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

如何检测硬盘坏道

/blog/static/5725235

11376/

--摘自 中华补天网

由于硬盘采用磁介质来存储数据,在经历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使

用不当之后,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生

,当然这种坏道有可能是软件的错误,也有可能是硬盘本身硬件

故障,但是并 不是说硬盘有了坏道之后就会报废,其实处理方法得

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硬盘恢复健康,至少也可以让硬盘延年

益寿

坏道的分类

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硬盘坏道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逻辑坏道

和物理坏道两种,简单来说,逻辑坏道是由于一些软件或者使用不当

造成的,这种坏道可以使用软件修复,而物理坏道则是硬盘盘片本身

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这类故障通常使用软件也

无法修复的错误。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

现了坏道: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

示文件损坏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

蓝屏等;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出现“Sector not

found”“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7)启动时不能通过硬盘引导系统,用软盘启动后可以转到硬盘盘

符,但无法进入,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这种情况很有

可能是硬盘的引导扇区出了问题。

坏道的修复方法

由于硬盘内部工作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小小的灰尘进入到硬盘内部

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所以当硬盘出现坏道时,我们并不能拆开

硬盘进行维修,只能够通过一些工具软件来进行修复,从而最大限度

的挽回损失。

当我们确定硬盘有坏道之后,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坏道到底是逻辑损

伤还是物理损伤,我们只能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进行修复,

般逻辑坏道经过简单的软件修复就可以解决故障,但是一些物理坏道

则需要进一步的修复才能保证硬盘的数据安全和正常使用。

逻辑坏道的修复

一般情况下,硬盘产生逻辑坏道的原因是一些正版软件会在硬盘上某

些扇区写入信息,其他的软件则无法访问这个扇区,这种情况下,硬

盘检测工具也会误认为该扇区产生了坏道,一般这种情况无需进行修

复,但是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少的采用这种加密方式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了,例如硬盘在读取数据时意外遭

