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

硬盘故障处理大全

1、分区表错误的处理

故障现象:开机后,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 硬

盘不能启动,可从软盘启动。

故障分析与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

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

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

柱面1扇区,由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

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AAH 3部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

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

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自

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

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

“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

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您是否愿意

修改,您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

表覆盖它也行。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NDD进行修复。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

就先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

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NDD进行修复。修复

后的硬盘不仅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其实用FDISK

分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盘启动

后不认硬盘时,可用此方法。

2、硬盘不能工作的故障原因和处理

故障现象:微机无法用硬盘启动,检查CMOS参数没有问题。用

软盘启动后可转入Cu25552提示符,但是不能对硬盘进行任何操作。

故障分析与处理:用软盘启动后可转入Cu25552提示符,说明

系统是可以识别硬盘驱动器的。硬盘不仅不能引导系统,而且也不能

进行其他操作,说明故障原因可能是硬盘的主引导区或分区表遭到破

“FDISK”命令对硬盘重新分区,然后再进行高级格式化,重装整个

系统。因为有可能是病毒破坏系统,所以使用“FORMAT”命令加U

参数进行高级格式化。

3 启动时死机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开机后自检完毕,从硬盘启动时死机或者屏幕上显示:

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故障分析与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

毒感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从

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导程

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

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这一招对于修复主引导程序

和结束标志55AAH的损坏既快又灵。对于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

可用NDD迅速恢复。

4 BOOT引导系统损坏引起的硬盘逻辑故障的处理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错误信息。

故障分析与处理:用BIOS中断程序读出BOOT区损坏程序段或

分区表。如果是整个BOOT区损坏,则只好从另一台同类型的主机上

读出BOOT区的信息,再写入故障机。硬盘的BOOT区被非法写入是

常见的故障。因此,用户必须做好BOOT区的备份保护工作。

5BOOT引导区标志“55AA”改变引起的硬盘逻辑故障

故障现象:机器上电启动,自检完毕,硬盘指示灯闪亮,屏幕出

现:“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

等错误信息,硬盘启动失败。用软盘启动成功,试图进入硬盘时,出

现:“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错误信息。用DEBUG INT13

断程序调出BOOT区的内容,发现该区最后的结束标值“55AA”已被

改变。

故障分析与处理:这类情况,大多数是非法程序、非法操作或病

毒引起的。进入DEBUG状态。用INT13中断程序调出Boot区的记

录,将最后两个字节改成“55AA”即可。

6 DOS引导记录出错的处理

故障现象:开机后屏幕上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信息。

故障分析与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

误。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

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

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读5次都失败,则给出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

DOS引导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

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

这两个字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

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

DOS引导记录,也许您会认为格式化后C盘数据将丢失,其实不必

担心,数据仍然保存在硬盘上,格式化C盘后可用Norton中的

UNFORMAT恢复。如果曾经用DOS命令中的MIRRORNorton

IMAGE程序给硬盘建立过IMAGE镜像文件,硬盘可完全恢复,否

则硬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全部丢失,根目录下的第一级子目录名被更名

DIR0DIR1、DIR2……但一级子目录下的文件及其下级子目录完好

无损,至于根目录下丢失的文件,可用Norton 8.0中的UNERASE

去恢复即可。综上所述,硬盘不能启动大都是由于硬盘上的主引导记

录、DOS引导记录、三个系统隐含文件出现错误导致的,因此平时要

养成备份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的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顺利解

决问题。

7DOS内核文件损坏引起的硬盘逻辑故障?

