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
笔记本概述
英文名称为NoteBook,俗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是台式PC的微缩与
延伸产品,也是用户对电脑产品更高需求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优点:体积小、
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性能会越来越高,功
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
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笔记本的价格:影响笔记本电脑价格除了基本配置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笔
记本电脑的结构类型。由于在结构工艺设计、散热处理材料、电池、显示屏等
技术应用上的不同,越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价格越高,因此在三种机型中,同等
配置的笔记本电脑,3-spindle(全内置)笔记本电脑价格最低,2-Spindle笔
记本电脑价格居中,1-Spindle(全外置,超轻薄)笔记本电脑价格最高。因此在
选购笔记本电脑时不仅要看其配置,更应该注意其结构类型和外观。
笔记本类型讲解
UMPC掌上型:UMPC全称Ultra-Mobile PC,超移动个人电脑,是英特尔与微软
都极力推广的一种产品。UMPC必须是一个完整的PC产品并且具备一切PC电
脑该有的功能,同时需要有非常好的无线连接技术,比如WiFi无线技术与
Bluetooth技术,甚至配备HSDPA/3G高速数据连接功能。同时,UMPC产品本
身尺寸以超轻超薄为设计基础,便携性非常强,还有长时间的电池供电能力。另
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是,UMPC还要能支持手写输出功能,并且在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系统下可以使用Touch Pack面板。
平板手写型:又称为平板电脑,其外观和普通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普通
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看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一般笔记本和掌
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
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主要特点
是它的显示器可以随意旋转,一般采用小尺寸的液晶屏幕,并且都是带有触摸识
别的液晶屏,可以用电磁感应笔手写输入。平板式电脑集移动商务、移动通信和
移动娱乐为一体,具有手写识别和无线网络通信功能。平板式电脑主要有两种规
格:一为专用手写板,可外接键盘、屏幕等,当作一般PC用。另一种为笔记型
手写板,可象笔记本一般开合。平板式电脑本身内建了一些新的应用软件,用户
只要在屏幕上书写,即可将文字或手绘图形输入计算机。平板电脑使用微软专用
的Table PC Windows XP 系统,这也是它和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区别之一。
轻薄便携型:通常来说,2kg以下的笔记本电脑被称为便携(轻薄)型笔记本电
脑,该类产品将便携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性能和功能甚至接口都可以作出牺牲,
因此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低功耗的芯片组、低规格的内存、低功耗的1.8英寸
硬盘、无风扇设计、极限轻薄都伴随而来,在测试中,此类产品性能一般,但往
往电池寿命都比较出色,这要归功于低功耗元件的大量采用。便携型笔记本电脑
分为内置光驱和全外挂两种,在重量方面全外挂型要更胜一筹。并且,由于没有
内置光驱,所以在接口方面全外挂型的便携笔记本也会表现的更加优秀,唯一不
够“完美”的就是会增加额外支出(用来买外置光驱),而内置光驱型的便携笔记
本则省去了额外的开销,但是在接口方面的表现则不如全外挂型完美,当然,不
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要求。
商务应用型:商务笔记本在应用领域上要求绝对稳定、安全,因此很多最新
的技术都是在此类产品上率先采用,例如最先进得指纹识别技术、最强大的硬盘
数据保护技术、最优秀的静音散热系统,基本都最先出现在商务笔记本上。商务
笔记本由于面对特定的人群和用途,外观设计上比较单调,不会追求可意追求时
尚和花哨,主要是给人的感觉稳重、大方。总的来讲商用笔记本更注重机器的稳
定,可靠,且不能太难于携带,具有丰富的接口以及多种安全功能的设计。
影音家庭型:用于替代传统娱乐家用台式机,具有大尺寸的屏幕设计,倾向
于娱乐设计,通常采用16∶9屏幕设计,并且屏幕亮度高且可视角度大,在音响
设计方面这类产品最少都集成有2.1声道音响系统,并将低音单元集成在笔记本
电脑的底部实现低音炮的效果,另外为了营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境,有
的机型还可以模拟4.1声道的环绕音效,甚至直接拥有4.1声道扬声器。所以该
类产品一般都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在功能设计上部分产品还带有TV功能,
笔记本电脑接收电视画面是时下影音型笔记本电脑发展的一个趋势,通常这类产
品都会在机器里内置有电视接收装置,通过遥控器就可以实现电视画面的接收,
另外有些产品还附带了视频编辑软件,用户可以实现定时录象、视频抓图等操作。
娱乐游戏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笔记本的性能得到质的提升,独立显
卡的采用不断刷新笔记本在测试中3D性能最高纪录的得分,笔记本对抗台式机
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娱乐游戏型笔记本在市场上悄然兴起,此类产品采用显示
效果优秀的屏幕,16:9的分辨率加上性能强悍的独立显卡,为游戏玩家量身打
造,同时兼顾了娱乐影音的需要,整体性能超强,注重视觉效果与影音效果的娱
乐游戏型逐渐占领市场的一片空间。
