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发(作者:)

1.OSI/RM从下到上分为哪几层?

OSI/RM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

用层。

2.简述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

TCP/IP和OSI/RM比较如下:

1)OSI/RM以公用数据网为基础,TCP/IP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OSI/RM结构严密,

理论性强,学术价值高,各种网络、硬件设备和学术文献都参考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学

术性。而TCP/IP相对简单,更多地体现了网络的设计、实现,因而其实用性更强。

2)OSI模型比TCP/IP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每层的实现能比较容易被

替换掉,这也是把协议分层的主要目的之一。OSI中高层只能调用和它相邻的低层所提供的

服务,而TCP/IP可以跨层调用,即上级可以越级调用更低一些的下级所提供的服务,提高

了协议的效率。

3)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ISO最初只考虑到用一种公共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只是在认识到

IP协议的重要性后,在网络层划分出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IP的作用。

4)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面向无连接服务同样重视,而OSI很晚才开始制

定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5)对可靠性的强调不同。OSI对可靠性的强调是第一位的,协议的所有各层都要检测

和处理错误。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该由传输层来解决,由主机来承担,

这样做的效果使TCP/IP成为效率很高的体系结构。但如果通信子网可靠性较差,使用TCP/IP

协议的主机负担将会加重。

6)系统中体现智能的位置不同。OSI的智能性问题如监视数据流量、控制网络访问、

记账收费,甚至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都由通信子网解决。TCP/IP则要求主机参与几乎所

有的智能性活动。

7)TCP/IP有很好的网络管理功能,OSI/RM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

3.一个数据通讯系统采用4相调制方式,已知T=833x10 – 6,则相应的比特率和波

特率各是多少?

833x10

– 6

B=1/T=1/(833x10

– 6

)=1200 (Baud)

S=1/T* log

2

4=1/(833x10

– 6

)* log

2

4=2400 (bps)

4.异步传输和频带传输有什么区别?

通信系统中所指的基带传输是指:在传输信号时,如果用表示信息的原有信号形式(模

拟数据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传输)进行。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在信道中直

接传输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就称为基带传输,或者说基带传输是数字数据直接在信道中传

输。因此,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中的基带概念虽然名字相同,但含义不同。

频带传输是首先将基带信号变换为较高频率范围的频带信号,频带信号是模拟信号(如

音频信号),然后将这种频带信号放到模拟信道中传输。计算机网络的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

频带传输,如家庭用户使用Modem接入Internet就是频带传输的例子。

5.网络层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有什么不同?X.25和IP分别提供的是

哪一种类型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主要是虚电路服务(电话型服务)。这种方式在数据传输时,需要经过

连接的建立、维持(数据传输)和连接的拆除三个阶段。连接建立好后,所有的包沿着虚电

路有序、无差错的传输,面向连接的服务往往是有确认的服务,适用于可靠性要求高和有大

量数据传输的应用领域,典型的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是X.25协议。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主要是数据报服务(电报型服务)。数据传输不需建立连接和拆除过

程,各个数据包都有自己的控制信息,它将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包的排序等均交给传输层

处理。因此.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是不可靠的网络服务,但这种方式因无信道的连接和拆除过

程,开销小,在信息不太长时非常适用。典型的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是IP协议。

6.什么是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和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分别有哪几种路由选择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按某种固定规则建立路由表。它可分为扩散路由选择、固定路由选择

和随机路由选择三种算法。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中,节点的路由选择是根据当前网络的状态信息来决定。这种策略能

较好地适应网络流量、拓扑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改善网络的性能。但由于算法复杂,会增加

网络的负担。动态路由选择策略分为独立路由选择、集中路由选择和分布路由选择三类。

7.10Mbps,100Mbps和1Gbps以太网的冲突域直径分别是多少?在1Gbps以太网中如

何解决冲突域直径减少的问题的?

当MAC帧长度还保持在64~1518字节时,10Mbps以太网的冲突域直径为2500m;100Mbps

以太网的冲突域直径为205m;1Gbps以太网的冲突域直径只有20m。

为了使千兆位以太网在保持G级速率的条件下仍能维持200多米的网络直径,1Gbps以

太网采用了载体扩展和数据包突发技术两种技术。

8.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路由器识别网络的第三层地址,以决定一个数据包如何重新包装及送到哪里。当它接收

到数据包时,负责寻址,选择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的最佳路径。路由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路由选

择。另外,路由器丢弃所有的广播帧,可以隔离多个局域网之间的广播信息,所以可以抑制

广播风暴。

9. 三层交换的有点是什么?

答:三层交换的优点如下:

(1)多伸缩性

三层交换可以将ATM交换集成到基于数据包的网络核心中,同时又不存在第2层采用的

是交换网络,而为了网络伸缩性在第三层采用路由而引起的瓶颈问题。

(2)流量管理

因为第三层是基于路由同时又集成了第二层的交换功能,因此简化了网络的流量管理。

通过控制穿过第二层结构的网络流量来支持平衡负载的能力,在第3层也支持这种功能,可

以增加网络管理员对基于路由器互联网络中的数据包流量的控制。

(3)高性能

三层交换可以通过简化包转发和采用交换技术,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平台,使交换机平台

可以支持数千兆的高速接口。

10.常见的网络计算模型有几种?

常见的网络模型主要有主机-终端式网络模型、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模型(工作站/

服务器模型)、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型、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型和对等式

网络模型等几种。

11. 常见的公共传输系统主要有哪些?

常见的公共传输系统有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包括宽带B-ISDN)、

数字数据网DDN、公共分组交换网X.25、帧中继F.R.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X.25、F.R.、

B-ISDN属于包交换网络,DDN属于专线服务,而PSTN属于电路交换服务。)

12. 子网掩码有什么作用?

