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18 .《童年的水墨画》一等奖创新教案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聚焦“笑”,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

懂的诗句,体会《溪边》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妙处;

2.借助喜马拉雅app,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溪边》。

教学重难点

1.聚焦“笑”,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

懂的诗句,体会《溪边》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妙处;

2.借助喜马拉雅app,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溪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师:前面我们欣赏了徐悲鸿笔下奔腾的骏马、齐白石笔下灵动的

虾、郑板桥笔下苍劲的竹,知道了水“墨”画的特点就是水墨相融,

浓淡分明。接着咱们为组诗配上了画名(指着副板书,不读)。这三

首诗不仅是画,仔细听,诗里还藏着欢乐的笑声呢!来,把目光聚焦

到第一幅——溪边垂钓图,看看溪边发生了哪些趣事?

师:听老师范读《溪边》,边听边想象画面。(师配乐范读)

师:接下来交给你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愿意来试试。

(生个读)

师:如果能注意节奏,那会更有诗的味道。大家一起来读读。(生

齐读)

二、走进文本,品味声色动静:

1.抓“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体悟水墨画之“声”。

师:读完整首诗,你知道“笑”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吗?是的,

一起读最后一句。

师:你看到“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生

个答)

师:哦,你仿佛看到了鱼儿上钩活蹦乱跳,钓鱼孩子手舞足蹈的

场景。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原来上文中的“钓竿”一词让你想到自己和爸爸在乡下钓鱼

的糗事。哈哈,当我们理解句子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像他一样试着联

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这样你就能成为理解句子的高手了。瞧,大鱼

上钩了,快,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拉上岸!所有人想象着诗中的画面,

读。(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读得不错,可这笑声,不够大。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钓

上鱼的孩子,你会说些什么?(生自由答)

师:你笑得嘴角裂开了,我知道钓到的鱼一定特别大。

瞧你口水都流出了,看得出你是个特别爱吃鱼的小馋猫。

哇!你蹦得可真高,我都能感受到你的那份快乐。

师:来,把快乐送进诗中,再读读这句吧。(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真厉害,钓鱼孩子的笑声都传到我们教室里了。听听,这会

是一种怎样的笑?

师:高兴的笑,得意的笑,满足的笑。带着这份专属于你的笑,

再读这一句。(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小结:这是是溪边垂钓图中的笑,也是诗人笔下的水墨画中那

活泼欢乐“声”的传递呀!(板书:笑)

2.抓“染绿”,体悟水墨画之“色”。

师:除了“笑声”之外,溪边垂钓图还有哪儿让你印象深刻?(生

个答)

师:染绿,你对文字真敏感。一起来读读他找到的这句话。

师:“染”表示从植物中提取染料在水中多次着色,使之均匀,

水墨画创作中墨汁在宣纸上化开也是染(视频播放)。人影给溪水染

绿了,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个答)

师:你联系了上下文一下子就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正是有了苍

翠欲滴的垂柳,有了平静如镜的溪水,有了碧绿如带的山溪,所以连

人影都被染绿了。说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其实是人影被?(生齐答)

师:溪水染绿了,还可以说成溪水把?(生齐答)

师:瞧,倒映着垂柳的溪水是绿,碧绿成带的山溪是绿,溪边垂

钓孩子的人影更是荡漾着的绿。这绿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看着这样

的画面,再读。(动画渲染,生个读)

师:好多了,所有同学感受这样美的画面,读。(生齐读第一二

句)

师:浓淡分明的绿,真是美不胜收。作者张继楼不仅是诗人,也

是技艺精湛的画家。他可以让这幅画面更美,你们能发现吗?(生个

答)

师:火眼金睛。瞧,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让这幅画面变

得更?(生自由答)

师:更亮眼,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样红绿相衬的美,咱们在

古诗中也读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小结:如果诗的最后呈现的是水墨画中“声”之韵味,那诗的

前半部分全着眼于水墨画的“色”之迷人了。

师:看着这样红绿相衬的美丽画面,你又露出了笑容,这又是怎

样的笑呢?(生自由答)

师:没错,享受的笑,陶醉的笑,惬意的笑。来,笑着读读整首

诗。

3.对比阅读,体会动静结合。

师:组诗的题目不是水墨画吗?那有画就够了,所以有位同学说

去掉最后一句。你觉得可以吗?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讨论吧!(课件

出一屏两首诗,一首去掉,一首不去)

师小结: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但老师更喜

欢向阳学习小组的回答。他说啊,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

影;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空气停止了流动,这是静的美;而鱼上钩

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这是动的美。这一静一

动的转换,让画面更加有趣了。(板书:动 静)

4.借助配音软件,背诵诗歌。

师:让我们走进喜马拉雅的“阅读圈子”,配着音乐,一起来当

回小画家,用声音描绘这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溪边垂钓图吧!

师:难度升级,你能试着背一背吗!(生齐背)

四、总结:

师:今天啊咱们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从“笑”中读出了溪边垂钓图的有声有色、动静之美。课后你也能运

用这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去探寻剩下的江上戏水图、林中采菇图中笑的

奥秘哦。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