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578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10

月第

6

卷第

19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October1,2012,Vol.6,No.19

·

专家笔谈

·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

苏庭舒孙健

最早投入市场的口内数字印模设备是德国

Sirona

[1]

公司于

1987

年推出的

CEREC

系统

最初的

CEREC

1

是基于激光的三角测量

(triangulationoflight)

原理

[2]

通过三条光线的交点确定空间的一个定点

为了保

证统一的光弥散以及扫描的准确性

该系统需要在扫

描前使用一种粉末

二氧化钛

在牙齿表面进行喷

[3]

之后

Sirona

公司又陆续推出了

CEREC2

CEREC3,

工作原理基本不变

所不同的是

CEREC3

印模采集设备与修复体制作设备分开

。2010

Sirona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

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引入

口腔修复医学也正在发生着

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数字化诊疗模式已被业内公认

为今后口腔修复的发展趋势与主流技术

其中

快速

精确的数字化光学印模采集是整个数字化诊疗成功的

前提与基础

目前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口外采集方式

即采用扫描设备对患者牙列的石膏模型进行扫描以获

取数字化印模

这种口外的采集方式技术上相对容易

实现

扫描时

可以将石膏模型固定在一个底座上

持在多次扫描过程中图像均处于同一坐标系

便于图

口外采集方式仍然需要进行像的融合和重建

然而

传统的印模制取

翻制石膏模型等

口内扫描方式是

扫描设备伸入患者的口内直接对牙体和相关软硬组织

进行扫描测量

实时获取数字化印模

与口外方式相

其优势显而易见

不但省却了大量繁琐的传统步比

降低了材料和人工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

它将口腔

修复数字化诊疗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做到了真正

意义上的无模化

数字化

然而

口内数字化印模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方面在口内进行扫描时

会受到头部移动和口腔环境

诸如唾液

舌等的影响

从而影响图像采集质量

另一

方面

由于每次扫描时

坐标系会发生改变

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图像间的拟合重建

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

虽然仍存在难点

但在技术上已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应用

现有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的种类

工作原理与

技术特点

目前

已有多家公司致力于口内数字化印模的研

有的已在临床有了一定的应用

但这些口内数字

化印模技术的原理与技术特点不尽相同

了解和掌握

这些原理和特点对专业的口腔修复医师来讲十分

必要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19.002

基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项目

(YG2011MS07);

上海

S30206)

市重点学科

(T0202,

作者单位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

复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Email:doctorsunjian74@yahoo.com.cn

通讯作者

孙健

——CERECAC

系统

公司推出了第四代

CEREC

系统

CERECAC

中的口内数字印模技术采用了短波蓝光作

为光源

扫描获得单一的图像

并能使平行光线保证良

好的景深

其中的直角成像功能会增加准确度

通过

自动匹配

把几个图像整合到一起

Lava

TM

椅旁口内印模扫描仪

(Lava

TM

ChairsideOral

Scanner,LavaC.O.S)

是近年来由

3MESPE

公司生产

的相对技术成熟的口内印模采集系统

该系统以激活

AWS)

为原理

[4]

波前采样

(activewavefrontsampling,

在牙齿上方挪动摄像机获得牙齿的形状

通过改变轴

向位置

计算摄像机距离牙齿的距离

利用单镜头图像

得到三维信息

另外

设备中有三个传感器可以同时

从不同角度捕捉扫描物体的外形

同时通过聚焦

-

散焦

运算法在扫描得到的三维图像表面生成斑点

以提高

[5]

数字印模的准确性

Cadent

公司生产的

iTero

系统是基于平行共焦成

(parallelconfocalimaging)

原理来获取数字化印模

它利用激光进行光学扫描

可以在牙齿结构上以

50

μ

m

为间距的

300

个焦点深度捕捉到超过

100000

[6]

个光点

从而获得牙齿的图像

该系统不需要扫描

前对牙齿表面进行喷雾涂敷

D4DTechnologies

公司生产的

E4D

系统的工作原

理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和共焦显微

(confocalmicroscopy)

技术

该系统配有专

[7]

