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
中国功夫电影史
第一章,武侠电影的第一次浪潮
作为中国动作电影的最初形式,武侠电影在中国影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武侠电影之所以
能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就能兴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千百年来侠义小说的风行,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
每一次武侠电影的浪潮,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武侠小说都有很大关系,如20世纪30年代的平江不肖生、
王度庐、还主楼主,60年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他们的作品都直接带动了当时武侠电影的兴起。
在《火烧红莲寺》之前,有资料记载的武侠电影已经有很多了(胶片早已失传),不过这些电影大多
改编自《水浒传》、《七侠五义》这类古典章回体小说,故事内容也都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直到上海
的明星公司在1928年出品了《火烧红莲寺》之后,武侠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才被正式开启。
《火烧红莲寺》被明星公司一拍就是18集,这个数字放到今天也是足够骇人的。这部掺杂着神话鬼
怪,天人交战的魔幻电影,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由于电影在那时还属于新兴事物,观众对于电
影的幕后技术知之甚少,所以很多观众都认为世间真的有神怪魔法存在,武术家们也的确可以御剑飞仙。
国民党政府在30年代初查禁了“红莲寺”系列电影,武侠功夫电影的浪潮逐渐转移到了香港。
抗战结束以后,香港的电影工业逐渐复苏,大量的电影工作者都从内地南来,这直接导致了香港电
影最初的繁荣期。香港电影在4、50年代出现的功夫热潮,多少也可以说是内地功夫电影热潮的一种延续,
当时最火爆的系列电影就要属《黄飞鸿》是头一号了,永远都是关德兴饰演黄飞鸿,石坚出演和黄飞鸿作
对的恶霸,曹达华 饰演梁宽,这么几位恒久不变的主要演员,成就了香港观众心目中恒久不变的经典人物。
关德兴版的《黄飞鸿》电影在当时可是招财法宝,那时电影公司的老板只要是缺少资金了,就会开
拍《黄飞鸿》电影,因为它肯定会大卖特卖。关德兴前后一共出演了在77部电影中扮演了黄飞鸿这一人物,
他几乎成为了黄飞鸿的同义词,香港影迷对他的喜爱至今未曾消褪。
50年代香港的功夫电影还不算大热,因为《黄飞鸿》系列电影颇有些一支独秀的感觉,当时的香港
电影公司多是以拍摄文艺片为主,功夫电影还不算主流,和今天的王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黄飞鸿》
系列的主创们的创作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除了《黄飞鸿》系列,他们也没有拓展更多的动作片题材,这
也是他们的影响力受到局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章,大师的时代
1957年,邵逸夫来到香港,因为他的直接参与,邵氏公司从原来侧重于电影的院线发行,工作重心
也转移到了电影制作上来。邵氏公司专门注重商业类型片的开发,这也是后来香港成为商业电影之都直接
原因。邵氏在成功开发出黄梅调电影这一成功的类型片之后,继而又把武侠电影这一题材给做大做广。
1966年,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率先引起轰动,邵氏终于在武侠电影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胡金铨把文人精神带入武侠电影,电影的画面也精美到如中国山水画一般秀丽,通过娴熟的剪辑技巧和电
影特技的渲染,把中国功夫表现得神乎其技。虽然60年香港也出品了不少武侠电影,但是《大醉侠》才算
得上是代表作之一。胡金铨在拍完《大醉侠》之后就离开邵氏,去了台湾,他后来的经典作品大都是在台
湾摄制完成的。他于1966年在台湾执导完成的《龙门客栈》,和1971年上映的《侠女》是他后来两部最著
名的代表作品。《龙门客栈》在当时也创下了华语影片的卖座纪录,给台湾萎靡不振的功夫电影市场打了一
