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

目录

1

2

任务 ................................................................................................................................... 1

塑件准备 ........................................................................................................................... 1

2.1

2.2

2.3

2.4

3

输入 ............................................................................................................................ 1

破面修复 .................................................................................................................... 2

定位 ............................................................................................................................ 6

低质量面处理 ............................................................................................................ 9

塑件分型 ......................................................................................................................... 12

3.1

3.2

拔模 .......................................................................................................................... 12

厚度 .......................................................................................................................... 14

4

产品 ................................................................................................................................. 17

4.1

4.2

项目 .......................................................................................................................... 17

布局 .......................................................................................................................... 18

5

分型 ................................................................................................................................. 22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区域 .......................................................................................................................... 22

补孔 .......................................................................................................................... 26

分离 .......................................................................................................................... 29

分型面 ...................................................................................................................... 30

精定位 ...................................................................................................................... 33

合并 .......................................................................................................................... 37

工件 .......................................................................................................................... 42

拆模 .......................................................................................................................... 43

6

侧型芯 ............................................................................................................................. 44

6.1

6.2

6.3

6.4

6.5

侧型芯1 ................................................................................................................... 44

侧型芯2 ................................................................................................................... 51

侧型芯开腔 .............................................................................................................. 58

侧型芯3 ................................................................................................................... 60

侧型芯4 ................................................................................................................... 62

7

斜顶型芯 ......................................................................................................................... 64

7.1

斜顶型芯1 ............................................................................................................... 64

ZW3D JohnnyHuang

7.2

7.3

8

斜顶型芯2 ............................................................................................................... 69

斜顶开腔 .................................................................................................................. 72

成型顶针镶件 ................................................................................................................. 74

8.1

8.2

8.3

8.4

8.5

圆柱镶件设计 .......................................................................................................... 74

圆柱镶件固定端设计 .............................................................................................. 77

圆柱镶件零件提取 .................................................................................................. 80

圆柱镶件开腔 .......................................................................................................... 80

圆柱镶件台阶孔设计 .............................................................................................. 82

9

动模镶件 ......................................................................................................................... 84

9.1

9.2

9.3

9.4

成型镶件1 ............................................................................................................... 84

成型镶件2 ............................................................................................................... 90

成型镶件开腔 .......................................................................................................... 92

成型镶件台阶让位设计 .......................................................................................... 93

10

定模镶件 ......................................................................................................................... 98

10.1

10.2

10.3

10.4

矩形镶件1 ........................................................................................................... 98

矩形镶件2 ......................................................................................................... 103

定模镶件开腔 .................................................................................................... 105

定模镶件台阶让位设计 .................................................................................... 107

11

流道设计 ....................................................................................................................... 109

11.1

11.2

11.3

流道草图 ............................................................................................................ 109

分流道 ................................................................................................................ 112

潜浇口 ................................................................................................................ 124

12

模仁水路设计 ............................................................................................................... 128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型芯水路草图 .................................................................................................... 128

型芯水路 ............................................................................................................ 130

型芯止水栓 ........................................................................................................ 131

型芯水路引出孔 ................................................................................................ 133

型腔水路 ............................................................................................................ 135

型腔止水栓 ........................................................................................................ 137

型腔水路引出孔 ................................................................................................ 139

2 / 146

ZW3D JohnnyHuang

13

模架 ............................................................................................................................... 141

13.1

模架 .................................................................................................................... 141

3 / 146

ZW3D JohnnyHuang

1 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完成下图汽车塑料零件的模具设计,详细介绍了中望3D的数据导入、修补破面、零件摆正定位、拔模和厚度分析、补靠破孔、分型面的创建、布局和提取型芯型腔等分型设计功能,进而创建滑块、斜顶和镶件等独立文件,并导入模架,学习中望3D模具标准件的使用。

插图 1-1

通过该教程的学习,使您熟练掌握中望3D模具分型设计和塑胶模具标准件使用。

2 塑件准备

2.1 输入

第1步:

使用输入,打开文件。

1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

2.2 破面修复

第2步:

完成后重新打开文件Ori,随便拾取零件的一个面,进入右键菜单的面属性,拾取自定义。

插图 2-2

第3步:

使用添加到自定义颜色。

2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3

第4步:

把当前颜色添加到收藏栏里后,点击确认,把该颜色设置为当前颜色。

插图 2-4

第5步:

使用显示开放边,检查零件是否存在破面。

3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5

第6步:

使用填充缝隙把面补好,注意和周边的面保持相切。

插图 2-6

第7步:

继续使用显示开放边,寻找零件的其它破面。

4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7

第8步:

使用填充缝隙把面补好,注意和周边的面保持相切。

插图 2-8

第9步:

继续使用显示开放边,显示开放边数为0,说明零件已无破面。

5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9

2.3 定位

第10步:

