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发(作者:)

短视频发展环境下《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

内容改革

作者:白丽娜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3期

摘 要:短剧,通常具有新颖的故事、激烈的矛盾冲突、耐人寻味的悬念设置,能在短时

间内爆点频出,吸引观众。基于以上特点,短剧训练与《微电影创作》课程提高学生剧作能力

的教学目标一致,能有效提高学生文本故事的创作能力,可成为《微电影创作》课程中的教学

内容和实验项目。下文,笔者将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短视频;《微电影创作》;教学内容;改革

一、引言

当下,宽带网络、无线应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移动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影视

行业不断升级为网络影视产业。在此背景之下,网络大电影、微电影、网剧等新的呈现方式应

运而生,不断催生着浅阅读、碎片化、交互式生活。各类智能剪辑软件的开发、视频社交平台

的发展壮大,打破了传统影视行业精英艺术的垄断地位,营造出一片大众狂欢、虚拟社交的乐

土。在这一情形下,短视频乘势而上、乘风破浪,迅速成为网络影视行业的一匹黑马,以“微

时长制作、微周期摄制、微规模投资、微平台播出”为主要特征的微电影和以抖音、快手等新

型社交平台为媒介,以大众参与、即时发布为传播样式的网络短视频,已进入大众生活,广为

传播。

二、短视频发展背景下《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内容思考

2010年,微电影《一触即发》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段、明星阵容和强大的制作团队,突显

出了“瞩目风范、震撼表现”的品牌精髓。同年的《老男孩》用更加饱满朴素的故事情节掀起一

场青春怀旧的热潮。这两部微电影“道不同,也相谋”,推动了国内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纵观

微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自微电影诞生之初,便与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触即

发》为凯迪拉克汽车品牌进行营销,《老男孩》嵌入了科鲁兹的汽车宣传。用微电影的手段进

行软性营销,用一个为品牌量身定制的故事,深入地表现企业精神与文化,进而增强消费者对

产品的高度认同和无限忠诚,这种微电影广告的形式,很快受到品牌方和广告主的青睐,为微

电影赢得了发展空间,时至今日仍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剧情类、实验类微电影的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了短视频行业的冲击。剧情类微电影多

是影视爱好者、学院派学生等参与制作,以表达自我、反映现实、先锋实验为主要内容,草根

参与、雅俗共享,让阳春白雪的电影艺术成为大众表达的形式。“土豆”认为,“人人都是生活

的导演”,相信每个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这一平台能帮助年轻人创造出更好的影像

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和对时代的看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微电影来

展现个性,表达自我。显然,微电影不应仅仅成为广告的附庸,微电影作为“网络电影”细分市

场后的产物,原本就应具有关注社会的价值和促进思考的力量。因此,在《微电影创作》教学

过程中,微电影广告和剧情类微电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微电影广告尝试进行微电影营销

训练,剧情类微电影通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思路,让学生在“微”的体量之下,完成一次

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训练,旨在通过不同的剧组分工,让其完整体会从策划拍摄到制作完成的过

程,让其在实践中感知电影创作,明确不同环节、不同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实

践技能和审美能力。严格来讲,《微电影创作》课程对剧情类微电影的训练,是一次综合性的

练兵,是一次学院派式的尝试,是在考虑学生拍摄大电影现实条件困境下的选择,但并未放弃

对电影质感、艺术标准的要求。

随着短视频的迅猛发展,视频行业内逐渐崛起了UGC(用户原创内容)的作者,微博、

秒拍、腾讯微视、快手、今日头条等纷纷入局。国内出现了以社交娱乐和内容聚合为主的短视

频生态。一些主流媒体也加入到短视频行业,提供优质内容、专业生产内容、PGC(专家生产

内容),视角也更加丰富,提供具有文化品位的高品质短视频,UGC内容开始向专业化、规

模化发展。不少媒体既能做平台,又能做内容,有的甚至有数量众多的拍客遍布全球,源源不

断的提供专业内容。在这些短视频中,美食、城市、美妆、时政、娱乐等不同类型的内容应有

尽有。其中,短剧、微剧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竞争新风口,是吸粉最快的一种形式,快手就专门

