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
《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
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顾宏网
这节课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在任务设计上有几点体会。
一、设计的任务要有整体性。
这节课设计了四类任务,学习“选定”“移动”的任务:玩玩七巧板;学习“复制与粘贴”
的任务:让你学一手;练习和巩固的任务:枯树复活;提高任务:植树造林。四类任务是
对教学目标的分解,但又相对独立,学生在这四类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过程清晰明了,有利
于系统掌握知识技能。
二、设计的任务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
“玩玩七巧板”将任务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刚刚出示这一任务,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问个
不停:这个游戏怎么玩?好玩吗?表现得很兴奋。此时教师引导他们去看要求,学操作,
他们非常专心,顺利完成了任务,学会了“选定”“移动”的操作。看来,游戏这种任务形
式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任务设计要放在具体的情境中,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
在考虑巩固练习环节的任务时,结合我校环境教育的特色,设计了“枯树复活”、“绿化公
路”、“植树造林”等任务。因为这些任务与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创绿、护绿活动密切相关,
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完成任务时,自己仿佛就是一个个护绿标兵。当枯树变成郁郁葱葱的
大树、公路边栽满了绿色的植物、一片荒漠转眼间披上了绿装时,脸上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到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因此是一种意义学习。学生能够负责任地
参与学习过程,就会促进学习。这还是一种涉及学习者个人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
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刻。
四、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任务,如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探究任务等,
以兼顾各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本课中,“找朋友”是基本任务,绝大多数
学生都能完成;“枯树复活”、“绿化公路”是提高任务,在“选取对象”时增加了难度,当
大部分学生也能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植树造林”是探究性任务,是对“复制与粘贴”的
灵活运用,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完成。这样设计,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困生,也能有时间完
成基本任务,而优等生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任务评价上要有灵活性和个性化,避免简单化。
对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对未及时完成或完成质量较差的学生,一方面,如果给予
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可能下一次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而不应一味表扬先进,忽视“弱
势群体”存在的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