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景园林

doi:10.13360/j.issn.1000-8101.2014.06.036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与原则分析

谢兰曼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苏州

215000)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地域韵味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从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形式典雅

手法多样

植物选用

造景手法和造景原则等方面

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律和精髓

其造景手法巧妙

灵透

突出

了文化内涵和深远意境的造景原则

旨在为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植物

植物造景

手法

原则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底蕴深厚

其造园艺术

建筑布局

植物

造景

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雨惊诗梦留蕉叶

”,“

风裁书声出藕花

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生动的写照是对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意

境最真的描述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善于运用植物特征和多样性

通过层次搭配

形成丰富的景观

造景手法多样

形式典雅

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地域韵味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

之一

具有浓重的历史气韵和民族风格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1

植物种类丰富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温暖

多雨的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

植物种类丰富

生长良苏州自然条件优越

有大量温带常见的花草树木

苏州古典园林造景植物的选用

主要依据植物的民族性

地域性

注重植物的

、,“

山水画

多样性

植物造景时

充分考虑植物的姿

注重种类间的搭配

以的美学原理

营造极其

美好的视觉意境

苏州常用乔木

393

灌木

235

草本和藤本植物

63

苏州古典大型园林景观植物都在

100

种以上

[1]

如表

1

中微型古典园林约为

20~70

符合多样性的特征

苏州古典园林常用的植物

按观赏特性分

所示

1

类别

观花嗅香类

特性

花色艳丽芬芳

季相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苏州古典园林常用景观植物

常选树种

山茶

桂花

广玉兰

月季

杜鹃

夹竹桃

栀子花

金丝桃

六月雪

迎春

黄素馨

含笑等

牡丹

玉兰

海棠

紫薇

丁香

木槿

木芙蓉

辛夷

蜡梅

紫荆

绣球锦带花

榆叶梅等

连翘

珍珠梅

棣棠

郁李

枇杷

香椽

南天竹

枸骨

珊瑚树等

枣等

石榴

无花果

枸杞

瓜子黄杨

石榴

桃叶珊瑚

八角金盘

女贞

丝兰等

梧桐等

银杏

枫香

山麻杆

柽柳

香樟

罗汉松

白皮松

黑松

马尾松

桧柏

柳杉等

皂荚等

梧桐

银杏

榔榆

糙叶树

枫杨

臭椿

合欢

黄连木

蔷薇

木香

薜荔

络石

常春藤

金银花

匍地柏等

葡萄等

紫藤

凌霄

爬墙虎

金镶碧玉竹等

象牙竹

慈孝竹

箬竹

石竹

观音竹

寿星竹

斑竹

紫竹

方竹

荷花

睡莲

芦苇

鸭趾草等

芭蕉

芍药

菊花

萱草

书带草

鸢尾

紫萼

玉簪

秋海棠

紫茉莉

凤仙花

蜀葵

秋葵

观果类

观叶类

庭荫类

藤蔓类

竹类

水生类

草本类

夏秋观果

叶相奇

多秋色

缤纷

树木葱绿

浓阴

如密

垂直绿化

未曾出土先有节

2

灵透

造景手法巧妙

植物造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它涉及植物学

美学

地理学

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既是诸学科的应用

修回日期

:2014-06-19

收稿日期

:2014-04-01

十二五

”C/2011/02/043)。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

(C-

mail:xielanman519@163.com

作者简介

谢兰曼

(1972-)

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

。E-

副教授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143

景园林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还要符合人们的品赏习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又是综合性的创造

既要考虑到生态性

又要讲究艺术效果

景手法巧妙

灵透

造园者本身精通书画

诗词

音律等

具有较高的综合美学造诣

经过几代人的沉淀

积累

得以体现现有景观的精美

2.1

营造深度景观空间的手法

[2]

