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

浅谈基于五社联动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摘要: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管理水平,构建出和谐、

宜居的环境。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

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对于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进度

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智慧社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基于五社联动的智

慧社区建设模式以及“五社联动”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推动

智慧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五社联动;智慧社区;基层治理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建设,是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智慧社区是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

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

的管理形态的社区。“五社联动”机制应用于智慧化社区建设中对于营造社区和

谐环境,保障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智慧社区的基本特征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智慧”特征越来越

突出,社区软硬件建设成效愈来愈明显,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越来越强,

基本建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社区。智慧社区相对于传统社区具有以下三

个方面的特征:

(一)智能化

引进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在社区安全运行的基

础上确保工作人员投入其他工作。同时,社区可通过传感器等科技手段对该辖区

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除了在网上

购物、查询交通拥堵等信息外,物业、水电和燃气等缴费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为

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二)紧密化

人与人交流交往是社区邻里互动的主要方式,也是相互增进情感的重要因素。

过去一段时间,见面是传统社区中居民与居民间交流交往的重要方式,智慧社区

则重于微信联系。如今,尽管居民之间的见面没有过去那么频繁,但相互之间的

微信沟通却成为了常态,无需相互见面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团

结合作,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个性化

一个社区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人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自己所居住的社

区发展。当代人的发展及其需求个性化,离不开智慧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个性化

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是未来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时代,智慧

社区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切实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

求,以此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

二、基于五社联动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与作用分析

基于五社联动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重要有下面三种模式:即社区社会组织作

用发挥突出型、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突出型以及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筹措突出型,其

作用如下:

首先,体现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体制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五社联动”由“三社联动”发展而来,相较于“三社联动”,“五社联动”增

加了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两种规定性因素。

其次,体现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力量各要素的促动更为关键。基

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社会管理阶段,社

区居民往往作为被动的管理对象,而在社会治理阶段,则需要把服务的接受者转

化动员为治理的参与者,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塑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公共精神。同时,不仅仅使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更要发掘以社区基金会为代表

的社会慈善资源,让基层社区的福利供给来源更加多元化,更好地增进基层群众

的福祉。

最后,体现出专业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基

层治理中,仅依靠传统的基层行政工作者,往往无法兼顾社区社群深入调研、社

区多方资源发掘、社区多主体参与动员等内容,在治理效能上有所欠缺。而“五

社联动”是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下,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将社会力量予以精

细化整合和有效动员,形成的可供复制推广的治理技术。

三、五社联动机制推进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

来越高,社区组织必须寻求更便捷更优质的方式方法。

(一)明确基层政府责任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必须全方位进行建设。围绕智慧社区

建设中“天”“地”“人”万物互联的核心问题,成立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

组,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诸如智慧社区建设的指导规划、制定标

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具体计划

和实施细则,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每个社区工作人员,以此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

效。

(二)健全社区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区责任主体协

同治理的重要前提。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居委会为了实现社区发展目标和社区工

作规划,实施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转模式。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应把握社会

力量参与的界限和责任,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参与主体作用;在党政信息平台和

公共基础数据库支撑下,确保政府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下面向社区居民和

社会力量。

(三)拓宽居民参与渠道

一方面,促进社区居民普遍参与。在最大范围内听取和征集社区居民意见,

培养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在线上发表自己有关

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通过智慧社区政务平台、微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

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通过召开智慧社区

建设交流会和论证会,听取具备参与能力的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的建议,然

后分析社区居民的各种诉求,实现社区居民从普遍参与向干实事的实质性参与转

变。

(四)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参与,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智慧社区建设

的目标就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激发各主体参与热情。一方面,加大智慧社区建设

宣传力度。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向民众宣传“智慧社区”的相关知识及政策,

让社区居民理解党委政府的用心良苦。另一方面,制定参与主体细则。智慧社区

建设的细则包括有哪些参与主体,怎么处理好参与主体间的关系,通过这些细则

的推广实施,促使各参与主体主动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中去。

(五)创新人才建设模式

人才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推动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一是要强化培训

工作。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牵头,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互联

网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要推进智慧社区绩效考核制度化。政府

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智慧社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向街道办事处、

居委会等有关部门通报智慧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完成时效。三是要调动社区志愿

者积极性。要发动本辖区的党员、老年人和未成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尤其是针

对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强、寒暑假休息等特点,鼓励他们参加智慧社区的宣传服务。

三、结束语

“五社联动”是现代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知道体系,有助于推

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着创新性、专业性方向发展,综合多元主体力量来构建和谐社

区,从而更好的满足城市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玥毛佳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现路径一一以“五社联动”社

区创新治 理为背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2)75-83

[2]李润金何章银“五社联动”助推J城市社区治理的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21(11):132-133.

[3]任敏“五社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及其共同特点[J]中国社会工

作,2021(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