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
数学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影响着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是数学教
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数学理解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没有理解就不能
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理解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前提。学生对一个数学概念或原理是否理解,
表现在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一个概念或原理。美国数学科学教育局(MSEB)在《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报告中指出:“人类运用数学语言所做的就是描述模式。数学是一门探
索性科学,它寻求对各种模式的理解,这包括自然界的模式、人类思想创造的模式、由其他
模式创造的模式。为了使孩子们在数学上成长起来,必须向他们展示丰富的大量的适合他们
自己生活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他们能看到多样、规则和相互联系。”信息技术为向学生
“展示丰富的大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生活的模式,„„,看到多样、规则和相互联系”提供了
可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同一数学对象的“多元联系表示”,从而使数学对象的不同方面的特
征得到显示,为学生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奠定基础。
1.利用计算机精确作图,数形结合促进理解
“数缺形来少直观,形缺数来难入微”,数形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几何画板》
等软件能帮助我们方便、迅速地画出精确的几何图形,并能将局部放大,动态显示,这些功
能为展示数量和形状上的联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1
x
2
例1. 已知
x0
,求
x
的最小值。
错误的解答:
1
x
x0,x
2
2x
2
(等号当且仅当
x
1
x
,即
x1
时成立)
用心 爱心 专心
将
x1
代入
2x
得,
2x
=2。
1
x
所以
x
2
的最小值是2。
在学习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之后,许多学生不理解下面的解法为什么是错的。许多老师
也只做到再三强调
2x
不是定值,不符合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三个要求“一正,二定,三
相等”( “一正”指的是用公式
为
ab
2
ab
2
ab
成立的条件
a
、
b
为正;“二定”指的是若认
的最小值是
ab
,
ab
必须是定值;“三相等” 指的是等号能取到),如此纠错,
只能从“数”单方面去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1
x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的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x
(如图1),将图象局部放大,让学生在观察中逐
6
2
和
y2x
的图象
渐认识到:
5
(1)“
x
2
1
x
2
f
x
= x
2
+
2
1
x
x
”的几何意义是“除切点
4
1
x
外,曲线
yx
方”。
(x0)
在曲线
y2x
的上
3
g
x
= 2
x
2
2
(2)“等号当且仅当
x
1
x
,即
x1
时成立”
1
的几何意义是“点(1,2)是曲线
yx
曲线
y2x
的切点”。
2
1
x
和
246
-1
(3)曲线
yx
曲线
yx
2
2
1
x
和曲线
y2x
的切点不是
(图1)
-2
1
x
(x0)
的最低点。
(4)什么时候切点就是最低点呢?若能找到直线
ya
(
a
是定值)和曲线
yx
2
1
x
(x0)
相切,则切点就是最低点。这也是用基本不等式一边需要是定值的原因。
用心 爱心 专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