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
微观经济的会员制
其实,“会员制”的概念已经有用400年左右的历史了。早在
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封建贵族为了将自己与平民区别开来,创造
了各种封闭性的俱乐部,这算是会员模式的早期雏形了。随着社会的
发展,“会员制”在商业中的运用逐渐普遍和成熟,也日趋多样化。
甚至在今天,我们对于“会员制”这个概念,都容易出现混杂不一的
认知。比如,提起“会员”,有人会先想到Costco、山姆会员等仓
储式超市会员,有人会想到亚马逊Prime、京东PLUS等电商平台的
付费权益会员,有人会想到星巴克星卡、招行掌上生活等积分会员,
有人会想到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还有人会想到校区门口的健身
房、理发店……我想今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成为某个品牌的会员
吧,甚至有些人的会员身份已经多到数不过来。这么多的“会员制”,
如果我们做一个粗略的分类,则大致可以分为“免费会员”和“付
费会员”这两大类:1.免费会员。用户获取会员身份,并不需要
额外花钱。这种会员模式门槛低,覆盖广,经常被设计成“成长型会
员”模式,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积分制”。根据你累积的消费行为,
来区分不同的会员等级和权益。2.付费会员。用户需要花钱获取会
员身份,而且是限时的。这种会员模式门槛较高,主要针对一部分粘
性高、要求高、复购高,且有一定消费力的用户。这又可以细分为付
费购买消费资格(比如Costco、山姆会员店等),以及付费购买权
益(比如京东PLUS、天猫88VIP等)。除了上面两种,我们常见的还
有一种“储值会员”,尤其在理发店、餐饮店、健身房、培训机构
等服务行业居多。这种模式虽然也要花钱,但比较特殊,和“付费会
员”有着很大区别。“储值会员”本质是一种消费金预存行为,
钱还是顾客的,只是提前存在商家这边,我承诺以后会用来消费。预
存的目的,是为了返现、折扣等价格优惠,而非为了某种权益或服务
额外支付溢价。这其实更像是某种“免费会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