由于导入的零件位置相对基准是斜的,零件的摆放方向和位置不理想,不能直接用来进行模具设计,所以要对零件重新定位。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定位,拾取上步导入的造型。

插图 2-10

第11步:

主分型方向为下图的面法向。

6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1

第12步:

点在下图的交点上。

插图 2-12

第13步:

侧分型方向为下图箭头方向。

7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3

第14步:

位置在产品中心,由于该零件分型面为曲面分型面,所以分型基点先不设置。

插图 2-14

第15步:

重新定位后的零件位置如下图。

8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5

2.4 低质量面处理

第16步:

仔细检查零件,由于多次数据转换的原因,我们在下图处会发现局部透明的低质量面存在。

插图 2-16

第17步:

拾取下图凸台部分,对凸台进行复制,距离为10mm。

9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7

第18步:

对凸台进行简化,移除凸台,局部透明的低质量面已经消失。

插图 2-18

第19步:

再把之前复制到边上的凸台进行移动,原位移动回来。

10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2-19

第20步:

移动回来后,再观察透明化的低质量面还是不在,问题已解决。

插图 2-20

11 / 146

ZW3D JohnnyHuang

3 塑件分型

3.1 拔模

第21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拔模,方向为Z轴。

插图 3-1

第22步:

角度我们从3°度降到1°,对应云图,观察模型颜色和对应角度之间的变化。

插图 3-2

第23步:

把鼠标放在浏览角度上。

插图 3-3

第24步:

通过鼠标的移动来移动检查零件的拔模角度。

12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3-4

第25步:

观察反面,对应云图,下图左侧矩形立柱的灰色面拔模角度为0°,不利于开模。

插图 3-5

第26步:

使用造型页面下的拔模,对矩形立柱4个灰色面进行拔模,拔模体为矩形立柱的顶面,角度为-1°。

13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3-6

第27步:

完成拔模后,对应云图观察和右侧矩形立柱拔模角度一致,都为-1°。

插图 3-7

3.2 厚度

第28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厚度,把最大值改为3mm,把鼠标放在浏览厚度上。

插图 3-8

第29步:

通过鼠标的移动来移动检查零件的厚度。

14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3-9

第30步:

优先级设置为效率,使用开始分析。

插图 3-10

第31步:

分析完毕后,使用彩虹色以方便观察,分辨率设置为精细,我们从最大值3开始,以0.5递减到1.5,对比厚度云图,观察模型颜色变化。

插图 3-11

第32步:

15 / 146

ZW3D JohnnyHuang

对比厚度云图,通过颜色来观察模型的厚度。

插图 3-12

第33步:

输入文件后退出零件,重命名名称为Ori。

插图 3-13

第34步:

保存为Ori 。

16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3-14

4 产品

4.1 项目

第35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项目,型腔类型为多型腔。

插图 4-1

第36步:

项目名称为Ori-Mold,缩水率使用默认的1.005。

插图 4-2

17 / 146

ZW3D JohnnyHuang

第37步:

保存文件

插图 4-3

4.2 布局

第38步:

使用布局,在弹出的界面里使用定义布局。

插图 4-4

第39步:

类型为矩形,Y向数目为2,Y向间距为120。

插图 4-5

18 / 146

ZW3D JohnnyHuang

第40步:

点击下图的按钮,展开框架。

插图 4-6

第41步:

拾取对象<0>,+Y方向的距离为-60mm。

插图 4-7

第42步:

拾取对象<1>,+Y方向的距离为60mm,Z向角度为180°。

插图 4-8

第43步:

完成定义布局,Layout文件会出现两个型腔的坐标。

19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4-9

第44步:

点击下图按钮,进行插入文件的浏览。

插图 4-10

第45步:

浏览文件Ori后确认

20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4-11

第46步:

拾取第一个基准,确认第一个位置的布局。

插图 4-12

第47步:

拾取第二个基准,确认第二个位置的布局。

21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4-13

5 分型

5.1 区域

第48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区域,拾取造型,拔模方向为Z轴,然后计算。

插图 5-1

第49步:

把鼠标移动到面,然后进行面拾取。

22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2

第50步:

拾取下图面。

插图 5-3

第51步:

设置为型芯面。

插图 5-4

第52步:

拾取下图面。

23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5

第53步:

设置为型腔面。

插图 5-6

第54步:

下图矩形区域的16个面为未知面

插图 5-7

24 / 146

ZW3D JohnnyHuang

第55步:

设置为型芯面。

插图 5-8

第56步:

下图所示,4个圆孔和两个矩形,一共12个面的竖直面。

插图 5-9

第57步:

设置为型芯面。

25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10

第58步:

完成区域设置后如下图。

插图 5-11

5.2 补孔

第59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补孔(在Ori_Parting下),同时拾取下图的两个矩形边,创建靠破孔面。

26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12

第60步:

重复使用补孔,同时拾取下图的四个圆,创建靠破孔面。

插图 5-13

第61步:

重复使用补孔,重复拾取下图的两个孔边,创建靠破孔面。

插图 5-14

第62步:

重复使用补孔,拾取下图的边,创建靠破孔面。

27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15

第63步:

重复使用补孔,拾取下图的边,创建靠破孔面。

插图 5-16

第64步:

重复使用补孔,拾取下图的边,创建靠破孔面。

28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17

第65步:

重复使用补孔,拾取下图的边,创建靠破孔面。

插图 5-18

5.3 分离

第66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分离,通过区域面方式对零件进行面分离。

29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19

5.4 分型面

第67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分型面,使用从分型线创建分型面方式创建分型面,使用默认的拉伸数值60mm。

插图 5-20

第68步:

编辑拐角分型面,将鼠标移动到分型线选项。

30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21

第69步:

选取下图箭头所示的拐角分型线。

插图 5-22

第70步:

更改方式为扫掠。

插图 5-23

第71步:

设置扫掠方向,设置起点方向为Y轴负半轴,设置终点方向为X轴。

31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24

第72步:

单击鼠标中键,确认操作,预览如下图。

插图 5-25

第73步:

按照上文步骤,编辑另一侧的拐角分型面。分别设置起点方向为X轴负半轴,终点方向为Y轴负半轴。

插图 5-26

第74步:

单击鼠标中键,确认操作,预览如下图。

32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27

第75步:

完成分型面拐角编辑,生成分型面。

插图 5-28

5.5 精定位

第76步:

使用造型页面的草图,默认进入XY工作平面,绘制下图草图,全约束后退出草图。

33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29

第77步:

对上步草图使用拉伸,类型为1边,结束点为20m,布尔运算为基体,设置起始端封闭。

插图 5-30

第78步:

删除多余的面

34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31

第79步:

使用组合,基体为分型面,合并体为上步拉伸面,布尔运算为减运算。

插图 5-32

第80步:

拔模,拾取4个边。

35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33

第81步:

角度为-10°,方向为Z轴。

插图 5-34

第82步:

完成面拔模

插图 5-35

36 / 146

ZW3D JohnnyHuang

第83步:

使用圆角,对下图两个边进行8mm的倒圆角。

插图 5-36

5.6 合并

第84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合并,拾取两个型腔对象进行合并。

插图 5-37

第85步:

在Ori-Mold_CombinePro下,使用曲面页面下的基准面,对XZ工作平面进行偏移,创建两个工作平面,一个偏移距离为5mm,另一个偏移距离为-5mm。

37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38

第86步:

使用曲面修剪,用上步创建的两个工作平面对两个分型面进行修剪。

插图 5-39

第87步:

使用造型页面下的放样,把两分型面补起来,拾取的时候插入曲线列表。

38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40

第88步:

布尔运算为加运算,连续方式为无。

插图 5-41

第89步:

使用造型页面的草图,默认进入XY工作平面,绘制下图草图,全约束后退出草图。

39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42

第90步:

对上步草图进行拉伸,类型为2边,起始点为8mm,结束点为0mm,布尔运算为基体,拔模角度为-45°,设置起始端封闭。

插图 5-43

第91步:

使用圆角,对下图边进行10mm的倒圆角。

插图 5-44

第92步:

使用组合,把分型面和上步创建的曲面进行布尔加运算。

40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45

第93步:

使用圆角,对下图边进行10mm的倒圆角。

插图 5-46

第94步:

使用圆角,对下图边进行8mm的倒圆角。

41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47

5.7 工件

第95步:

使用模具页面下的工件,尺寸大小如下图。

插图 5-48

第96步:

生成的工件如下图所示。

42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49

5.8 拆模

第97步:

使用拆模,把工件拆成型芯和型腔。

插图 5-50

第98步:

激活模型树的零件Ori-Mold Cavity,使用面偏移,对精定位四个面进行1mm的面偏移。

43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5-51

第99步:

目的是为了让精定位之间有缝隙,以让上下模能够更好的吻合。

插图 5-52

6 侧型芯

6.1 侧型芯1

第100步:

激活文件Ori_Mold Core。

44 / 146

ZW3D JohnnyHuang

插图 6-1

第101步:

使用装配页面下的插入,新的零件命名为Side -Core_1。

插图 6-2

第102步:

设置位置为0,0,0(可直接连续输入两个逗号),勾选固定组件选项,使新建的零件,在装配体中以坐标原点为参照点,默认放置,确认后进入零件Side-Core_1。

插图 6-3

45 / 146

ZW3D JohnnyHuang

第103步:

使用装配页面下的参考,类型设置为造型。

插图 6-4

第104步:

拾取Ori-Mold_Core,创建参考造型。

插图 6-5

第105步:

使用显示目标,只显示当前的目标。

46 /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