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

JEM-2010 例行簡易操作步驟

BEAM是否在

SCREEN CENTER ?

檢查DV 是否為0

PAGE-1

設定MAG X 40K

TEM 1-3 OR 2-3

1. 確定SIP VACUUM < 5 X 10

-5

Pa 4. FILAMENT ON

2. 升壓加200KV 5. 檢查試片位置是否歸零

3. 確定 SF

6

氣壓 6. 確定D V值為 +0

YES

NO

調整OBJ FOCUS KNOB 使 DV= +0

YES

NO

使用[Bright-Tilt] - Shift X. Y 調至中央

NO

BEAM 在收放的同時,是否

呈現橢圓形變化?

YES

使用Z 軸來FOCUS SAMPLE

轉動Brightness, Beam 是

否呈現同心圓收放?

改變 SPOT-SIZE 由 1-3

至 3-3時,BEAM是否在

CENTER?

YES

TEM 1-3時調[GUN]

SHIFT X,Y CENTER

NO

TEM 3-3時調 [BRIGHT-TILT]

Shift X, Y CENTER

如此重覆

YES

使用[Cond STIG]-DEF X, Y來調整,

使BEAM 成圓形

NO

使用CL APERTURE X. Y 來 CENTER BEAM

1

YES

VOLTAGE

觀察倍率

CENTER是否

>50K?

OK?

YES

找到所需的位置放入

OL APERTURE

調整[BRIGHT-TILT]

DEF X, Y 使其呈最小的晃動

NO

NO

OL APERTURE是

否在CENTER?

調整OL APERTURE X.Y 來CENTER

In DIFF MODE

是否有OL像差

存在?

No

調整[OBJ STIG]

DEF X.Y 至IMAGE最清楚

調整適當的曝光時間

約2~4 Sec.

並按下Photo Twice

送片照相即可

2

TEM

例行操作

(JEOL 2010 Alignment )

儀器及真空狀態之準備動作

1. 確定SIP VACUUM < 5 X 10

-5

Pa

2. 確定 SF

6

氣壓

3. FILAMENT ON

4. 升壓加200KV

5. 檢查試片位置是否歸零

6. 確定D V值為 +0

(

)

電子槍線圈傾斜校準

(Gun tilt,

FEG

時為

Anode wobbler)

1.

試片移開螢幕,倍率調至

15K

size

選用

1

,調整

brightness

鈕,將電子束縮為最小亮點,以

Gun shift X,Y

將亮點移至

螢幕中央。

(

)

電子槍偏移校準

(Beam shift)

1.

倍率仍設為

15K

Spot size

換至

3(or 5)

2.

brightness

鈕將電子束縮至最小,以

Beam shift

將電子束移至正中心。

3. Spot size

換回

1 ,

Gun shift X,Y

調整,將電子束移至正中心。

4.

重覆

1

2

3

步驟,直到不論

Spot size 1

Spot size 3(

5)

之電子束皆在螢幕正中心為止。

(

)

飽和電流校準

(Current density saturation,

建議以法

2

及法

3

作校正

)

1

(

正規但不建議:一般初學者常會因為不正常操作,導致電流值過大而減短燈絲壽命

)

1.

先將

Filament

值降到零,從小

Filament

值開始調起,再慢慢加大電流值。

2.

當螢幕上有不對稱的燈絲投影形狀時,調整

bias

使燈絲在螢幕上呈現對稱的形狀,此時燈絲

之電流為趨近飽和狀態。

3

3.

稍微加大電流值,使對稱的形狀消失而呈單一的亮點。

4.

固定

Filament scale

stopper

2

:調

Gun tilt

,注意小螢幕上之

current density

值,當達到最大值時,此時得到最大亮度,意

即達到飽和電流。

3

:調

Gun tilt

,目視螢幕上之

spot

亮度,當達到最大亮度時即為飽和電流。

(

)

聚焦鏡孔徑調整

(Condenser aperture)

1.

倍率調至

15K

Spot size

調至

1

3(

5)

2.

電子束縮至最小並調至中心。

3.

調

brightness

鈕將電子束重複放大縮小,同時調整

Condenser Aperture

位置使

spot

不隨電子束

放大縮小而偏離圓心。

(

)

聚焦鏡像差調整

(Condenser Stigmatism)

1.

倍率調至

15K

Spot size

調至

3

2.

調

brightness

鈕將電子束縮至最小,以

beam shift

移亮點至中心。

3.

順時針及逆時針地旋轉

brightness

,此時亮點若呈橢圓展開時,則按下

Cond Stig

鍵,一邊旋

brightness

一邊調整

DEF X,Y

鈕直到亮點呈圓狀。

4.

