科技100强,位列全球第二名,并蝉联中国保险科技公司第一名。

作为全球保险科技领域的权威榜单,腾讯微保再次入选,印证了中国保险科技公司不可忽略的

市场地位,也给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腾讯在保险业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当时腾讯与中民保险网合作上线“保险超

市”,试图介入互联网保险领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2015年保险超市发布了“停止运营公

告”。但这丝毫未影响腾讯对保险业的热情,继续加大布局的力度,谋求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最

佳切入点。。

但直至2017年9月,腾讯与台资富邦财险联合设立的深圳微民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

“微保”)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准,在内地获批首张保险代理牌照,持股57.8%,腾讯才真正开始

在保险业大显身手。

当腾讯系保险祭出普世、普惠和善良的口号时,市场上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这是一句口号

而已,但梳理腾讯系下各保险平台以及周边的医生平台的业务逻辑,可以发现这其实是腾讯式

保险商业模式的本质——以极致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和更全面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积累保险业

最重要的根基——公共信任资本。因为只要让保险回归到保障的正轨,获得用户信任,才是行

业得以长期发展的原动力。

寿险+财险+代理+经纪全面布局保险牌照

保险业务布局上,腾讯通过发起设立、参股以及投资拿下了互联网保险、寿险、财险和保

险中介牌照,旗下拥有北京腾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

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保险”)、和泰人寿、香港英杰华保险、水滴互助等保险类机

构。

腾讯最早试水的领域是财险。2013年11月6日,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牵头发起设

立的众安保险正式揭牌,三者分别持股19%、15%、15%。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

安保险获得了众多机构的青睐,2015年6月,成立仅17个月的众安保险获得近60亿元的A

轮融资,新增摩根士丹利、中金、鼎晖投资、赛富基金、凯斯博5家财务投资机构。融资后,

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仍位列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稀释到13.5391%、10.2054%、

10.2054%。

2015年12月,澳大利亚知名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联手KPMG(毕马威)发布

的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众安保险摘得桂冠。股东名单中,2017年9月,众安保险(上市简

称“众安在线”)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金融科技第一股。

作为一家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2019年众安保险实现收入2.697亿元,同比上

升139.9%,2019年签约客户近260家。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众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

146.296亿元,同比增长3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4.54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板块实现了盈

利。

在寿险方面,2017年初,腾讯与高瓴资本等入股英杰华人寿(香港),腾讯持20%股

份,高瓴资本占40%股权。英杰华集团是英国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险集团,成立于1696年,

总部设在伦敦。

同期,腾讯在内地还拿下了一块寿险牌照。2017年1月24日,和泰人寿正式成立,注册

资本金15亿元,中信国安、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分别持股

20%为第一大股东,腾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5%为第二大股东。年

报显示,2019年和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0.61%,亏损0.9亿元。

2016年10月,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正式获批,腾讯借此获得一张宝贵的保险代理牌

照。11月,微保上线并补齐了微信钱包九宫格中的最后一个空缺。工商资料显示,腾讯100%

控股的北京驿码神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微保57.8%的股份,富邦财险和博裕资本分别持股

31.1%和11.1%。

微保官网介绍,微保承载腾讯平台的连接与大数据能力,为用户从众多产品中严选出性价

比高的保险产品,并提供微保独家的优惠与增值服务。此外,微保将结合腾讯不同的场景,让

保险变得更加简单、时尚、好玩,让用户在有需要的时候接触到适合他的保障。

腾讯微保执行董事长兼CEO刘家明曾表示,腾讯希望通过微保做好“连接器”,从用户体

验出发,从产品设计、服务端输出科技,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把保险服务闭环做得更好。

2019年1月,成立于2013年的国银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腾诺保险经纪有限公

司,而背后则是由腾讯旗下深圳市腾讯视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00%控股。至此,腾讯旗下又

增加了一块保险经纪牌照(表1)。

微保:普惠+公益构建用户信任

2017年11月,微保上线第一款产品“微医保”,这款百万医疗险被刘家明视为微保成长的

里程碑。其实,此前,已经有其他品牌在售类似产品,要“出位”不容易。微医保经历了无数次

迭代和修改,与合作方细磨每一个条款规则的设计。以健康告知为例,原本专业、复杂的内

容,微保为了让用户了解产品全貌,买得明白,微保耗费了2个月,前后写了30多版,不断

改造出行业里最好懂的健康告知,并且在行业内第一个推出押金垫付,保费“月缴”服务。

作为一款普惠型刚需健康险产品,微医保每个月最低只要11块就能获得600万元的保

额,保障不分疾病,不限医保范围,都能报销。同时,微保还首创了看病的绿色通道,帮助用

户解决看病理赔难的问题。这无疑让更多用户对互联网保险只做“短平快”产品的刻板印象有所

改观。

在其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保通过发挥保险科技对海量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通过互联

