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电子病历管理制度等级保护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地向电子化、信息化方向转变。而电子病历作

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对患者的诊疗、病历记录和医疗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障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的安全,

需要建立健全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等级保护措施。

一、 电子病历管理制度

1. 遵守法规

医疗机构应建立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医疗信息化

管理办法》等,明确电子病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要求。

2. 病历记录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病历记录时,应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准确记录患者病情、诊疗过程和医嘱

等信息,确保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 访问权限控制

制定明确的电子病历访问权限管理制度,按照职责分级设置医务人员访问权限,严禁无关

人员随意查阅或篡改病历信息。

4. 电子病历存储和备份

建立健全的电子病历存储和备份机制,确保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

失或损坏。

5. 审查和监督制度

建立电子病历的审查和监督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病历记录进行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

6. 安全保密意识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病历安全保密意识培训,加强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不得私自泄露

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

二、电子病历等级保护

1. 制定等级管理制度

根据电子病历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制定相应的等级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等级电子病历的

保护要求和控制措施。

2. 数据加密保护

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采用多因

素认证技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访问权限控制

根据电子病历的等级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严格控制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不

同等级电子病历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4. 病历审查和监控

对电子病历访问和操作进行审查和监控,建立访问日志和操作记录,及时发现异常访问行

为进行处置。

5. 安全漏洞修复

定期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范黑客攻

击和病毒侵袭。

6. 灾难恢复预案

制定电子病历灾难恢复预案,对发生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证

数据的快速恢复和业务的持续运行。

以上是电子病历管理制度和等级保护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措施,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规

定和标准建立电子病历管理制度和等级保护体系,以确保患者的隐私安全和医疗信息的保

密性,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向着规范化、安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