調整完後按

Cond Stig

鍵還原。

(

) a.

影像搖擺調整

(Wobbler,

功能在使調

beam tilt

時影像不會

shift)

1.

倍率調至

15K

,調整

focus

使影像在

in focus

狀態。

,切

Image wobbler switch

X

,按右下鍵盤

TILT2.

brightness

spot

縮成直徑約

5mm

之亮點

,

調

Image wobbler adj X(

左邊兩個

)

使兩亮點重疊在中央,切

Image wobbler switch

Y

,調

Image wobbler adj Y(

右邊兩個

)

使兩亮點重疊在中央。

4

3.

Tilt

鈕及

Image wobbler switch

還原。

b.

繞射點搖擺調整

(Wobbler,

功能在使調

beam shift

時影像不會

tilt

;此部分之操作條件不易變化

)

1.

倍率調至

15K

2.

brightness

右轉到底,此時會聽到

一聲

(

代表已超越儀器之過焦狀態極限

)

,調

Diff focus

使呈

caustic spot

亮點

(

一般為逆時針方向

)

,此時

caustic spot

呈現一類似

Benzu

mark

形狀,

COND DEF ADJ

X,

按右下鍵盤

SHIFT

鈕,調

Image wobbler adj X(

左邊兩個

, shift

X

DEF

X)

使

caustic spot

亮點重疊,切

COND DEF ADJ

Y

,按右下鍵盤

SHIFT

鈕,調

Image

wobbler adj Y(

右邊兩個

, shift

Y

DEF

Y)

使

caustic spot

重疊。

3.

Diff focus, Brightness, SHIFT

鈕及

COND DEF ADJ X, Y

還原。

(

)

電流中心調整

(Current center)

1.

選擇試片緣尖端處,將最尖點移至中央,按下

Imag X

Imag Y

,此時會見到影像成雙影,

是為

defocus

狀態,以

Z-∇

Z-Δ

調整

stage

高度,使雙影之影像重疊成單一影像,此時試片影

像為

in-focus

狀態,以上為試片聚焦動作。

2.

WOBBLER-OBJ

後,再按

brightness tilt

鍵,調整

Bright tilt-Def X,Y

使尖端置於中央且最不

易晃動的狀態。

(八)中間鏡、投影鏡校準

(INT stig and Project alignment)

1.

調

Brightness

spot

散開,試片移開。

2.

DIF

鈕,調整

DIF focus

使繞射點變小

(

可加入

Obj Aperture

輔助聚焦

)

3.

STIGMATOR-INT

,調整

Gun Shift

DEF X,Y

鈕,使繞射點成正圓。

4.

DEFLECTOR-PROJ

,調整

Gun Shift

SHIFT X,Y

鈕,移動繞射點至正中心。

(

)

電壓中心校準

(Voltage center)

5

1.

如步驟

(

)-1

先將影像聚焦。

2.

倍率調至

100K

,調整影像在

in focus

狀態。

3.

在試片上找一處尖銳處,將其尖端移至螢幕中央。

4.

按下

HT

(wobbler)

,觀察影像閃動時該尖端是否離開中心點。

5.

若是,則按下

brightness tilt

鍵,調整

DEF X,Y

鈕使尖端在閃動時仍不偏離中心點。

6.

調整電子束至最小亮點,並將亮點移至中心。

(

)

物鏡像差調整

(OBJ Stig)

1.

如步驟

(

)-1

先將影像聚焦。

2.

倍率調在

200K

3.

在試片上選擇一處邊緣厚度較均勻處,再搜尋一小洞或小突起物做為成像標的物。

4.

初步調整

Focus

鈕,使小洞或突起物影像一半在

under focus

狀態另一半在

overfocus

狀態,

注意:此時小洞或突起物之邊緣在

underfocus

邊會產生一道亮(白)線,而在

overfocus

邊會

產生一道暗(黑)線。

5.

按下

OBJ STIG

鍵,旋轉

DEF X,Y

鈕,使小洞或突起物邊緣均轉為亮線或均轉為暗線,再調

Brigh-Focus

使小洞或突起物邊緣之明線或暗線同時消失,此時影像是在

in-focus

狀態。

6.

按除

OBJ STIG

鍵,去除

Objective stigmator

校正功能。

備註

1.

本機型之

Condenser aperture size

除全開外共有五種,每置換一個

Condenser aperture

後必

需重新

alignment

2.

不同之

spot size

校正情況略有差別,一旦選定某一

spot size

做校正後,若需換另一

spot size

觀察時,需將

alignment

做微調。

6

3.

視使用者之需要條件而定,若觀察影像倍率不大,可忽略

”(

)

物鏡像差調整

之校正。

4.

