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发(作者:)

cisco路由器nat配置

本文档涉及附件:

1、NAT配置范例(附件1)

2、Cisco路由器配置指南(附件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NAT:网络地质转换,是一种将私有IP地质转换为公有IP地质的技术。它允许私有网络中的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有IP地质,并通过在数据包中修改IP地质和端口号来实现通信。

2、Cisco路由器:Cisco公司生产的网络设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数据包。

3、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是互联网上每一个设备的唯一标识。

4、公有IP地质:用于公共互联网上的网络设备的IP地质,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分配。

5、私有IP地质:用于局域网内部设备的IP地质,根据RFC

1918标准规定为以下三个范围.10:0:0:0 - 10.255.255.255,172.16:0:0 - 172.31.255.255,192.168:0:0 -

192.168.255.255:

6、端口号: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标识不同应用程序或服务的数字。端口号范围从0到65535:

7、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是一种网络安全机制,用于限制或允许网络流量通过网络设备。它基于规则集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重定向。

8、PAT:端口地质转换(Port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NAT技术,用于将多个私有IP地质映射到一个公有IP地质。它通过修改数据包中的IP地质和端口号来实现。

9、NAT池:一组可用于NAT转换的公有IP地质。

10、NAT超时:NAT超时是指在NAT转换表中保留NAT会话的时间。一旦超时时间到达,相应的NAT转换将被删除。

11、Source NAT:源地质转换(Sourc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操作将源IP地质和端口号更改为公有IP地质和端口号。

12、Destination NAT:目的地质转换(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操作将目的IP地质和端口号更改为私有IP地质和端口号。

13、映射:NAT转换过程中,将私有IP地质和端口号与公有IP地质和端口号进行关联的过程。

14、静态NAT:静态地质转换(Static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NAT技术,在该技术中,将私有IP地质映射到一个公有IP地质,使得私有网络内的设备可以通过该公有IP地质访问外部网络。

15、动态NAT:动态地质转换(Dynamic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NAT技术,其中私有IP地质通过一个NAT池中的可用公有IP地质进行动态映射,允许多个私有IP地质共享一个公有IP地质。

16、NAT重载:NAT重载(NAT Overload)是指通过修改源端口号实现的PAT技术,它允许多个私有IP地质共享一个公有IP地质。

17、NAT转换表:NAT转换表是存储NAT转换信息的数据结构,包含私有IP地质、端口号和公有IP地质、端口号之间的映射关系。

章节1、NAT概述

1.1 NAT的作用和原理

1.2 NAT的优点和局限性

1.3 NAT的分类

章节2、Cisco路由器的NAT支持

2.1 Cisco路由器的NAT功能概述

2.2 Cisco路由器的NAT配置命令

章节3、静态NAT配置

3.1 静态NAT的概念和用途

3.2 静态NAT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章节4、动态NAT配置

4.1 动态NAT的概念和用途

4.2 动态NAT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章节5、NAT重载配置

5.1 NAT重载的概念和用途

5.2 NAT重载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章节6、NAT池配置

6.1 NAT池的概念和用途

6.2 NAT池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章节7、ACL配置与NAT

7.1 ACL的概念和用途

7.2 ACL与NAT的结合配置步骤和示例

章节8、NAT超时配置

8.1 NAT超时的概念和作用

8.2 NAT超时的配置步骤和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