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

知识点:

1.过程控制系统的重要术语

被控变量/受控变量/过程变量(Controlled Variable - CV, Process Variable - PV)

设定值/给定值(Setpoint - SP, Setpoint Value - SV )

操纵变量/操作变量(Manipulated Variable, MV)

扰动/扰动变量 (Disturbance Variable, DV)

对控制器而言,测量/测量信号(Measurement ) ,控制/控制信号/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

2.被控对象动态建模方法

 机理建模

原理:根据过程的工艺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以

特点:概念明确、适用范围宽,要求对该过程机理明了。

 测试建模

及反映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基本规律的运动方程,由此获得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

原理:对过程的输入(包括控制变量与扰动变量)施加一定形式的激励信号,如阶跃、

脉冲信号等,同时记录相关的输入输出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由此获得对象的动态

模型。

特点:无需深入了解过程机理,但适用范围小,模型准确性有限。

3.气开阀与气关阀的选择原则

若无气源时,希望阀全关,则应选择气开阀,如加热炉瓦斯气调节阀;若无气源时,希望

阀全开,则应选择气关阀,如加热炉进风蝶阀。

练习题:

1.对于如图所示的压力控制系统,假设

贮罐温度不变,主要干扰为P

1

、P

2

。试

指出该系统中的被控变量、操纵变量、

扰动变量与被控对象,并画出该系统的

方块图。

P

sp

PC

P

m

uP

F

2

K

v2

P

2

P

1

K

v1

F

1

答案:被控对象:压力罐。被控变量:储罐内的压力。操纵变量:进料流量。扰动变量:进

料压力,出料流量,等。

设定值

y

sp

偏差 e

控制器

G

c

(s)

控制变量

u

操纵变量

q

执行器

G

v

(s)

被控对象

扰动 D

干扰通道

G

D

(s)

控制通道

G

p

(s)

+

+

被控变量

y

+

_

测量值

y

m

测量变送

G

m

(s)

2.(1) 列写过程微分方程组;

(2) 画出方框图;

(3) 求传递函数

R

1

Q

1

G

p

(

s

)

H

2

(

s

)

Q

1

(

s

)

答案:

物料平衡方程:

h

1

Q

12

C

1

R

12

C

2

h

2

R

3

Q

3

C

1

C

2

dh

1

dt

dh

2

dt

Q

1

Q

2

Q

12

,

Q

2

R

2

Q

12

Q

3

Q

2

Q

12

h

1

R

2

,

Q

3

h

2

R

3

,

h

1

h

2

R

12

将流量方程代入物料平衡方程,即得到过程状态方程

H

1

(

s

)

H

2

(

s

)

1

C

1

s

1

Q

(

s

)

Q

(

s

)

Q

12

(

s

)

,

Q

2

(

s

)

12

H

1

(

s

)

R

2

,

Q

3

(

s

)

H

2

(

s

)

R

3

,

C

2

s

Q

(

s

)

Q

3

(

s

)

12

Q

12

(

s

)

H

1

(

s

)

H

2

(

s

)

R

12

由以上传递函数方程,可画出相应的方框图.

W

o

s

H

2

s

Q

1

s

H

2

Q

1

(s)

+

_

+

_

Q

12

1

C

1

s

Q

2

1

R

2

H

1

_

+

1

R

12

+

_

1

C

2

s

1

R

3

H

2

(s)

利用方框图等效变换;直接用传递函数计算公式;通过求解传递函数方程组.

R

2

R

3

R

12

R

2

R

3

C

1

C

2

S

2

R

2

R

3

C

1

R

2

R

3

C

2

R

12

R

2

C

1

R

12

R

3

C

2

S

R

12

R

2

R

3

3.对于如图所示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试

(1)指出该系统中的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扰动

变量与控制目标;

(2)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3)选择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4)指出该控制系统的“广义对象”及物理意义。

答案:被控对象:加热炉。被控变量:原料出

口温度。操纵变量:燃料流量。扰动变量:进

料流量、温度,燃料温度、压力、成分,等。

4.对于一般的自衡过程,分析采用纯比例控制器存在稳态余差的原因;

5.引入积分作用可消除稳态余差的原因分析,以及为什么引入积分作用会降低闭环控制系统

的稳定性?