”“

”,“

”“

”,

植物造景该则欲则对原有地形既不可一律保持

又不宜过分雕琢

苏州古典园

林善于依据建筑

山石

水体的尺度

根据景观空间的要求

合理地进行植物造景

构成开放性

半开放性

封闭

半封闭性

立体性或整体或局部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空间

各景观空间互相对比映衬

层次分明

内涵深厚

境丰富

2.2

主次搭配适宜的手法

景观无论大小均有主景

次景之分

主景是重心

是空间构图中心

是观赏最集中的焦点

体现植物造

[3]

景的功能与主题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主次搭配

适宜

讲究主次间体量和位置等不同

搭配有序

突出重

与建筑

山石

水体

园路搭配造景

营造鲜明的主题

景观

1)。

2.3

运用几何形体的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姿态优美

有很多的古树名木

观赏性较强的枝条

树干

叶形

根形

具备美学的形姿

利用植物本身轮廓线

诸如圆球形

椭圆形

伞形

垂枝

圆柱形

曲枝和曲干形

拱枝形

芭蕉形

水平张开型

1

留园冠云楼植物主次搭配营造实景

和不规则形状等

通过人们视觉透视的变幻进行植物造

形成微妙的几何形体关系

创造出富有韵味的形体景观

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4

运用虚实相生手法

生于象外

”,

苏州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特点在于象为实

境为虚

实中有虚

虚从实来

就植物而言

植物本

身为实

由植物所营造的主题意境

变幻空间为虚

将园林植物的虚实与建筑

山石

水体的虚实遥相呼应

产生

无限的空间

丰富的意境

悠扬而高远

2.5

适当采用艺术梦幻的手法

[4]

植物造景就是通过艺术手法

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

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给人以美的

享受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巧妙地运用美学梦幻的手法

适当采用山水画原理

以艺术的表现形式

突出景

观的变化性

韵律节奏和梦幻性

增加景观的视觉深度

一景一物都能凝集自然植物之精华

给人以广阔无穷

气象万千之感

2.6

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植物造景目的就是要形成意境

意是指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

意非形而在神

造景时

常将植物的形

拟人化

”,

韵之美使植物更加鲜活

生动

阳春三月

处处柳绿

人面桃花相映其间

别样红

宋杨万里也有

:“

红白莲花共塘开

诗赞荷花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

半是浓妆半淡妆

苏州古典园林能够

咫尺

之内再造乾坤

除布局合理

结构紧凑等主因外

充分使用了夸张手法

使植物景观起到以小见大的奇效

3

3.1

造景原则

文化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

植物造景寓意深刻

文化内涵丰富

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植物

造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1.1

情感载体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是文人雅士们情感的载体

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昭示情感

岁寒三友

之松

,“

岁寒

,;

李白歌颂它

松柏本孤直

,;

康熙则道出其寓意

至梅

孔子有格言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难为桃李颜

144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景园林

[5]

于玩芝兰则爱德行

睹松竹则思贞操

”,

名榱

又名盘槐

周朝时

外朝植有三棵槐树和九支棘树

公卿大夫分坐其下

旌门表第

槐代表

,“

三槐九棘

此后便以槐棘指三公之要位乃指高官厚禄人家

官宦门第前

乐种槐树

网师园大门前的庭院

对植两株槐树

状如盘龙

甚是祥瑞

寓吉祥意

植物给人丰富的想象

并组合出寓意吉祥的景观

留园有小桃坞

世外桃源

般的幸福仙

清能早达

”“

金玉满堂

网师园大厅南庭院植有两株玉兰

后庭院再植两棵金桂

合之意

狮子林燕誉堂

庭院置有花台

石笋

丛植牡丹

又夹峙两株木兰

春天来临

一幅华丽的

玉堂富贵

立体图画跃然而出

建筑

前庭榉后院朴

”,“

”,;“

”,

前后植物造景常用形式寓

哪怕一生寒窗苦

也要一朝中举时意

一旦

一榉多朴

中举

便是荣华富贵

仆人多多

常有之景

植物名的读音

形也需大吉大利

枇杷

色黄如金

摘尽枇杷一树金

梅开五瓣花被认为是有五个吉祥神

有之意

竹头

出头

出人头地

梅开五福

这些吉利植物

园林中多有种植

比照人格

唐代时

文人雅士们就借茂盛的植物来喻君子之德

用植物的自然属性来比喻人的社会属性

[6]

