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研究生之页 

WS RESEARCH 

关于微博实施实名制的探讨 

口李小龙 

【摘要】近年来国内微博用户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微博在社会发展、大众传播以及个人生活中发挥着日益 

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微博传播中“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微博也成了虚假信息肆意传播的平台。2011 

年底,北京市公布将实行微博实名制的信息,再一次将关于微博社会功能的探讨拉进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从若干微 

博事件入手,对匿名制和实名制下微博发挥的社会功能进行比较,探讨当下实施微博实名制将要面对的问题以及应 

对策略。 

【关键词】微博;匿名制;实名制;社会功能 

前言 

发展规律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博披露某个事实(或某个网友微博引起 

二、匿名制下微博的社会功能 

根据2010 ̄9月新浪发布的《中国微 

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所言,“2013年国 微博以其开放平等的人人可用制、 

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近年来, 

140个字符的易写易读性,以及强大的 

微博巨大的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网民通 

关注、评论、转发和@(圈人)等诸多 

质疑),然后众网友跟进评论和转发, 

相关网络衍生品(如漫画、恶搞歌曲)也 

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 

现深度评论和调查,并同时伴随着微博 

过微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日发生的社 

技术功能,有力地实践着“人人均可发 

上不间断的“爆料”,一场微博事件就 

会事件当中,以数以万计的“微力量” 

参与并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 

言”的传播理念。从内容上来看,微博 此达到舆论监督的高潮。201 1年出现的 

方面成为基本的信息管道,满足人们 微博反腐、“开房门”等事件,都深刻 

地显现出微博已经从单纯的个性社交工 

诚然,微博在反映民意、汇聚民 自由获取和过滤资讯信息的双向需求; 

智、信息传播、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 另一方面,在匿名制的环境下,无论是 

具升级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微博虽 

积极作用。但是,当人们沉浸在微博的 

机构团体、明星名人还是草根用户,在 

小,但可以凝聚人心,有利于公众真正 

围观效应时,也应该看到微博为虚假 这里都可实现平等交流,甚至可以生 

监督官员,也为群众举报贪腐官员提供 

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从微博诞生之 产、发布新闻。 

日起,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买卖“粉 

出不穷。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 

了有效的途径。 

2.负功能 

匿名制下微博有如此强大的社会功 

能,不利于社会的负功能也日益凸显: 

1.正功能 

丝”、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等突出问题层 

能,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正功 

正是因为微博信息传播的自由化, 

加上微博用户的极速增长,微博也成为 

假新闻快速滋生和蔓延的土壤。从“金 

首先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 

庸被去世事件”到“日本地震后有微博 

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性。从传播速度上来看,微博已经打破了 

声称日本多位漫画界和演艺界明星未免 

公布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 “及时传播”,取而代之的是“即时传 

遇难”等假新闻事件中可以看到微博假 

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 

定》④(以下简称《规定》),并自公 播”;从影响范围上看,微博特有的评论 

新闻泛滥的严重情况。 

布之日起施行。 

和转发使得微博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媒介 互联网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消除 

该消息一经公布,一石激起千层 

—受众”的“=级传播”单向模式,而是 了网民们地域与身份的障碍,其隐蔽性 

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借用虚拟 

论。到底是微博匿名制更具有民主社会 

其次是微博舆论监督的主动性。 身份发表信息。微博没有内容限制,没 

的气质呢,还是微博实名制更符合媒介 其典型流程一般如下:先是有网友发微 

有版面安排,更没有“把关人”,该说 

浪,互联网上便对此迅速展开了激烈讨 

多方向、多级别的反复传播模式。 

期闻知证2012 ̄g第10期107 

研究生之页 

鞭 I 一. 4 ■I e镪 #n% * 

什么不该说什么,完全由微博用户自主 真实性,直接表现为部分微博用户突破 

解“沉默的螺旋”这一现象,网络世界 

决定。这种自由的环境是需要依靠道德 

道德底线,导致整个自媒体传播信息的 改中国公民面对公共事务保持沉默的 

自律来维持的,但就目前现状来说并不 

可信度降低。然而一旦实施实名制,依 

尴尬境地,然而实名制的再现是否会让 

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一条超劲爆 

托微博这个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世界中重生,从 

的假新闻被传播,将极大地损害微博的 用户将要承担社会责任,猎奇心理必须 而使公民在微博的活跃程度有所降低? 

