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

《西游记-祈雨凤仙郡》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

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

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第 1 页

共 11 页

《西游记-祈雨凤仙郡》主要故事内容及赏析

【导语】: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祈雨凤仙郡》赏析 却说行者一驾筋斗云,

径到西天门外,早见护国天王引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

之事完乎?行者道:也差不远矣。今行至天竺国界,有一外郡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祈雨凤仙郡》赏析

却说行者一驾筋斗云,径到西天门外,早见护国天王引天丁、力

士上前迎接道:“大圣,取经之事完乎?”行者道:“也差不远矣。

今行至天竺国界,有一外郡,名凤仙郡。彼处三年不雨,民甚艰苦,

老孙欲祈雨拯救。呼得龙王到彼,他言无旨,不敢私自为之,特来朝

见玉帝请旨。”天王道:“那壁厢敢是不该下雨哩。我向时闻得说:

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

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行者不知此意是何,要见玉帝。天王不

敢拦阻,让他进去。径至通明殿外,又见四大天师迎道:“大圣到此

何干?”行者道:“因保唐僧,路至天竺国界,凤仙郡无雨,郡侯召

师祈雨。老孙呼得龙王,意命降雨,他说未奉玉帝旨意,不敢擅行,

特来求旨,以苏民困。”四大天师道:“那方不该下雨。”行者笑道:

“该与不该,烦为引奏引奏,看老孙的人情何如。”葛仙翁道:“俗

语云:‘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许旌阳道:“不要乱谈,且只

带他进去。”邱洪济、张道陵与葛、许四真人引至灵霄殿下,启奏道:

“万岁,有孙悟空路至天竺国凤仙郡,欲与求雨,特来请旨。”玉帝

第 2 页

共 11 页

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

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

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

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

四天师即引行者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

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

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

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

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行者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

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

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四大天

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

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

矣。”行者依言,不上灵霄辞玉帝,径来下界复凡夫。须臾,到西天

门,又见护国天王。天王道:“请旨如何?”行者将米山、面山、金

锁之事说了一遍,道:“果依你言,不肯传旨。适间天师送我,教劝

那厮归善,即福原也。”遂相别,降云下界。

那郡侯同三藏、八戒、沙僧、大小官员人等接着,都簇簇攒攒来

问。行者将郡侯喝了一声道:“只因你这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

犯了天地,致令黎民有难,如今不肯降雨!”郡侯慌得跪伏在地道:

第 3 页

共 11 页

“老师如何得知三年前事?”行者道:“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

倒喂狗?可实实说来!”那郡侯不敢隐瞒,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

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

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

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老师降临,万望明示,

上界怎么样计较。”行者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见你将斋

供喂狗,又口出秽言,玉帝即立三事记汝。”八戒问道:“哥,是那

三事?”行者道:“披香殿立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

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拳大的一只小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的

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的餂

那面吃。左边又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黄金大锁,锁梃儿有指头粗

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直等那鸡嗛米尽,狗餂面

尽,灯燎断锁梃,他这里方才该下雨哩。”八戒笑道:“不打紧,不

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

了,管取下雨。”行者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

么得见?”三藏道:“似这等说,怎生是好?”行者道:“不难,不难!

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那郡侯拜伏在地,哀

告道:“但凭老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也。”行者道:“你若回心向

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

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

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

第 4 页

共 11 页

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

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行者却才欢喜。对八

戒、沙僧道:“你两个好生护持师父,等老孙再与他去去来。”八戒

道:“哥哥,又往那里去?”行者道:“这郡侯听信老孙之言,果然

受教,恭敬善慈,诚心念佛,我这去再奏玉帝,求些雨来。”沙僧道:

“哥哥即要去不必迟疑,且耽搁我们行路,必求雨一坛,庶成我们之

正果也。”

好大圣,又纵云头,直至天门外。还遇着护国天王。天王道:“你

今又来做甚?”行者道:“那郡侯已归善矣。”天王亦喜。正说处,

早见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那符使

见了行者,施礼道:“此意乃大圣劝善之功。”行者道:“你将此文

牒送去何处?”符使道:“直送至通明殿上,与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

尊前。”行者道:“如此,你先行,我当随后面去。”那符使入天门

去了。护国天王道:“大圣,不消见玉帝了。你只往九天应元府下,

借点雷神,径自声雷掣电,还他就有雨下也。”

真个行者依言,入天门里,不上灵霄殿求请旨意,转云步,径往

九天应元府,见那雷门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都来迎着,施礼道:

“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见天尊。”三使者即为传奏。天尊

随下九凤丹霞之扆,整衣出迎。相见礼毕,行者道:“有一事特来奉

求。”天尊道:“何事?”行者道:“我因保唐僧,至凤仙郡,见那

干旱之甚,已许他求雨,特来告借贵部官将到彼声雷。”天尊道:“我

知那郡侯冒犯上天,立有三事,不知可该下雨哩。”行者笑道:“我

第 5 页

共 11 页

昨日已见玉帝请旨。玉帝着天师引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事,乃是米山、

面山、金锁。只要三事倒断,方该下雨。我愁难得倒断,天师教我劝

化郡侯等众作善,以为人有善念,天必从之。庶几可以回天心,解灾

难也。今已善念顿生,善声盈耳。适间直符使者已将改行从善的文牒

奏上玉帝去了,老孙因特造尊府,告借雷部官将相助相助。”天尊道:

“既如此,差邓、辛、张、陶,帅领闪电娘子,即随大圣下降凤仙郡

声雷。”

那四将同大圣,不多时,至于凤仙境界。即于半空中作起法来。

只听得唿鲁鲁的雷声,又见那淅淅沥沥的闪电。真个是:

电掣紫金蛇,雷轰群蛰哄。荧煌飞火光,霹雳崩山洞。列缺满天

明,震惊连地纵。红销一闪发萌芽,万里江山都撼动。

那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整三年不曾听见雷

电。今日见有雷声霍闪,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手拈着柳枝,

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善念,果然惊动上天。

正是那古诗云: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赏析】

在隐雾山樵子的指路下,唐僧师徒信心十足,连续赶路也不觉得

累。正如第八十七回的那首回前诗所说:“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

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

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其心情快

第 6 页

共 11 页

活极了。

这天,他们来到了又一座城市。性急的唐僧以为到了天竺国,但

孙悟空告诉他,这不是天竺国。因为他到过灵山,见过如来佛,所以

知道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

阁,唤做灵山大雷音寺。”他对师父说: 他们就是到了天竺国,那

也不是如来佛的住处。而且从天竺国到灵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经

过打探,唐僧师徒才知道,这里是天竺国的外郡,一个名叫凤仙郡的

地方。凤仙郡地广人稠,军民殷实,老百姓过着好日子。可近年来却

连续干旱,年年饥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

水,泉底无津”,老百姓难以活命。由于灾荒,物价飞涨,卖子求生,

一个十岁的女孩仅换米三升,而五岁的男孩则随人带去。乡下则强盗

出没,治安不力,社会混乱,造成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所以官府在

城中四处张贴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祈雨救民,恩当重报,即候愿以

千金奉谢。

孙悟空看过榜文后,动了恻隐之心。想当年,他在天庭曾经翻江

倒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至于

祈雨救灾,对他来说更有何难!不料他的心事被张榜的两个官员看透,

急去郡中报告官府。郡侯立即前来拜见唐僧,祈望他们施雨济民。于

是就有了孙悟空在凤仙郡祈雨的故事。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孙悟空不会施雨,要下雨得叫

东海老龙王敖广前来实行。可当他依前那样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后,

忽见正东一朵乌云渐渐落至堂前,原来正是东海老龙王敖广驾到。孙

第 7 页

共 11 页

悟空请他降雨凤仙郡拯救黎民百姓时,却遭到敖广的婉拒。因为敖广

虽能行雨,但他却要受到天官的调遣。如果玉皇大帝不批准,他是无

法擅自降雨的。敖广告诉孙悟空,若要叫他在此降雨救灾,孙悟空必

须亲自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这样,他

才能照旨下雨。这真是好事多磨啊!孙悟空有点犯难了。如今大话已

出,况且眼看着满郡的军民急切地盼雨,他只有如敖广所说的那样,

亲上天庭去奏请恩准了。

这则小说描写的就是孙悟空上天奏请施雨的事。结果是马到成

功,一切如愿。倾盆大雨降临凤仙郡,救了满郡军民的命。正如小说

中的一首诗所说:“田畴久旱逢甘雨,河道经商处处通。深感神僧来

郡界,多蒙大圣上天宫。解除三事从前恶,一念皈依善果弘。此后愿

如尧舜世,五风十雨万年丰。”他们称这场及时雨为“甘霖”,唐僧

师徒也在凤仙郡留名。

孙悟空的祈雨已经结束,然而我们的思索还在进行。细心的读者

已经发现,孙悟空在祈雨中的走上天庭之路,几乎和当年他在天宫中

去见玉皇大帝时相差无几,可是他得的礼遇却有很大的区别。就是这

些天兵天将,那时层层设防,处处阻拦,弄得孙悟空火冒万丈,一路

挥棒杀去,直到天庭。而如今却对他很是客气,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十分恭敬。如当孙悟空一个筋斗云来到西门时,他首先遇到的是护国