拟人化

”,

赋予人格内涵

未曾出土先有节

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或将植物一花一草见精神

苏州古典园

君子比德

常将儒家思想赋予每一株植物

梧桐

清荫遍地

比喻为官清正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玉兰洁身

。“

耦香榭

””””、“

芙蓉榭

、“

梧竹幽居

、“

暗香疏影楼

、“

爱莲窝

自好

梅兰竹菊喻四君子

松竹梅喻岁寒三友等

比照人格的景点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较为多见

蕴涵哲理

一树一菩提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万事万物都有其禅机哲理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蕴含

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并被深度挖掘

问梅

指柏是有名的禅宗公案

其植物造景意境无穷

蕴涵禅宗哲理

,“

劝耕

退隐归意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隐士园

无法显赫一朝

只能寄情于

山水间

并在造景时予以表

偕隐双山

”“

退思草堂

如耦园里和

梧竹幽居

拙政园兰雪堂之春兰

香清神冷

象征超尘脱俗

孤芳

超脱傲俗

,,

高洁的隐士之美

菊不趋炎附势

是高傲

隐逸的代名词

。“

”“

”,

尤其是院门前

以避免

出门见民俗忌讳

植物象征也存在一些忌讳音造园主们从来不种

拈苦

”;“

”“

木安

”“

不安

”,“

凶兆

”。

苦楝树含

)”

之意可拆成即也被视为之树

3.1.2

取裁古诗古词

[7]

醉古堂剑扫

有关植物的文学作品

是中国文学中成就非常高的一个部分

中道

栽花种草全

明陆绍珩

取裁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

凭诗格取裁

创造浓浓的诗情画意

这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极为注重的原则

海棠春坞

”《

山阁闻笛

》“

山坞春深日又迟

”,“

碧梧楼凤

取自唐羊士谔中取自白居易诗句

楼凤安于梧

潜鱼

”,“

留听阁

”“

秋阴不散霜飞晚

,,“

暗香疏影楼

东于藻缘自唐李商隐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取名于诗句

疏影

”,“

清香馆

”“

殷勤莫使清香远

斜横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取名于李商隐诗牢合金鱼锁桂丛

诗情词意

”、

苏州古典园林如同无声的诗歌

处处洋溢着步移景易的景观效果

3.2

突出景观主题

[8]

园冶

》:“

围墙隐约于萝间

计成里云

即建筑等硬质景观要通过植物来漏隔

创造出

犹抱琵琶半遮

,“

暗香疏影楼

、“

指柏轩

”、“

闻木

的主题美景

苏州古典园林很多景点都是以植物作为观景主题来造景

””、“

翠玲珑

、“

海棠春坞

犀香轩等景点俯拾皆是

突出景观主题的原则

在苏州园林的植物造景时有着充分

的运用

拙政园中部池北以山水树木为主

明净疏朗

形成自然山林景观

网师园用木香装饰园墙

再植以高大的林

遮阳蔽日

绿阴匝地

营造出庭院深深之感

留园舒啸亭

林木如同绿色伞盖

营造出深山

幽谷气氛

苏州

园林这种在沿园址界墙或后山

后墙处种植乔灌木或藤蔓植物

漏隔软化砖石灰土构筑起来的生硬背景

营造

出悠冥莫测的景深和含蓄的幻觉

耦园的假山顶上无亭

而是多植植物

这种以植物装点园林山水

既衬托假

山主景

又软化硬度

还强化了山水韵味

形成山林美景

3.2.1

营造不同韵味景观意境

晓风杨柳

”,、“

夜雨芭蕉

苏州古典园林善于根据景点主题植物创造园林意境

。《

园冶

就是以声

[8]