笔记本CPU讲解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 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
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
随CPU主频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狭窄的空间不能迅速散发CPU产生的热量,还
有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庞大的耗电量, 所以开始出现专门为
笔记本设计的Mobile CPU,它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
因为Mobile 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会先采用
更高的微米精度。主要生产厂家有Intel、AMD、全美达等。
笔记本迅驰概念讲解
迅驰的概念: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是英特尔最出色的笔记本电脑技术。
它不仅仅是一枚处理器,同时还具备集成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卓越的移动计算性
能,并在便于携带的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形中提供了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这些
组件包括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移动式英特尔915高速芯片组家族或英特尔855
芯片组家族,英特尔PRO/无线网卡家族。
主要特点:
1.集成无线局域网能力:凭借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集成无线局域网能力,
无需使用线缆、板卡和天线。借助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Wi-Fi认证技术,
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和网络连接访问信息和进行现场交流。遍布全球的许多公共
Wi-Fi网络(称为“无线热点”)都可以提供这种连接能力。此外,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设计用于支持广泛的工业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标准 和领先
的第三方安全解决方案(如思科兼容性扩展),因此可以确定数据已经得到最新
的无线安全标准的保护。此外,英特尔还将与思科等厂商合作,共同为领先的第
三方安全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2. 卓越的移动计算性能:面对现在的多任务处理移动计算生活,在远离家庭或
办公室的时候,同样希望获得出色的移动计算性能。鉴于移动计算应用变得越来
越复杂,并且要求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计算性能,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经
过专门设计,旨在以更低能耗提供更快的指令执行速度,进而全面满足新兴和
未来应用的需求。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中支持出色移动计算性能的一些主要
特性包括:微操作融合,能够将操作合并,从而减少执行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和能
量。节能型二级高速缓存和增强的数据预取能力可减少片外内存访问次数,并提
高二级高速缓存内有效数据的可用性。先进的指令预测能力将分析过去的行为并
预测将来可能需要哪些操作,从而消除CPU重复处理。专用堆栈管理器能够通
过执行普通的“管家”职能来改进处理效率。
3. 支持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可提供出色的移动计算
性能,同时借助下列节能技术支持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智能电力分配技术可将
系统电源分配给处理器需求最高的应用。全新的节能晶体管技术可以优化能量的
使用和消耗,以便降低CPU的能耗。增强的英特尔SpeedStep技术支持可以动
态增强应用性能和电力利用率。
4. 种类繁多的笔记本电脑设计: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能支持从轻薄型到全
尺寸型等最新的笔记本电脑设计。为了将高性能处理器集成到最新的纤巧和超纤
巧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其它领先的电脑设计中,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
使用Micro FCPGA(倒装针栅格阵列)和FCBGA(倒装球栅格阵列)技术,来
支持专门为更薄、更轻的笔记本电脑设计而优化的封装处理器芯片。全新笔记本
电脑更小巧的外形设计需要专门考虑降低能耗,以控制散热量。为了满足这一要
求,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采用低压(LV)和超低压(ULV)技术,支持处
理器以更低的电压运行,从而降低平板和超纤巧设计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量。
迅驰二代
迅驰二代:全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代号为Sonoma),该平台由90nm
制程的Dothan核心(2MB L2缓存,533MHz FSB)的PentiumM处理器、全新
Aviso芯片组、新的无线模组Calexico2(英特尔PRO/无线2915ABG或2200BG
无线局域网组件)三个主要部件组成。
增加的新技术:全新英特尔图形媒体加速器900显卡内核、节能型533MHz前端
总线、以及双通道DDR2内存支持,有助于采用配备集成显卡的移动式英特尔
915GM高速芯片组的系统,获得双倍的显卡性能提升。此外,全新英特尔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还支持最新PCI Express图形接口,可为采用独立显卡的高端系统
提供最高达4倍的图形带宽。在系统制造商的支持下,还可获得诸如电视调谐器、