天王。这位护国天王对他很尊敬,亲率天丁和力士上前迎接孙悟空。

而当孙悟空向他说明前来请求祈雨的目的后,护国天王很诚恳地对他

讲了干旱造成的根源。其实,这一灾害实和郡侯有关。因为那个郡侯

第 8 页

共 11 页

曾经有过冒犯天地的事,干旱就是玉皇大帝怪罪下来所造成的。孙悟

空坚持着要去见玉皇大帝,护国天王也不阻拦他。能够这样,也就很

不容易了。第二关是在通明殿外。孙悟空见到了四大天师。他说了求

见玉帝的原因后,四大天师也证实了天王的话。四大天师领他见了米

山、面山和黄金大锁后,孙悟空始知要向玉帝求雨之事的艰难。小说

描写他的神情是“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而

四大天师却劝他“不要烦恼”,并在暗中指点迷津。正是在四大天师

的点化下,孙悟空才下界来到凤仙郡中,指出郡侯以前的过错,让他

作彻底的忏悔,而且发动全郡民众个个烧香念佛,大作善事。在做完

这一切后,孙悟空再上天庭,祈雨终于成功。

通过小说的这些描写可以看到,作者如此安排,显然有着独到的

艺术考量。他把孙悟空的两次同样的行动置于同样的环境中而“享受”

到的不同的礼遇,作对比式的描写,以突现作品思想主旨的鲜明表现。

这个思想主旨就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崇敬。孙悟空以前的上天庭,

是为了反抗天庭的专制,不满其威权统治,所以处处和天庭作对,甚

至要推翻天庭的统治,这当然不会受到天庭的欢迎。统治者想方设法

要阻拦他上天庭,不惜调动天庭的一切力量,甚至借用在他们看来是

至高无上的佛祖本人来残酷地镇压孙悟空的“造反”。而这次再上天

庭,在他们看来,孙悟空自从听了观音菩萨的旨意以后,扶助唐僧到

西天取经,已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成员。所以在他一路上遇到各种妖魔

鬼怪的拦阻或是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总会出面力挺,为除妖降魔出一

把力。这次的奏准祈雨,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 9 页

共 11 页

其实,作者对佛教的崇敬,在小说中有多处展现。就以祈雨事件

来说,在叙述凤仙郡遭遇特大灾害的原因时,作者特意提到玉皇大帝

的话,是因为这个郡的郡侯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

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

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所以天庭特降灾难于凤仙郡。这里

充盈着佛教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再如四大天师教给孙悟空的求雨方

法,广行善念,大做善事,念功颂德,也是佛教慈悲观念的实践。但

是也应指出,作者在小说中大力弘扬佛教的思想和理念,力贬道教等

其他宗教,但他绝不是一个造诣高深的佛教徒,而且对宗教思想的感

悟也不足。因为就在上述孙悟空上天庭奏准祈雨的过程中,他把各类

宗教的人物混为一谈。如四大天师乃是道教真人,和佛教的护法天王

等混杂在一起,至少可以证明其宗教学养较低,可能只是社会中下层

的一个知识文人。

孙悟空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是这支取经队伍的一面旗

帜,也是四人之中的“主心骨”。他的主要任务是扶助唐僧到西天取

经成功,从而自己也成为一尊供人敬养的佛。打败阻路前行的各种妖

魔鬼怪和坚定团结这个取经团队以走向最后的胜利,是他的重要职

责。对此角色,他一路上做得很好。在凤仙郡发生的特大旱灾,是唐

僧师徒在路上所遇到的一次意外。照理说,祈雨救灾,它不是孙悟空

等人的任务,与取经一事也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唐僧师徒一走了之,

也不会有人对他们说什么。然而,当他看到凤仙郡侯张贴的招贤祈雨

榜后,主动留下,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份祈雨的“闲事”。尽管那榜

第 10 页

共 11 页

中也有着“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的承诺,但他根本不看重此点,

而且最后祈雨成功也未取分文,这说明了他是一个热心人,以帮助他

人为乐,具有佛教所弘扬的奉献精神。正如他的师弟沙和尚在事后所

说:“比丘国只救得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怎似这场大雨,滂沱浸

润,活彀者万万千千性命!弟子也暗自称赞大师兄的法力通天,慈恩

盖地也。”对其意义而言,这正是一语中的了。

写到这里,也许我们已经感悟到,小说《西游记》自这描写孙悟

空“祈雨凤仙郡”的故事以后,别开生面。西天灵山的佛家气息扑面

而来,而妖魔鬼怪的阻拦似乎也让位于这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佛家气

息。小说一改前面众人除妖降魔的风尘仆仆,而代之以一种更为轻松

的喜剧气彩。请读者拭目以待,是否如此?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