到重启,则有可能产生逻辑坏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物理坏道。

我们此时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并且

对错误进行自动修复。

具体步骤如下(以Windows XP为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盘符后单

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驱动器属性窗口中依次选择 工具开始检

并选择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扫描并恢复坏扇区,然后点击开

扫描时间会因磁盘容量及扫描选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注意

的是,在Windows 98甚至以上的操作系统中,并不能显示每个扇区

的详细情况,所以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还是选择DOS下的

磁盘检测工具ScandiskScandisk会检测每个扇区,并且会标记坏扇

区,以免操作系统继续访问这个区域。保证的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数据

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

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硬盘的继续使用,

我们可能会发现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

式化硬盘,一般来说,如果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

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

Scandisk再次对硬盘进行检测,确保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物理坏道的修复

如果按照上述步骤重新分区格式化之后,仍然发现硬盘有坏道,那么

硬盘很有可能就是有物理坏道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必急

于对硬盘坏道是否可以修复下结论,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个软件对硬盘

进行低格,在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有些硬盘坏道也有可能通过这种

方式得到解决。

低级格式化硬盘

低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主板BIOS自带的低格工具,一种是

采用软件的方式进行低格。通过主板BIOS自带的低格工具的方法会

受到主板的限制,有些主板在BIOS中并没有配备这样的程序,并且

目前新型号的主板大多都没有这个低格的功能了,所以推荐还是采用

软件的方式来进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

Maxtor出品过一个低格工具这个软件可以对Maxtor硬盘进

行低格,其实这个程序可以适用于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IDE硬盘。

该软件的操作相当简单

启动之后按“Y”进入软件,只需选择需要低格的硬盘,然后选择开始

低格选中的硬盘就可以了。

一般低格的过程比较长,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此外,需要提醒读者

的一点就是,如果你的机器上还安装有其他的硬盘,在运行low这个

低格程序的时候最好将这个硬盘卸下,以免数据丢失。

屏蔽物理坏道

如果低格之后仍然发现有坏道,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这个硬盘上有物

理坏道了。由于物理坏道通常是由于硬盘使用中遭受撞击或者突然断

电等情况产生的,在盘片高速旋转时,磁头有可能撞击盘片,造成磁

介质损伤而形成的,即使通过磁盘检测软件将坏道标记,操作系统虽

然不会继续访问这个扇区,但是物理坏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扩

散,这是由于虽然坏道标记之后,但是硬盘仍然可能访问到坏道周围

的扇区,从而引起坏道的扩散。为了避免坏道的扩散,我们最好是将

坏道屏蔽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

我们屏蔽坏道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可以使用软件PQ Magic,这个

软件有DOSWindows版本,但是由于我们通常是格式化硬盘之后

发现仍然有坏区,而此时并没有安装Windows系统,所以推荐使用

DOS版本的PQ Magic(有中文版本)

在采用PQ Magic进行分区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坏道的位置。我们

可以先通过Scandisk进行磁盘表面的扫描,对硬盘的坏道大致位置有

所了解之后,才能确定分区的方案。例如硬盘坏道在大约在C20

左右,我们就可以用PQ Magic将硬盘上C盘的前面大致25%-30

的空间划为隐藏分区。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由于DOS下的PQ Magic不方便截图,我们就

Windows的版本为例进行演示,操作大同小异),启动PQ Magic

在图形界面下在C盘的图示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调整容量/移动

就会出现一个可以拉动的工具条,我们只需将C盘从硬盘的起始位

置往后移动就可以了。在拉动的工具条下方也有硬盘起始位置之后到

C盘之前的自由空间的容量显示

例如C盘容量为10GB,我们只需将这个自由空间调整为3GB左右

就可以了,此时,C盘的容量就变为7GB了。在这个过程中,建议

将屏蔽的空间选择稍大一点,而不用斤斤计较丢失的容量,以免仍然

将坏道划分在C盘的空间里。毕竟现在的硬盘动辄80GB120GB

丢失这区区几个G的容量但是就可以挽救一个硬盘还是值得的。确

定之后退出,等待PQ Magic移动分区,然后重新启动之后,硬盘坏

道就已经在隐藏的分区中,操作系统就无法访问到了。笔者采用这种

方法成功的将一个80GB硬盘的坏道屏蔽,使用至今仍然稳定。(注

意:建议在完成坏道屏蔽之后对新的分区进行一下扫描,仍然推荐使

Scandisk,确保坏道已经完全屏蔽到隐藏的分区。当然,划掉的空

间如果你觉得可惜,也可以在坏道之前建立新的分区,当然前提是不

要把坏道再次划分到新的分区中,不过不建议这么做,以免分区过多

并且过于零散,会较大的影响磁盘性能。

当然,屏蔽分区这个方法仅仅适用与硬盘坏道比较集中的情况,如果

硬盘坏道比较分散就比较麻烦了,就建议更换硬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

和数据的安全了。

总结

通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就可以修复硬盘的逻辑坏道或者屏蔽坏道到隐

藏分区,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数据文件的安全,经过这样的

处理之后,硬盘就可以重新焕发青春或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延年益寿

了。操作是不是也很简单呢?

硬盘的常见错误提示及解决方法

/blog/static/57123565276/

1、显示:

“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F1To Resume”

此类故障是硬盘参数设置不正确所以从软盘引导硬盘可用,只要

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即可。

2、显示:

“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毒感

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

治疗方法:从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

中包含有主引导程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

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

一招对于修复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55AAH损坏既快又灵。对于分

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复。

3、显示: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

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

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

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读五次都失败,则给出

“Error loading opear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

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处,然后

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这两个字

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的提示。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

FORMAT C:/S命令重写DOS引导记录,也许你会认为格式化后C

数据将丢失,其实不必担心,数据仍然保存在硬盘上,格式化C

后可用NU8.0中的UNFORMAT恢复。如果曾经用DOS命令中的

MIRRORNU8.0中的IMAGE程序给硬盘建立过IMAGE镜像文件,

硬盘可完全恢复,否则硬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全部丢失,根目录下的第

一级子目录名被更名为DIR0DIR1,但一级子目录下的

文件及其下级子目录完好无损,至于根目录下丢失的文件,你可用

NU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复即可。

4、显示: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治疗方法:

1、重新分区格式化

2、如0磁道损坏需要低级格式化,然后用Set Comspec(指定

Command文件位置),使得Command远离0磁道。

当硬盘出现分区故障后,希望用户先用上述方法解决,若不成功,

对硬盘分区格式化是解决软故障的基本方法,但信息将被清除。其使

用原则是:能用高格解决的不用分区,能用分区解决的不用低级格式

5、显示:

“Device error” 然后显示: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

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

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

治疗方法:进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

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

过来即可,如果忘了硬盘参数不会修改,也可用备份过的CMOS

息进行恢复,如果你没有备份CMOS信息,也别急,有些高档微机

CMOS设置中有“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

可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若无此项,只好打开机箱,查看硬盘表

面标签上的硬盘参数,照此修改即可。

6、显示:

“HDD Controller Failure”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线接口接触不良或接线

错误。

治疗方法:先检查硬盘电源线与硬盘的连接,再检查硬盘数据信

号线与多功能卡或硬盘的连接,如果连接松动或连线接反都会有上述

提示,最好是能找一台型号相同且使用正常的微机,可以对比线缆的

连接,若线缆接反则一目了然。

7、显示:

“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病因分析: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

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

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

区,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

表和结束标志55AAH三部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

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

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举分

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

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

“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

治疗方法: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

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

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KV300

NU8.0中的RESCUE都具有备份与恢复分区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

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

NDD进行修复。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还有一招,就是先用

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

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NDD进行修复。修复后的

硬盘不但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其实用FDISK

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盘启动后

不认硬盘时,这一招特灵.

------------------------------------------------------------------

新版硬盘编号的含义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硬盘大多是希捷Seagate迈拓Maxtor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和三星(Samsung

等几家厂商的产品。最近硬盘新品不断上市,各厂家在硬盘编号的定

义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许多消费者对于目前各品牌硬盘的编号已

经难以辨识。

因为硬盘的每个编号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

来说,硬盘编号就像是硬盘的身份证。通过这些复杂的编号,我们

可以从中解读出硬盘的容量、转速、接口类型、缓存等各项性能指标,

而这些信息对我们选购自己中意的硬盘产品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笔

者就以市场上主流的硬盘产品为主,详细介绍各厂家的最新硬盘编号

规律。

希捷(Seagate

市面上的希捷硬盘编号形式如下:

ST <1> <2345> <67> <8910>“ST”代表“Seagate”

中文意思即希捷。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3”代表3.5英寸

半高硬盘,“4”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

<2345>3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

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00MB×1200=120GB“800”则代

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

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硬盘中代表盘片数。例如“2”

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

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

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

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1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

硬盘的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

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

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硬盘

接口。

给大家举个例子:从某块硬盘上标示的“ST3120022A”编号,我

们就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半高、采用2张硬盘

盘片、总容量为120GBUltra ATA接口硬盘。此外,硬盘上印刷的

其它字符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7200.7”即说明这是

希捷新推出的单碟80GB的硬盘产品。另外,还有最新的“Barracuda

7200.7 Plus”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部采用8MB大容量缓存,采用

Serial ATA 150接口或者Ultra ATA 100接口,目前只有120GB

160GB这两种。

迈拓(Maxtor

以前的迈拓硬盘一直采用的是7位字符编号。不过从金钻系列

Diamondmax Plus 9开始,迈拓在原有的硬盘编号后面又添加了6

字符,从而将硬盘编号由原来的7位增加到了13位。但是在目前来

说,真正对我们辨识硬盘有用的仍然是前面的7位编号。7位硬盘

编号的形式如下:

<12> <345> <6> <7><12>代表硬盘产品系列型号,因为

迈拓有着很长的产品线,所以编号也相对较为复杂,这里也只介绍目

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6Y”代表金钻系列Diamondmax Plus 9(市场上俗称金钻九代)

这是迈拓目前的主打产品。

<345>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GB。例如“080”表示该硬盘容

量为80GB

<6>代表了硬盘的缓存容量、接口及轴承马达类型:

“H”代表Ultra ATA100接口、2MB缓存,不过迈拓已经将产品线

更新为Ultra ATA133接口了;“J”代表Ultra ATA133接口、2MB缓存

并使用滚珠轴承马达;“L”代表Ultra ATA133接口、2MB缓存并使用

液态轴承马达;“P”代表Ultra ATA133接口、8MB缓存并使用液态轴

承马达;“M”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8MB缓存并

使用液态轴承马达。

<7>代表使用的磁头数。我们可以用硬盘单碟容量=2×硬盘总容

/磁头数很容易地推算出硬盘的单碟容量。但是从金钻系列

Diamondmax Plus 9开始,该数字却变成了“0”。不过因为我们已经知

道金钻系列Diamondmax Plus 9是单碟80GB的产品,所以这并不妨

碍我们辨识。

举例来说,一块编号为“6Y200M006500A”的新硬盘编号即代表

这是迈拓的金钻Diamondmax Plus 9系列产品,容量为200GB,采用

Serial ATA150接口、8MB缓存并使用液态轴承马达。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的硬盘编号通常由主编号和附加编号构成。但是也许是因为

比较看重OEM市场,西部数据长期以来只注重主编号里的硬盘容量

标志,而并没有对零售市场公开附加编号的具体含义。所以笔者也只

能根据自己看到的一些资料来进行推断。我们来看看它的硬盘编号形

式:

WD <1234> <5> <6>-<78> <9> <10> <1112>其中1-6

位是主编号,7-12位为附加编号。

很显然,“WD”代表“Western Digital”,即这是西部数据公司的产

品。

主编号部分:

<1234>3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

例如4位的“1200”代表120GB3位的“800”则代表80GB。这和希捷

是一样的。

<5>代表硬盘转速及缓存容量。例如“A”代表5400/分,“B”

7200/分,“J”代表7200/分并且具有8MB缓存。

<6>代表硬盘接口类型。“A”代表Ultra ATA66接口,“B”代表Ultra

ATA100接口。

附加编号部分:

<78>代表OEM客户标志。如果这两位编号为数字“00”,代表

这是面向零售市场的产品。如果是其它字符则为OEM客户的代码,

不同的编号对应不同OEM客户。

<9>代表硬盘单碟容量。例如“C”代表硬盘单碟容量为40GB“D”

代表66GB“E”代表83GB

<10>代表同系列硬盘的版本代码,该代码随着不同系列而变。

单碟容量为40GB的产品为例:“A”代表7200/分,Ultra ATA100

接口的BB系列;“B”代表5400/分,Ultra ATA66接口的AB系列;

“P”代表5400/分,Ultra ATA100接口的EB系列;“R”代表7200

/分,Ultra ATA100接口,具有8MB缓存的JB系列。

而在单碟66GB83GB的产品中,还出现了“U”“V”等其他字

母,分别对应JB系列和BB系列产品。

<1112>代表硬盘的Firmware版本。我们目前常见的一般都是

“A0”

举例来说,“WD2500JB-00EVA0”的硬盘编号代表这是一块西部

数据公司出品的容量为250GB7200/分并且具有8MB缓存的硬

盘。从后面的附加编号我们还可以看出这是西部数据面向零售市场,

单碟容量为83GB的产品。

日立(HITACHI

自从合并了IBM的硬盘部门后,日立在市场上的硬盘产品出现了两

种,一种是继续沿用以前IBM硬盘编号的产品,以目前市场上的

Deskstar 180GXP系列为代表,其编号形式如下:

IC <12> <3> <456> <78> <910> <1112>-<13>“IC”

代表这块硬盘是IBM公司的产品。

<12>代表硬盘外形尺寸。例如“35”表示3.5英寸硬盘,“25”

2.5英寸硬盘。

<3>代表硬盘高度。例如“L”代表1英寸,“T”代表0.49英寸,“N”

代表0.37英寸。

<456>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GB。例如“080”表示该硬盘容

量为80GB。这一点同迈拓硬盘类似。

<78>代表硬盘接口类型,对桌面产品来说,“AV”代表普通的

Ultra ATA接口。

<910>代表硬盘产品系列型号。例如“ER”表示Deskstar 60GXP

系列,“VA”表示Deskstar 120GXP系列,“V2”表示Deskstar 180GXP

系列。

<1112>代表硬盘转速。例如“04”代表4200/分,“05”代表5400

/分,“07”代表7200/分,“10”代表10000/分,“15”代表15000

/分。

<13>代表硬盘缓存容量,Deskstar 180GXP系列开始启用。“0”