支持Dolby Digital和7.1环绕声的英特尔高清晰度音频、个人录像机和遥控等选
件,同时继续享有英特尔迅驰移动技术计算具备的耐久电池使用时间优势。可帮
助制造商实现耐久电池使用时间的特性包括:显示节能技术2.0、低功耗DDR2
内存支持、以及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技术等。
1.全新的PentiumM处理器:Dothan处理器在Banias的基础上引入了较为成熟的
NetBurst构架中的诸多特点,并增加了Enhanced Data Prefecher(高级数据预取)
和Enhanced Register Data Retrieval(高级记录数据重获)两项新技术。
同Banias内核产品相比,Dothan处理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生产
工艺从0.13微米提升到了全新的90纳米,可制造出更小更快的晶体管,因此
Dothan处理器在比Banias增加了一倍Cache的情况下,体积和耗电基本保持不
变。其次Dothan采用了新的“应变硅”材料技术。据Intel测试,应变硅中的电
子流动速度比当前的其他硅材料的电子快很多,使Dothan的主频得到了较大提
升,目前最高已达到了2.13G。此外Dothan二级缓存提升到2MB,在保持能耗
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原先的同频Banias Pentium-M处理器性能提升了20%
左右。Dothan CPU从多方面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二级缓存采用了8路联
合的运行模式,而每路又被分割成为4个功耗区域,由于在处理器工作过程中同
一时间只能使用其中的一个功耗区域,所以在专用的堆栈管理技术控制下关闭当
前不能被使用到的功耗区域,从而大大降低了二级缓存的功耗。除此之外,Dothan
CPU支持新的Enhanced SpeedStep节能技术,这一技术完全由处理器的电压调
整机制来完成,而与芯片组关系不大。在这些模式间切换的操作,全部是自动的,
完全根据处理器当时的负荷,这样就会使能耗情况得到精确的控制,达到更加节
能的目的。
2.全新Aviso芯片组:Sonoma平台的核心除了Dothan CPU,更关键是Alviso
(915PM/915GM)芯片组,包含了很多最新的技术,除了支持PCI Express总线
架构,还包括支持低功耗的DDR-2内存以及全新的EG3图形核心,此外,Alviso
芯片组还搭配代号为ICH6-M的移动南桥芯片,可以提供四个串行ATA硬盘接
口,并整合了新一代Azalia音效芯片与全新的ExpressCard外部扩展接口。
“Sonoma”作为“迅驰(Centrino)”的替代产品,其无线、显示及音频功能得到
了进一步完善,计算速度也提高了30%左右。
PCI Express总线在Alviso芯片组上将会全面取代AGP总线和PCI总线。
这是最让人欣喜的进步,以后不必再为数据传输的瓶颈而感到困扰了。带宽的巨
大提升对于视频处理、多媒体制作带来不容忽视的作用。 PCI Express总线还同
时具备了低功耗的特点,对于笔记本来说也是相当关键的。同时新系统还将搭配
高性能、低功耗的DDRII内存,且支持双通道,将能提供最大8.4G/s的带宽,
这样能满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处理器的发展需求,同时对集成显卡性能的提升也
大有好处。伴随Sonoma平台,Intel将会推出“Extreme Graphics 3”整合显示芯
片,硬件支持PS 2.0和VS 2.0以及DirectX 9,同时还使用了特殊的电源管理技
术以降低功耗,能让用户在性能与功耗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而新的显存整合封
装模式,把显示核心与显存做在了同一块基板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显
存同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并有效减小体积。
在Sonoma移动平台上所集成的“Azalia”音效技术,最大优势就是具备出
色的性能,即并行处理功能和标准化架构。Azalia技术最高支持32bit/192kHz的
音频采样率,和7.1声道输出。此外,Azalia会使用统一总线驱动进行控制,因
为任何Azalia音频设备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驱动。Azalia音效技术将会为笔记本电
脑带来前所未有的音频效果,配合性能越来越强劲移动显示技术,将使得用笔记
本玩游戏成为一种享受。
在Sonoma移动平台上,延用了多年的PCMCIA Card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随着高带宽的视频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传统PCMCIA PC Card越来越不适应这样
的形势了。迫切需要有一种新型的技术来替代。ExpressCard就是这样的技术,
将比传统的PC Card技术更轻、更薄、更快、更易用。除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
ExpressCard34以外,还有针对桌面电脑的ExpressCard54,从而在笔记本和台式
机之间架起又一座桥梁。由于ExpressCard在外形尺寸、性能、可靠性、适应性、
热插拔和自动设置等多种特性之间达到了更理想的平衡,因此很有可能取代沿用
多年的PC Card。
3.新的无线模组Calexico2:移动计算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大规模推广无线
局域网(Wi-Fi)的应用。对无线连接的支持 Intel 迅驰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过相比较Dothan处理器和Alviso芯片组而言,Calexico2无线模块的技术创新
程度明显不足,因为同样的技术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有独立的产品出现,Intel
只是将其整合进Sonoma移动平台中,并将其命名为Calexico2 而已。
在Sonoma移动平台上,作为迅驰技术重要部分的无线通讯模块,将配置最
新的Calexico2无线通讯模块,在支持IEEE 802.11b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对IEEE
802.11a/g两项无线技术的支持。其中IEEE802.11a工作在5.0GHz频段下,可以