公信力,其造成的传播效果也是难以补 

在媒介素养的框架下养成。 

救的。 

三、实名制下微博的社会功能 

除此之外,如何界定公民的私生活与道 

在微博时代,所有网民都可以是 

德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这一系 

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可以自由传递 

列问题都是主张微博实名制的有关人士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 和接受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 

需要深思的问题。 

理若干规定》在第三条规定中就明确指 态度与行为改变传播过程,影响传播效 

四、结语 

出了实施微博实名制的积极意义: “本 果,比如,停止转发、及时举报虚假信 微博作为互联网一种新应用,是 

市微博客发展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 

息。也就是说,实名制更有利于媒介素 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和平台,其信 

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促 

养在全社会得到共识,并能够使得每一 

息传播快捷而高效。微博客之利,举世 

进微博客的建设、运用,发挥微博客服 

位用户落实到个体的主动传播行为中。 

条和第九条针对微博网站管理者以及微 由与责任相伴而生。 

博用户明确地提出了实名制之后的规范 

2.负功能 

瞩目,然微博客衍生之害,同样不可小 

进微博健康和谐发展,是必须要破解 

务社会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第八 

正如同社会责任理论的大前提所言:自 觑。如何趋微博之利,避微博之害,促 

的、躲不开、绕不过的议题。我们应该 

要求: “开展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应当 

(1)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安 

认识到,在微博这一虚拟环境中,每一 

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制度,对微博客 

全性 

个人都有权保持匿名,但是匿名并不一 

信息内容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进 

根据《规定》,目前北京市推行 定是沟通交流的最佳途径。 

针对微博实名制时代的到来,该政 

行监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 

的实名制仍然选择“后台实名、前台自 

账号,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内 愿”的原则,即微博客账号注册信息真 策的制定者(以政府为主)、微博网站 

容的,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不得以 实是指用户提交网站注册的信息,用户 管理者以及微博用户三者应如何从容应 

虚假、冒用的居民身份信息、企业注册 使用微博客服务的名称可自愿选择。所 对转变,从而有利于促进新媒介环境下 

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进行注册”。 

以有持乐观态度的网友则称: “这不过 理性公民的形成和开放社会的塑造,是 

首先,对于微博实名制的制定者 

这样的明文规定将会给微博世界带 

是后台实名制,只是为了有效遏制谣言 

当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来怎样的变化呢?微博在实名制环境下 的产生,让大家学会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又将呈现哪些社会功能呢? 

1.正功能 

任。”持悲观论者则对微博实名制并无 (以政府为主)来说,必须要从宏观上 

与法律规范,不仅力图做到从根本上保 

证公众的合法权益,更要做到有法可 

太多意见,更多的是去关注技术保障是 

把握实施微博实名制所必须的民意基础 

(2)公民言论自由的束缚与保障 

首先,确保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实 

否能够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名制并不会影响微博作为信息源的巨大 

功能,微博依然能够发挥广大网民的力 

正如前面所说,匿名制下的微博为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量,每一个微博用户还是能够成为突发 广大网友撑起了强有力的保护伞以保证 不要让《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 

 

事件的现场公民记者,利用手中便捷的 

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从近年来的各种 

定》变成一纸空文。

其次,对于微博网站管理者来说, 

发布工具迅速、即时地发布现场信息。 

网络事件中可以看出,从事件进入公众 

根据《规定》可以看出,微博用户 议程,再到讨论,最终真相浮出水面, 

要在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后,才能使 都与微博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密不可分。 

