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

2476・ 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l卷第16期 

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196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封春华,马利平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陕西铜Jlf 727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19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根据具体情况 

分为再次择期剖宫产及经阴道试产两组,对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孕妇阴道 

试产,试产成功率80.1%,选择择期剖宫产为56例。再次择期剖宫产组较经阴道分娩组出血量高,而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 

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 

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如无绝对指征,应充分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胎龄28周 

以上,体重达1 kg以上)及其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等的手 

术。因此,不包括人工流产的经腹或经阴道切开子宫取出无 

生活能力胎儿的子宫切开术,也不包括子宫破裂或腹腔妊娠 

3讨论 

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 

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 

况综合考虑。如无绝对指征,应充分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 

率。 

的剖宫产。 

目前,由于麻醉技术,血液制品和输血的进展及剖宫产技 

术的提高,又受到围产医学,优生学,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3.1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者的试产条件:①前次剖宫产为子宫 

下段剖宫产,无术后感染。B超提示子宫下段前壁完好无损, 

疤痕厚度达0.2—0.4era,无薄弱区;②此次分娩距前次剖宫产 

2年以上;③先露已人盆,试产中产程进展顺利;④前次剖宫产 

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无切口撕裂且术后切口愈合好, 

无感染;⑤前次剖宫产的指征不存在,也未出现新的指征;⑥ 

胎儿已死或有严重畸形,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⑦具有良好的 

医疗监护条件,具备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的条件。 

3.2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者的产程处理:①尽可能自然临产, 

宫颈Bishop评分I>6分者可人工破膜,要专人观察产程进展, 

剖宫产采用普通,药物治疗的快速进展及广泛应用选择,使糖 

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使剖宫产的死亡 

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降低。剖宫产已取代了困难的阴道助产 

术。因此,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尤其以经济状况良好的 

地区及城市表现明显。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的分娩方 

式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治 

疗,我院已基本掌握了合理的分娩方式,减少了孕妇的痛苦, 

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产科质量。 

l资料与方法 

注意胎心,腹型及子宫下段有无压痛及血尿;②不用或慎用缩 

宫素;③应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如阴道助产;④产后常规官腔 

探查;⑤注意产后出血及腹痛;⑥如改行剖宫产术,应选择子 

宫下段横切口,并避开原疤痕,最好在疤痕的上方。 

3.3 再次剖宫产的指征:①有二次以上剖宫产史,或前次剖 

1.1 资料来源:对1995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 

住院的19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资料收集。 

1.2 一般资料:年龄2O一29岁4例,30—39岁179例,40— 

宫产为古典式;②前次未经试产即行剖宫产者;③剖宫产术后 

感染或疤痕愈合不良者;④上次剖宫产的指征依然存在或出 

49岁l2例,50岁以上1例;既往手术方式:古典式剖宫产12 

例,腹膜外剖宫产50例,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34例;此次分 

娩距离前次剖宫产年限:2年之内3例,2—4年8例,4~1O年 

166例,1O年以上19例;剖宫产术后切121如期愈合的162例, 

感染或切口愈合不良的34例;前次未经试产即行剖宫产者43 

例;上次剖宫产的指征依然存在或出现新的指征48例;高龄 

产妇,无存活儿,此次为切盼儿的12例;无明显剖宫产指征因 

恐惧心理拒绝阴道分娩者37例。 

现新的指征;⑤产程进展欠佳;⑥可疑先兆子宫破裂;⑦高龄 

产妇,无成活儿,此次为珍贵儿。 

宫缩乏力为试产失败改剖宫产的主要原因。由于瘢痕子 

宫收缩力差,产程进展缓慢,产程延长,而缩宫素的应用存在 

争议,有人认为缩宫素可增加子宫破裂的机会,也有人认为在 

无产科禁忌证的情况下,在严密监护下小剂量应用可以增加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临床上,虽然缩宫素在瘢痕子宫试产中 