针强心剂,也连带烧旺了香港的功夫影市。《侠女》是文艺武侠,主旨在于宣扬导演个人的佛学思想,剧中
的武打动作只是一个陪衬而已,虽然胡金铨此时的武侠片造诣已经是登峰造极的境界了,但他还是没有刻
意地去迎合市场,一部精雕细琢的《侠女》拍了四年之久,也成为首部在戛纳电影节拿下技术大奖的影片,
成就了胡金铨武侠片大师的国际地位。
回到1967年,由邵氏出品,张彻导演的《独臂刀》横空出世。通常性的,武侠电影时常以女性角色
为中心,如《火烧红莲寺》、《大醉侠》、《女飞侠黄莺》皆是如此。阳刚之气在武侠电影中很少表现得极为
旺盛,只有到了这部《独臂刀》之后,中国武侠电影中才算有了“阳刚暴力美学”这个美誉。《独臂刀》开
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它面世的那一天起,中国的武侠动作片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张彻从此以后就
专心一意为邵氏拍摄武侠动作电影,古装武侠电影日渐式微之后,张彻开发了“民初功夫片”这一类型,《报
仇》、《大决斗》、《马永贞》等影片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张彻后来也改编了不少金庸的名作,但由于金
庸的作品大多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些内容都不是张彻可以尽情融入电影之中
的,所以张彻改编的金庸作品没有成功的范例。从张彻的转变就可以看出,武侠片和功夫片是一脉相承的
关系,二者之间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它们其实都属于动作电影,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太一样,武侠电影的
故事发生在古代,片中的人物所使用的功夫,也是超乎常规的。功夫片比较实际一些,毕竟都是发生在民
末清初,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还都健在,人们对功夫也有一定的认识,不按常理出牌是行不通的。这也决
定了早期武侠片的动作较为写意,而张彻时代的功夫片动作较为写实的特点。
邵氏在60到70年代初的香江影坛,可谓是一统江湖,邵氏公司已经成为那一段时期香港电影的代
表,他们公司出品的影片几乎独霸了当时的东南亚市场。当时邵氏最引以为傲的产品,就是动作片了。除
了张彻以外,邵氏另外两位动作片的代表人物是刘家良 和楚原 。
刘家良之前一直干动作指导,他与张彻合作了十几年,张彻很多经典名作,都缺少不了刘家良的一
份功劳。同理,刘家良后来导演的作品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张彻风格的影响。1975年,香港上映了刘
家良的导演处女作——《神打》,这是他第一部独立完成的功夫片电影,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还是设定在民
国初年,由一个靠装神弄鬼神打小子来引出故事,剧中由汪禹饰演的神打小子打出“十形拳”煞是好看!
刘家良在《神打》之后一炮打响,相继推出了《少林三十六房》、《中华丈夫》、《陆阿彩与黄飞鸿》、
《十八般武艺》等众多经典动作电影,其中尤以《少林三十六房》最为受到海内外功夫片影迷的推崇,认
为这部影片代表了刘家良动作电影的最高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香港动作电影的一个高峰。《少林三十
六房》于1978年公映,甫一问世,就引发了市场的强烈震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部影片展示了前所未及
的“真功夫”,通过对三德和尚艰辛的学武过程的细致刻画,让观众领略到了武学的至高境界。刘家良在
自己的动作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忘宣扬中华武学的传统美德,希望通过电影来告诉观众,学武的意义不在
于争强好胜,而是在于强身健体,甚至进一步的是修身养性,这些思想在刘家良的动作电影中表现得都非
常直白。
动作电影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潮,都会趋于平静,在刚要走向没落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某位奇才让
动作电影起死回生。动作电影也分为很多小类型:古装武侠、民初功夫、时装动作这三个主要的动作类型。
