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2日发(作者:)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道尔顿分压定律,对理想气体和实际混合气体来说关系式PB=Nb(RT/V)都

成立。

2.在两个封闭的容器中,装有同一种理想气体,压力、体积相同,那么温度也相同。

3.物质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天气预报:今天很热。其热的概念与热力学相同。

4.恒压过程也就是恒外压过程,恒外压过程也就是恒过程。

5.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6.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7.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

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8.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

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

9.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定。

1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

1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1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的值一般

也不相同。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与Q

V

都是状态函数。

14.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15.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一定时热力学能与焓的值一定,其差值也一定。

16.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

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7.1mol,80.1℃、101.325kPa的液态苯向真空蒸发为80.1℃、101.325kPa的气态苯。已

知该过程的焓变为30.87kJ,所以此过程的Q = 30.87kJ。

18.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 ∑C

P,m

dT。

19.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

dT = 0,dp = 0,故可得ΔH = 0。

20.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V) = -W。

21.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22.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23.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24.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25.1mol理想气体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由p

1

、V

1

变到p

2

、V

2

C

p

pVp

1

V

1

W

22

1C

V

。 则系统所做的功为

26.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

27.(∂U/∂V)

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28.因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与体积压力无关,所以(∂U/∂p)

V

= 0,(∂U/∂V)

p

= 0。

29.若规定温度T时,处于标准态的稳定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那么该温度下

稳定态单质的热力学能的规定值也为零。

30.已知CO

2

在298.15K时的

f

H

m

和0℃到1000℃的热容C

p,m

,则CO

2

在1000K时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f

H

m

(1000K) =

f

H

m

(298.15K) + ∫C

p,m

dT 。

3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

= 100kPa)绝热膨胀达平

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3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33.在等压下,机械搅拌绝热容器中的液体,使其温度上升,则ΔH = Q

p

= 0。

34.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 ΔU = nC

V,m

ΔT,

W

Ir

= ΔU = nC

V,m

ΔT,所以W

R

= W

Ir

二、单选题:

1.如图,将CuSO

4

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

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 (B) 两个铜电极 ;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 (D) CuSO

4

水溶液 。

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A) T,p,V,Q ; (B) m,V

m

,C

p

,∆V ;

(C) T,p,V,n ; (D) T,p,U,W 。

3.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dx 为全微分 ; (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 ;

(C) ∆x = ∫dx 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 ;

(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 。

4.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

5.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当一部分气体进入真空容器后,余下的气体继续膨胀所做的体

积功:

(A) W > 0 ; (B) W = 0 ; (C) W < 0 ; (D) 无法计算 。

6.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A) Q > 0,W > 0,∆U > 0 ; (B) Q = 0,W = 0,∆U < 0 ;

(C) Q = 0,W = 0,∆U = 0 ; (D) Q < 0,W > 0,∆U < 0 。

7.对于封闭体系来说,当过程的始态与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无确定值:

(A) Q ; (B) Q - W ; (C) W (当 Q = 0 时) ; (D) Q (当 W = 0 时) 。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

9.在等压下,进行一个反应 C,若∆

r

H

m

> 0,则该反应一定是:

(A) 吸热反应 ; (B) 放热反应 ; (C) 温度升高 ; (D) 无法确定 。

10.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变化过程不知道,但若 A 态

与 B 态两点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确定,那就可以求出:

(A) 气体膨胀所做的功 ; (B) 气体内能的变化 ;

(C) 气体分子的质量 ; (D) 热容的大小 。

11.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

2

、Ar、CO

2

、NH

3

中一种,在298K时由5dm

3

热可逆膨胀到6dm

3

,温度降低21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

(A) O

2

; (B) CO

2

; (C) NH

3

; (D) Ar 。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 (B) 热容C与途径无关 ;

(C) 恒压热容C

p

不是状态函数 ; (D) 恒容热容C

V

不是状态函数 。

13.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A) 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 ; (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 ;