代表普通2MB缓存,“1”代表8MB缓存。

例如:“IC35L180AVV207-1”的硬盘编号代表了这是IBM公司出

品的3.5英寸硬盘,高1英寸,硬盘总容量为180GB,采用普通的

Ultra ATA接口,属于Deskstar 180GXP系列,硬盘转速为7200/

分,拥有8MB缓存。

不过日立又于近期推出了最新款的Deskstar 7K250桌面型硬盘,

这是继Deskstar 180GXP系列之后推出的7200/分、单碟容量达

83GBDeskstar 180GXP系列单碟容量为60GB)的新产品,所以其

性能要比早期产品更加出色。不过它的硬盘编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其编号形式如下:

HDS <12> <34> <56> <7> <8> <910> <11> <12>“HDS”

表示这是日立HITACHIDeskstar硬盘产品。

<12>代表硬盘转速。数字“72”表示7200/分。

<34>代表该硬盘产品系列的最大容量。数字“25”代表此系列硬

盘最大容量为250GB,这也就是Deskstar 7K250系列产品。

<56>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GB或者10GB“40”代表40GB

“80”代表80GB“12”代表120GB“16”代表160GB“25”代表250GB

<7>代表硬盘的生产代码。目前所有Deskstar 7K250系列的该代

码都是“V”

<8>代表硬盘高度。例如“L”代表1英寸。这和以前的IBM硬盘

是一样的。

<910>代表硬盘接口类型。“AT”代表Ultra ATA100接口,“SA”

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

<11>代表硬盘缓存容量。“2”代表2MB缓存,“8”代表8MB缓存。

<12>是硬盘的保留编号,目前暂时为数字“0”

举例来说,“HDS722525VLAT80”的硬盘编号代表这是日立

HITACHI生产的Deskstar硬盘产品,属于7200/分、最大容量为

250GBDeskstar 7K250系列。该硬盘总容量为250GB,高1英寸,

采用Ultra ATA100接口并拥有8MB缓存。

三星(Samsung

现在市面上的三星硬盘主要分为“P”“V”两大类。因为产品线并不

长,所以相对于其它品牌来说很容易分辨。其硬盘编号的形式为:

<1> <2> <34> <5> <6> <7><1>代表硬盘产品系列。“S”代表了

“SpinPoint”,而目前市面上的三星硬盘都是SpinPoint系列。

<2>代表不同硬盘转速的产品系列。“V”代表5400/分的V

列,而“P”则代表了7200/分的P系列。

<34>代表硬盘容量,其单位是GB;如果系列中可能出现超过

100GB的产品,则采用三位数的标志,如“080120”,但如果缓存是

8MB,它们的标志大多会变成“081121”

<5>表示采用不同技术的相同容量产品的编号序列,它们的区别

通常在单碟、缓存容量或单/双头设计上。一般来说“0”代表2MB

存,“1”代表8MB缓存,但也有例外。

<6>代表硬盘磁头数。我们同样可以据此推算出其硬盘的单碟容

量。

<7>代表硬盘接口类型。“D”代表了早期的Ultra ATA66接口,H

代表Ultra ATA 100接口,“N”代表Ultra ATA33接口,“C”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

“SP1614C”

SpinPoint家族7200/分的P系列硬盘产品,其硬盘总容量为160GB

缓存容量为8MB硬盘磁头数为4采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

接口。硬盘单碟容量为160GB×2/4=80GB

至于最新的三星黑匣子硬盘,其编号原则和以前一样,只是采

用了独特的铁盒包装,大家选购时注意鉴别。

通过对市场上这些主流硬盘编号的了解,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做到

有的放矢,在诸多的硬盘产品中准确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

--------------------------------------------------------------------

硬盘修复真经 误区、缺陷、参数与低格

多年来一直误导着大家的几个常识性问题是:

1.硬盘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物理坏道不可修复。实际情况是,

坏道并不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不知道谁发明这两个概念,反正

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中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倒是分为按逻辑地址记录

的坏扇区和按物理地址记录的坏扇区。

2.硬盘出厂时没有坏道,用户发现坏道就意味着硬盘进入危险

状态。实际情况是,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记录有一定数量的坏道,有些

数量甚至达到数千上万个坏扇区,相比之下,用户发现一两个坏道算

多大危险?

