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

[白色焰火 迅雷下载]白色焰火

一:[白色焰火]观看《白日焰火》有感

电影《白日焰火》观后感

电影《白日焰火》是导演刁亦男从霍桑的小说《威克菲尔德》中得到的灵

感:一个离开自己家的男人,躲在旅馆里,窥视自己的妻儿,没有什么特别的

原因。刁亦男便把这个人物放在电影中的碎尸案主谋梁志军身上;他杀了人后,

将自己身份证件放在被害人身上形成被害假象,而自己则成为了一个“活死

人”以躲避警察的寻找,他在黑暗中监视着自己的老婆,并用冰刀杀死老婆的

追求者。

同时电影《白日焰火》也很容易让人想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或者是

《嫌疑犯某的献身》。东野圭吾的这两部小说的男主人公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控

制欲,当我们发掘到事件真相时,不由得被一种“比死更冷的爱”所击倒。

本片的故事开始在九十年代末,某个夏天里的东北。这是一桩有点奇怪的

凶杀案,分解不全的残肢一天之内在省内各个煤厂里被发现。工人惶恐,警察

狐疑,没有DNA检验,凭借捡到的身份证判断身份。桂纶镁饰演遗孀,洗衣店

女工吴至贞,捂着脸泣不成声,看起来委屈极了。廖凡饰演刑警支队长张自

力,有点驼背,老婆单方面提出离婚并办理好离婚证,满腔不忿发不出,就想

在事业上找补。调查看似顺利,疑犯被抓,哪料到大意失荆州,两声枪响鱼死

网破,队友赔了性命,疑犯死了,这件凶杀案也惨淡的结局告终,不了了之。

五年后,炎夏变成寒冬。刑警支队长张自力因为受伤被调去煤厂当保安,日日

酗酒。洗衣店女工吴至贞姿色不减,偶尔受到洗衣店老板骚扰,谈了两个对

象,两个对象却都在结婚前落得与前夫一样的悲惨遭遇,事件蹊跷,引起了张

自力的注意。张自力从前队友那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对吴至贞穷追不舍起

来。

原来,以为逝去的其实还活着;原来,以为是受害人的却是始作俑者。简单

的招待所房间噶呀摇着风扇,炙热的煤厂厂房工人挥汗如雨,张自力穿着褪色

的红色T恤吊儿郎当,火车在铁轨上愈行愈远。老电影的感觉扑面而来,坐在

1 5

满是人群的影院中也不禁恍惚。除却开头,整部影片布景老旧,色调灰暗,寒

气从荧幕弥漫开来。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陌生却不只一次向往,雪地、冰

场、舞厅、夜总会、刑警、居委会,场景和角色都很有地方特色。零下三十度

的哈尔滨,没有中央大街也没有冰雕。运煤车在路上留下痕迹,混了雪水搀了

泥土更加灰黑泥泞。室外冰场坑洼不平,路灯映上满地黄昏。这就是属于寒冬

的故事,人心比气候更冻。

《白日焰火》根本不是紧张刺激的悬疑片,节奏缓慢偶尔吓人,关键是心

里搅着劲儿难受,好像心里卡进了冰渣,没有温暖的情景,也没有温暖的结

局。娱乐的冰刀原来也可以杀人,爱恨情愁倒影在冰场已不见本色的路面上。

每一座城市都有孤单的人,区别只在于用繁华反衬孤单还是用孤单再强烈

地映衬出孤单。零下三十度的哈尔滨,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着,这里面也许

有我们的影子,这里面也许只有上一辈的幻境,谁知道呢谁又真正关心呢不合

时宜的白日焰火在空中燃放,为低语的故事划上了一个暗淡的句号。

电影《白日焰火》的观后感

《白日焰火》在中国电影中是一个异类,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清冷气质,

这种清冷不全是因为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拍摄,而是代表了一种心灵的萧索和

奢望;同时,王学兵对妻子桂纶镁不惜当个活死人的做法跟东野圭吾的另一本经

典小说《嫌疑犯某的献身》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

对于那个承受恩情的女人来说,犹如带上了一个无期枷锁,王学兵一天不死,