故障现象:主机上电启动,自检完毕,转入硬盘启动,屏幕出现: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错误信息,用软盘启动后可进入硬盘,可显示出硬盘的信息

和文件。

故障分析与处理:这是DOS操作系统3大文件之一损坏引起的故

障。用同版本的DOS(或高版本)软件启动后,键入A>sys c:回

车即可。

8、逻辑D盘“丢失”的处理

故障现象:一台毒龙兼容机,硬盘为30GB,分为CDEF

G盘。开机后硬盘无法引导,出现死机现象。用干净的软盘启动微机,

转到C盘列目录文件都正常。转到其他盘时,系统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故障分析与处理:从软盘启动成功,转C盘列目录正常。说明硬

件和CMOS系统都没有问题,很可能是病毒造成死机和其他逻辑盘丢

失。在软驱插入KV3000+杀毒盘,进入KV3000+主界面,按F6键,

查看00l扇区上第l代码为:E80000BF 40008EDF 836DD306

8B45B3B1……23C“Found

NATAS/4744/GHOST-2Virusin Boot

OK!”说明第l代码已被NATAS/4744/GHOST-2(幽灵)病毒代码

取代。病毒消除后,再按F6键,查看001扇区第l代码已恢复

正常。按Esc键退出,从硬盘启动正常,列C盘目录,原文件都存在。

清除病毒使C盘恢复正常启动,解决了死机问题,但其他逻辑盘还是

没找到,转道其他盘时系统仍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可能该“幽灵”病毒发作把逻辑盘信息破坏了,清除了病毒也无法恢

复逻辑盘数据。用干净DOS盘启动微机,用FDISK/STATUS查看硬盘

分区状态,没显示逻辑驱动器信息。由于显示的分区信息充分说明逻

D盘已经“丢失”,但扩展DOS分区还在。这时进入KV3000+

F6键,按翻页键PgDn从第56扇区找到好的分区信息;按F9键将

其恢复到001扇区上。从C盘启动正常,对其他逻辑盘进行杀

毒,没有病毒,而且能显示文件了。按Esc键,退回DOS进行察看,

一切正常,逻辑盘已经恢复。

9、硬盘丢失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机器原工作正常,但一次开机之后,微机不能从硬盘

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发现硬盘丢失,仔细观察启动过程,发现硬盘指

示灯常亮不灭,启动速度明显变慢,在微机自检表格“Primary disk”

“LBA MODE 4 30731MB”“CHS MODE 0

30731MB”。检查CMOS的其他参数均正常。当天下午开机,故障

自动消失。但是一周之后,又出现同样的故障。开机检查硬盘的连线,

没有发现异常。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故障分析与处理上述故障

的疑点有二:(1)硬盘的工作模式(应在CMOS设置环境中设定)

自动地由原来的“LBA MODE 4 30731MB”变为“CHS MODE 0

30731MB”,此时硬盘丢失,而硬盘自动恢复时故障也自动消失。

2)一周后故障又重复出现。如果能够人为修改CMOS参数的因素,

故障原因可能以下几点:1)病毒定时发作,或者某个应用程序修改了

CMOS参数中的硬盘工作模式,造成重新启动时硬盘丢失。再联想到

您的硬盘测试得分低,不能排除染毒的可能。2)重启动过程中硬盘指

示灯常亮不灭且启动速度明显变慢的情况来看,有可能是硬盘驱动器

本身质量差、性能不稳定所致,因此硬盘有时能够正常工作,有时又

不能正常工作,在选中硬盘而又不能正常读写时,就会出现硬盘指示

灯常亮不灭的情形。为确定是否是此种原因造成的,可以采用交换法

把这个硬盘换到其他微机上试。 3)硬盘信号电缆部分引脚接触不良、

电源电缆接地引脚接触不良都可能造成无法访问硬盘的故障。可以更

换电缆,或者将电缆接头插入主板上另外一个IDE插槽试试。4)如果

硬盘在本台微机上不能正常工作,而换到其他微机上可以正常工作,

表示问题还可能与主板有关,例如接触不良、硬盘读写通道工作不稳

定等,都可能造成上述故障。

10 硬盘频繁损坏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电脑配置为:AMD毒龙750 CPU,联想K7B主板,

