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趋势
目 录
引言................................................................ 2
1. 苜蓿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 2
1.1 农杆菌介导法 ................................................ 2
1.2 基因枪法 .................................................... 3
1.3 花粉管通道法 ................................................ 3
1.4 电击法 ...................................................... 4
1.5 PEG介导法................................................... 4
2.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
2.1 苜蓿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 ...................................... 5
2.2 苜蓿遗传转化的应用 .......................................... 5
2.2.1 苜蓿遗传转化在提高非生物胁迫的应用..................... 5
2.2.2 苜蓿遗传转化在提高生物胁迫的应用....................... 6
2.2.3 苜蓿遗传转化在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 8
3. 苜蓿遗传转化研究趋势............................................. 8
4. 结语.............................................................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多年生豆科植物之一。在中国,它也是一个最
重要的豆科牧草。它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丰富。但是,随着草地盐渍化程度的
加剧、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草地植被的严重退化,应培育大量的新品种,以满
足草地畜牧业对牧草生产的需求。传统的选育抗盐、抗旱、抗病昆虫的育种方法
具有长期、缓慢的不利因素。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苜蓿抗性新品种是牧草育种中
最有效的方法。1986年,农杆菌促成的首例苜蓿转化成功。近10年来,苜蓿转
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苜蓿转基因研究。
1. 苜蓿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
1.1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是一种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分为发根农杆菌和分根癌农杆
菌两类,它们可以通过伤口和伤口浸染植物冠瘿和毛根。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转
基因工程发展最为明显、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吸收自然转化机制的优
点,消除了大量的T-DNA区基因,使其失去其致瘤性,并可以在感染植物的伤口
把T-DNA转移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早在1986年初,Deak 等以苜蓿茎段为外植
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导入紫花苜蓿,并获得转基因植株。1985年,horsh
等以叶片为外植体,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成立,扩大了农杆菌侵染受体使
用。1988年,Chabaud等用农杆菌介导叶和苜蓿叶柄感染表明,农杆菌种类及共
培养时间均影响苜蓿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Hill等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编码苜
蓿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不同品种的苜蓿,并对再生植株喷涂AMV病毒,发
现转基因苜蓿比野生型苜蓿抗AMV强。1992年,Wandelt 等介绍了豌豆蛋白基
因导入苜蓿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苜蓿的球蛋白含量提高到0.1%,是普通
苜蓿的20倍。Tabe等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葵花籽蛋白基因转入苜蓿的引入,使
转基因苜蓿蛋白含量占叶片可溶性蛋白的0.1%。近年来,国内已经在农杆菌介
导苜蓿转化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2002年,黄剑成功地建立了苜蓿高频再生体
系。在农杆菌介导法的基础上,将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导入苜蓿,获得转基因耐
盐苜蓿。金树梅与苜蓿子叶为外植体,农杆菌介导的转化Gus基因转入某一种苜
蓿中。曹致中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