她就永无出头之日。这样便能理解桂纶镁的绝地反击了,她巧妙地借助了警察

廖凡的力量,变着法儿用女人的柔情,手把手地把身上的枷锁彻底解除。只

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总有被发现的一天,她远不如《白夜行》的女主角幸运,

沾过鲜血的手永远也洗不干净。影片中那股清冷的气质着重是通过桂纶镁饰演

的女主角展露出来的,她那件黑色短呢大衣、盖住半张脸的围脖,只留下一双

含羞的眉目,这一切都映衬得纤瘦的身体更加单薄,廖凡对他产生我见犹怜的

感情不是没有理由的,有时候危险也是一种热情的信号,让人忍不住陷入危险

的神秘漩涡,不能自拔。

如果说桂纶镁诠释的是一个在爱里挣扎的女人的话,那么廖凡就完美演绎

了一个自我救赎的LOSER形象。作为一个离过婚、被下放的警察,他的生活中

可谓没有一丁点的亮色,之所以舍命追踪五年前抛尸案的原因,用影片中他经

典的台词来说,“我给自己找一点动力,否则人生也太失败了。我想找可以输

二:[白色焰火]观看《白日焰火》有感(2)

之所以说廖凡诠释的是一个LOSER的自我救赎,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身

份抛弃了如幻影般的爱情,桂纶镁在囚车上看到了白日的焰火,那些没有黑夜

里绚烂、但扎根于她心底的火焰。刁亦男在这一部压抑的激情电影之中,用诗

意的镜头诉说了很多关于爱情的种种印记,片尾的白日焰火是一种,冰鞋在冰

面上滑过后留下的痕迹同样也是一种爱情印记;缓缓在地面上开动的电铁来来去

去,犹如轮回般映衬着生活的平庸。爱比死更冷,哈尔滨零下30度的寒冷抵不

上爱人离去的苦痛,那些无畏的自我搏斗和挣扎最后换来了温暖的复苏。《白日

焰火》最后绽放的就是温暖的爱情焰火。

《白日焰火》观后感

在大半部分时间里,《白日焰火》的真正主角并不是“黑色电影”(Film

Noir)所规定的失败警察,或者蛇蝎美人,而是“冰”。一切爱与死、罪与罚都

与“冰”相关:杀人的冰刀,冰冻的尸块,离别时窗上的冰花,甚至冷清如冰

的女主角等等。冰为什么如此重要它有什么功能

提起“黑色电影”,我们通常会关注电影如何呈现黑暗,而且是有层次感

的黑暗:墙上的投影,百页窗的阴影,方法不一而足。可我们容易忽略一个基

本事实,即黑与白的共生关系。影史中成功的黑暗场景不胜枚举,可《白日焰

火》却反其道而行之,以白写黑,刁奕男用丰富的“白”展现了优秀的艺术直

觉。作为本片的线索元素,“冰”有两种基本属性:色彩和温度。从色彩上

说,冰是诸多黑暗场景的反光板,时而明媚,时而冷峻,静默如谜,不可捉摸;

而从温度上说,冰是人物情绪的集中投射——纯粹如爱欲,绝决如命运。当导

演把“冰”处理成一种情绪氛围时,它就不再是简单的道具,而是整部电影的

灵魂所在。

接下来的问题是,电影如何“用冰取火”能不能把自己辛苦建构的坚冰打

碎,并用它取暖,这是每个创作者都必须面临的困境。一句话:“冰”能不能

烧着,这就是普通黑色电影到金熊奖的距离。

幸好有焰火。

当白日焰火点燃,整部电影获得了升华,故事第一次有了温度。那些飞溅

的焰火似乎对囚车充满敌意,它们从天而降,如天女散花,非常攻击性地把警

察们围困。我想,这种攻击性是在表达一种对抗——如果“焰火”是反秩序(

/女贼)的情欲,那么焰火想要燃烧的又是什么应该是秩序本身。

从女贼瞥见那件旧皮氅开始,她的情欲开始吞没正义。她明知道犯罪证据

已经落入警察手里,她该逃的,可她遵从情欲的指引,继续和对方约会,结局

可以预想。摩天轮一夜春宵后,女贼涂起红唇点亮生活,男警官却佝偻着身子

盘算着背叛。当女贼被审讯时,男警官在天桥底下窥见了“后果自负”四个大

字,如此有力的嘲讽,这才有了廖凡独舞时的失魂与卑琐,如背景音乐所唱:

“每当我走近梦乡,你在我身旁;每当我走出梦乡,你不知去向。”

灿烂如焰火,虚幻如焰火,这就是迷人的情欲。最后一个镜头,警察为女

贼点起焰火,情欲赢了,正义输了。至于出卖爱情获得身份的张自力,就像那

匹误入歧途的马,他终要回到风雪中,寻找自己性爱之旅的下一站。

品特说,白,是为了让黑更黑。《白日焰火》做到了。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