用的椅旁铣削系统

丹麦的

3Shape

公司于近年研发出的

TRIOS

口内

扫描仪是一种技术较为先进的口内数字印模系统

运用超快光学切割

(ultrafastopticalsectioning)

技术和

共焦显微技术

每秒可捕捉超过

3000

幅二维图像

过结合数百幅三维数字图像

实时地创建出三维数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10

月第

6

卷第

19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October1,2012,Vol.6,No.19

·5781·

1

口内扫描仪

CERECAC

iTero

E4D

Lava

TM

C.O.S

IOSFastscan

MIA3D

DPI-3D

公司

SironaDentalSystemGm-

bH(DE)

CadentInc(IL)

D4D

(US)

3MESPE(US)

IOSTechnologies,Inc(US)

DensysLtd(IL)

DimensionalPhotonicsIn-

Inc(US)ternational,

MHTOpticMHTSpA(IT)-

ResearchAG(CH)

Hint-ElsGmbH(DE)

3ShapeA/S(DK)

Technologies,LLC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的特性比较

工作原理

激光三角测量

学显微镜检查

平行共焦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激活波前取样

激光三角测量和沙

伊姆弗勒原理

激活立体摄影测量

变频条纹投射

共焦显微测量和莫

瑞效应

立体视图

共焦显微测量

光源

可见蓝光

红色激光器

激光

脉冲可见蓝光

激光

可见光

波长

350~500nm

成像类型

多重图像

多重图像

多重图像

单镜图像

三重成像

二重成像

多重成像

喷雾涂敷

需要

不需要

有时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椅旁铣削机

输出格式

专用

专用或

STL

格式

专用

专用

STL

格式

ASCII

格式

STL

格式

3DProgress

DirectScan

TRIOS

不详

不详

不详

三重成像

多重成像

多重成像

有时需要

不详

不需要

STL

格式

不详

专用或

STL

格式

TRIOS

系统不需要喷雾涂敷

印模

iTero

系统相似

现阶段已投入市场的拥有口内数字化印模设备的

CAD/CAM

系统还有

IOSFastscan,MIA3D,3Dprogress

1)

[8]

(1200±397)s,

重新取模次数分别是

(282±85)s,

(1482±438)s,(418±416)s,21

而采用口内数字化

(534±192)s,

印模时

5

个测量值分别是

(233±58)s,

(749±226)s,(100±65)s,67

重新取模次数是数

字印模大于传统印模

(P<0.05),

但准备时间

操作时

总时间以及重新取模时间上均是传统印模大于数

字印模

(P<0.05)。

此外本试验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记录了参与试验者对法

(visualanaloguescales,

结果显示试验参与者对传两种取模方法难度的评分

统印模取模难度的

VAS

评分为

43.12±18.46,

而对数

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字印模的评分为

30.63±17.57,

差异

(P<0.05)。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通过简单的培

口内数字化印模在工作效率上较之传统印训和训练

模有着不小的优势

即使数字印模需要重新扫描次数

较多

但时间花费仍然少于传统的印模制取

并且前者

比后者更容易掌握

而数字印模在操作上的难点主要

体现在对邻间区域的扫描

所以重新扫描也仅仅针对

前次扫描的盲区进行

而传统取模如果需要重做

则必

须对整个牙弓进行重新印模制取

这当然大大延长了

操作时间

[10]

口内数字化印模设备除了在工作原理

光源

成像类型

是否需要喷雾涂敷

是否具备椅旁切

在扫描完成后的输出文件格式也不尽相同

削系统外

一种是不加密的

STL

文件

即所谓的开放式系统

它们

可以被大部分

CAD/CAM

系统读取并应用于后续的修

复体设计和制作

另一种是加密的文件

即所谓封闭式

系统

所得的数据信息只能运用于特定的

CAD/CAM

系统

或通过专用软件解密

应用于其他

CAD/CAM

系统

口内数字化印模的操作特点

在进行口内数字化印模采集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在牙体预备完成后

必须应用排龈技术完整清

晰的暴露预备完成的边缘

对预备牙体及整个口腔进

行冲洗并吹干

如在扫描前需要喷雾

则需采用专用喷

雾器在预备的牙体及邻牙表面均匀地喷涂一层稀薄的

粉末

应避免涂层过厚影响今后修复体的密合度

在患

者牙间交错牙合的状态下从颊侧方向进行局部牙弓的扫

描以记录咬合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

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可以省

却很多原先繁琐的步骤

但仍有一些医师认为口内数

字化印模操作难度较大

且需要更多的椅旁时间

。Lee

[9]

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1.