风篁类长笛

衬静

引发天籁意境

移竹当窗

借听潇湘夜雨

流水当鸣琴

沧浪亭翠玲珑的竹便塑造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145

景园林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夹径萧萧竹万枝

云深幽壑媚幽姿

的深远意境

2)。

植柳桃

,;《

园冶

》:“

半窗碧隐蕉塑桃红柳绿意景云

[8]

听雨轩窗前的芭蕉

既是滤光

更是听雨的

。“

水体驳岸

造景

已成江南水乡风貌

拙政园柳疏芦

劝耕亭

旁和留园中部水池中几枝芦苇摇曳

颇有几分

乡野之感

3.2.2

突出深厚的醇美画意

素有风雅之誉的苏州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山水

构景

对造景的植物

注重品格

重视色

不仅仅为了

[9]

深远

”、“

含蓄

、“

内秀

绿化

还要具画意

意境上求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常采用自然布置方式

用中

。《

长物志

国山水画的原理和技法造景

画意醇美云

若庭除槛畔

植物以古

必以虬枝古干

2

沧浪亭翠玲珑竹

月洞门所

塑造的意景

姿

神为上上之选

形态古拙奇特

尤具画意

狮子林

暗香疏影楼

”“

竹外一枝轩

”、

等处都是以植物形姿有画意者为上选

在粉墙前种植植物

通过日光网师园的

,“

画境文心

或月光

墙移花影

蕉荫当窗

梧荫匝地

槐荫当庭

产生喜人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即以白壁当纸

植物相绘

留园的

古木交柯

山茶

翠柏以粉墙当在楼阁庭园等狭小空间点缀的植物

海棠春坞

”,。“

窗虚蕉影玲珑

”,、“

移竹当窗

以树

匾为绘

天然佳画

拙政园的与此异曲同工可

尺幅窗

”“

无心画

使窗前

门外都有植物成景

李渔曾说以和替代屏条

立轴

这种画意在苏州园林中比比皆

[10]

网师园殿春簃

洞窗后芭蕉一丛

如镶嵌在空窗中之芭蕉图

妙不可言

3.3

突出地域性

(1982)

可知

江苏植物志

苏州古典园林乡土植物有

191

隶属

47

119

82.7%;

外来植物

40

隶属

26

31

17.3%;

乡土与外来品种比为

4.8∶1,

乡土植物占绝对优势

植物选用突出地域性原则

乡土树种占绝对优势

注重民族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

造景时

不仅成本低廉

效果佳

还能营造出具有较强适

应性

兼具浓厚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这正是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师法自然

追求

天人合一

境界的体

积水亘其中

拙政园原本的低平之地

荷风四面亭位于湖中

四面荷花三面柳

是典型的水乡地域性范

续说园

陈从周讲到

芭蕉分翠

忌风碎叶

宜栽墙根屋角

也是地域性植物造景的原则

3.4

按植物自然习性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是生态的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造园学家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本源

从诗人描绘的意境中

体会真意

从画家的笔触间领悟真谛

从而构建人与自然

[11]

环境相和谐的园林

造景并非简单的耕种作业

而是

按植物的形

姿

香等特点构图

将植物的自然习性

[12]

本于自然

与环境有机构景

3)

高于自然

主要是根据地形

阴阳和干湿情况

植物造景时

地适树

优良种植

十分重视对观花

观果

观叶

荫木

草本与水生植物的搭配种植

适时地处理好常绿

与落叶

乔灌草的搭配

使园林植物轮廓跌宕

层次多变

3

网师园植物与周围环境相融构景

。《

花镜

明暗相宜

虚实相济

一年四季

日日可看花

[13]