古装武侠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影坛声势已经大不如前,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类型的电影已经快被做死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同样是文人出身的楚原,把古装武侠电影又带回到了风头浪尖。
说到楚原古装武侠的兴起,就不能不提起另外一个作家,他就是古龙。楚原90%的武侠电影都是根据
古龙的原著小说改编,并且大多是由狄龙 领衔主演,楚原-古龙-狄龙,也组成了当时享誉影坛的“铁三
角”。楚原拍摄的古龙武侠片,胜在剧情峰回路转,刘家良的动作片看点是真功夫,所以在剧情上是弱项。
而楚原有古龙小说作为坚实的剧情后盾,单是紧张悬 疑的电影情节,已经很好地勾起了观众观影地兴趣了。
从1976年地《流星•蝴蝶•剑》开始,楚原5年间相继拍摄了17部古龙原著的武侠电影,他本人也成为邵
氏片场最忙碌的一个导演,有时一天就要跑几个剧组,工作精力当真是旺盛得可以。
邵氏的武指唐佳也是功夫片历史上一位不可磨灭的功臣,他为邵氏指导了过百部影片的动作,是邵
氏功夫片黄金时代的重要见证者。唐佳之所以名气不大,主要是由于他独立执导的影片较少,仅有《三闯
少林》等几部作品,所以到今天他被人提及的次数远不及张彻和刘家良。
第三章,巨星的岁月
动作片大导演会成为观众选择观看影片的一个主因,当大导演们的魅力减退,那么就是巨星时代的
来临。20世纪70年代初的香港影坛,仍然是邵氏一家独大,虽然也有不少电影公司同时存在,可都不成大
气候,无力撼动邵氏江湖地位。当其时,在美国发展多年的李小龙 意图回港发展,毕竟当时华人在好莱坞
很难大展拳脚。本来李小龙属意邵氏,可惜邵逸夫并没有给予李小龙足够的重视,他要求李小龙回港面谈。
李小龙原指望着邵氏能派个把代表来美国登门造访,最后也是化为泡影,他一气之下就回绝了邵氏的邀请。
当时邹文怀刚刚离开邵氏自立门户,邹文怀正愁嘉禾没有大牌明星撑起门面,邵氏与李小龙失之交
臂,正好给了嘉禾公司可乘之机。邹文怀立刻致电在美国的刘亮华女士(嘉禾的高层人士),要求她到李小
龙家中拜访,希望能游说李小龙加盟嘉禾公司,一切条件都好商量。嘉禾的高规格礼遇让李小龙受宠若惊,
他很快与嘉禾达成了合作协议,刘亮华的美国此行算是大功告成。其实,刘亮华去美国,是为了帮助嘉禾
争取已经息影的“武侠皇后”郑佩佩 ,不成想,“武侠皇后”没有请到,但是请来了未来的“功夫天王”。
李小龙正式回港之后,就带着嘉禾一大队人马杀向了泰国,在那里拍摄了他为嘉禾演出的第一部作品
——《唐山大兄》(1971)。李小龙汲取了美国电影技术的先进经验,所以在拍摄节奏的要求上,远远高于
当时香港电影的要求。再加上李小龙本身的武艺超群,就连摄影师还要常常抱怨捕捉不好他的踢腿镜头,
所以第一次与李小龙的合作,大家都是怨声载道。当《唐山大兄》于1971年公映之后,立即横扫东南亚的
票房纪录,李小龙的旋风迅速刮遍了全亚洲,进而是全世界,包括了好莱坞,英语中也多了“Kung Fu”这
样一个单词,李小龙是香港影坛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
李小龙的从天而降,让邵氏措手不及,邵氏任何一个动作片导演或是武术指导,都没有办法超越李
小龙的成就,他们的电影无法拍得比李小龙还要精彩,邵氏的动作类型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敌手。世事
难料,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小龙踌躇满志之时,他突然于1973年与世长辞,这是香港影坛一个无法弥补的
巨大损失,也使得步步后退的邵氏公司得到了收复失地的机会。
李小龙之后,各个电影都希望能够有人取代他的位置,寻找了很多外型与动作和李小龙相似的年轻
人来主演电影,虽然有一定的票房回报,可是与李小龙的举世瞩目相比较起来,这么一点儿成绩实在不值
一提。
成龙早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风格,直到受大师兄洪金宝的启发,开始自觉地把功夫和喜剧结
合起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功夫喜剧类型电影,才算奠定了他本人的动作表演风格。成龙从1978年的《醉
拳》和《蛇形刁手》开始,一路走红到得今天,已经贵为香港动作电影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继李小
龙之后的第二位发迹于香港的国际动作巨星。
来自内地的李连杰是全国武术冠军,和出身自戏班的成龙不同,李连杰拥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李连