3.硬盘不认盘就没救,0磁道坏可以用分区方法来解决。实际

情况是,有相当部分不认的硬盘也可以修好,0磁道坏时很难分区。

如此误导,如不是自己搜集研究外文资料并长期实践,说不准还

长期拿来作信条呢。 在国外有许多的专业的硬盘维修论坛,在那里

你可以发现有一些国家的硬盘维修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准。我敢肯定,

他们的一些技术会令众多硬盘厂家头痛不已。和世界上众多专业硬盘

修理高手交流,使高朋受益菲浅。 这三年来,高朋辞去教师工作,

专门从事硬盘修复工作,经手修复的硬盘已超过万个。

总结起来,技术来源有三方面:

1.搜集国外技术资料与国外专业人士交流;

2.购买专业工具软件(有同步技术更新支持)

3.自己的实践经验。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教我修复硬盘的老师,也不认为哪本教科书

对我修硬盘有太大帮助。

硬盘修复人士需要弄明白的几个基本概念

在研究硬盘修复和使用专业软件修复硬盘的过程中,必将涉及到

一些基本的概念。在这里,高朋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试图总

结并解释一些与硬盘缺陷相关的概念,与众位读者交流。

Bad sector (坏扇区)

在硬盘中无法被正常访问或不能被正确读写的扇区都称为Bad

sector。一个扇区能存储512Bytes的数据,如果在某个扇区中有任何

一个字节不能被正确读写,则这个扇区为Bad sector。除了存储

512Bytes外,每个扇区还有数十个Bytes信息,包括标识(ID、校

验值和其它信息。这些信息任何一个字节出错都会导致该扇区变

“Bad”。例如,在低级格式化的过程中每个扇区都分配有一个编号,

写在ID中。如果ID部分出错就会导致这个扇区无法被访问到,则这

个扇区属于Bad sector。有一些Bad sector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重写

这些信息来纠正。

Bad cluster (坏簇)

在用户对硬盘分区并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每个区都会建立文件分

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FAT中记录有该区内所有cluster(簇)

的使用情况和相互的链接关系。如果在高级格式化(或工具软件的扫

描)过程中发现某个cluster使用的扇区包括有坏扇区,则在FAT

记录该clusterBad cluster并在以后存放文件时不再使用该cluster,

以避免数据丢失。有时病毒或恶意软件也可能在FAT中将无坏扇区

的正常cluster标记为Bad cluster, 导致正常cluster不能被使用。

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cluster包括若干个扇区,只要其中存在一个

坏扇区,则整个cluster中的其余扇区都一起不再被使用.

Defect (缺陷)

在硬盘内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称为Defect 如果某个

磁头状态不好,则这个磁头为Defect head 如果盘面上某个Track(

)不能被正常访问,则这TrackDefect Track. 如果某个扇区不能

被正常访问或不能正确记录数据,则该扇区也称为Defect Sector.

以认为Bad sector 等同于 Defect sector. 从总的来说,某个硬盘只要

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就称这个硬盘为Defect hard disk.

P-list (永久缺陷表)

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单张盘片上存储的数据量超过

40Gbytes. 硬盘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100%

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

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

defect trackdefect sector,记录在P-list中。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

区的编号过程中,将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户永远不能用

到它们。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难

发现有问题。一般的硬盘都在P-list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defect, 少则

数百,多则数以万计。如果是SCSI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

查看到P-list,因为各种牌子的SCSI硬盘使用兼容的SCSI指令集。

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IDE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

P-list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G-list (增长缺陷表)