如果只用IP地址标识一台主机,那是无法区分它的网络ID的,因此,它需要和子网掩

码一起使用才能区分某个主机的网络号。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分出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

ID,哪些位是主机ID。方法是通过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按位“逻辑与”运算,可以屏

蔽掉IP地址中的主机部分,得到IP地址的网络ID。如果两台计算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相

“与”运算结果相同,则表示两台计算机属于同一网络。

子网掩码的另一个作用是将一个网络ID再划分为若干个子网,以解决网络地址不够的

问题。

13. 划分子网有什么作用?

划分子网有如下几个作用:

1. 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

2. 重新组合网络的通信量

3. 减轻网络地址数不够的负担

4. 更有效地使用网络地址

14. 请简述UDP数据报格式和UDP传输数据过程。

UDP所产生的包称为用户数据报,它的报文头部比TCP的头部要简单得多,UDP数据报

格式如下图所示。

UDP传输数据过程如下:

在源端,UDP先构造一个用户数据报,然后将它交给IP,UDP便完成了工作。它没有建

立连接等三次握手过程。在目标端,UDP先判断所收到的数据报的目标端口号是否与当前使

用的某个端口匹配,如果是,则将数据报放入相应接收队列,否则抛弃该数据报,并向源端

发送“端口不可到达”的报文。但有时虽然端口号匹配,但如果相应端口的缓冲区已满,UDP

也是抛弃该数据报的。UDP传输数据报时也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

15. 假设某单位已从NIC处得到一C类IP地址211.70.248.0,现根据需要将它划

分为12个不同的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不超过14台。请确定每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开始

和结束地址及广播地址,并计算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解:根据题意,要求划分12个子网,因此,需要从主机号中取前4位(2

4

-2=14)

作为子网号。主机号剩余4位,每个子网可容纳的主机数为2

4

-2=14,满足题意要求。

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其对应的十进制为255.255.255.240。

IP地址的编址形式为YY,其中XXXX为子网ID

部分,YYYY为主机ID部分。

第一个子网的编址如下: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010000 (211.70.248.16),网络号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010001 (211.70.248.17),开始地址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010010 (211.70.248.18)

„„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011110 (211.70.248.30),结束地址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011111 (211.70.248.31),广播地址

第二个子网的编址为: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100000 (211.70.248.32),网络号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100001 (211.70.248.33),开始地址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100010 (211.70.248.34)

„„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101110 (211.70.248.46),结束地址

11010011.01000110.11111000.00101111 (211.70.248.47),广播地址

„„

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如下十四个子网的编址

子网号 网络ID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N/A

211.70.248.16

211.70.248.32

211.70.248.48

211.70.248.64

211.70.248.80

211.70.248.96

开始地址

N/A

211.70.248.17

211.70.248.33

211.70.248.49

211.70.248.65

211.70.248.81

211.70.248.97

结束地址

N/A

211.70.248.30

211.70.248.46

211.70.248.62

211.70.248.78

211.70.248.94

广播地址

N/A

211.70.248.31

211.70.248.47

211.70.248.63

211.70.248.79

211.70.248.95

211.70.248.110 211.70.248.111

211.70.248.112 211.70.248.113 211.70.248.126 211.70.248.127

211.70.248.128 211.70.248.129 211.70.248.142 211.70.248.143

211.70.248.144 211.70.248.145 211.70.248.158 211.70.248.159

211.70.248.160 211.70.248.161 211.70.248.174 211.70.248.175

211.70.248.176 211.70.248.177 211.70.248.190 211.70.248.191

211.70.248.192 211.70.248.193 211.70.248.206 211.70.248.207

211.70.248.208 211.70.248.209 211.70.248.222 211.70.248.223

211.70.248.224 211.70.248.225 211.70.248.238 211.70.248.239

N/A N/A N/A N/A

16. 什么是地址解析?什么是域名解析?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地址解析和域名解析?

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称为域名解析,而将IP地址转换为主机的物理地址称为地址解析。

域名解析由DNS服务器完成,地址解析由地址解析协议ARP完成。

17. 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针对地址资源紧张的情况,在IPv4网络中,设计出了几种解决办法。如可变长子网掩

码VLSM、非传统网络区域路由CIDR、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IPv4存在的问题。

(1)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VLSM能使多个单位和部门可共用一个网络,充分利用了本来空闲而被浪费的地址,达

到节省的IP地址的目的。但VLSM本身也浪费了许多IP地址,例如对于一个B类地址,本

来可以有65534个IP地址供分配,如果在主机部分取出4位作为子网ID,则可以划分16

个子网,这个方案共浪费了8224个IP地址。

(2)无类域间路由(CIDR)

CIDR不再受地址类别的约束,网络ID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而不再是A类的8位、B

类的16位、C类的24位等地址分割方法。它的思想和VLSM正好相反。VLSM是将一个单一

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当然因为产生了子网ID,导致更多地浪费了IP地址),而CIDR是

将多个网络聚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单一网络。

(3)网络地址转换(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是一种将无法在Internet上使用的

内部保留IP地址,转换为可以在Internet上使用的合法IP地址的机制。但NAT有其无法

克服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NAT破坏了IP网络的端到端的模型。② NAT阻止了端到端的网络安全。③ NAT必

须对所有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IP数据报进行地址转换,但是大多数NAT无法将转换后

的地址信息传递给IP数据报负载,这导致某些必须将地址信息嵌在IP数据报负载中的高层

应用,如FTP和 WINS注册失败等情况的发生。④ NAT技术要求NAT转换器必须保持连接状

态,并记住被转换的地址端口。地址和端口的转换都需要额外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