准确性

作为固定修复体

就位后边缘及内部适

合性是衡量修复体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而其中印模

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Syrek

[11]

20

例患者的

20

在种植体印模采集的体外实验中对口内数字化印

后牙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方法制作

CAD/CAM

全瓷冠

对全瓷冠内表面与预备牙的近中

远中

颊侧

舌侧四个参考点之间的边缘间隙进行测

模和传统印模花费时间进行了记录和评估

结果显示

传统印模的准备时间

操作时间

总时间

重新取模时

·5782·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10

月第

6

卷第

19

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October1,2012,Vol.6,No.19

结果显示

传统印模组

全瓷冠边缘间隙的中位数

71

μ

m,

四个测量点的最小值

/

中位数

/

最大值分别是

近中

52/69/84

μ

m,

远中

50/70/97

μ

m,

颊侧

47/74/

104

μ

m,

舌侧

27/67/102

μ

m;

口内数字化印模组

全瓷

冠边缘间隙的中位数为

49

μ

m,

四个测量点的最小值

/

中位数

/

最大值分别是近中

36/50/72

μ

m,

远中

43/55/

67

μ

m,

颊侧

27/28/54

μ

m,

舌侧

32/51/66

μ

m。

统计学

分析得出两种方法制作的全瓷冠的内部及边缘适合性

有差异

口内数字化印模优于传统印模

全瓷冠与邻

牙的适合性方面口内数字化印模也优于传统印模

(P

<0.05)。

咬合匹配无统计学差异

由于口外扫描

需要进行传统的印模制取和模型翻制

而这些操作步

骤都可能产生误差

而口内数字印模则直接由牙科实

验室的技师在扫描输出文件进行设计和制作

并且在

从而快速成型模型上

SLA

模型

进行试戴和修整

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差的产生

提高了印模的准

[12]

确性

Cardelli

[13]

15

例患者的

37

颗患牙

(24

颗前

13

颗后牙

制作了基于口内数字化印模的

CAD/

CAM

全瓷冠修复体

并对修复体与基牙的劲缘

轴壁

轴牙合嵴以及中央牙合面四点之间的间隙进行测量

前牙

112.45,131.68,

在这四个测量点的均值分别是

48.81,

165.47

μ

m;

后牙分别是

48.38,111.27,149,142.25

μ

m。

[14]

其结果符合临床标准

。Ender

等在体外实验中用

Lava

TM

C.O.S,CERECAC

以及传统硅橡胶印模三种方

法对同一母模进行取模

然后用标准化的扫描仪检测

(49±

三者准确性

结果三者分别为

(40.3±14.1)

μ

m,

14.2)

μ

m,(55±21.8)

μ

m,

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类似于传统印模

实验也

提示

口内数字扫描前运用的喷雾涂敷可能对扫描结

果有一定影响

虽然

CAD/CAM

产品的软件分析会将

相对应的喷雾厚度计算在内

但不同的临床医师在施

行喷雾时因为人为因素会产生差异

可能一定程度上

[15]

降低了扫描的准确性

2.

重复性

对于口内数字化印模重复性的实验研

[16]

合模究相对较少

。Stimmelmayr

等在树脂标准无牙牙

型以及由它翻制的石膏模型上进行体外实验

用以模

拟直接口内扫描和传统印模后模型上扫描

实验通过

Everest

扫描仪重复扫描比较了两种方法在扫描种植体

的重复性

结果显示扫描多聚体模型的差异为

(39±

58)

μ

m,

扫描翻制石膏模型的差异为

(11±17)

μ

m,

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为口内扫描获取印

[17]