用户在使用硬盘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defect sector

三包规定,只要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商家就应该为用户换或

修。现在大容量的硬盘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概率实在很大,这样的

话硬盘商家就要为售后服务忙碌不已了。于是,硬盘厂商设计了一个

自动修复机制,叫做Automatic Reallcation。有大多数型号的硬盘都

有这样的功能: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defect sector

则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区及其替换情况记录

G-list中。这样一来,少量的defect sector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

的影响。

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用某些

软件来判断defect sector,并通过某个端口(据说是50h)调用自动修

复机制。比如常用的Lformat, ADMDM中的Zero fillNorton中的

Wipeinfo和校正工具,西数工具包中的wddiag, IBMDFT中的Erase

等。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了一些坏道,很重要的原因

就在这Automatic Reallcation(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概

括这些坏道是什么逻辑坏道假坏道 如果哪位被误导中毒太

深的读者不相信这个事实,等他找到能查看G-list的专业工具后就知

道,这些工具运行过后,G-list将会增加多少记录!逻辑坏道

坏道有必要记录在G-list中并用其它扇区替换么?

当然,G-list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有的硬盘都会限定在一定数

量范围内。如火球系列限度是500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西数BB

的限度是508等等。超过限度,Automatic Reallcation就不能再起作

用。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道可以通过上述工具修复(有人就概括为:

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坏道多了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又有人

概括为:物理坏道不可以修复)

Bad track (坏道)

这个概念源于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盘100M以下)当时的硬盘在

外壳上都贴有一张小表格,上面列出该硬盘中有缺陷的磁道位置(新

硬盘也有)。在对这个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时(如用ADMDM 5.0

等工具,或主板中的低格工具)需要填入这些Bad track的位置, 以便

在低格过程中跳过这些磁道。现在的大容量硬盘在结构上与那些小容

量硬盘相差极大,这个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盘上有点牵强。

读者们还可能发现国内很多刊物和网上文章中还有这么几个概

念: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真坏道,假坏道,硬坏道,软坏道等。高

朋在国外的硬盘技术资料中没有找到对应的英文概念,也许是中国人

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能接受这些概念,也许某些专家能

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释。 高朋不习惯使用这些概念,不想对它们作牵

强的解释,读者们看看是谁说的就去问谁吧。

深入了解硬盘参数

正常情况下,硬盘在接通电源之后,都要进行初始化过程(也

可以称为自检。这时,会发出一阵子自检声音,这些声音长短和

规律视不同牌子硬盘而各不一样,但同型号的正常硬盘的自检声音是

一样的。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自检声音是由于硬盘内部的磁头

寻道及归位动作而发出的。为什么硬盘刚通电就需要执行这么多动作

呢?简单地说,是硬盘在读取的记录在盘片中的初始化参数。

一般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硬盘有一系列基本参数,包括:牌子、

型号、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大小、

转速、S.M.A.R.T值等。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

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但是,高朋告诉你,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

化参数的一小部分,盘片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十甚至数百个!

盘的CPU在通电后自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

序的要求,依次在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如果某一项重

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无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入保护

模式。在保护模式下,用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

者无法进入任何读写操作。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这个原因而出现

类似的通病,如:FUJITSU MPG系列自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

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自检后停转,WD BB EB系列能正常认盘

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熟悉的

Fujitsu硬盘为例,高朋简要地讲解其中一部分参数,以便读者理解内

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用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

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名也

BIOS程序中调用到的参数名称一致。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

明如下:

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

- PL永久缺陷表

- TS缺陷磁道表

- 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

- SM最高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SU用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CI 硬件信息,包括所用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

磁盘碟片种类等

- FI生产厂家信息

- WE写错误记录表

- RE读错误记录表

- 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容量(MAX LBA,转

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一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一般为63

- 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面盘片划分为十五个区域,各个区域上

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而计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

这些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

磁道以前,可以认为是在负磁道的位置。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

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模块。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才一个字

节,有些则达到64K字节。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

各的固定位置。

读出内部初始化参数表后,就可以分析出每个模块是否处于正常

状态。当然,也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这

样,就可以把一些因为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回正常

状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不妨将硬盘电路板上的ROM芯片

取下,用写码机读出其中的BIOS程序,可以在程序段中找到以上所

列出的参数名称。

硬盘修复之低级格式化

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

(下面简称低格。进行低格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多种:有用厂家专

用设备做的低格,有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M工具

做的低格,有用主板BIOS中的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ebug工具做的

低格,还有用专业软件做低格……

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格对硬盘的作用各不一样。有些人觉得低格

可以修复一部分硬盘,有些人则觉得低格十分危险,会严重损害硬盘。

高朋用过多种低格工具,认为低格是修复硬盘的一个有效手段。下面

总结一些关于低格的看法,与广大网友交流。

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低格过程到底对硬盘进行了什么操作?