轻松避免来自2.4GHz频段的干扰。除了频段不同以外,IEEE 802.11a采用了改
进的信息编码方式,这样使得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4Mbps。而IEEE 802.11g技术
既具有IEEE 802.11a的特征,也具有IEEE 802.11b的特征。IEEE 802.11g工作
在2.4GHz频段下,这样便实现了与IEEE 802.11b兼容的目的,但是IEEE 802.11g
采用了与IEEE 802.11a相同的信息编码方式,同样使得传输频率达到54Mbps。
迅驰三代
Napa是Intel第三代移动技术平台的名称,它由Intel 945系列芯片组、Yonah
Pentium M处理器、Intel 3945ABG无线网卡模块组成的整合平台,相对于第二
代迅驰Sonoma平台最大的技术提升有,系统总线速率提升到667MHz,Yonah
处理器推出单、双核技术并且采用65nm制程,IntelPro/Wireless 3945ABG无线
模块则开始兼容802.11a/b/g三种网络环境。其中,Yonah Pentium M处理器开始
引入双核技术,是这次Napa的一项重点技术。
Pentium M处理器
在Napa平台里面,最为瞩目的莫过于采用了双核技术的Yonah Pentium M处
理器, Yonah Pentium M处理器是采用65nm制程新一代移动处理器,不过仍然
采用Socket 479针脚。它除了引入双核技术以外,同时前端总线速率提升至
667MHz,因为双核心的存在而使用的SmartCache技术、新一代电源管理技术,
以及开始支持SEE3多媒体指令集。
Yonah Pentium M双核是Intel第一款在移动处理器产品里面引入双核技术的
产品,它在一个处理器里面植入了两个核心单元,通过SmartCache技术共享2M
L2二级缓存,根据处理任务的负荷程度,在两个核心处理单元之间进行协调,
然后分别同时进行指令运算,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处理能力。双核技术所解决的是,
并发多任务运行时整体的性能。
虽然Yonah双核Pentium M有两个核心,但是缓存是通过SmartCache技术来
共享使用2M L2缓存,而并没有为两个核心单独设计二级缓存,因此总线速率
同时提高至667MHz会相应减少处理器与芯片组之间通信存在瓶颈的可能性。
双核心技术的引入,虽然性能方面获得了绝对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多任务
并发运行的处理效率,但是作移动处理器产品来说,功耗有没有得到相应的控制
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方面。Yonah Pentium M处理器的产品线当中,单核Yonah
处理器的功耗还是与Dothan处理器一样,而双核Yonah普通版的最大运行功率
达到了31W,超低电压双核Yonah Pentium M只有9W,低电压单核15W,普通
一般单核为27W,单核Yonah处理器的功耗比相应Dothan处理器保持同样的水
平,而双核版的Yonah处理器的功耗则有所提升,因此Intel引入了名为Intel
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技术、Enhanced Intel Deeper Sleep节能技术,来使
Napa平台可以更合理的根据用户的应用来调整功耗,结合Intel SPeedstep自动调
频技术,Napa平台在整体功耗方面会相应到改善。
Intel Digital Media Boost也是Yonah处理器引入的一个新技术,其主要就是在
SSE/SSE2 Micro Ops Fusion、SSE解码器容量提高以及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
这一技术的引入,会增加Yonah处理器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性能,对于家庭用
户来说,其娱乐性会得到改善,比如在视频剪辑、视频播放等应用上,性能以及
效果都会得到提高。
945芯片组系列
Calistoga是移动Intel 945系列芯片组的代号,相比于Intel 915系列芯片组,
Calistoga芯片组提供了系统总线至667MHz,支持DDR2双通道内存,最高速率
支持667MHz(PC5300),支持PCI-Express x16接口技术,Intel 945GM集成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950显示单元,400MHz显示核心,并且提升共享系
统DDR2 667MHz内存为显存。
Intel 945北桥相应地搭配ICH7-M南桥,支持6个PCI-Express x1接口,同时
也支持PCI接口,SATA-300硬盘接口,最高支持3Gbps传输速率。另外,同样
支持HD Audio音频技术。
Pro/Wireless 3945ABG无线模块
Napa将使用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无线模块,它支持IEEE 802.11a/b/g
无线网络协议,并且在Napa中将一改在Sonoma以及之前的Carmel平台使用的
PCI接口,开始使用PCI-Express x1接口,并且模块的规格也转为一种更小的迷
你卡。
基于PCI-Express x1接口的WiFi迷你卡无疑最大的好处可以为机器节约一些
资源,符合笔记本电脑机体尺寸向更便携的方向发展,不过就目前来看,也有部
分Napa平台的工程样机仍然采用基于PCI接口的Intel 2200BG无线模块,因此
在未来Napa产品中,这两种无线模块会同时存在,需要一个过渡期来完成两代
无线模块的交接。
兼容802.11a/b/g三种无线网络协议,可以使Napa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就随着迅驰技术发展起来的无线网络市场来看,目前普遍的还是兼容802.11b/g
双模无线环境,而抗干扰能力更强的802.11a无线环境多用于一些特殊领域。
AMD 64位技术的移动CPU讲解
基于AMD 64位技术的移动型AMD Mobile Athlon 64位CPU是专门针对移动
性能要求较高的商务人士设计,低功耗能有效延长电池寿命,良好的兼容性,高
性能以及高安全性将为商务人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AMD的计划中,这款处理器的核心是“Lancaster”,采用了90纳米SOI制
程,内置1M全速L2和单通道内存控制器,采用与Socket 754 Athlon 64相同的
封装。和桌面版的Athlon 64相比,采用了低电压设计,以实现35W以下的TDP。