设立了小剧场。这类视频,一般30秒到1分钟或3到5分钟为一集,有的每集之间各自独

立,剧情上毫无联系,有的每集剧情上紧密联系,成为系列连续短剧。类型上悬疑、恐怖、古

装、家庭伦理、侦探、爱情等应有尽有,内容上每集之内必有爆点,有的甚至有多个爆点。这

类视频短剧,本质上仍是网络短剧,只是以竖屏形式出现,能训练学生的剧作能力和不同风格

影像作品的类型制作能力,可成为微电影创作中又一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

三、短视频(短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短剧以剧情取胜,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层出不穷的反转冲突,叙事动力持续,尤其是系

列连续短剧给用户提供了持续消费短视频的可能。其剧情紧凑、节奏明快的特征,更易于让观

众沉浸其中。特别是在当下短视频无论在内容(如歌唱、吃播、段子、美妆等)还是形式(如

热门BGM、智能特效等)上的竞争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具有持续关注度、具有原创生命力

的短剧将成为未来短视频行业的竞争热土。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短视频,短剧具有一定门槛,除

了对剧情内容和节奏的要求,对服化道和场地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传统的影视手段介入。

事实上,当下短剧的制作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制作精良、故事出彩之作。但不可否认

的是,当下的短剧也存在如下问题:从内容上而言,由于过分强调反转、爆点,剧情雷同、风

格相似的作品越来越多,剧作套路越来越明显,爆款短剧的推出也越来越依赖于原创故事的魅

力。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专业影视资源势必会向视频短剧方向倾斜。

这时,微电影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把《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市场环境进行适当

改革,在课程中加入相关短剧的训练。一方面,这是因为短剧同样需要重视剧本的质量和精良

的制作,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另一方面,无论是微电影还是短剧,都是“后影视艺术时代”

的产物,都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都要依托一定的视频播放平

台,二者从广义上都可归为网络短剧。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对二者进行细分,明确每

个项目的教学重点。微电影广告、剧情类微电影、短剧是本课程相对重要的三个项目,剧情类

微电影和视频短剧虽然都要讲故事,都重视情节的构建,但是二者的训练方向却有所不同。

短片一词,最早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产生,是世界电影史的开端。因此这里的短片一

般是相对于长片而言的,是从艺术标准的角度进行考量的。笔者所谈到的微电影和短视频,则

更强调它们的网络性,传播内容的大众性、社会性及传播的互动性。短视频中的短剧和微电影

最大的区别在于,剧本越来越精简,短视频可看作是比微电影更“微”的形式(不能仅从时长考

量),是具有广泛参与性和社交属性的能更快传播的形态;短剧要把浓缩的精华在短时内高效

传达,因此要求剧情设计紧凑,节奏通常较快,单刀直入、高潮迭起、爆点频出。这种剧作思

路更关照受众的互动感,与剧情类微电影强调的叙述感不同。短视频行业未来竞争的关键是拥

有差异化、高质量、高产量的内容生态,在短视频平台打造短剧,就要摆脱剧作套路,制作优

质内容,打造口碑和品牌。

在课程教学中,加入短视频(重点是短剧)的教学内容,第一,要厘清短片、微电影、短

视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到“短片”的特质,训练学生的短片思维。第二,要明确微电影和短

视频(重点指短剧)在剧本创作中的差异,积累短剧的剧作经验。例如,短剧的内容比较跳

跃,与传统故事的沉浸式体验不同,在创作中应有所侧重。第三,要体会手机竖屏拍摄的技法

要求,积累竖屏拍摄的经验。第四,要让学生明确短视频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就目前的短视

频行业来说,盈利模式仍然是比较传统的,会员付费、粉丝经济(打赏等)、广告(贴片广

告、植入广告)等。让用户为短视频内容付费,是短视频行业理想的发展策略,但要满足用户

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短视频数据库。目前来看,短视频数据库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深耕垂直内

容,细分市场,这也是当下众多平台为生产内容而投入巨资的重要原因。

长远看来,优质的短视频創意要新颖,情节要独特,制作也势必越来越精良。目前来看,

爆款短剧实际并不多,打造短剧头部账号,创作不同类型的短剧,打造原创IP仍然需要苦心

孤诣,不盲目从众。微电影本身就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普及,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内容也应结合具体的媒体环境发展而进行相应调整。

作者简介:白丽娜(1988—),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影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