现代128MB内存,太阳花TNT2 Pro显卡,希捷酷鱼II 20G硬盘,

硬盘分为CDEF 4个区。机器开始运行正常,但在运行4个月之

后,发现C区损坏17个簇,D区损坏23个簇,后来重新格式化安装

Windows系统,两个月后CD两个区又损坏了15个簇,有时开机

就会损坏23个簇,不知是何原因。

故障分析与处理:造成硬盘损坏的原因较多,除了硬盘自身的质

量问题以外,还涉及到整个微机系统其他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性能,以

及用户的使用方法等问题,建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 1)因

为没有明确说明硬盘再重新格式后,是否还存在坏簇的现象,因而不

好确定硬盘是否真的有物理损伤,如有物理损坏最好与销售商联系,

以确定是维修还是更换。(2)检查一下电源部分。一是微机自身部分

电源工作情况;二是微机所用的交流电源电路上是否有一些高负载的

用电设备,如空调、冰箱等,如有应撤除,因为这些设备在启动或工

作时可能造成电源中出现一些峰值电压,使您的微机电源“不纯”而

使硬盘损坏;三是如果用UPS或其他稳压电源,则应检查一下它的电

源输出情况。(3)检查一下硬盘使用情况。如果经常使用一些内存需

求很大的软件(如编写数据库),可考虑增加一些内存,从而减少在

硬盘上进行大量的文件交换操作的时间。(4)检查文件碎片。最好定

期扫描磁盘,以重组文件,这样可减少系统打开文件或保存文件时的

“硬盘抖动”现象。(5)检查微机的工作环境。因为环境中一些较强

的振动、烟雾、不适的温度、湿度都有可能成为硬盘的杀手。

11、查找硬盘困难的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机器配置为:PIII 866EP CPU,技嘉815EP主板,现