(C)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 (D)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 。

14.如图所示,Q

A

B

C

=

a (J)、W

A

B

C

= b (J)、

Q

C

A

= c (J) ,那么 W

A

C

等于多少:

(A) a - b + c ; (B) -(a + b + c) ;

(C) a + b - c ; (D) a + b + c 。

15.如图所示,理想气体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则该过程的:

(A) T

2

< T

1

,W < 0,Q < 0 ; (B) T

2

> T

1

,W < 0,Q > 0 ;

(C) T

2

< T

1

,W > 0,Q < 0 ; (D) T

2

> T

1

,W > 0,Q > 0 。

16.非理想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

(A) Q = 0,∆H = 0,∆p < 0 ; (B) Q = 0,∆H < 0,∆p < 0 ;

(C) Q > 0,∆H = 0,∆p < 0 ; (D) Q < 0,∆H = 0,∆p < 0 。

17.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为 pV

m

= RT + αp(α < 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

(A) 温度升高 ; (B) 温度下降 ;

(C) 温度不变 ; (D) 不能确定温度如何变化 。

18.1 mol H

2

(为理想气体)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到5dm

3

,那么终态温度T

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

(A) 562K,0 kJ ; (B) 275K,-5.49 kJ ;

(C) 275K,5.49kJ ; (D) 562K,5.49 kJ 。

19.n mol理想气体由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等温可逆;(2)绝热可逆两个过程压缩到

达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

1

和H

2

分别表示(1)和(2)过程终态的焓值,则:

(A) H

1

> H

2

; (B) H

1

< H

2

(C) H

1

= H

2

; (D) 上述三者都对。

20.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若B、C在同一条绝热线上,

那么∆U

AB

与∆U

AC

的关系是:

(A) ∆U

AB

> ∆U

AC

; (B) ∆U

AB

< ∆U

AC

(C) ∆U

AB

= ∆U

AC

; (D) 无法比较两者大小。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

1

,V

1

,T

1

)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

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

2

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

(A) W

T

> W

i

; (B) W

T

< W

i

(C) W

T

= W

i

; (D) 无确定关系。

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为等温过程,B→C等压过程,

C→A为绝热过程,那么曲边梯形ACca的面积表示的功等于:

(A) B→C的内能变化 ; (B) A→B的内能变化 ;

(C) C→A的内能变化 ; (D) C→B的内能变化 。

23.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

(A) 不变 ; (B) 升高 ;

(C) 降低 ; (D) 不能确定 。

24.某气体的状态方程服从p(V

m

- b) = RT,其中b为常数,则

UV

m

T

为:

(A) 大于零 ; (B) 小于零 ; (C) 等于零 ; (D) 不能确定 。

25.反应 C(石墨) + ½O

2

(g)CO(g),∆H(298K) < 0,若将此反应放于一个恒容绝

热容器中进行,则体系:

(A) ∆T < 0,∆U < 0,∆H < 0 ; (B) ∆T > 0,∆U = 0,∆H > 0 ;

(C) ∆T > 0,∆U > 0,∆H > 0 ; (D) ∆T > 0,∆U = 0,∆H = 0 。

26.已知反应BA,BC的等压反应热分别为∆H

1

与∆H

2

,那么AC的∆H

3

与它们的关系是:

(A) ∆H

3

= ∆H

1

+ ∆H

2

; (B) ∆H

3

= ∆H

1

- ∆H

2

(C) ∆H

3

= ∆H

2

- ∆H

1

; (D) ∆H

3

= 2∆H

1

- ∆H

2

27.反应C(金钢石) + ½O

2

(g)=CO(g) 的热效应为

r

H

m

,问此

r

H

m

值为:

(A) CO(g) 的生成热 ; (B) C(金钢石)的燃烧热 ;

