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
[深度学习] “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非常详细(建议收藏)~~~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是指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生的椎间盘髓核及部分纤维环
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和脊髓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过程。颈椎间盘突出的致
病原因较多,主要与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和外伤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
突出。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和术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病理】
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髓核与纤维环的变性改变。髓核水分逐渐减少,并被纤维
组织代替,其弹性降低、体积皱缩、纤维环血管增生并出现玻璃样变,使其胶原纤维变性、
韧性降低,造成整个椎间盘高度降低。纤维环弥漫向周围膨隆,形成椎间盘膨出(disk
bulge)。当其受到外伤和慢性劳损时,变性纤维环局部可形成裂口,部分髓核可通过纤维
环缺损处突出,形成椎间盘突出(disk protrusion)。突出的髓核可穿破后纵韧带,进入
椎管内形成游离碎片,并可在椎管内上下移动而远离母体。髓核还可穿过椎体终板进入椎
体松质骨内,形成所谓许莫结节。颈椎间盘突出最易发生于椎间盘后外方,少数可向前方
或侧方突出。其好发部位为C5~6,C4~5、C6~7次之。Modic将椎间盘疝出分为膨出、
突出、挤出和髓核游离四型。椎间盘突出和挤出在影像学上无法区分,可合称为突出。【临
床症状】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由慢性损伤导致者起病多缓慢,外伤可使
其急性发病或原有症状加重。主要临床症状取决于所压迫的组织及压迫程度。轻者可无症
状或症状不明显,如椎间盘膨出。当椎间盘突出或脱垂时可引发较多、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侧方型;②中央型;③混合型。1.侧方型 以根性痛为主。主要表现
为颈痛、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和枕部,一侧上肢多有疼痛和麻木感,双侧同对发
生者少见,肌力改变常不显著。查体:头颈部呈强迫僵直位,下颈椎棘突和肩胛部压痛,可
出现前臂、手指感觉异常,头顶加压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2.中央型 以颈髓受累
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主要表现为四肢活动受限,大小便异常。
肌肉痉挛、萎缩,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感觉减退或消失。3.混合型 椎间盘突
出位于脊髓腹侧和脊神经根之间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两者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出现,但
有时可因剧烈的根性疼痛而掩盖脊髓压迫症。【影像学检查】(一)X线表现1.颈椎生理曲
度改变 多数变直,生理前凸消失或向后隆凸,少数可出现侧弯、过伸或呈S形改变(图1)。
2.椎体前阴影增宽 正常椎体前缘与咽喉之间形成的椎体前间隙矢状径在C4不超过4mm,
C5不超过13mm,此阴影增宽提示颈椎受损。3.颈椎失稳 椎体间后缘连线异常,可呈中
断、成角、反弓,向前或向后滑脱,侧位可见椎体后缘及小关节突无法重叠而呈“双边”、
“双突”征。以上征象以颈椎过伸过屈位片显示较好。4.椎间隙变窄 正常椎体前缘椎间隙
间距平均为3.8±0.5mm,后缘为1.9±0.28mm。在髓核退变早期,椎间隙前部增宽,后
部变窄,随病变发展,椎间隙可明显变窄(图2)。5.骨赘形成 为反应性骨质增生,椎体骨
关节面硬化,有骨赘和骨嵴形成,椎体前后缘均可出现,以后缘为重要。骨赘形态各异,
以唇样增生多见。C5~6、C4~5和C6~7椎间隙为好发部位(图2)。6.小关节增生 椎
间小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间隙变窄,关节突变尖变长(图3)。7.椎间孔改变 钩椎关
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可致椎间孔狭小变形。8.椎管矢状径改变 部分患
者可出现椎管矢状径变窄。X线片测量其椎管矢径小于11mm,则可考虑狭窄。9.韧带钙
化 前、后纵韧带和项韧带因劳损而出现增厚、钙化(图1)。10.椎间盘钙化 椎间盘的纤
维环可见弧形钙化,其突出间盘内亦可见点、片状钙化影。11.椎间盘真空现象 椎间盘内
见到低密度气体影,提示椎间盘退变。12.许莫结节形成 髓核突破椎体终板进入椎体内时,
可见到椎体终板不规则和骨质缺损,髓核压入椎体内形成一弧形凹陷。此改变多见于胸腰
椎,颈椎少见(图4)。图1颈椎骨质增生颈椎侧位,颈椎曲度变直并轻度反弓,C4~7椎
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变尖,C5~6椎间隙变窄图2颈椎骨质增生A.前后位片,C4~6钩椎
关节骨质增生,间隙变窄;B.侧位片,颈椎骨质增生变尖,C5~6椎间隙前方前纵韧带及
C3~6椎体水平项韧带钙化图3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A.颈椎后外侧骨质增生;B.颈椎钩
椎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伴左侧椎间孔狭窄图4椎体内许莫结节椎体松质骨内不规则
形低密度影,周围伴骨硬化带
扫码查看《全身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精品视频培训班[扫码开通·永久观看] (二) 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