128MB内存,希捷酷鱼II 20GB硬盘,七彩虹GFII MX显卡,集

成声卡,长城1770U显示器,主板BIOSAward BIOS。开机找不

到硬盘,无法启动,在BIOS中使用自动侦测硬盘功能,需反复按回车

键十几次后,才能找到硬盘并正常使用。主板BIOS版本已被更新,硬

盘曾多次高级格式化,更换CMOS电池也无效。

故障分析与处理:经过BIOS反复查找,还是可以找到硬盘,说明

硬件工作不稳定,时好时坏。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1)接触不良,

可能是连接线接触不良,也可能是硬盘内部电路、主板上的接口内部

电路等接触不良。后一种情况检查起来比较麻烦,往往反复检查也很

难找到故障点。对于连接线接触不良问题可以重新连接,保证接触良

好。如果怀疑是内部电路接触不良所致,可用替换法处理。大体上确

定故障范围,再进一步检查接触不良的具体位置。 2)硬件本身问

题,这种情况只能用替换法检查。由于在业余情况下作一级维修很困

难,找到故障之后,也只能更换板卡或硬盘。实际上如果是板卡或者

硬盘内部出现接触不良的故障,也只能更换或送厂商维修。

12 硬盘参数无法检测的处理

故障现象:电脑中主板配置为微星815E Pro,硬盘为IBM 20G

“DISK BOOT FAlLURE

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根据提示信息放进系

统软盘,用软盘启动成功后,键入“C:”后按回车键,无法进入硬盘。

关闭电源,打开机箱,检查硬盘线与IDE插槽接触良好,重新开机启

动,屏幕还是显示原来故障信息。按Reset键启动机器,按Del键进

CMOS设置主菜单(AWARD BIOS),选择 “IDF HDD AUTO

DETECTION”栏,进行硬盘的自动检测,结果无法检测到硬盘。在多

次冷启动后进入CMOS设置进行硬盘自动检测,都无法检测到硬盘。

故障分析与处理:从现象上看硬盘可能是损坏了,但是最近使用

过程中对硬盘进行扫描没有发现任何损坏的扇区,完全损坏的可能性

不太大,并且在无法启动前的最后一次关机是按照正常程序退出。将

硬盘拆下来连接到另外一台机器上,开机启动后进入CMOS设置主菜

单,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栏,检测到硬盘参数,能

正常进入硬盘。将硬盘装回到原来的机器上,进入CMOS设置后能自

动检测到硬盘的参数,恢复了正常启动。关机时按照正常程序退出,

而下一次开机时无法用硬盘启动并且无法进人硬盘,这时有3种可能

性:(1)硬盘线与IDE插槽接触松动了。(2)硬盘确实损坏了。(3

在关机时硬盘磁头没有回复到引导位置,而利用CMOS设置中自动检

测硬盘功能又无法检测到硬盘参数。此时可以将硬盘拆下来装到另外

一台机器上,利用不同的主板对硬盘的自动检测功能,对硬盘进行参

数的自动检测,从而将硬盘磁头回复到引导位置,再装回原来机器,

从而恢复正常启动。

13 巧修IBM 20GB硬盘“坏道”

故障现象:新配电脑,配置为:赛扬II 733 CPU,磐英D3VA

板,IBM 20G硬盘,配置不久既无法正常使用,常常找不到硬盘,或

报告硬盘有大量坏道,换上其他硬盘则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把硬盘拆下来接到华硕CUSL2主板上检查,却

一点问题也没发现。因为在原主板上换用其他硬盘,也没出现问题,

说明原主板也没问题,看来是兼容性的问题了。将IBM硬盘装回原机

器,但不是用IDE1接口而是使用IDE2接口,装好后经检查,问题解

决。

14、硬盘零磁道损坏

故障现象:希捷30.2G硬盘,因在拆卸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使硬

盘无法正常引导,进入DOS状态欲对该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系统显

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为“零磁道损坏,硬

盘无法使用”。

故障分析与处理:虽然现在的硬盘防震性能越来越好,但这种问

题有时还是会遇到的,虽说是零磁道损坏了,但是通过一些工具软件

一般还是可以修复。用诺顿工具包DOS下的PNU 8.0及以上版本可以

,启动电用软进入DOS,进该目录,行其程序

,启动后为全中文界面,十分好用。然后可先选“补救

RESCUE”选项对该硬盘的引导区、分区表等信息进行备份。接着

选择“磁盘编辑器DISKEDIT”,成功运行后选“对象OBJECT”,选

“分区表”后可看见硬盘的参数。其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信息就应该

001扇。把其C盘的起始扇区从l01扇改为01

1扇,移动光标手工修改即可,另外改动数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

后存盘后退出重启电脑,用“FORMAT”命令格式化后硬盘即可正常

使用了。

15、格式化进程达到1XXX%

故障现象:电脑开机自检完后便黑屏,无系统提示。用软盘启动

后对C盘进行格式化,发现格式化很久后,还没有停止,且格式化进

程已经到1XXX%了,立即终止程序,但按了Ctrl+CCtrl+F3键都没

用,只有进行“冷启动”。

故障分析与处理:因为只是对C盘进行了格式化,不知道在格式

化其他盘时,是否故障依旧,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Format程序出

了问题,把CD盘甚至接下来的盘都格式化。因为逻辑分区都建立在

一个硬盘上,是通过分区完成的,并没有物理界限,有时Format程序

会辨认错误。重新分区后硬盘问题彻底解决。

16 硬盘容量减少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安装Windows 2000,在安装过程中选择了

多重启动形式,并选择把Windows 2000安装在NTFS 5格式的分区

下,导致硬盘出错。经多次修复无效后,就用Disk ManagerDM

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接着重新启动后,硬盘就由原来的20G变成

7.3G,剩下的空间不见了。

故障分析与处理:NTFS 5格式尽管兼容FAT32格式,但按微软的

规定,强行同时使用NTFS 5FAT32格式化会导致不可预测的错误。

安装失败和硬盘出错,应该都是由与这个原因引起的。但这种错误是

不会导致硬盘容量减少的,所以关键问题应该出在对硬盘的低级格式

化的过程中。后来发现低格时所用的DM是老版本的,有可能是该软

件的版本太低,不兼容大容量硬盘。下载最新版本的DM,再对硬盘

进行低级格式化后重新启动,硬盘空间将全部回来。

17、超频导致硬盘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配置为:PIII 800EP CPU,精英P6ISM-II主板,