并且在Windows(R) XP Service Pack 2的系统环境下,能够使用CPU防病毒功能。
AMD64位移动版处理器是基于AMD64位处理器开发出来的,是当今世上唯
一的64位处理器,目前主要应用于AMD架构的笔记本电脑上。AMD Mobile
Athlon 64处理器目前有五个版本,它们分别是:
Mobile Athlon 64 2700+/核心电压1.2V/最大功耗35W
Mobile Athlon 64 2800+/核心电压1.2V/最大功耗35W
Mobile Athlon 64 2800+/核心电压1.4V/最大功耗62W
Mobile Athlon 64 3000+/核心电压1.4V/最大功耗62W
Mobile Athlon 64 3200+/核心电压1.4V/最大功耗62W
Mobile AMD Athlon 64处理器性能强劲,跟桌面的Athlon 64处理器一样,是
基于Clawhammer核心、用0.13微米工艺制造的。该处理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
这就意味着内存控制器的运行速度能跟CPU一样,同时,它跟CPU其他单元之
间的通信也是以CPU速度进行的,这样,在基于该处理器的操作系统环境下内
存延迟低了很多,大大提升了电脑的运行速度。除此之外,它的二级缓存的容量
更达1M,更高的缓存容量意味着处理器的回写速度更快。
Mobile Athlon 64位处理器还采用了可以让晶体管的频率提升35%以上先进的
SOI技术生产。它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亿5百90万个,核心面积也大大增加,
为192平方毫米。在降低能耗方面,Mobile AMD Athlon 64处理器采用了AMD
PowerNow!技术。利用这项技术,该移动处理器可以根据处理器的负载情况,来
决定该处理器的性能,比如说运行单一的“记事本”程序,该处理器就会只调用很
少的资源,此时,处理器的功率非常低,发热量也很低;而当玩游戏时,该处理
器又会自动地将其性能发挥到极限,以便满足高负荷的需求,当然,此时它无论
在功率和发热量方面都会比较大。通过这项技术,就可以让该处理器在性能和功
耗、发热量、电池供电时间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Mobile AMD Athlon 64处理器虽然是一款64位的处理器,但它可以向下兼
容目前大多数32位的软件。由此看来,Mobile AMD Athlon 64处理器的性能确
实不错,不过,它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
首先,它的功率较大,以至发热量也较大,耗电量也大。例如,Mobile Athlon
64 2700+的主频为1.60G,虽然是低电压版本,但其功率也在35W左右,其它以
上版本的功率更是高达62W,而同为1.60G全美达90纳米Efficeon处理器的功
率只有7W,英特尔Dothan处理器1.70G的只有21W,相比之下,Mobile AMD
Athlon 64处理器的功率过高。而功率高必然会带来更高的发热量,同时会缩短
笔记本电池持续性使用时间。
其次,目前支持64位的软件还很少,64位显得华而不实。我们知道,64
位的处理器需要用64位的软件才能真正体现出64位的优势,但现在绝大多数软
件都是32位的,微软64位Windows操作系统却迟迟不见推出,64位软件何时
出现乃至普及离现在还遥遥无期。
在32位操作系统下,与英特尔Dothan处理器相比,并不见得明显胜出。
英特尔Dothan处理器目前主频可达2.0G,相当于P4 3.2G的性能,采用了0.09
微米工艺制造,拥有高达2M的二级缓存;而Mobile AMD Athlon 64虽然标称
最高达3200+,但其主频其实为2.80G,二级缓存为1M,采用的是0.13微米工
艺制造,如果同在32位操作系统下运行,其性能并不见得会比英特尔Dothan处
理器强。
笔记本硬盘讲解
尺寸: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由
于两者的制作工艺技术参数不同,首先,2.5硬盘只是使用一个或两个磁盘进行
工作,而3.5的硬盘最多可以装配五个进行工作;另外,由于3.5硬盘的磁盘直
径较大,则可以相对提供较大的存储容量;如果只是进行区域密度存储容量比较
的话,2.5硬盘的表现也相当令人满意。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
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有个台式机硬盘没有的参数,就是厚度,标准的
笔记本电脑硬盘有9.5,12.5,17.5mm三种厚度。9.5mm的硬盘是为超轻超薄机
型设计的,12.5mm的硬盘主要用于厚度较大光软互换和全内置机型,至于
17.5mm的硬盘是以前单碟容量较小时的产物,现在已经基本没有机型采用了。
转数: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最快的是5400转2M Cache,支持DMA100(主
流型号只有4200转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现在台式机最慢
的5400转512K Cache硬盘比较起来也相差甚远,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采用的是
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
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已经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
接口类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一般采用3种形式和主板相连:用硬盘针脚直接
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或者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
插座连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决于厂家的设计。
早期的笔记本的接口采用的主要是UltraATA/DMA 33,然而笔记本硬盘转速
以及容量的提高使得它成为一个阻碍本本电脑速度的瓶颈。为此正如台式机的发
展趋势, Ultra ATA/DMA 66/100/133也被运用到了笔记本硬盘上。目前使用的
是Ultra ATA100,E-IDE接口的产品在提供了高达100MB/s最大传输率的同时
还将CPU从数据流中解放了出来。
