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测试题-含有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在陕西西安市,有个“最安静”的小餐馆,这是一家由几位聋哑人士开办的特色面食馆。“无声”的小面馆里,员工励志,顾客暖心,爱意满满。“无声小面馆”让我们感动的是( )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C.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D.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2.团聚时,父亲及时拦住孩子伸出的筷子示意长辈优先来“明礼”;回到家,母亲不停地用筷子给子女夹菜来表达“关爱”;春节时,我们把邻居家的独居老人请到自家餐桌递上一双筷子来“睦邻”……这些场景反映出( )
①筷子是最好的进食工具②优良家风的传承和弘扬
③教育决定着民族未来④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央视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播出以来,从帮助被拐卖的孩子寻找亲身父母到不或之年的学生寻找失联多年的老师,从昔日并肩战斗的挚友彼此的寻找,到追逐一段擦肩而过的缘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演绎着普通人对家的渴望、追寻与守护,诠释着以德报怨,宽容仁爱、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间真情,努力帮助每一个普通百姓收获团圆与幸福。开展《等着我》寻亲公益活动,有利于( )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②发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倡导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④把爱和责任延伸,成为惠及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成语典故体现这一美德的是( )
A. B.
第 1 页,共 6 页
C. D.
5.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重和谐理念。下面对于和谐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②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价值观念
③班级中干部能坚持原则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提出批评反映出班级和谐的精神面貌
④有同学创建了一个班级同学群,有的同学在里面发家庭作业答案让同学“参考”,大家心照不宣地保守着这个“秘密”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A.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①②③
D.①③④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6.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诚信内容的是( )
7.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施行32周年。32年来,我国在出行、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出台多种专门措施,为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上述举措(
)
①表明我国允许特殊人群享有一定的特权
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③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说明尊重平等应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企业设立“行孝奖”,员工春节回家请父母吃饭、给父母买礼物等可以报销,这一做法已坚持10年。该企业的做法( )
①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②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④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企业向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截至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 2 页,共 6 页
②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调整和完善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现实依据
④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显著,人口问题已彻底解决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对下图漫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表明我国人口问题已经解决
B.人口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C.生育要计划,但是计划并非一成不变
D.实行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
11.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地球,我们要(
)
①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品
②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交车
③顺其自然,维持环境现状
④讲究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朱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十四五”以来,我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这一变化(
)
A.说明生态环境的改善全靠政府支持 B.表明国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
C.反映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D.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13.2023年,我市某生态农场引进紫珠番茄、草莓番茄、羊角蜜等特色果蔬品种,提升配套设施水平,打造休闲采摘生态农场品牌,目前已吸引周围县市区8万多人前来游玩。这有利于( )
①摒弃传统种植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打造生态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④体验劳动生活,增长农业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规划绿化面积达24.7万亩,沿线有郑州花园口茂林修竹景观、开封菊花基地、洛阳小浪底飞瀑、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公园、三门峡百里示范段“库岸一体、天齐飞”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扮母亲河,落实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我省在发展过程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③先污染后治理可以有效改善黄河生态问题
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 3 页,共 6 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15.讲述人间大爱,传递革命大义。一封封红色家书是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描画,也是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珍贵精神遗产。
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受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王尔琢致父母书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陈觉致妻子书
(1)品悟红色家书,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如何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
(2)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请列举四例。
(3)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请写下你的青春誓言。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过去,人们无节制的水资源使用和不计后果的水体污染,加上不少地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非法排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我国水资源问题丛生,河湖消失、水生物减少、废污水排进河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
近年来,谈到水臭了、河黑了,人们的眼睛多看向环保和水利等部门,对自身的追问却很少。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旨在严格责任考核追究、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力求用“河长制”保障“河长治”。全国各地在沿河村庄河道显著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扩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许多河长也纷纷开通微信群、QQ群,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结合材料分析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2)番禺河涌纵横,请为家乡的河涌整治建言献策。
17.(坚持绿色发展)
第 4 页,共 6 页
材料:人们都期望有汽车、有更好的居住条件、有更丰富的生活选择,但同时要有更纯的蓝天、更清洁的水、更安全的食品等,如何让发展和环境更平衡是社会长期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第 5 页,共 6 页
答案
1.B
2.D
3.B
4.C
5.B
6.A
7.D
8.B
9.D
10.A
11.A
12.D
13.B
14.A
15.(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2)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
(3)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6.(1)实行河长制是由我国严峻的水资源现状决定的,我国水资源问题丛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有利于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完善水治理体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2)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国策,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政府等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严查污水排放,控源截污;水利部门要做好河流清淤,引流补水,或通过湿地、生态河岸等方式净化水体;公民要增强责任意识,关注河涌整治问题,监督并及时反映污染河涌的行为。
17.①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④要敢于同一切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第 6 页,共 6 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