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

江东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4页,有四大题,23小题。

2.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应用

(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 ▲ 化,草木méng ▲ 发,各

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

..

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

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①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②用一个同义词替换句中加点的“次第”这个词语。(2分)__ ▲

③解释加点词语“销声匿迹”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信客教地理 ▲ ,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

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 ▲ 。他眼界开

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 ▲ 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就

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1)从容不迫 (2)绘声绘色 (3)难能可贵

A.(2)(3)(1) B.(2)(1)(3) C.(3)(2)(1 ) D.(3)(1)

(2)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

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放射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

人!”

①句中“□”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 ▲___。(1分)

②画横线的“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放射过炸弹吗”一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4.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共6分)

①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桃花源记》中写出“村里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

③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积累的古诗词中,请写出一联描写冬景的句子:___ __▲_____,______▲ _。

⑤从积累的古诗词中,请写出一联抒发志向的句子:___ __▲_____,______▲ _。

5.名著阅读。(4分)

①下列不是出自鲁迅《朝花夕拾》文集的文章是【 ▲ 】(2分)

A.《风筝》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阿长与<山海经>》 D.《五猖会》

②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它属于回忆性散文集。 B.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风俗和社会情状。

C.这本文集专为少年儿童而写。 D.文中有许多鲁迅卓异的见解。

6.综合性学习。(5分)

如今,你会发现周围许多同学都拥有手机。现在的手机不仅功能多样,用途广泛,

而且作用也很大,可以说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手机也是一把“双刃

剑”,有些同学总是拿着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甚至上网,从而影响了学习。

为此班级将组织一次“话说手机”的班队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班级要举行一次“学生拥有手机利弊谈”的辩论赛,请选择其中一方(正方:学生拥

有手机利大于弊;反方:学生拥有手机弊大于利),谈谈你的理由。(至少写出2条)

(3分)

②2011兔年春节快来临了,请拟写一条手机短信,送给父母或老师。(2分)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完成7至14题。

(一)

(12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

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

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

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

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

..

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

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

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苏州园林》)

7.请用“/”为第一段文字内的10句话,划分出三个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8.请用简洁的语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②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

9.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及树木的栽种、修剪都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3分)

10.下面文字描写的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假山,试与苏州园林比较,看看它们的设计有

何共同之处?(3分)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

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

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

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二)你的眼睛里有我

(12分) 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

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院子里不是种着芒草吗?对,芦苇跟芒草长得

很像。”

“女蜗就在石锅里头煮那五色石,用芦苇烧火。火很烫,五色石就被煮成石浆了。

石浆呀?就和稀饭一样,对,和麦片粥一样,黏黏糊糊的……”

一个白雾蒙蒙的下午,母子面对面坐着。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你记不记得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安安沉吟了一下,说:“下雨,共工。”

“对了,水神共工和火神打架,那火神的名字妈妈忘了——”

“祝融啦!妈妈笨。”

“好,祝融,打架的时候把天戳了一个大洞,所以大水就从天上冲下来,把稻田冲坏了

——稻田呀?

“草原那边有麦田对不对?稻田跟麦田很像,可是稻田里面灌了很多水——不是不是,

不是共工灌的,是农夫灌的。那稻田哪,好香,风吹过的时候,像一阵绿色的波浪,推过来

淡淡的清香……”

妈妈想起赤脚踩在田埂上那种湿润柔软的感觉,想起在月光下俯视稻浪起伏的心情。她

曾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一个不知名的旅店中投宿。清晨,一股冷冽的清香流入窗隙,

流入她的眼眉鼻息,她顺着香气醒过来,寻找清香来处,原来是窗外弥漫无边的稻田,半睡

半醒地笼在白雾里……

“我讲到哪里了?哦,女娲看到人受苦,心里很疼,想救他们,所以去补天。可是安安,

你记得人是谁做的吗?”

安安不回答,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有一天飘到一个湖边,看见清水中映着自己的影子:长长黑亮的头发,润黄的皮

肤,好看极了。她想,这美丽的地上没有像她一样的东西,太可惜了。

“所以嘛,她就坐在湖边,抓了把黏土,照着湖里头自己那个样子,开始捏起来。”

“哎,安安,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在听呀?不听我不讲了?!”

安安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捏出了一个泥娃娃,然后,她对准了泥娃娃的鼻眼,这么轻轻地、长长地、温柔

地,吹一口气,那泥娃娃,不得了,就动起来了。跳进女娲怀里,张开手臂紧紧抱着她的脖

子,大叫‘妈妈!妈妈!’女娲看见那泥娃娃长得就和湖中自己的影子一模一样。”

“安安,你到底在看什么?”

小男孩圆睁着眼,一眨也不眨,伸手就来摸妈妈的眼珠,妈妈闪开了。

“你在干什么,宝宝?”

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

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

她对着孩子的眼瞳说:

“女娲欢欢喜喜地给泥娃娃取了个名字,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做‘人’。”

(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回答。(2分)

1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

(2)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

13.你对文章题目“你的眼睛里有我”是怎样理解的?联系全文简要回答。(3分)

14.母亲用爱滋润着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的差异,母

亲形象也不尽相同。请选取我们学过的课文(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形

象,与上文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不超过60字)。(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完成15至22题。

(一)黄鹤楼

(2分)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颌联诗人用“黄鹤”借代首联的_____▲____。尾联“愁”字凝聚了诗人_____▲_____

的情感。(2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

(8分)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处处志之 大道之行也

..

B.相与步于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日期和原因。 B.第②句表明作者与张怀民是好朋友。

C.第③句写照了承天寺澄澈清幽的环境。 D.第⑤⑥⑦句流露了遭贬后复杂的心境。

(三)

(8分)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

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

“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节选自《后汉书·范

式》)

【注释】①白:告诉。②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20.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①乃共克期日【 ▲ 】(1分)

A.约定 B.战胜 C.克制 D.能够

②尔何敢信之审邪【 ▲ 】(1分)

A.详细 B.确实 C.清楚 D.审察

2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假如是这样,我应当为你准备好酒。 B.你这样的话,我应当为你们准备好酒。

C.你这样的话,我应当为你准备好酒。 D.如果是这样,我应当为你们准备好酒。

22.“范式”是个怎样的人?从“元伯”那里你可以学到什么?(4分)

四、作文

(3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请以《站在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也可以抒发感情。③不

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