现在SATA串口技术已在广泛使用在了台式机的硬盘中,目前在笔记本硬盘
中也开始广泛应用Serial ATA接口技术,采用该接口仅以四只针脚便能完成所
有工作。该技术重要之处在于可使接口驱动电路体积变得更加简洁,高达
150Mb/s的传输速度使厂商能更容易地制造出对处理器依赖性更小的微型高速
笔记本硬盘。
容量及采用技术:由于应用程序越来越庞大,硬盘容量也有愈来愈高的趋势,
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来说,不但要求其容量大,还要求其体积小。为解决这个
矛盾,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普遍采用了磁阻磁头(MR)技术或扩展磁阻磁头
(MRX)技术,MR磁头以极高的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了磁盘容量、提高
数据吞吐率,同时还能减少磁头数目和磁盘空间,提高磁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
震动性能。它还采用了诸如增强型自适应电池寿命扩展器、PRML数字通道、新
型平滑磁头加载/卸载等高新技术。
笔记本屏幕类型讲解
笔记本屏幕:自从1985年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以来,LCD液晶显示
屏就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显示设备。在笔记本电脑中,主要先后采用了无源
矩阵显示器中的双扫描无源阵列彩显DSTN-LCD(俗称伪彩显)和有源矩阵显
示器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源阵列彩显TFT-LCD(俗称真彩显)两种LCD。
DSTN(Dual-Layer Super Twist Nematic):是指双扫描扭曲向列,意即通过双
扫描方式来扫描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达到完成显示的目的。DSTN-LCD并
非真正的彩色显示器,它只能显示一定的颜色深度,与CRT的颜色显示特性相
距较远,因而叫"伪彩显"。由于DSTN-LCD的对比度和亮度较差,屏幕观察范
围较小,色彩不丰富,特别是反应速度慢,不适于高速全动图像、视频播放等应
用,一般只用于文字、表格和静态图像处理,现在已基本绝迹。只有在部分二手
笔记本上可以看到。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是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屏幕,它的每个液晶
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点后面
都有四个(一个黑色、三个RGB彩色)相互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
彩色光,可显示24位色深的真彩色,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
屏幕信息。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其效果接近CRT
显示器,是现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
笔记本屏幕尺寸讲解
是指笔记本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一般用英寸来表示。由于笔记本电脑采用的
液晶屏的大小和分辩率是根据它的市场定位决定的,所以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消
费能力和使用习惯,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和分辨率种类远远要比台式
液晶显示器多。
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液晶屏的尺寸是要根据该款机器的市场定位来确定的,屏
幕的尺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重量。对于那些追求移动性的超轻薄机
型,大都采用的是12.1英寸以下的液晶屏,这部分屏幕尺寸包括:6.4英寸、8.9
英寸、11.3英寸、10.4英寸、10.6英寸、12.1英寸、13.3英寸;而14.1英寸和
15英寸则是一些同时注重性能与便携性的机型最常见的屏幕尺寸,现在的主流
内置光驱或光软互换都是采用14.1英寸的屏幕;定位为台式机替代品的大型笔
记本电脑最常用的屏幕尺寸是15、16.1英寸,甚至有些机器采用了17英寸的屏
幕。
笔记本屏幕比例讲解
是指屏幕画面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屏幕宽高比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来表示,
也可以用一个小数来表示,如4: 3或1.33。普通电脑显示器及数据信号和普通
电视信号的宽高比为是4: 3或1.33,电影及DVD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宽高比是
16: 9或1.78。当输入源图像的宽高比与显示设备支持的宽高比不一样时,就
会有画面变形和缺失的情况出现。16: 9的图像在4:3屏幕上显示时有3种方
式:第一种是变形(Anemographic)方式,在水平充满的情况下,垂直拉长,直
到充满屏幕,这样图像看起来比原来瘦;第二种方式是字符框-A(Letterbox-A)
方式,16: 9的图像保持其不失真,但在屏幕上下各留下一条黑条;第三种方
式是-B(Letterbox-B)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折中,水平方向两侧各超出屏幕一
部分,垂直上下黑条也比第二种窄一些,图像的宽高比为14: 9。目前的家用
笔记本为了迎合家庭娱乐的需求,通常屏幕宽高比为16:9或16:10。
宽屏能在带来更大显示面积的同时,不显著加大机身和屏幕的面积,由此减
轻整机的重量,另外同样对角线长度的宽屏,其面积比起普通4:3屏幕要更小
些,可以减低生产成本,由于灯管较长而屏幕的相对面积较小,宽屏的亮度和对
比度在平均水准上要普通4:3比例普通屏幕优胜。
笔记本电脑外壳材料讲解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体
重”、美观度的重要因。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有:合金外壳有铝镁合金与