6.引入微分作用可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但为什么实际工业过程中应用并不多?

7.如何确定PID参数?

8.采用纯比例控制,Kc增加时系统的稳定性会怎样?稳定的情况下余差会怎样?

9.采用PI控制,Ti调小时为保持系统稳定性,比例度应该怎样变化?

10.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图中,P

v

为调节阀阀前压力。

(1)为保证再沸器的安全,蒸汽调节阀应

选用气关阀还是气开阀?为什么?

(2)确定调节器TC、PC的正反作用,并

画出该系统完整的方框图(尽可能在图上

表明相应的信号)。

11.如图为贮槽液位控制系统,为安全起见,贮槽内液

体严格禁止溢出,试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分别确定执

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1)选择流入量Qi为操纵变量;

(2)选择流出量Qo为操纵变量。

答:(1)当选择流入量Qi为操纵变量时,为了防止液

体溢出,在控制阀膜头上气源突然中断时,控制阀应

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应选用气开阀,为正作用方向。

控制器应选择反作用方向。

(2)当选择流出量Qo为操纵变量时,为了防止液体溢出,在控制阀膜头上气源突然中断

时,控制阀应处于全开状态,所以应选用气关阀,为反作用方向。控制器应选择反作用方向

T

sp

T

m

进料

T

出料

TC

u

R

f

燃料

T

sp

T

m

TC

P

sp

PC

P

m

T

u

P

v

P

加热蒸汽

以上两种情况说明,对同一对象,其控制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及对象的作用方向都与操

纵变量的选择是有关的。

12.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

流出量为Q2、Q3,液位h为被控参

数,A为截面积,并设R1、R2、R3

均为线性液阻。要求:

①列写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②画出过程的方框图;

③求过程的传递函数

W

0

s

答案:

H

s

Q

1

s

dh

Q

1

Q

2

Q

3

A

dt

hH

s

R

2

R

3

Q



W

(

s

)

2

o



RQsARRs

R

R

212323

h

Q

3

R

3

13.相比反馈控制,串级控制更有效抑制干扰,因此在控制方案选择时应首选串级控制?

14.串级能够有效抑制副回路中的干扰,因此应选择能包含最多干扰的那个变量作为副变

量?

16.有时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从其系统结构上看与串级控制系统十分相似。试问如何来区分它

们?试分析判断下图所示的两个系统各属于什么系统?说明其理由。

答案:图(a)是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图(b)是串级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有一个闭合回

路,串级控制系统有两个闭合回路;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的调节阀在定值控制系统中,第

二个图中的调节阀在随动控制系统中。

17.前馈控制的原理是什么?

18.为什么一般不单独使用前馈控制?

19.有一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其比

值用DDZ-Ⅲ型乘法器来实现(图中的测量仪

表是线性仪表)。已知Q

1max

=7000kg/h,Q

2max

=4000kg/h。要求:

(1)若已知I

0

=18mA,求该比值控制系统的

k=?比值系数K=?

(2)待该比值系统稳定时,测得I

1

=10mA,

试计算此时的I

2

=?

答案:

K

I

0

4

204

184

204

0.875

K

k

Q

1max

Q

2max

k

K

Q

2max

Q

1max

'

0.875

4000

7000

0.5

(2)待系统稳定时,则

K

I

2

4

I

1

4

I

2

4

I

1

4

I

2

4

104

I

2

9.25

mA

20.为什么说超驰控制是一种软保护措施?它与硬保护有什么差异?

21.什么是超驰控制系统?何时需采用这种系统?

22.超驰控制系统为什么要特别注意防积分饱和?它与单回路控制时的防积分饱和方法有什

么重要差异?

23.图示为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案之一。

工艺上规定要优先使用炼厂气A,只有在负荷

增加后。使用了炼厂气所能提供的最大限量

还是不够时,则以B来加以补充。

试分析:控制方案是如何满足上述工艺要求

的?