网改变了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通过降低保费金额、创新支付方式,有效降低了

用户投保门槛,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保险产品及服务。目前,微保平台已有8000万的注册

用户,微保小程序也成为微信生态内最大的保险服务平台。

而疫情事件,更是让微保展现出超强的保险产品整合能力和销售服务能力。针对疫情推出

了“医护保”、“药师保”、“中小商家保障”、“战疫保”等12款针对新冠肺炎的公益保险和多项特

殊保障类产品,其中,“医护保”从设计到上线仅用了24小时。作为民政部唯一指定的合作保

险平台,为超过1500万用户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的精准可靠的保障,向500多万公众免费送出

多款新冠肺炎公益保障。数据统计显示,2个月内,微保用户新增2500万,同比翻了9倍。

相比之下,依赖线下业务员和银行销售渠道的传统险企,却因为疫情期间无法接触服务,

在原本开门红的热销季,遭遇寒流。根据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五家上市险企公布

的数据,2020年2月的保费总收入1435.39亿元,环比大幅下降72.8%。

基于疫情期间公益保险及此前的公益实践,微保在2020年4月16日正式成立了“微保公

益基金”,以互联网保险为纽带,发挥科技优势,连接爱心人士与救助人群,系统化、专业化

地推进“保险+公益”的创新。

显然,疫情期间微保能够迅速补位,首先依赖的是在微信九宫格中的一席之地,是腾讯巨

大的流量支持。而线上线下之分、业务一增一减现象的背后,是疫情突发事件推动的保险行业

新老势力交互的里程碑。微保作为保险新势力,做对了什么?

这让我们回到微保创立时的起点来看。作为微保的领头羊,刘家明很清楚国内商业保险遇

到的问题。中国凭借近4万亿保费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整体渗透率不到5%。看不

懂条款、投保意愿低,本质是没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放心的服务。保险究竟如何选?哪里买?理

赔效率如何?微保想成为用户心中的“正确答案”。

微保确立了核心定位:一个做“加减法”的保险严选平台。通過在每一个险种里选择2-3个

最优产品,与头部15%保险公司合作,反向定制,为服务内容、保障范围做加法,给传统保险

产品中的复杂条款做减法,形成微保平台上的“新产品”。当保险回归普世、普惠和善良,用户

买得到、买得起、用得上,保障就能给到最需要的人。

正是这样“以客户为本”的定位,使得“微医保”后发制人,成了微保最受欢迎的一款产品,

并同时在用户心里埋下第一颗信任的种子。通常而言,互联网保险平台只负责前端销售和简易

客服,后端理赔在保险端。但微保反其道而行,不断深耕细作,一心想把服务做重,提供一站

式管控。向200万用户征求意见后,微保上线了“微保管家”,以1V1在线人工客服形式,帮助

用户解决理赔问题。

在理赔流程上,微保将传统理赔流程扩充成10多个准确状态,给用户提供在线实施追

溯。刘家明带队“常驻”保险公司,6周内完成了系统对接和流程重塑。

微保的“普惠”策略在“药神保”产品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

的热映揭开了抗癌特药的保障缺口。微保经过一年筹备,携手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药神保”,

首次打通了药品供应链,实施药品实物赔付,并且给出了基本版1元的极致低价。

“药神保”以“社保+1元”的极致产品体验,成为社保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用更普惠的方式服

务千百万癌症患者。刘家明曾对外表示,“我们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抗癌特药的普惠服

务,从而打造一个互助互济,千百万人共同参与的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共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

系。”这款价格普惠,打准痛点的产品,灰度测试上线仅7天,投保转化率就超过了微医保4

倍。

微保觉得这样的“成绩”还不够。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恶性

肿瘤(癌症)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中国癌症发病率

全球排位在74名,但死亡率位列全球29名。“发病率低于国际平均,死亡率却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是“中国式癌症痛点”。

医疗健康服务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做好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就大功告成了,而需要全流程的

协调与配合。如何将预防癌症的早期筛查、解决“误诊误治”的痛点,看病贵、看病难以及支付

等四个环节打通,在防癌全流程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微保联合保险、医药和医疗健康

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了业内首个“抗癌全流程解决方案”,打通癌症预防、保障、治疗、支付的