於上述每一步驟完成之後,需再回頭反覆確定之前校正的每一步驟之校正情況。

5.

拍照有兩種模式供應用

a.

自動模式:此時

AUTO

燈亮

b.

手動模式:由使用者自訂曝光時間,

此時

AUTO

燈不亮﹔拍照之程序必須按

AUTO

鍵兩次

(

第一次進片,第二次才是曝光

)

,建

議調整降

Beam Current

以增加曝光時間為

2~5

分鐘

(

注意:

Beam Current

Exp Time

之乘績

為常數

)

7

Micro-area illumination mode(EDS, NBD, CBD) alignment :

a. TEM mode alignment 做完

b. 押CBD, spot size 最大, α 角順時針調最大

c. 用shift(Bright tilt) 將beam 調中

d. Mag 50K

e. 押HT wobbler, 調DEF(Bright tilt), 使beam 均勻收放

f. HT wobbler off

Note: a. 上述alignment 調好後, 變動spot size 時, beam center無太大變化, 但變化a

角則可能有較大變動

b. EDS, NBD, CBD 均有 image mode 及 Diffraction mode. 且這三種通常在

image mode alignment 好之後, 在diffraction mode 下得到 data

8

z EDS mode 操作:

1. 執行micro-area illumination alignment

2. Focus image, 選擇spot size

3. 切至diffraction mode, 調INT stig & project center

4. 選camera length

5. 調brightness, 利用shadow image 使target 最大(Ronchigram 單眼), 此時beam 為

最小(可用EDS 打Au/C film, 可確認是否打在Au 上)

6. 可用Image shift+ Def or Shift 來微調sample 位置

7. EELS 的單點分析亦可用EDS diffraction mode 來作

9

1. General Column Alignment (2010F)

(1)In [TEM] mode,將倍率放大至40K,選擇SPOT SIZE 1-3,用[BRIGHT TILT]-SHIFT X、Y,將

光束移到螢幕中央。

(2)SPOT SIZE 5-3,用[BRIGHT TILT]-SHIFT X

Y; SPOT SIZE 1-3,用

[GUN]-SHIFT X

Y,將光束移到螢幕中央;反覆調整直到切換此2種SOPT SIZE,光束都在螢

幕中央。

(3)[ANODE WOBB],調整[GUN]-DEF X、Y,直到光束在螢幕中心做同心橢圓縮放。

(4)Check,DV=0、OL=5.83、O-Stig. Current~2.00及-0.90。調Z-Control聚焦。

(5)左右轉動BRIGHTNESS,調[COND STIG]-DEF X、Y,校正CL Stigma。將光束調至同心圓放大

縮小。

(6)CL Aperture Centering。左右轉動BRIGHTNESS,並調整CL Aperture上的旋鈕,直到光束同心

圓不會甩動。

(7)把電子束縮至最小,按COND DEF ADJ之[TILT]。再扳TILT至X(Y),用SHIFT X(Y)、DEF X(Y),

將光束調到重合。

2. HR Procedure

(1)找到要觀察的區域,在x100K下是透明的。

(2)做General Column Alignment。

(3)大略踩至接近正pole附近,並在100K下聚焦。

(4)HT Center:將光束調至比螢幕稍大,壓[WOBB HT]調整[Bright Tilt]-DEF X、Y,直到影像不晃動。

從100K往上一直做到要照相的最大倍率。

(5)切換到SAM/ROCK,倍率150K(也將MAG1放到相同倍率),將SAD Ap.放到螢幕中央,欲選定

10

的區域移到SA D Ap.內。

(6)切換到DIFF mode,開始踩正pole。並在隨時切換到SAM/ROCK狀態下,注意物及焦距是否跑

掉。

(7)放OBJ Ap.圈住至少九個繞射點,回到SAM/ROCK,拉開SA Ap.。

(8)回到MAG1並在高倍下聚焦。

(9)照相時focus倒退四格。Image~2s、Diffraction靠經驗。

Procedure

(1)從TEM mode切換到EDS mode狀態。

(2)在正焦附近下,將試片踩至非正pole(倍率約X200k下)。

(3)利用spot size,把beam聚到0.5nm。再調CL stigma與HT center,之後把電子束縮到最小,瞄

準要觀察之試片區域。

(4)將detector開啟,再開始進行EDS。

(5)操作完畢,再將detector關閉。

4.其他注意事項

(1)試片須先預抽15分鐘再放入TEM。

(2)變換倍率時,如beam會飄,請洽儀器負責人。

(3)每次操作完畢 ,請記錄機台狀況;使用I.P需登記使次數,並保持20張I.P在底片盒。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