用发言功能。这就能够从源头上相对减 

应当切实履行好“严守用户个人信息” 

这一重要职务。对此,上海律师协会信 

若实行实名制,在社会对公开性和 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主任、大 

“间接实名制”的方案,可以将用户信 

少造谣的行为。这也就是说,一旦有人 透明度的需要,以及个人对匿名发言的 

成律师事务所商建刚律师提供了一种 

故意造谣或煽动假新闻,微博管理者将 权利与能力的追求之间,存在着非常大 

很容易取得其个人真实的身份信息,根 

的冲突。在针对公共事务上公开发言的 

息保存于合法的第三方专门机构,由第 

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处理。要确保微博 

人通常怀着反映民意的良好愿望,但他 三方授权验证用户信息后返回结果。通 

 

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实名制是一次大胆 

们有可能遭到拥有权力且不公正地行使 

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自由发表言论,

而有益的尝试,因为它体现着新闻失实 

权力的人的报复。从这一方面来说,对 

同时也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在实施发布 

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走向健全。 于“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与事实真相的 

谣言的行为后也能比较容易地查处发布 

最后,对于广大微博用户而言,面 

其次,有助于塑造理性的网络公 

人”而言,匿名制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保 谣言者的真实信息。 

民。微博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 

护手段。 

为了追求人气容易导致忽略新闻的客观 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已经慢慢开始消 

对现代社会浩如烟海的(下转第68页) 

108奢J闻知识2012年第10期* 

广告研究 

审美倾向设计广告,这使广告的“美” 

具有了某种被设计的味道,广告受众在 

广告中读到的美具有了一定的雷同性。 

四、广告审美是社会大众审美形态 

的道具比较日常化,如图形、音乐、文 

美没有阶级,也没有标准,也不 字、情节等,很少借用雕塑、戏剧等比 

需要人们故意在社会大众层面进行广泛 较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现象类似于弗洛姆所描绘的现代资 

的传播。美的价值在于具有审美能力的 广告受众审美经验要求低。广告审 

本主义社会导致人的异化这种现象。异 

人用自己的世界解读美,因此长时间以 

美是一种社会大众审美,广告审美的实 

化是一种社会体验,在这种体验方式 来,美的传播范围和广度一直不是美学 践者是社会普通消费者,他们不是专业 

中,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 领域的重点问题。尤其在教育不发达时 

的审美家和艺术者。相对于传统审美发 

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 期,审美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是一种精 

生,广告受众的审美经验要求比较低, 

只是觉得自己的行动及结果成了他的主 英文化。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美的阅 广告审美的判读标准也比较低(虽然美 

人。” 人“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传播 读往往具有亚群体效应,某个群体沉醉 

是没有标准的),不要求其像传统审美 

改造者和中枢,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他 

于自己的审美情趣中,并不一定要求其 

那样,在一定的审美理论和机制中解读 

用双手造出来的机器人的奴隶。他释放 

它的亚部落群体与其分享。例如,绘画 广告作品。通常情况下,只要受众能接 

出来的力量愈是有力和巨大,他就愈是 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戏剧的美 受并且追求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广告, 

感到人的软弱无能。” 广告受众在广 

等许多审美范畴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 摒弃劣质广告文化的传递就是一种优秀 

告作品中感受到的美也具有了这种被 递、分享。广告审美的承载物是广告作 的审美判读了。 

“异化”的味道,例如某种刻板印象在 品,广告作品必须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 综上所述,广告审美体现了美学 