(C) 碳的燃烧热 ; (D) 全不是 。

28.下列各式中,不能称为基尔霍夫定律公式的是:



r

H

m





r

C

p

T

p

(A)

(C)

T

2

T

1

H



C

p

T



p

( B) ;

r

U

m

T

2



r

U

m

T

1

r

C

V

dT

r

H

m

T

2



r

H

m

T

1

r

C

p

dT

T

2

T

1

(D)

29.计算“反应热效应”时,为了简化运算,常假定反应热效应与温度无关,其实质是:

(A) 状态函数之值与历史无关 ; (B) 物质的热容与状态无关 ;

(C) 物质的热容与温度无关 ; (D) 反应前后体系的热容不变 。

30.如图某循环过程:A→B是绝热不可逆过程;

B→C是绝热可逆过程;C→A是恒

温可逆过程,问在C→A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Q

C

-

A

(A) Q

C

-

A

> 0 ; (B) Q

C

-

A

< 0 ;

(C) Q

C

-

A

= 0 ; (D) 不能确定 。

三、多选题:

1.公式适用条件是:

(A) 所有等压过程 ; (B) 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 ;

(C) 无非体积功的封闭体系等压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

(D) 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 (E) 组成变化等压过程 。

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中哪些不可能发生:

(A) 恒压下,绝热膨胀 ; (B) 恒温下,绝热膨胀 ; (C) 对外做功,同时放热 ;

(D) 恒容下,绝热升高温度 ; (E) 吸热,温度不变化。

3.下列哪些物质的键焓与键离解能的数值是一样的:

(A) C

2

H

6

中的C-H键 ; (B) C

2

H

5

OH中的O-H键 ;

(C) N

2

中的N≡N键 ; (D) 重氢D

2

中的D-D键 ;

(E) PCl

3

中的P-Cl键 。

4.100℃、p下一定量的水,经三种途径:⑴外压为 p,⑵外压为0.5p,⑶外压

为零。终态都是100℃、p下的水蒸气,这三种途经的:

(A) 功相同 ; (B) 热相同 ; (C) 内能变化相同 ;

(D) 热与功都相同 ; (E) 焓改变相同 。

5.对于在p、298.15K下的化学反应:N

2

(g) + 3H

2

(g) = 2NH

3

(g) 的热效应

r

H

m

的说

T

1

H

T

2

C

p

dT

法,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1mol N

2

与3mol H

2

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

3

的等压反应热 ;

(B) 是NH

3

(g) 的标准生成热 ;

(C) 以1mol N

2

与3mol H

2

为始态,以2mol NH

3

为终态的状态变化过程的Q ;

(D) 是反应进度∆ξ = 1mol时的反应热效应 ;

(E) 是该反应在上述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放出的热 。

pVp

1

V

1

W

22

1

6.计算功的公式 适用于下列哪些过程:

(A) 各种气体的绝热过程 ; (B) 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 ;

(C) 理想气体不可逆绝热过程 ; (D) 理想气体膨胀过程 ;

(E) 真实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 。

7.298K、p下,反应Zn(s) + CuSO

4

(aq) = ZnSO

4

(aq) + Cu(s) ⑴在烧杯中进行;⑵安排

在电池中进行,对外做电功。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A) |W

1

| > |W

2

| ; (B) |W

1

| < |W

2

| ; (C) |W

1

| = |W

2

| ;

(D) Q

1

> Q

2

; (E) Q

1

< Q

2

8.始态完全相同的一个理想气体和另一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膨胀,(设

两者外压相等),当膨胀了相同体积后,下列哪个判断正确:

(A) 范德华气体比理想气体做功大(绝对值) ;

(B) 范德华气体内能的降低值比理想气体多 ;

(C)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

(D) 范德华气体与理想气体焓变量相等 ;