答案:

1)正常工况:TC输出为M,而且M小于AH,

经低选器LS后做炼厂气A流量控制器的设定

值,此时构成主参数为温度、副参数为炼厂

气A的串级控制系统。由于Ar=M,因此FBC

设定值(Br=M-AH)等于0。所以燃料B的阀

m

原料油

燃料油

B

TC

V-2V-1

炼厂气

A

F

B

C

B

r

F

A

C

A

r

LS

A

H

炼厂气A的上限

门全关。

2)在工况变化时,如出现M>AH,则低选器选择AH作为输出,AH=Ar。因此FAC成为定值

流量控制系统,使得炼厂气A稳定在AH的数值上。这时由于(M-AH)>0,则构成温度与燃

料B的串级控制系统,即打开燃料B的阀门以补充燃料A的不足。从而使得炉出口温度稳

定在设定值上。

24.下图为化学反应器的过程控制系统:1)说明图中的控制策略属于哪类控制系统?2)最

主要的被控变量是什么?最主要的操纵变量是什么?3)图中哪个控制器要整定的最慢,哪

个控制器要整定的最快?为什么?4)阀门V1是气开还是气关?为什么?V2是气开还是气

关?为什么?5)指出各图中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并给出选取的理由;6)给出图中控制规律

的选取。

答:⑴是串级分程控制系统。

(C)

T

1

C

T

2

C

FC

冷却剂

加热剂

V1

V2

⑵最主要的被控变量是反应器内温度,最主要的操纵变量是冷剂流量。

⑶图中T1C要整定的最慢,FC最快。

⑷阀门V1是气关,保证反应温度不致过高,从而生成其它产物。阀门V2是气开。

⑸图中:T1C反作用,T2C

正作用

,FC正作用。

(6) T1C:PID;T2C:P(PI,I弱);FC:P。

25.如图所示的精馏塔提馏段灵敏板温

度控制回路很可能引起液泛。假设液泛

可以用塔底和塔顶压力之差来表征(压

差太大表示可能存在液泛)。请在此基

础上设计一个液泛约束控制系统,以保

证正常操作时按提馏段温度调节加热

蒸汽流量,而当塔即将出现液泛时则要

求调节加热蒸汽流量确保不发生液泛。

要求:

(1)画出带控制点的流程图与对应的

方块图;

(2)选择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26.如图所示为一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A、

B两种物料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通过改变进入夹

套的冷却水流量来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不变。试

画出该温度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并指出该系统中

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可能影响被

控变量的干扰是什么?如果由于进料温度升高使

反应器内的温度超过给定值,试说明此时该控制

系统的工作情况,此时系统是如何通过控制作用

来克服干扰作用对被控变量影响的?

TC

P

B

进料

ΔP

m

顶产品

P

D

气开

底产品

答案:被控对象:反映器。被控变量:反应器内的温度(反应温度)。操纵变量:冷却水流

量。干扰:冷却水压力、温度变化,A、B物料的流量、温度变化,等。

若进料温度升高,反应器内的温度超过温度给定值时,即偏差小于0,TC要发挥控制作用

使反应温度下降,即控制器输出使冷却水调节阀开度大些,使更多的冷却水进入夹套,从

而移走多余热量使反应器内温度降下来。

27.有一水槽,其截面积F为0.5m。流出侧阀门阻力实验结果为:当水位H变化20cm时,

流出量变化为1000cm

3

/s。试求流出侧阀门阻力R,并计算该水槽的时间常数T。

答案:

2

H

s

Q

i

s

R

RFs

1

K

Ts

1

K

R

H

Q

o

s

20

cm

1000

cm

3

/

s

1

50

s

/

cm

2

T

RF

1

50

s

/

cm

2

0.510

cm

42

100

s

28.如图所示为蒸汽加热器控制系统,若被控对象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G

o

s

5

7

s

4

制器TC的传递函数为

G

C

s

1

,调节阀的传递函数为

G

V

s

1

,测量变送环节的传递

函数为

G

m

s

1

。因生产需要,出口物料的设定温度从80℃提高到85 ℃时,物料出口温

度的稳态变化量

T

为多少?系统的余差为多少?

解:系统的闭环函数为:

55/9

7

s

4



5

1

G

C

s

G

V

s

G

o

s

G

m

s

7

s

97/9

s

1

1

7

s

4

由此可知该系统为一阶滞后环节,静态放大系数为5/9

5

G

s

G

C

s

G

V

s

G

o

s

当输入变化量为5 ℃时,其输出稳态变化量

T

5

9

52.78

C

系统的余差约为

52.782.22

C

29.定值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几种形式?工程上一般要求为哪种过渡过程形式?随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