广告审美中的逐渐形成,广告设计者将 

体,进行大众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扩大 

和广告学的交叉实践性,它借助审美客 

这种模式化的审美因子有意加入广告作 

了广告审美分享者的范围,拓展了实用 

体和审美主体的双重作用,将人类的情 

品中,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这种内在 

美学的影响。广告审美中美的复制和传 

感愉悦定位在经济领域中美的获得与分 

暗示去接受广告,这种审美理解就被套 递是一种追求宽范用、大角度、多视野 享。广告审美又将经济属性的广告目标 

了枷锁,受众越是接触广告,越会感 的传播行为。 和美学属性的广告享受融合在一起,广 

觉审美趋同,越会感觉自己在大众传播 

广告作品不能绝对审美化。广告 告应该在完成经济效果的基础之上,完 

的话语权下,远离自己。当然广告设计 

作品中的审美因子是伴随广告的经济目 成社会审美的话语职责,这是广告作品 

 

者为了避免这种没有创意创新性的审美 的而存在的,它是广告经济目的的一种 

的义务,更是广告活动的责任。

趋同,除了单纯迎合受众的审美价值之 

文化伴随。广告需要具有文化性,因为 

会实现某种特色文化的渗透。 鸣,但广告的文化性不能够过于绝对 

▲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 

项目编号:PHR201 108332)研究成果 

外,也会适时地进行审美引领,这样就 单纯的推销和说服不能够引起受众的共 

划项目(

参考文献 

①叶朗.美学原理【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4 

②张法美学概论[MI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8 

因此,广告作品和消费者除了审美 化,广告作品的审美因素不能过于间接 

关系外,还在经济领域中体现广告作品和 

或模糊,必须保证产品信息的无异议传 

广告受众的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说服关 递。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告作品如果逾 

系是基础,审美关系是条件。这两对矛盾 

越了其审美限制,过于艺术化和审美 

③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41 

④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13 

⑤弗洛姆健全的丰十会【M1北京: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88:[20 

⑥弗洛姆健全的社会fM1.北京: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88:125 

在艺术和经济的交汇中发生发展,凸显了 化,就会模糊广告的经济属性。通常情 

广告审美生存空间的特殊性。 

(作者许敏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广告系讲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况下,广告审美的表现比较直接,借助 

(上接第108页)信息资讯,若是没有 微博实现了实名制并不能绝对地杜绝虚 

③万菁,郑智斌从姚晨微博看微博兴盛的动力『JI今传 

媒,2011(11) 

定的媒介素养必将会在其中失去自 假信息和违法犯罪,但有责任、有担当 

④王丽娜从中阉微博的发展特点淡微博缺失的应对策 

略 新闻传播,201 1(8) 

⑤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 

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 

媒,201 l(2) 

⑥唐绪军认识微博善用微博——关于微博的观察与思 

考Ⅱ1中国报业,2011(9) 

⑦刘明峥.微博改变传播——浅析微博对大众传播的影 

响Ⅱ].新闻世界,201 1(8) 

⑧陈豁,文秀维.微博面临的三个挑战叭贵州师范大学学 

报f社会科学版)2Ol 1(5) 

⑨白晓晴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分析 现 

我、随波逐流。微博自媒体的特性使 

的微博使用者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着 

得每一个微博用户都有信息传播的权 

不可或缺的作用。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 

利,如何更合理地利用而不是滥用则 活,实名制又改变了微博,但这种改变 

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公众应主动培 

对于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而言是健康 

养媒介素养的观念,提高新闻信息的 

的,因为它仍然是推动社会民主法治的 

辨别力与使用力,让微博传播发挥更 

重要力量。 

积极的社会功能。 

作为互联网的管理方式之一,微博 

实施实名制这一举动本身并不是目的, 

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实名制也不是限制言论自由枷锁,而是 

注释 

①新浪中时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lrl 2010,9 

②http://report qianlong com/33378/2011/12/16/2502@7577 

997 htm 

代商贸工业,2010(13) 

参考文献 

(作者李小龙:广西大学新闻传播 

学院新闻学2011级硕士) 

①郭建斌,吴飞丰编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M】杭州: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5 

要树 起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当然, 

②西伯特等著传媒的四种理论【M】戴鑫译,展江校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8 桷和 2012年 _、Q强 * - l * t 。 。一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