:“

花之喜阳者

云引东旭而纳西晖

花之喜阴者

植北苑而领南熏

3.5

呈现季相变化之美

。《

说园

》:“

小园

利用植物季相变化

在时间和空间上丰富园林的季候感

渲染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中道

树宜多落叶

以疏植之

取其空透

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

则旷处有物

此为以疏救塞

以密补旷之法

落叶树

146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景园林

常绿树能守岁寒

”,

有朝夕黄昏谈的就是呈现季相变化的造景原则

植物景观有气候变化之因

能见四季

之异

有风霜雨雪之别

还有四季季节之殊和花草枯荣之变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善于呈现季相变化之美的

原则

3.5.1

突出四季景致

美妙变幻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季相造景

体现在植物景致四季

转换上

植物四季变化

四季有景

苏州古典园林多用

白粉墙

小青瓦

棕褐色的木结构建筑反衬植物的苍

翠中的姹紫嫣红

利用花开花谢

叶生叶落

颜色变换

来表现一年四季更替

春至

繁英灿然

如入桃源

万物

葱翠

无处不香

入夏

亩池荷花

荡漾绿波翠盖间

落日

朝霞

甚为可爱

秋月皎洁

叶如春花

丛桂飘香

芬芳袭

多姿多彩叶飞舞

4

为拙政园灿烂秋景之一角

日将尽

蜡梅闪耀登场

寒冬木枯日光足

常绿景观

保持了园林四时的胜景

即便是隆冬腊月

也不觉凄凉

3.5.2

景点设置

按四季轮回有序展开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根据四季景观的轮回

在设

4

拙政园灿烂秋景之一角

[14]

置顺序上也下足了功夫

拙政园中部环水建筑有绣绮亭

荷风四面亭

待霜亭

雪香云蔚亭

这些景点就是按四

季轮回有序展开的范例

绣绮亭为牡丹亭

牡丹盛开

春景灿烂

天泉亭侧的紫薇和池中的荷花

构成了赏心悦

目的夏景

站在荷风四面亭

荷香四面来

待霜亭的橘树

园中的桂花

秋菊

池中的睡莲

构成了秀逸温婉的秋

[15]

雪香云蔚亭侧的梅花

娇艳而放

傲然地戏耍着寂寥的冬景

春水之绿

,,

除拙政园外

其他园林中也有类似的设置

如夏水之阴

秋水之静

冬水之寒

与四季植物

夕光影

营造出了不同季节

不同时间的风景

将园林三维空间扩展至四维时空结构

4

结论

无林不成园林景观

苏州植物造景是园林造景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造景和突出景观主题上

对园林整体

景观有着画龙点睛之效

分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和原则

旨在更好地挖掘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的规律和精髓

让现代园林建设的工作者们加大对此的关注和探讨

在实践时加以借鉴和应用

以更好地传承

苏州古典园林之造园精华

建设新时代更美

更有文化内涵的景致

参考文献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9:44-46.

[1]

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

[M]

[2]

卢惠英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探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3):199.

J].

南方农业

园林花卉版

,2009,3(2):70-72.[3]

曾翔春

秦华

朱玲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4]

苏雪痕

植物造景

[5]

杜贞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和继承发展

[J].

绿色科技

,2011(12):44.

[6]

魏绪英

苏杭园林植物配置特色比较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6):2465-2466.

C]//

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166-167.

[7]

张雷

中国植物文化初探

[8]

计成

).

园冶

[M].

胡天寿

,2012.

译注

台北

信实文化行销有限公司

[9]

史会全

苏州园林花木赏析

[J].

青年文学家

,2011(7)

:104.

[10]

苏州民族建筑学会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1]

王乾宏

浅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3):211.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12]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13]

陈溟子

).

花镜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62.

[14]

陈从周

说园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4.

[15]

匡振鶠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张慰人

贺凤春

苏州园林

责任编辑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年第

28

卷第

6

吴祝华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