金条128MB内存,昆腾20G硬盘,ACER 50X光驱,CPU

933MHz后,发现无法访问硬盘了。由于事先未备份硬盘相关数据,

只好对硬盘进行低格,并重新分区,但操作完重启后,BIOS硬件自检,

是硬盘的主引导扇区又遭破坏,将其低格了几秒钟(仅整理初始磁

Windows 98的安装成功,用Debug写成MBRDBR的备份文件,

存入软盘,并用Ghost备份整个C盘。可新的故障又来了,当把硬盘

模式在Windows中设置为DMA且重启后,系统连安全模式都无法进

入。

故障分析与处理:软驱启动后一查,硬盘中的文件与目录不是改

名便是残缺不全,根本无法读取,看来不是DMA的问题就是超频问

题。只有将CPU降频使用。

18 硬盘不能启动Windows 98

故障现象:一块20GB硬盘,安装Windows 98过程完全正常,

但安装之后不能正常启动 Windows 98,在DOS下可以完全正常工作。

经检查Windows 98光盘正常,CMOS参数无误,风扇曾停转,硬盘

没有病毒也没有坏块。

故障分析与处理:这种现象经分析,问题不在硬盘,可能是在其

他部件。通过该机的风扇曾经停转过的现象分析,认为有可能是CPU

受到过损伤,把CPU降频使用,一切正常。其原因是DOS对于微机

的要求较低,而Windows则对整个系统要求较高。在CPU或其他部

件有缺陷时,Windows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19、硬盘无法自举

故障现象:因为要装NT 4.0,所以使用PQMagic将硬盘由FAT32

转化为FATl6,在重启计算机后,无法从C盘启动了。在CMOS中将

启动顺序改为“A,C”,情况一样,改用从CD-ROM启动也一样,

整个系统在自检完成后就进入死机状态,整个屏幕除了最上面的光标

在闪烁外,没有任何启动的迹象,同时硬盘灯长亮。

故障分析与处理:初步判断是在用PQMagic进行FAT32FATl6

的转换过程中,硬盘的Boot扇区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遭到破坏,而系

统在启动时(无论启动顺序如何)都将获得有关硬盘的一些信息(只

要系统中存在硬盘),读不出来就一直循环读,这很有可能就是导致

硬盘灯长亮的原因所在。 首先将硬盘接在另一台计算机的Second IDE

接口上,作为第二主硬盘,在CMOS中正确设置它的参数后由另一硬

盘启动系统,不进入Windows,直接进入DOS状态,在DOS下进入

该盘的各分区,发现东西都还在,可以用dir看目录和文件,没有问题,

看来硬盘不存在物理问题,至于无法启动的问题几乎可以肯定是硬盘

Boot扇区主引导记录或分区表遭到破坏所致。运行Debug调用该

硬盘的分区表仔细看,没有问题。那么,极有可能是该硬盘的Boot

区主引导记录遭到了破坏,恢复Boot扇区主引导记录就比较容易,从

A盘或C盘传输一遍系统即可,执行“SYS D:”命令,结束后拆下引

导硬盘,将故障盘接在第一个IDE接口上作为第一硬盘启动,顺利进

Windows。至此,此硬盘无法自举的问题已解决。 做为存储设备

的硬盘,出现故障的机率并不大,正常使用中的硬盘,如果不受到外

力的影响,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我们见到的一些诸如硬盘电路板烧

毁等硬件故障,也是因为用户的非常操作所造成的。但在计算机的维

护工作中,硬盘坏道却是经常遇到硬盘故障,其中大部分的故障都是

盘体表面的出现坏道。这部分的硬盘的电路板都是好的,在开机的

CMOS设置中,磁盘参数都可以检测出来,如果丢弃这些硬盘,是挺

PowerQuest分区软件PartitionMagicd的处理,通过适当的调整分

区,绕过这些坏道,减小一些容量,除了分布在坏道附近的空间不可

用外,这些硬盘完全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通常,我们可以修复的“坏硬盘”有几种情况:一是引导出错,