全流程,实现从健康人群到患癌人群的抗癌保障全覆盖。

“像微保这类平台,解决了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微保背后有一批专家帮

用户选出产品,而不是像保险公司靠营销员的销售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带来信息的误导等问

题。有公信力的平台能够让人打消买保险的顾虑,而保险也就变得不难卖了。”一位资深的保

险从业者这样看待公信力平台的重要性。

据微保发布的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微保拥有注册用户5800万,投保用户2900万。

有别于传统保险的线下服务流程,目前70%的“微医保”选择通过微保小程序申请理赔,92%的

微医保门诊险用户通过微保小程序完成理赔申请。同时,“微医保”2019年总赔付笔数25955

笔,是上年的7.5倍;总赔付金额突破3.3亿元,是上年的7.2倍。

水滴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

腾讯对互助平台模式青睐有加的原因,也有互助的公益属性与保险场景的天然契合。

2016年水滴天使轮融资的主体是“水滴互助”,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就已出现在投资阵容里。

2017年8月,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三大业务板块已经搭建完成,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

用母公司“水滴公司”进行了A轮融资,腾讯仍是水滴A轮融资的领投方。在此后2019年的

B、C两轮融资中,腾讯依旧出现在了投资方名单里。对此,腾讯投资与并购部董事总经理余

海洋表示,腾讯之所以较早就开始布局水滴,是因为水滴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和保险较好的结合

点。

作为一款普惠型刚需健康险产品,微医保每个月最低只要11块就能获得600万元的保

额,保障不分疾病,不限医保范围,都能报销。同时,微保还首创了看病的绿色通道,帮助用

户解决看病理赔难的问题。这无疑让更多用户对互联网保险只做“短平快”产品的刻板印象有所

改观。

在其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保通过发挥保险科技对海量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通过互联

网改变了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通过降低保费金额、创新支付方式,有效降低了

用户投保门槛,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保险产品及服务。目前,微保平台已有8000万的注册

用户,微保小程序也成为微信生态内最大的保险服务平台。

而疫情事件,更是让微保展现出超强的保险产品整合能力和销售服务能力。针对疫情推出

了“医护保”、“药师保”、“中小商家保障”、“战疫保”等12款针对新冠肺炎的公益保险和多项特

殊保障类产品,其中,“医护保”从设计到上线仅用了24小时。作为民政部唯一指定的合作保

险平台,为超过1500万用户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的精准可靠的保障,向500多万公众免费送出

多款新冠肺炎公益保障。数据统计显示,2个月内,微保用户新增2500万,同比翻了9倍。

相比之下,依赖线下业务员和银行销售渠道的传统险企,却因为疫情期间无法接触服务,

在原本开门红的热销季,遭遇寒流。根据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五家上市险企公布

的数据,2020年2月的保费总收入1435.39亿元,环比大幅下降72.8%。

基于疫情期间公益保险及此前的公益实践,微保在2020年4月16日正式成立了“微保公

益基金”,以互联网保险为纽带,发挥科技优势,连接爱心人士与救助人群,系统化、专业化

地推进“保险+公益”的创新。

显然,疫情期间微保能够迅速补位,首先依赖的是在微信九宫格中的一席之地,是腾讯巨

大的流量支持。而线上线下之分、业务一增一减现象的背后,是疫情突发事件推动的保险行业

新老势力交互的里程碑。微保作为保险新势力,做对了什么?

这让我们回到微保创立时的起点来看。作为微保的领头羊,刘家明很清楚国内商业保险遇

到的问题。中国凭借近4万亿保费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整体渗透率不到5%。看不

懂条款、投保意愿低,本质是没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放心的服务。保险究竟如何选?哪里买?理

赔效率如何?微保想成为用户心中的“正确答案”。

微保确立了核心定位:一个做“加减法”的保险严选平台。通过在每一个险种里选择2-3个

最优产品,与头部15%保险公司合作,反向定制,为服务内容、保障范围做加法,给传统保险

产品中的复杂条款做减法,形成微保平台上的“新产品”。当保险回归普世、普惠和善良,用户

买得到、买得起、用得上,保障就能给到最需要的人。

正是这样“以客户为本”的定位,使得“微医保”后发制人,成了微保最受欢迎的一款产品,

并同时在用户心里埋下第一颗信任的种子。通常而言,互联网保险平台只负责前端销售和简易

客服,后端理赔在保险端。但微保反其道而行,不断深耕细作,一心想把服务做重,提供一站

式管控。向200万用户征求意见后,微保上线了“微保管家”,以1V1在线人工客服形式,帮助

用户解决理赔问题。

在理赔流程上,微保将传统理赔流程扩充成10多个准确状态,给用户提供在线实施追

溯。刘家明带队“常驻”保险公司,6周内完成了系统对接和流程重塑。

微保的“普惠”策略在“药神保”产品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

的热映揭开了抗癌特药的保障缺口。微保经过一年筹备,携手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药神保”,