(E) 范德华气体比理想气体做功小(绝对值) 。

9.某理想气体,在只有体积功条件下,分别经等压、等容和绝热三个过程,都使体系的

内能由U

1

升高到U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各过程吸收的热量相等 ; (B) Q

p

> Q

V

> Q

A

(C) 各个过程温度升高数值相同 ; (D) (∆T)

p

> (∆T)

V

> (∆T)

A

(E) 各个过程做的功相等 。

10.H

2

O(液,100℃,101.325kPa)H

2

O(气,100℃,101.325kPa),由上述的始态到终态。

设H

2

O(气)为理想气体,对于体系吸收的热Q判断,正确的是:

(A) 不可能大于∆H ; (B) 一定等于∆H ; (C) 一定小于∆H ;

(D) 一定等于∆U ; (E) 不可能小于∆U 。

四、主观题:

U



U

U



V



C

C

V





V

p



p

VT





V

TU

V

1.证明: ⑴ ; ⑵

2.101.325 kPa的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连续经历以下几步由始态至终态:(a)恒容下从

25℃加热到100℃;(b)向真空绝热膨胀至体积增大一倍;(c)恒压下冷却到25℃。

(1) 用p~V图画出始态至终态过程图; (2) 求始态至终态的Q、W、∆U 和∆H。

3.试由下列一些反应的热效应数据,计算固态 Al

2

Cl

6

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

⑴ 2Al(s) + 6HCl(aq)Al

2

Cl

6

(aq) + 3H

2

(g) ;∆H

1

= -1003.156 kJ·mol

1

-

⑵ H

2

(g) + Cl

2

(g)2HCl(g);∆H

2

= -184.096 kJ·mol

1

-

⑶ HCl(g) + 水 HCl(aq);∆H

3

= -72.446 kJ·mol

1

-

⑷ Al

2

Cl

6

(s) + 水 ACl

2

Cl

6

(aq);∆H

4

= -643.039 kJ·mol

1

4.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0℃、2p始态,经由方程pV

2

= const 规定的途径到达终态

压力为15p,计算沿此途经的平均热容 。

5.298.15K,1mol的CO

2

(实际气体)由始态p

1

= 3pV

1

= 7.9dm

3

等温变化到终态

--

p

2

= pV

2

= 24dm

3

,求此过程的∆U与∆H。巳知C

p,m

(CO

2

) = 36.6 J·K

1

·mol

1

-

焦耳-汤姆逊系数μ

J

-

T

= 1.14 + 8.65 × 10

3

(p/p) 。

6.在空气中有一真空绝热箱,体积为V

0

,今在箱上刺一个小孔,空气流入箱内,设空气

为理想气体(C

p,m

= 3.5R)。

⑴ 巳知空气温度是298K,箱内气体温度是多少?

⑵ 若V

0

= 10dm

3

,求该过程的Q、W、∆U、∆H各为多少?

7.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经过下列过程:

⑴ 从A(p

1

,V

1

,T

1

)绝热可逆膨胀到B(p

2

,V

2

,T

2

);

⑵ 经由图中指出的直线途径回到始态。

设p

1

= 2p、T

1

= 273K、V

2

= 2V

1

,计算每一过程以及循环过程的∆U、∆H、Q、W 。

-

8.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始态A(2p,298K),沿着p/p= 0.1(V

m

/ dm

3

·mol

1

)

+ b的可逆途经膨胀到原体积2倍,计算终态的压力以及此过程的Q、W、∆U、∆H。

9.以1mol理想气体(N

2

)为介质形成以下循环:A→B等温可逆过程;B→C等容过程;

C→D绝热可逆过程。已知T

A

= 1000 K ,V

A

= 1 dm

3

,V

B

= 20 dm

3

(1) 画出此循环的p~V图 ; (2) 求A,B,C各状态的T、p、V ;

(3) 求出各个过程的∆U,∆H,Q,W ;

(4) 求此循环的热机效率η,并求出在相同高低温热源条件下此机η与卡诺循环之η

c

比值η/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