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一定危险性;如必须使 

2结果 

用宜在严密监护下进行,以免发生子宫破裂。 

87例孕妇经阴试产,成功率为80.1%。试产失败转行剖 

宫产12例,其中出现先兆子宫破裂2例,Jl ̄Ji.窘迫者6例,活 

跃期停滞者3例,产程顺利因不能忍受分娩疼痛而行剖宫产 

者1例。109例孕妇未经试产即行剖宫产。 

阴道试产成功后产后出血率较高,原因为胎盘粘连于子 

宫瘢痕处,子宫瘢痕收缩力差,影响子宫收缩。预防措施有: 

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难产;②处理好第二、三产程; 

③产后合理使用宫缩剂;④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因为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及对剖宫产的误 

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l6势 

2477・ 

解,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择期择时的分娩等使剖宫产后再次 

妊娠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造成了“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 

4参考文献 

的误区,降低了产科质量。刮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剖宫产术指 

征掌握是否恰当是衡量产科工作水平的标志。指征能否正确 

掌握直接与产科工作者的责任心、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以及对 

产妇能否系统细致的观察与及时正确的判断有关。对于剖宫 

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应摒弃传统观念的影响,给予其阴道充 

分试产的机会。产科医生不应过度强调子宫破裂的问题,防 

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从而达到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提高产 

科质量的目的。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69. 

[2] 凌萝达.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26. 

[3]威廉姆斯,段

术出版社,2004:78. 

涛,译.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 

[4]赵丽.再次剖宫产的合理指征[J].湖南医学,2007, 

[收稿日期:2010—04—26编校:李晓飞] 

21(11):163.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时间分析及启示 

陈卫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护理部,广东广州529100)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时问的规律,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85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患 

者病历进行分析,统计出死亡人数、死亡疾病和死亡时间。结果:185例死亡病例中主要为脑卒中,共135例(72.98%);死亡时问 

主要集中于夜间,共134例(72.43%);其中死亡发生于3:O0—7:00 83例,占夜间死亡总数的61.94%。结论:脑卒中为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主要死亡疾病,而死亡时间主要集中于夜间3:O0~7:O0,管理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人力配置,加强 

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患者夜间死亡。 

[关键词] 神经内科;死亡时问;护理对策 

21世纪医学科学中一项革命性进步就是越来越深刻地认 

识到时间与疾病发生、诊疗、死亡的相关性。本文为探讨神经 

内科住院患者的死亡疾病及死亡时间的规律,对我院神经内 

科185例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表1 185例死亡时间段分布 

为低谷期。 

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5年1月一2008年l2月我院神 

经内科住院死亡病例185例,其中男性5O岁以下23例,50岁 

以上162例;年龄40~100岁,平均年龄66.4岁。 

1.2方法:由我院病案管理室人员提供1995年1月一2008 

年l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死亡病案资料,并通过人工查阅患 

者死亡的具体时问和死亡时的疾病,然后按疾病统计出所占 

比率。依据患者死亡时所记录具体时问,从l:00计算起按每 

注:P值代表各时间段实际死亡例数与期望死亡例数比较 

2小时为一时间段分共分为12个时间段,确定患者的具体死 

亡时间段和死亡人数。 

3讨论 

3.1死亡时间规律 

3.1.1 死亡与疾病: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 

年发生率为110—180/10万,年死亡率约为8O一120万/10 

万” 近年来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患患者数之多,发病之迅 

1.3统计学处理:采用 检验。 

2结果 

2.1 185例死亡患者的死亡疾病构成比:死于脑卒中(包括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共135例(占72.98%)。 

其中脑出血75例,占40.54%,脑梗死48例,占25.95,蛛网膜 

速,程度之严重均居各类疾病之首_2J。本资料也表明,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占神经内科 

死亡总数的72.98%。 

下腔出血12例,占6.49,其他疾病5O例,占27.02。 3.1.2 死亡与昼夜生物钟关系:人体昼夜生物钟是通过地球 

自转形成光暗强弱交替变化而对人体产生作用。从表2可以 

2.2 185例死亡患者死亡时间段:见表1。死亡时间分布在 

3:o0—7:oo时间段为高峰期,9:O0—15:0o和21:o0~23:O0 

看出死亡时间分布,出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节律影 

响人体内分泌的变化,特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在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