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
密码发展史之古典密码
密码(Cryptology)是一种用来混淆的技术,它希望将正常的、可识别的信息
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密码学是一个即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密码学一词源自希
腊文“krypto's”及“logos”两字,直译即为“隐藏”及“讯息”之意。
密码学是一门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学科。密码学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典密码阶段、近代密码阶段、现代密码阶段。下面我们一起了解古典密码阶
段。
古典密码阶段是指从密码的产生到发展成为近代密码之间的这段时期密码
的发展历史。我们从古代产生密码的各个国家和几个简单的古典密码体制等方
面来认识一下古典密码。
一、古典密码在古代各国的使用
古代中国:从古到今,军队历来是使用密码最频繁的地方,因为保护己方秘密
并洞悉敌方秘密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正如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败。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发达的军事理论,其中不乏巧妙、规范和系
统的保密通信和身份认证方法。
中国古代兵书《六韬》中的阴符和阴书:《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
公兵法》,据说是由西周的开国功臣太公望(又名吕尚或姜子牙,约公元前
1128—公元前1015)所著。书中以周文王和周武王与太公问答的形式阐述军事
理论,其中《龙韬•阴符》篇和《龙韬•阴书》篇,讲述了君主如何在战争中与在
外的将领进行保密通信。
以下是关于“阴符”使用方法对话的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军队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战事或有利,或
失利。我要与各军远近相通,内外相应,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应对战场上军
队的需求,应该怎么办呢?
1
太公回答说:国君与主将之间用阴符秘密联络。阴符共有八种:一种长一尺,
表示大获全胜,摧毁敌人;一种长九寸,表示攻破敌军,杀敌主将;一种长八寸,表
示守城的敌人已投降,我军已占领该城;一种长七寸,表示敌军已败退,远传捷报;
一种长六寸,表示我军将誓死坚守城邑;一种长五寸,表示请拨运军粮,增派援军;
一种长四寸,表示军队战败,主将阵亡;一种长三寸,表示战事失利,全军伤亡惨
重。如奉命传递阴符的使者延误传递,则处死;如阴符的秘密被泄露,则无论无意
泄密者或有意传告者也处死。只有国君和主将知道这八种阴符的秘密。这就是
不会泄露朝廷与军队之间相互联系内容的秘密通信语言。敌人再聪明也不能识
破它。
以下是关于“阴书”使用方法对话的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君主和将帅各率一军,要使两支军队配合
作战,实施变化无穷的作战方法,谋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胜利。但需要联络的事情
很多,使用阴符难以说明,而两军之间又距离遥远,言语不能通达,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如果有军机大事需要联络,应该用书信而不用符。君主通过书
信向主将指示,主将则通过书信向君主请示。书信都要拆分成三部分,并分派三
人发出,每人拿一部分。只有这三部分合在一起才能读懂信的内容。这就是所谓
的阴书(机密信),敌人再聪明,也看不懂这种书信。
中国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是北宋仁宗时期官修的一部兵书,成书于1040
年—1044年,作者是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工部侍郎丁度。该书前集第15卷中有
“符契”、“信牌”和“字验”三节,专门讲述军队中秘密通信和身份验证的方
法。
“符契”是《六韬》中“阴符”方法的改进。其中的“符”是皇帝派人向
军队调兵的凭证,共有5种符,各种符的组合表示调用兵力的多少,每符分左右两
段,右段留京师,左段由各路军队的主将收掌。使者将带着皇帝的命令和由枢密
院封印的相应的右符,前往军队调兵;主将听完使者宣读皇帝的命令后,须启封使
者带来的右符,并与所藏的左符验合,才能接受命令;然后用本将军的印重封右
符,交由使者带回京师。
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