钛合金,塑料外壳有碳纤维、PC-GF-##(聚碳酸酯PC) 和ABS工程塑料。
铝镁合金:铝镁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铝,再掺入少量的镁或是其它的金属材
料来加强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属,其导热性能和强度尤为突出。铝镁合金质坚
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能充分满足3C产品高度集成化、轻
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电磁屏蔽和散热的要求。其硬度是传统塑料机壳的数倍,
但重量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于中高档超薄型或尺寸较小的笔记本的外
壳。而且,银白色的镁铝合金外壳可使产品更豪华、美观,而且易于上色,可以
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变成个性化的粉蓝色和粉红色,为笔记本电脑增色不少,这是
工程塑料以及碳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因而铝镁合金成了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首选
外壳材料,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均采用了铝镁合金外壳技术。缺点:
镁铝合金并不是很坚固耐磨,成本较高,比较昂贵,而且成型比ABS困难(需要
用冲压或者压铸工艺),所以笔记本电脑一般只把铝镁合金使用在顶盖上,很少
有机型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
钛合金:钛合金材质的可以说是铝镁合金的加强版,钛合金与镁合金除了掺
入金属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别之处,就是还渗入碳纤维材料,无论散热,强
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
的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强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就强韧性看,钛合
金是镁合金的三至四倍。强韧性越高,能承受的压力越大,也越能够支持大尺寸
的显示器。因此,钛合金机种即使配备15英寸的显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预
留太宽的框架。至于薄度,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镁合金的一半,厚度减半
可以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钛合金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
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
因此十分昂贵。目前,钛合金及其它钛复合材料依然是IBM专用的材料,这也
是IBM笔记本电脑比较贵的原因之一。
碳纤维:碳纤维材质是很有趣的一种材质,它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
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
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
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
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销的主
角。据IBM公司的资料显示,碳纤维强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而且散热效果
最好。若使用时间相同,碳纤维机种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碳纤维的缺点是成
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
变化,着色也比较难。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会
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
PC-GF-##(聚碳酸酯PC):PC-GF-##也是笔记本电脑外壳采用的材料的一种,
它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
工就成了成品,从实用的角度,其散热性能也比ABS塑料较好,热量分散比较
均匀,它的最大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我们常见的光盘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
的。运用这种材料比较显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号中都是用这种材料,
而且是全外壳都采用这种材料。不管从表面还是从触摸的感觉上,PC-GF-##材
料感觉都像是金属。如果笔记本电脑内没有标识的话,单从外表面看不仔细去观
察,可能会以为是合金物。
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
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
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
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
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点就是质量重、导热性能
欠佳。一般来说,ABS工程塑料由于成本低,被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
目前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笔记本电源适配器讲解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