首次打通了药品供应链,实施药品实物赔付,并且给出了基本版1元的极致低价。

“药神保”以“社保+1元”的极致产品体验,成为社保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用更普惠的方式服

务千百万癌症患者。刘家明曾对外表示,“我们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抗癌特药的普惠服

务,从而打造一个互助互济,千百万人共同参与的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共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

系。”这款价格普惠,打准痛点的产品,灰度测试上线仅7天,投保转化率就超过了微医保4

倍。

微保觉得这样的“成绩”还不够。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恶性

肿瘤(癌症)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中国癌症发病率

全球排位在74名,但死亡率位列全球29名。“发病率低于国际平均,死亡率却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是“中国式癌症痛点”。

医疗健康服务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做好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就大功告成了,而需要全流程的

协调与配合。如何将预防癌症的早期筛查、解决“误诊误治”的痛点,看病贵、看病难以及支付

等四个环节打通,在防癌全流程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微保联合保险、医药和医疗健康

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了业内首个“抗癌全流程解决方案”,打通癌症预防、保障、治疗、支付的

全流程,实现从健康人群到患癌人群的抗癌保障全覆盖。

“像微保这类平台,解决了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微保背后有一批专家帮

用户选出产品,而不是像保险公司靠营销员的销售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會带来信息的误导等问

题。有公信力的平台能够让人打消买保险的顾虑,而保险也就变得不难卖了。”一位资深的保

险从业者这样看待公信力平台的重要性。

据微保发布的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微保拥有注册用户5800万,投保用户2900万。

有别于传统保险的线下服务流程,目前70%的“微医保”选择通过微保小程序申请理赔,92%的

微医保门诊险用户通过微保小程序完成理赔申请。同时,“微医保”2019年总赔付笔数25955

笔,是上年的7.5倍;总赔付金额突破3.3亿元,是上年的7.2倍。

水滴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

腾讯对互助平台模式青睐有加的原因,也有互助的公益属性与保险场景的天然契合。

2016年水滴天使轮融资的主体是“水滴互助”,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就已出现在投资阵容里。

2017年8月,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三大业务板块已经搭建完成,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

用母公司“水滴公司”进行了A轮融资,腾讯仍是水滴A轮融资的领投方。在此后2019年的

B、C两轮融资中,腾讯依旧出现在了投资方名单里。对此,腾讯投资与并购部董事总经理余

海洋表示,腾讯之所以较早就开始布局水滴,是因为水滴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和保险较好的结合

点。

作为一款普惠型刚需健康险产品,微医保每个月最低只要11块就能获得600万元的保

额,保障不分疾病,不限医保范围,都能报销。同时,微保还首创了看病的绿色通道,帮助用

户解决看病理赔难的问题。这无疑让更多用户对互联网保险只做“短平快”产品的刻板印象有所

改观。

在其后不到3年的時间里,微保通过发挥保险科技对海量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通过互联

网改变了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通过降低保费金额、创新支付方式,有效降低了

用户投保门槛,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保险产品及服务。目前,微保平台已有8000万的注册

用户,微保小程序也成为微信生态内最大的保险服务平台。

而疫情事件,更是让微保展现出超强的保险产品整合能力和销售服务能力。针对疫情推出

了“医护保”、“药师保”、“中小商家保障”、“战疫保”等12款针对新冠肺炎的公益保险和多项特

殊保障类产品,其中,“医护保”从设计到上线仅用了24小时。作为民政部唯一指定的合作保

险平台,为超过1500万用户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的精准可靠的保障,向500多万公众免费送出

多款新冠肺炎公益保障。数据统计显示,2个月内,微保用户新增2500万,同比翻了9倍。

相比之下,依赖线下业务员和银行销售渠道的传统险企,却因为疫情期间无法接触服务,

在原本开门红的热销季,遭遇寒流。根据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五家上市险企公布

的数据,2020年2月的保费总收入1435.39亿元,环比大幅下降72.8%。

基于疫情期间公益保险及此前的公益实践,微保在2020年4月16日正式成立了“微保公

益基金”,以互联网保险为纽带,发挥科技优势,连接爱心人士与救助人群,系统化、专业化

地推进“保险+公益”的创新。

显然,疫情期间微保能够迅速补位,首先依赖的是在微信九宫格中的一席之地,是腾讯巨

大的流量支持。而线上线下之分、业务一增一减现象的背后,是疫情突发事件推动的保险行业

新老势力交互的里程碑。微保作为保险新势力,做对了什么?

