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

1、 WCDMA是为了解决GSM支持用户少和下载速度慢的问题而产生的。

2、 BTS→Node B BSC→RNC Um口→Uu口 Abis口→Iub口 A口→Iu-CS口

Gb口→Iu-PS口

3、 WCDMA相对于GSM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空中接口!!!

4、 OSI 7层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表达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

层、物理层,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通信系统通常位于最底层3个层,即网络层、数据

链路层、物理层,空中接口亦然。

5、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内任意设备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传递。具体到WCDMA空中

接口,就是保证端到端的业务的顺利进行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设备间点到点连接的可靠传递。具体到WCDMA空中接口,

就是保证UTRAN网络到UE之间的可靠连接。(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工作是紧密相关

的,如果数据链路层评估两点之间的一条路径无法保证通信质量时,那么网络层就会考

虑寻找着两点之间的其他通路来代替)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设备间的物理连接。具体到WCDMA空中接口,就是要把比特

流映射到电磁波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同时从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相应

的比特数据。

6、 WCDMA一个载波的带宽为5MHz,空中接口的核心问题就是采用怎样的多址技术。

7、 (1)话音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就形成了一串串二进制数字,即“比特”

(2)比特经过基带调制(GMSK、QPSK或16QAM)就成了“符号”,一个符号可以对应

2个比特,比如QPSK,也可以对应4个比特,比如16QAM。(GSM到此步骤)

(3)基带调制后的符号与OVSF码相乘,就得到了“码片”。(CDMA到此步骤)

8、 在WCDMA中,OVSF码的速率是恒定的,为3.84Mchip/s,称之为码片速率。不同的OVSF

互不相关,此谓正交。有SF=1、2„„256、512等多种选择,此谓可变。码片速率高于

原始信号速率,相乘后频带延展,此谓扩频。这就是OVSF码的完全解读——正交可变

扩频因子:Orthogonal Variable Factor。

9、 由香农公式可知,可以用扩频的方法以更高的带宽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扩

频通信具有抗干扰和噪声能力强,发射功率小,可以淹没于噪声之中实现隐蔽,很难被

发现和截获的特点。

10、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扩频码分多址技术。给每个基

站分配一棵OVSF码树,不同用户占用这个码树上不同的码。给每个手机也分配一棵OVSF

码树,不同业务占用不同的码。就实现了对空中接口码资源的分配。

11、 远近效应

GSM为何没有远近效应:距离远的和距离近的信号运行在不同的频率和时间里,互相没

有干扰。

WCDMA的远近效应:同一个基站的下行信号所用的是同一棵码树上的OVSF码,互不

干扰。但是在上行中,每个手机有自己的码树,这样2个用户就有可能采用相同的码字,

同一个频率,必然会有干扰。就算码字不同,解码也需要一定的信噪比才能解得出来,

离基站近的当然会对远的造成影响甚至完全掩盖。这就是上行需要多考虑的自干扰问

题。

解决办法:基站应该用信噪比C/I来衡量信号的质量。通过功率控制来防止远近效应

(GSM中的功率控制作用为:1、通过提升功率防止单条链路的信号质量过差,2、降低

功率来减少终端的耗电和整个网络的电磁噪声。CDMA除了上述2个外,就是防止远近

效应了)。此外WCDMA的功率控制非常快,GSM为2次/s,WCDMA为1500次/s。

12、 软切换

用户和多个基站建立双向通路,只要RNC通过Iub接口给各基站发一样的数据即可。比

如当前用户和基站1、基站2、基站3相连,这些基站都给用户发送信号,对用户而言

是“激活”的,所以称为“激活集”。基站4和用户没建立连接,只是检测它的信号质

量,合适的时候就添加进激活集,用来替换原来信号较差的基站1,则基站4称为“监

测集”。

当用户与基站1渐行渐远走到基站2范围内,同时与基站1的链路连接质量越来越差,

已经低于设定标准的时候,用户手机就与基站1连接断开,会驻留在基站2的小区下,

这个过程叫做“切换”。此过程没有中断通信,为“软切换”。

软切换降低了掉话的概率,但是同时和多个基站连接对资源也是一种消耗。

13、 搞通信如同做物流

RRC层

切换、功率控制

负荷控制、接纳控制

质检科

调度科

RLC层

MAC层

RNC

对上层数据进行分割打包

对手机丢失数据进行重传

合理调度资源

物流中心

运输大队

配送中心

物理层

Node B

OVSF码资源

SF=16、64^256

在扩频系统中,码字越小,速率越快。

MAC(媒体接入控制)层,根据数据流的多少有效的给物理层分配资源。

RLC(无线链路控制)层,承接上层的数据,然后把上层数据分割为一个个的数据包,

如果手机丢失数据就反馈RLC层,RLC层将重新发送数据给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