实践表明低格过程有可能进行下列几项工作,不同的硬盘的低格过程

相差很大,不同的软件的低格过程也相差很大。

A. 对扇区清零和重写校验值

低格过程中将每个扇区的所有字节全部置零,并将每个扇区的校

验值也写回初始值,这样可以将部分缺陷纠正过来。譬如,由于扇区

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不对应,通常就被报告为校验错误(ECC

Error。如果并非由于磁介质损伤,清零后就很有可能将扇区数据与

该扇区的校验值重新对应起来,而达到修复该扇区的功效。这是每

种低格工具和每种硬盘的低格过程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同时这也是为

什么通过低格能修复大量坏道的基本原因。另外,DM中的Zero Fill

(清零)操作与IBM 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样的功效。

B. 对扇区的标识信息重写

在多年以前使用的老式硬盘(如采用ST506接口的硬盘),需要

在低格过程中重写每个扇区的标识ID信息和某些保留磁道的其他

一些信息,当时低格工具都必须有这样的功能。但现在的硬盘结构已

经大不一样,如果再使用多年前的工具来做低格会导致许多令人痛苦

的意外。难怪经常有人在痛苦地高呼:危险!切勿低格硬盘!我的

硬盘已经毁于低格!

C. 对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并尝试替换缺陷扇区

有些低格工具会对每个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如果发现在读过程或

写过程出错,就认为该扇区为缺陷扇区。然后,调用通用的自动替换

扇区(Automatic reallocation sector)指令,尝试对该扇区进行替换,

也可以达到修复的功效。

D. 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

编号的依据是P-list中的记录及区段分配参数(该参数决定各个

磁道划分的扇区数),经过编号后,每个扇区都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标

识信息(ID。编号时,会自动跳过P-list中所记录的缺陷扇区,使

用户无法访问到那些缺陷扇区(用户不必在乎永远用不到的地方的好

坏)。如果这个过程半途而废,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所有扇区被报告

为标识不对(Sector ID not found, IDNF。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编

号过程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的,如果某些低格工具按逻辑参

数(以 16heads 63sector为最典型)来进行低格,是不可能进行这样

的操作。

E. 写磁道伺服信息,对所有磁道进行重新编号

有些硬盘允许将每个磁道的伺服信息重写,并给磁道重新赋予一

个编号。编号依据P-listTS记录来跳过缺陷磁道(defect track,

使用户无法访问(即永远不必使用)这些缺陷磁道。这个操作也是根

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

F. 写状态参数,并修改特定参数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

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

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

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进行了AB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

明显。

2. Lformat

进行了ABC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

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

DE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

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

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

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

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 专业的低格工具

一般进行ABDEF操作。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

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

的是厂家设定的低格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

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格。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

低格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在这里, 顺便回答一些读者常重复问到的问题:

1:低格能不能修复硬盘?

1:合适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复硬盘缺陷。

2:低格会不会损伤硬盘?

2:正确的低格过程绝不会在物理上损伤硬盘。用不正确的低

格工具则可能严重破坏硬盘的信息,而导致硬盘不能正常使用。

3:什么时候需要对硬盘进行低格?

3:在修改硬盘的某些参数后必须进行低格,如添加P-list

录或TS记录,调整区段参数,调整磁头排列等。另外, 每个用户都

可以用适当低格工具修复硬盘缺陷,注意:必须是适当的低格工具。

4:什么样的低格工具才可以称为专业低格工具?

4:能调用特定型号的记录在硬盘内部的厂家低格程序,并能

调用到正确参数集对硬盘进行低格,这样的低格工具均可称为专业低

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