这让我们回到微保创立时的起点来看。作为微保的领头羊,刘家明很清楚国内商业保险遇

到的问题。中国凭借近4万亿保费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整体渗透率不到5%。看不

懂条款、投保意愿低,本质是没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放心的服务。保险究竟如何选?哪里买?理

赔效率如何?微保想成为用户心中的“正确答案”。

微保确立了核心定位:一个做“加减法”的保险严选平台。通过在每一个险种里选择2-3个

最优产品,与头部15%保险公司合作,反向定制,为服务内容、保障范围做加法,给传统保险

产品中的复杂条款做减法,形成微保平台上的“新产品”。当保险回归普世、普惠和善良,用户

买得到、买得起、用得上,保障就能给到最需要的人。

正是这样“以客户为本”的定位,使得“微医保”后发制人,成了微保最受欢迎的一款产品,

并同时在用户心里埋下第一颗信任的种子。通常而言,互联网保险平台只负责前端销售和简易

客服,后端理赔在保险端。但微保反其道而行,不断深耕细作,一心想把服务做重,提供一站

式管控。向200万用户征求意见后,微保上线了“微保管家”,以1V1在线人工客服形式,帮助

用户解决理赔问题。

在理赔流程上,微保将传统理赔流程扩充成10多个准确状态,给用户提供在线实施追

溯。刘家明带队“常驻”保险公司,6周内完成了系统对接和流程重塑。

微保的“普惠”策略在“药神保”产品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

的热映揭开了抗癌特药的保障缺口。微保经过一年筹备,携手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了“药神保”,

首次打通了药品供应链,实施药品实物赔付,并且给出了基本版1元的极致低价。

“药神保”以“社保+1元”的极致产品体验,成为社保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用更普惠的方式服

务千百万癌症患者。刘家明曾对外表示,“我们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抗癌特药的普惠服

务,从而打造一个互助互济,千百万人共同参与的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共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

系。”这款价格普惠,打准痛点的产品,灰度测试上线仅7天,投保转化率就超过了微医保4

倍。

微保觉得这样的“成绩”还不够。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恶性

肿瘤(癌症)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中国癌症发病率

全球排位在74名,但死亡率位列全球29名。“发病率低于国际平均,死亡率却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是“中国式癌症痛点”。

医疗健康服务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做好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就大功告成了,而需要全流程的

协调与配合。如何将预防癌症的早期筛查、解决“误诊误治”的痛点,看病贵、看病难以及支付

等四个环节打通,在防癌全流程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微保联合保险、医药和医疗健康

领域合作伙伴,发布了业内首个“抗癌全流程解决方案”,打通癌症预防、保障、治疗、支付的

全流程,实现从健康人群到患癌人群的抗癌保障全覆盖。

“像微保这类平台,解决了投保人跟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微保背后有一批专家帮

用户选出产品,而不是像保险公司靠营销员的销售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带来信息的误导等问

题。有公信力的平台能够让人打消买保险的顾虑,而保险也就变得不难卖了。”一位资深的保

险从业者这样看待公信力平台的重要性。

据微保发布的报告,截至2019年12月,微保拥有注册用户5800万,投保用户2900万。

有别于传统保险的线下服务流程,目前70%的“微医保”选择通过微保小程序申请理赔,92%的

微医保门诊险用户通过微保小程序完成理赔申请。同时,“微医保”2019年总赔付笔数25955

笔,是上年的7.5倍;总赔付金额突破3.3亿元,是上年的7.2倍。

水滴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

腾讯对互助平台模式青睐有加的原因,也有互助的公益属性与保险场景的天然契合。

2016年水滴天使轮融资的主体是“水滴互助”,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就已出现在投资阵容里。

2017年8月,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三大业务板块已经搭建完成,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

用母公司“水滴公司”进行了A轮融资,腾讯仍是水滴A轮融资的领投方。在此后2019年的

B、C两轮融资中,腾讯依旧出现在了投资方名单里。对此,腾讯投资与并购部董事总经理余

海洋表示,腾讯之所以较早就开始布局水滴,是因为水滴找到了一个互联网和保险较好的结合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