模的重复性不如传统印模

。DelCorso

等在体外实

验中得出口内扫描的系统误差在

14~21

μ

m;Mehl

通过实验证明口外扫描系统在扫描石膏模型上的

系统误差为

20

μ

m

甚至更小

口内数字化印模和传统

印模的扫描存在的重复性差异

一方面可能是源于喷

雾涂敷

另一方面

医师在重复进行口内扫描时很难保

证扫描仪的位置始终不变

扫描的图像在三维重建时

就可能会产生差异

而口外扫描中石膏模型与扫描器

械的位置始终固定

重复性就相对较高

因此

医师在

临床进行口内数字化印模采集前应进行培训

以达到

应用的熟练度

参考文献

[1]RekovED.DentalCAD/CAMsystems:a20-yearsuccessstory.JAm

DentAssoc,2006,137Suppl:5S-6S.

[2]MormannWH.TheevolutionoftheCERECsystem.JAmDentAssoc,

2006,137Suppl:7S-13S.

[3]CEREC3.Operatinginstructionsfortheacquisitionunit.SironaThe

DentalCompany,2004.

[4]RohalyJ(inventor).Three-channelcamerasystemswithnon-collinear

apertures.UnitedStatesPatent,2006,7:372,642.

[5]LavaChairsideOralScannerC.O.S.3MESPEtechnicaldatasheet.2009.

[6]KachaliaPR,GeissbergerMJ.Dentistryalacarte:in-officeCAD/

CAMtechnology.JCalifDentAssoc,2010,38:323-330.

[7]TsitrouEA,Helvatjoglu-AntoniadesM,vanNoortR.Apreliminarye-

valuationofthestructuralintegrityandfracturemodeofminimallypre-

paredresinbondedCAD/CAMcrowns.JDent,2010,38:16-22.

[8]LogozzoS,FranceschiniG,KilpelaA,etal.Acomparativeanalysisof

intraoral3Ddigitalscannersforrestorativedentistry.TheIntJofMed

Tech,2011:5.

[9]LeeSJ,GallucciGO.Digitalvsconventionalimplantimpressions:effi-

2012.ciencyoutcomes.ClinOralImplRes,

[10]PerssonAS,OdenA,AnderssonM,etal.Digitizationofsimulated

dimensionalanalysisofexact-clinicaldentalimpressions:virtualthree-

ness.DentMater,2009,25:929-936.

[11]SyrekA,ReichG,RanftlD,etal.Clinicalevaluationofall-ceramic

crownsfabricatedfromintraoraldigitalimpressionsbasedontheprin-

cipleofactivewavefrontsampling.JDent,2010,38:553-559.

[12]QuaasS,RudolphH,LuthardtRG.Directmechanicaldataacquisition

ofdentalimpressionsforthemanufacturingofCAD/CAMrestorations.

JDent,2007,35:903-908.

[13]CardelliP,ScottiR,MonacoC.ClinicalfittingofCAD/CAMzirconia

singlecrownsgeneratedfromdigitalintraoralimpressionsbasedonac-

tivewavefrontsampling.JDent,2011.

[14]EnderA,MehlA.Fullarchscans:conventionalversusdigitalimpres-

sions-anin-vitrostudy.IntJComputDent,2011,14:11-21.

[15]daCostaJB,PelogiaF,HagedornB,etal.Evaluationofdifferent

methodsofopticalimpressionmakingonthemarginalgapofonlay

createdwithCEREC3D.OperDent,2010,35:324-329.

[16]StimmelmayrM,GüthJF,ErdeltK,etal.Digitalevaluationofthere-

producibilityofimplantscanbodyfit-aninvitrostudy.ClinOralInves-

tig,2012,16:851-856.

[17]DelCorsoM,AbaG,VazquezL,etal.Opticalthree-dimensionalscan-

ningacquisitionofthepositionosseointegratedimplants:aninvitro

studytodeterminemethodaccuracyandoperationalfeasibility.Clin

ImplantDentRelatRes,2009,11:214-221.

[18]MehlA,EnderA,MormannW,etal.Accuracytestingofanewin-

traoral3Dcamera.IntJComputDent,2009,12:11-28.

收稿日期

:2012-08-14)

[18]

本文编辑

梁雷

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6(19):5780-5782.

苏庭舒

孙健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