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1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

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

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

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

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个性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

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

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设备,使灯

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

格贵得惊人,务必找到更适宜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

炭丝来做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

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

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

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

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透过高温

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

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

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2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前苏联的科学家,他小时候是善于异想天开的孩子。

8岁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母亲送给他一个大氢气球,氢气球能在空中自由飘动,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常常聚精会神地仰望天空思索:能否乘坐气球去航行?

10岁那时,齐奥尔科夫斯基患了猩红热引起并发症,完全失去了听觉。但是,齐奥

尔科夫斯基没有失去信心。他白天到图书馆刻苦自学,一到晚上,他就尽情地展开想

象的翅膀,设想出种种理想客体,来实现飞行的愿望。

齐奥尔科夫斯基想:是否能够制造一个永远悬在天空中的金属气球呢?能否发明一种

航行飞行器呢?能否利用地球旋转的能量呢?

当时有很多人把他贬为“无用的空想家”和“狂妄的设计师”。但是,这一切都没

有阻挡他探索攀登的步伐。

有志者,事竟成。1883年,他阐明了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1903年,他发现了著名

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火箭运动公式。他首次提出液体燃料火箭的思想,并设计

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构造示意图。1929年,他首次提出了多节火箭的设

想。他还提出了建立星际太空站的大胆设想。此刻,这些设想都已经成为现实。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3

有一次,鲁班奉命建造一座宫殿,工程规模浩大,工期却要求很短,而且干到中途,

木料又用完了。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停下来,赶去采木料。鲁班也亲自起早贪黑地带领

徒弟们一边上山砍木头,一边加紧施工,生怕耽误了工期。鲁班在用斧子砍树时,觉

得又费力,速度又慢,斧子用不了多久就钝了,还要去磨,能不能造出一种工具来代

替斧子呢?这个想法一向萦绕在鲁班的心头。

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木料,山路很陡,他用力抓住两边的杂草,吃力地向前行进。

当他松开手时,一片茅草叶从他的手指间轻轻滑过,带来一阵剧痛,他仔细一看,手

上留下了一条口子,鲜血正从伤口中渗出。

一片又轻又软的小草叶,竟能把手指划破!鲁班留意地摘下那片茅草叶,仔细地观看,

发此刻叶子的边缘有一排又细又尖的细齿。他试着用叶子在斧柄上拉过,叶子软软地

歪到一边了,可还是在斧柄上留下了一条印迹,这给了鲁班以启发。他兴奋得转身就

向山下跑,也顾不得身边的杂草,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了工地。他找来了一把竹片,

把它削薄,又在它的边缘削刮,在上边刻出一个个的“牙齿”,用这些齿在木料上来

回地拉,果然拉出了一条深深的沟。但只用了几下,竹片上的齿就被磨平了。

他想,如果用比竹片更坚韧的铁片来做这些齿,不就能把木头很轻易地弄断了吗!于

是鲁班拿着这些竹片来找铁匠,让铁匠照着竹片的样貌打造出几根带齿的铁片来。他

又给这些铁片装上了木制的柄,于是锯子就这样产生了。工匠们用锯子伐木头,又快,

又省力。鲁班和他的徒弟们很快就把木料凑齐,宫殿也如期完工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锯子在工匠们的手中一代代流传至今,即使是现代化的电锯,也

没有脱离开鲁班发明的锯子的基本原理。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4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

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

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

泡的周长、斜度,并拿已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

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

“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

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5

爱迪生从小就热衷科学,不管什么事都喜欢问到底,什么事都想自己试一试,自己

做一做,无论什么结果。

有一天,他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母鸡要在那个草上呆那么长的时间?它在干什么?

看到他的疑惑,妈妈回答说:母鸡这是在孵鸡蛋,很快鸡蛋会被打破,小鸡会从里面

出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很开心,但是随即他又想,母鸡卧鸡蛋上生出鸡蛋来,

那鸡蛋又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不知道人在上面可不可以生出小鸡来?他决定试一试。

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

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

成小鸡的。 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

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

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

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

蛋活动增长了知识。 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

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

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

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

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

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6

乔利·贝朗13岁时,在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

干洗剂是怎样发明的贵妇要乔利把一件礼服熨一下,他一不留意,碰翻了桌子上的

煤油灯,那件昂贵的礼服上滴上了几大滴煤油。贵妇人听到了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

跑过来吼道:“这件衣服归你了,我要从你的工钱里把衣服钱扣出来,从这天起,你

就准备白给我干一年活吧。”

乔治很无奈,他把让自己倒大霉的衣服挂在床前,时时提醒自己干活时要谨慎。过

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那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原先的污渍除去了。

“你此刻能够把这件衣服给夫人送回去,没准儿她能少扣你些工钱。”与他同屋的一

个男孩提醒他。乔利摇摇头说:“不必了,我还要拿它做实验呢。”就这样,经过反

复的实验,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最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之后,乔利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的时间,他就

成了闻名全球的。所以,不必抱怨工作中的失误,没准它就是成功的契机。

发明家的超级简短故事篇7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

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

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

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

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

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

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

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

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

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

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

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

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

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

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