不能正常启动的。这种情况未必是“坏”,通常清除MBR,再重新分

区就有70%好。 二是可正常分区,可格式化,但扫描发现有“B”标

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坏道”。这里可不分“物理坏道”或

“逻辑坏道”,“B”数量少的话(少于100),基本上有80%可以修

复为“好硬盘”。三是不可正常分区,或分区完后格式化不了。这种

情况要用到专业维修软件,视不同的牌子,修复率不同。一般达到50%

左右。

另外,有些硬盘受破坏严重,坏扇区太多(有的盘不可超过3000

有的则不可超过8000,有些却允许超过10000),解决办法是切除有

问题的磁头,或降低容量,同时更改型号,也算是一个可用的“好硬

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修复率!

那么,修后的“好硬盘”与未修过的硬盘有何区别?答曰:对用户

来说感觉不到任何区别,非专业人士看不出区别!因为用的就是厂家技

术来修复,厂家技术员也未必看得出区别所在!

一台Pentium4机器,使用80GB硬盘,启动Windows XP系统,

一直停留在启动画面,硬盘不断的“咔咔”响,显然硬盘出了问题。

这个硬盘分成C(20GB)D(30GB)E(30GB)三个磁盘分区,其中C

是系统和应用软件,DE盘是用户数据。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判断

是系统所在的C盘有坏道。

把硬盘卸下,作为从盘接到另一台在C盘装有PartitionMagic 4.0

分区软件的机器上,运行PartitionMagic,选择Disk 2;把第一分区的

容量在起始位置减少1GB(可多可少,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估计!),其

余的都不变;确认Apply,程序在Windows下做完一部分工作后,重

新启动系统,在DOS下做完剩下的工作;出现是否需要运行盘符映射

(Drive Map)的对话框时,选择不做!关闭系统,卸下这个硬盘,把它

作为主盘,接回原来的机器,发现Windows系统启动正常,进入系统

后,应用程序运行正常,这个硬盘可以正常工作了。

一台奔腾4机器,使用120G硬盘,故障现象同上述几乎一样,

硬盘分成C(20GB)D(20GB)E(40GB)F(40GB)四个磁盘分区,其

C盘是系统和应用软件,其它分区设置在扩展分区上,因为有上次

的经验,所以就照着上述步骤做。选择了Disk 2后,发现在第一个的

分区处有出现check failure,把第一分区的容量在起始位置减少1GB

确认Apply后,开始移动分区数据,在进行到45%左右时,出现“在

****地址出错,无法继续”的对话框,程序无法再运行。

笔者开始怀疑是不是在坏道的数据影响了移动分区?有可能。先把

第一个分区删除,删除后,重新运行PartitionMagic,在开始位置减

小一些容量,减少3GB(多丢弃一些空间!),把剩余的空间建立为主引

导区,确认Apply后,在进行到45%左右时,又出现“在****地址出

错,无法继续”的对话框。

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硬盘的引导扇区出了问

题,可能在开始位置作主引导分区不行了?这有可能!删除第一个分区,

F盘的尾部空出20GB,把扩展F分区在相应的位置也空出20GB

把这空出来的20GB空间建立一个主引导分区,并且设置为激活的!

PartitionMagic处理得很顺利,再也没有出错信息。注意,把这个

硬盘接回原来的机器后,在尾部新建的主引导分区的盘符仍然为C盘,

格式化,重装系统等软件,一切正常。

由于硬盘中存有大量的数据及文件,虽然硬盘出现坏道会,我们

通过修复还能够正常使用,但坏道的出现,也意味着你的硬盘寿命不

会太长,因此平时要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硬盘有价数据无价,

当硬盘真正无法修复时,也不会造成重要文件数据的丢失。问:硬盘

“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信息。

答:此故障为文件损坏或丢失。其原因可能是

文件被误删除或被其他DOS版本的

文件所覆盖。用与硬盘具有相同DOS版本的A盘引导系统,然后再将

A盘上文件拷贝到硬盘根目录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