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
江东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4页,有四大题,23小题。
2.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应用
(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 ▲ 化,草木méng ▲ 发,各
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
..
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
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①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②用一个同义词替换句中加点的“次第”这个词语。(2分)__ ▲
③解释加点词语“销声匿迹”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信客教地理 ▲ ,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
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 ▲ 。他眼界开
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 ▲ 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就
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1)从容不迫 (2)绘声绘色 (3)难能可贵
A.(2)(3)(1) B.(2)(1)(3) C.(3)(2)(1 ) D.(3)(1)
(2)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
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放射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
人!”
①句中“□”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 ▲___。(1分)
②画横线的“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放射过炸弹吗”一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4.古诗文填空。(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共6分)
①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桃花源记》中写出“村里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
③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积累的古诗词中,请写出一联描写冬景的句子:___ __▲_____,______▲ _。
⑤从积累的古诗词中,请写出一联抒发志向的句子:___ __▲_____,______▲ _。
5.名著阅读。(4分)
①下列不是出自鲁迅《朝花夕拾》文集的文章是【 ▲ 】(2分)
A.《风筝》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阿长与<山海经>》 D.《五猖会》
②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它属于回忆性散文集。 B.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风俗和社会情状。
C.这本文集专为少年儿童而写。 D.文中有许多鲁迅卓异的见解。
6.综合性学习。(5分)
如今,你会发现周围许多同学都拥有手机。现在的手机不仅功能多样,用途广泛,
而且作用也很大,可以说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手机也是一把“双刃
剑”,有些同学总是拿着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甚至上网,从而影响了学习。
为此班级将组织一次“话说手机”的班队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班级要举行一次“学生拥有手机利弊谈”的辩论赛,请选择其中一方(正方:学生拥
有手机利大于弊;反方:学生拥有手机弊大于利),谈谈你的理由。(至少写出2条)
(3分)
②2011兔年春节快来临了,请拟写一条手机短信,送给父母或老师。(2分)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完成7至14题。
(一)
(12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
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
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
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
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
..
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
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
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苏州园林》)
7.请用“/”为第一段文字内的10句话,划分出三个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8.请用简洁的语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②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
9.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及树木的栽种、修剪都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3分)
10.下面文字描写的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假山,试与苏州园林比较,看看它们的设计有
何共同之处?(3分)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
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
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
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二)你的眼睛里有我
(12分) 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
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院子里不是种着芒草吗?对,芦苇跟芒草长得
很像。”
“女蜗就在石锅里头煮那五色石,用芦苇烧火。火很烫,五色石就被煮成石浆了。
石浆呀?就和稀饭一样,对,和麦片粥一样,黏黏糊糊的……”
一个白雾蒙蒙的下午,母子面对面坐着。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你记不记得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安安沉吟了一下,说:“下雨,共工。”
“对了,水神共工和火神打架,那火神的名字妈妈忘了——”
“祝融啦!妈妈笨。”
“好,祝融,打架的时候把天戳了一个大洞,所以大水就从天上冲下来,把稻田冲坏了
——稻田呀?
“草原那边有麦田对不对?稻田跟麦田很像,可是稻田里面灌了很多水——不是不是,
不是共工灌的,是农夫灌的。那稻田哪,好香,风吹过的时候,像一阵绿色的波浪,推过来
淡淡的清香……”
妈妈想起赤脚踩在田埂上那种湿润柔软的感觉,想起在月光下俯视稻浪起伏的心情。她
曾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一个不知名的旅店中投宿。清晨,一股冷冽的清香流入窗隙,
流入她的眼眉鼻息,她顺着香气醒过来,寻找清香来处,原来是窗外弥漫无边的稻田,半睡
半醒地笼在白雾里……
“我讲到哪里了?哦,女娲看到人受苦,心里很疼,想救他们,所以去补天。可是安安,
你记得人是谁做的吗?”
安安不回答,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有一天飘到一个湖边,看见清水中映着自己的影子:长长黑亮的头发,润黄的皮
肤,好看极了。她想,这美丽的地上没有像她一样的东西,太可惜了。
“所以嘛,她就坐在湖边,抓了把黏土,照着湖里头自己那个样子,开始捏起来。”
“哎,安安,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在听呀?不听我不讲了?!”
安安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捏出了一个泥娃娃,然后,她对准了泥娃娃的鼻眼,这么轻轻地、长长地、温柔
地,吹一口气,那泥娃娃,不得了,就动起来了。跳进女娲怀里,张开手臂紧紧抱着她的脖
子,大叫‘妈妈!妈妈!’女娲看见那泥娃娃长得就和湖中自己的影子一模一样。”
“安安,你到底在看什么?”
小男孩圆睁着眼,一眨也不眨,伸手就来摸妈妈的眼珠,妈妈闪开了。
“你在干什么,宝宝?”
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
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
她对着孩子的眼瞳说:
“女娲欢欢喜喜地给泥娃娃取了个名字,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做‘人’。”
(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回答。(2分)
1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
(2)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
13.你对文章题目“你的眼睛里有我”是怎样理解的?联系全文简要回答。(3分)
14.母亲用爱滋润着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的差异,母
亲形象也不尽相同。请选取我们学过的课文(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形
象,与上文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不超过60字)。(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完成15至22题。
(一)黄鹤楼
(2分)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颌联诗人用“黄鹤”借代首联的_____▲____。尾联“愁”字凝聚了诗人_____▲_____
的情感。(2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
(8分)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处处志之 大道之行也
..
B.相与步于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日期和原因。 B.第②句表明作者与张怀民是好朋友。
C.第③句写照了承天寺澄澈清幽的环境。 D.第⑤⑥⑦句流露了遭贬后复杂的心境。
(三)
(8分)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
①
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②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
“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节选自《后汉书·范
式》)
【注释】①白:告诉。②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20.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①乃共克期日【 ▲ 】(1分)
.
A.约定 B.战胜 C.克制 D.能够
②尔何敢信之审邪【 ▲ 】(1分)
.
A.详细 B.确实 C.清楚 D.审察
2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假如是这样,我应当为你准备好酒。 B.你这样的话,我应当为你们准备好酒。
C.你这样的话,我应当为你准备好酒。 D.如果是这样,我应当为你们准备好酒。
22.“范式”是个怎样的人?从“元伯”那里你可以学到什么?(4分)
四、作文
(30分)
23.请按要求作文。
请以《站在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也可以抒发感情。③不
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