杰是“武者”,而成龙是“表演者”,李小龙是二者兼有之。1982年在内地公映的《少林寺》是李连杰的
电影处女作兼成名作,为他在整个华语影坛打响了知名度。在此之后,李连杰的事业发展几经起伏,中间
还出现过短暂的停顿,直到遇见怪才导演徐克之后,李连杰新派武侠的动作风格才算正式确立起来。
李连杰是武者出身,在《少林寺》中就可见他矫健的身手,那时他的武术表演风格以写实为主,到
了后来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中,李连杰的风格也随着导演转变为写意为主。徐克的《黄飞鸿》经典
不遑多让,他大胆地摈弃了过去传统的拍摄手法,运用吊威亚来展现剧中人物灵巧的身手,这很符合当代
年轻观众的审美要求,所以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在香港一经面世,就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李小龙和成龙都很能坚持个人的风格,他们自己能够主导影片的创作方向,他们甚至直接参与到影
片的剧本创作中来。李连杰虽然后来也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但是他更专注于影片本身的制作质量,影
片的创作风格他倒是不太重视。所以李连杰与徐克、元奎、王晶等众多导演合作之后,他的影片展现的风
格是各有不同,因为李连杰随着导演的风格在转变,所以这些作品中非常缺少李连杰个人的思想。这样的
状况一直到2006年的《霍元甲》才算是有所改观,不过此时的李连杰已经不在巅峰时期了,所以我们也不
能期望他可以走得更远。
李小龙和成龙电影中的武打动作,大多是他们自己设计,和李小龙对打的多数都是黑带或棍王一类
高手,只有李小龙才可以驾驭这些人。成龙在香港拍摄的动作电影,都有他自己动作班底“成家班”的参
与,只有《双龙会》参与设计的武术指导较多,所以风格也与成龙其它的动作电影不太一样。李连杰主要
与袁和平、元奎两位武术指导合作,如今这二位爷都已经扬名好莱坞了,他们是国际级的武术指导,《黑客
帝国》、《杀死比尔》、《玩命速递》《生死格斗》都是他们二位的杰作。
第四章,新世纪的领军人物
进入了21世纪,香港影坛的动作电影出现了疲软之势,成龙和李连杰都奔赴好莱坞舞刀弄枪,新生
代的青年演员又很少可以独挑大梁的。鉴于这种形势,影坛必须有一位年纪适中的动作演员肩负振兴动作
电影的大任,甄子丹就在此时出现了。
甄子丹在1984年凭借《笑太极》正式出道,23年来水平发挥起伏不定。甄子丹在8、90年代还出演
了不少电视剧,如《洪熙官》、《精武门》等,这些剧集今天看来仍不失为高水准之作。但是甄子丹在电影
事业上的发展就不尽如人意,这或许也是当年甄子丹不懂得把握机会所致。在整个90年代,甄子丹所有电
影作品中能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仅有《少年黄飞鸿之铁猴子》、《亚洲警察之高压线》、《战狼传说》等少
数几部电影,其它的经典作品,像《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新龙门客栈》都并非是他领衔主演的电影,
他的表演很抢眼,但他不是主角。
进入新世纪以后,甄子丹似乎是励精图治,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他先是在张艺谋的《英
雄》中小试牛刀,接着在徐克导演的《七剑》中大显神威,甄子丹已经成为香港影坛当下最耀眼的一颗动
作巨星。
甄子丹毕竟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香港动作片还是会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在香港青年一代的演员
中,谢霆锋在经历过《龙虎门》、《男儿本色》的淬炼之后,大有成为香港新一代功夫巨星的势头。从内地
来香港的吴京,和李连杰一样具有敏捷的身手,吴京也是真正的武者出身,吴京在动作表演上,明显占有
很大优势,他今后的动作电影之路必定还会走得更远。
结语
经历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动作片已经成为华语电影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好莱坞都要
甘拜下风,香港作为华语动作电影的中枢,培养了大量的动作片人才,他们在全世界为中国功夫扬名,或
许在不久的将来,华语功夫电影将会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