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灾难多发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此背景下面对传言与谣言,如何理性应对,避免过度恐慌?高建国说,判定是否为地

震谣言要把握两条标准,就是精确的地震预报人类还不太可能作出。对外公布地震预报的时间、地点、震级,如果说得非常

准确就值得怀疑。还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只有政府才有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这两者结合是识别谣言的标准。防震减灾

欠账

同济大学日本留学生前德美穗子告诉本刊记者,日本发生地震,死亡率通常不会很高。以她的观察,“中国建筑房子

还不够结实,所以地震时比较麻烦。”

该校另一位日本留学生铃木贵思对本刊记者说,他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很多建筑没有足够的设防。在日本每幢

建筑都会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来建设,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允许竣工。

高建国认为,网络上产生地震谣言并由此在社会上引起恐慌心态,这反映了防震减灾基础工作欠账过多。比如公共建

筑的设防标准偏低,广大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城区建筑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相比之下,日本、美国建筑设防做得较好。

他建议目前应该实际采取的行动是: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抗震知识的广泛宣传。1975年海城地震前,地震局都做了大量、

长期的抗震知识宣传,普及防震知识,这为最终地震预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福建泉州出现过地震传言事件,渔民甚至跑到香港。当地地震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做了

很多工作,解除了当时的恐慌。

高建国认为,要大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中国要坚持地震预报科研自主创新的道路,同时相信老百姓的力量。地震预

测预报任务不能完全寄托在专业队伍身上。要坚持周恩来总理当年提出的“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这一被实

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思路。

地震来了怎么办

39岁的陆阳,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医生。她在日本留学时,经历了一次大地震,在学校的师生中,她是唯一没有急救

包的人,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公民在防震意识上的差距。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教育。”周逵说,他最近才知道,地震时不应该躲在桌子下,这是他通过网络学

到的知识。

“中国人对地震完全没有想法。”铃木贵思说,中国同学如果遭遇地震都不知道怎么办,即使来自地震多发区的四川

省的同学也是如此。

前德美穗子说,日本的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要演习。从幼稚园起,每个人都要参加。演习如何跑、如何保护自己的身

体。

铃木贵思说,学生坐在身下的坐垫折起来就是一个帽子,演习时扣在头上,坐垫虽然是软质,但是很厚。日本有地震

预警,通过电视提前发出预告。

“充分的准备高于一切。”日本旅华作家、中国观察家加藤嘉一说,“如果公众没有做好相应准备,当然会发生恐惧。”

加藤嘉一说,日本历史上也有死伤很多的地震,达到今天的防灾水平是一个历史进程。

他认为,中国公众平时要提升防震意识,“从小学到高中,日本人接受至少12年的防震知识教育。我们都明白,地震

发生时应该怎么做,地震到来时也就不恐惧。克服恐惧不要从教材与理论出发,要靠体验。老师、学生都要有这些常识的储

备,这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构建。”

“防灾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恐惧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加藤嘉一说,“不要盲目把地震、台风看作敌人。它是生命、生活的一部分,防灾是

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日本人从出生到长大,就这么准备着,即使最后不发生地震,这也不是白做,要有这样的清醒认识。万

一地震发生,无法正确应对,损害将是非常巨大的。”

周逵说,地震传言事件后,他思考产生恐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作为80后一代没有经历过唐山地震;二是近年来中

国发生大地震,媒体侧重于报道抢险救灾,事前的防震减灾知识传播偏少,公众这方面的信息匮乏。”

“中国发生大地震,人们因惊慌而盲目奔跑,这样死亡的人数一定不少(大地晃动时跑出楼房,易于被掉落的砖瓦砸

中),我为此心里很不舒服。”前德美穗子说,“日本人这方面有经验,地震的当时不能乱跑。可以跑的时候是晃动停止的

时刻。”

“中国发生过唐山大地震,但对多数人来说地震还是陌生的。”加藤嘉一说,“对于中国老百姓,已经到了这么一个

阶段,必须认识到地震是会发生的。这方面的意识两国国民差别很大。玉树地震的发生,证明地震的可能性是时刻存在的,

中国东部和西部,都应该做好准备,这是最重要的。

”(

推进城乡改革成今年改革重点 四大焦点问题待破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会议确定了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会议强调,要协调推进

城乡改革。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

策。国务院将推进城乡改革列入2010年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这个热点的关注度。

一是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

城镇化率提高到46.6%。2008年是45.7%,2009年比2008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我国的城

镇化率已经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相比,我们一直说城镇

化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主要是指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了。到2003

年的时候,我国的城镇化率第一次超过了工业化率,到2008年实际上已经高于工业化率2.74

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显著特色。

二是我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

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中西部地区一些密集的城市群

地区也在迅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5个,其中,市区总人口达到1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包括我们所说的超大城市,一共是122个;50万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达到了118个;20万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达到151个;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是264个。

建制镇已经达到了192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