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
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电话子母机、游戏机、语言
复读机、随身听、笔记本计算机、蜂窝电话等设备中。
多数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自动检测100~240V交流电(50/60Hz)。
基本上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把电源外置,用一条线和主机连接,这样可以缩小主
机的体积和重量,只有极少数的机型把电源内置在主机内。
在电源适配器上都有一个铭牌,上面标示着功率,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量等
指标,特别要注意输入电压的范围,这就是所谓的“旅行电源适配器”,如果到
市电电压只有100V的国家时,这个特性就很有用了,有些水货笔记本电脑是只
在原产地销售的,没有这种设计,甚至只有100V的单一输入电压,在我国的220V
市电电压下插上就会烧毁。
笔记本电池讲解
使用可充电电池是笔记本电脑相对台式机的优势之一,它可以极大地方便在
各种环境下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最早推出的电池是镍镉电池(NiCd),但这种
电池具有“记忆效应”,每次充电前必须放电,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久就被镍
氢电池(NiMH)所取代,NiMH 不仅没有“记忆效应”,而且每单位重量可多
提10 % 的电量。目前最常用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Li-Ion),它也没有“记忆
效应”,与NiMH相比,每单位重量可获得更多的电量,价格也比NiMH高一
倍。在同样重量下,这三种电池的使用时间比是1:1.2:1.9。
笔记本指取设备讲解
由于受到体积上的限制,笔记本电脑的主要输入设备鼠标和键盘都与台式机
有一些区别。 目前笔记本电脑内置的常见鼠标设备(确切地说应是指点设备)
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轨迹球、触摸屏、触摸板和指点杆,其外观都与标准鼠标大
相径庭,但功能是一致的。
轨迹球的特点是体积较大,比较重,容易磨损和进灰尘,且定位精度的能力
一般,现在轨迹球已经被淘汰了。
触摸屏使用起来最方便,但定位精度较差,制造成本也最高,目前多用于超
便携笔记本电脑之中,在全内置和超轻超薄笔记本电脑上比较少见。
触摸板是目前使用得最为广泛的笔记本电脑鼠标,Compaq、Dell等品牌的笔
记本电脑均配有触摸板。触摸板由一块能够感应手指运行轨迹的压感板和两个按
钮组成,两个按钮相当于标准鼠标的左右键。触摸板的是没有机械磨损,控制精
度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它操作起来很方便,初学者很容易上手,一些笔记本电
脑甚至把触模板的功能扩展为手写板,可用于手写汉字输入。不过,缺点是使用
者的手指潮湿或者脏污的话,控制起来就不那么顺手了。
笔记本指问技术讲解
现在的计算机应用中,包括许多非常机密的文件保护,大都使用“用户ID+
密码”的方法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但是,如果一旦密码忘记,或
被别人窃取,计算机系统以及文件的安全问题就受到了威胁。
随着科技的进步,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计算机世界中。目前许多
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性进展,推出许多指纹识
别与传统IT技术完美结合的应用产品,这些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
指纹识别技术多用于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商务领域,而在商务移动办公领域颇
具建树的富士通、三星及IBM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拥有技术与应用较为成熟的指
纹识别系统,下面就对指纹识别系统在笔记本电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众所周知,在两年前就有部分品牌的笔记本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用于用户登录
时的身份鉴定,但是,当时推出的指纹系统属于光学识别系统,按照现在的说法,
应该属于第一代指纹识别技术。光学指纹识别系统由于光不能穿透皮肤表层(死
性皮肤层),所以只能够扫描手指皮肤的表面,或者扫描到死性皮肤层,但不能
深入真皮层。
在这种情况下,手指表面的干净程度,直接影响到识别的效果。如果,用户
手指上粘了较多的灰尘,可能就会出现识别出错的情况。并且,如果人们按照手
指,做一个指纹手模,也可能通过识别系统,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起来不是很安
全和稳定。
发展到今天,富士通和IBM等国际领先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开始采用第二代指
纹识别系统,改变以前指纹识别容易出错和不稳定的缺点。新一代的指纹系统采
用了电容传感器技术,并采用了小信号来创建山脉状指纹图像的半导体设备。指
纹识别器的电容传感器发出电子信号,电子信号将穿过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肤
层,而达到手指皮肤的活体层(真皮层),直接读取指纹图案,从而大大提高了
系统的安全性。
指点杆(Track Point)是由IBM发明的,目前常见于IBM和Toshiba的笔记
本电脑中,它有一个小按钮位于键盘的G、B、H三键之间,在空白键下方还有
两个大按钮,其中小按钮能够感应手指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由此来控制鼠标的
移动轨迹,而大按钮相当于标准鼠标的左右键。指点杆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定
位精确,但控制起来却有点困难,初学者不容易上手,但不少用户在掌握了指点
杆的使用诀窍后,往往对它爱不释手。缺点是用久了按钮外套易磨损脱落,需要
更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