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

材料力学笔记

一、截面对形心轴的轴惯性矩

矩形、实心圆、空心圆、薄壁圆截面的轴惯性矩分别为

Ix=Iy=bh

³/12

(B.3-4)

(B.3-5)

Ix=Iy=πR

0

³t (B.3-6)

式中,d—实心圆直径和空心圆内径,D—空心圆外径,R

0

—薄壁圆平均半径。t—薄

壁圆壁厚。

惯性矩I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mm

4

),恒为正。

二、截面抗弯刚度EI

z

和抗弯截面模量Wz

(a)

上式代表距中性层为y处的任一纵向“纤维”的正应变,式中的ρ对同一横截面来说是个常

数, 所以正应变ε与y成正比(上缩下伸),与z无关。式(a)即为横截面保持平面,只

绕中性轴旋转的数学表达式,通常称为几何方面的关系式。

(b)

式(b)表示横截面上正应力沿梁高度的变化

规律,即物理方面的关系式。由于式中ρ对

同一横截面来说是个常数,均匀材料的弹性

模量E也是常数,所以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

正应力与y成正比(上压下拉) 。显然中性

轴上的正应力为零,而距中性轴愈远,正应

力愈大,最大正应力σ

max

图7.2-4 弯曲正应力分布

发生在距中性轴最

远的上下边缘(图7.2-4)。

微内力对中性轴z之矩组成弯矩M,即

(e)

代入式(b),并将常数从积分号中提出,得

,称为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它只取决于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其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 此值很容易通过积分求出 。于是得出

(7.2-1)

上式确定了曲率的大小。式中EI

z

称为截面抗弯刚度(stiffness in bending)。到此为止,

式(a)中的y和ρ已经确定。联合式(b)及式(7.2-1),得出

(7.2-2)

上式即为对称弯曲正应力公式。当y=y

max

时,得出最大正应力公式,即

(7.2-3)

式中

次方。

表7.2-I列出了简单截面的I

z

和Wz计算公式。表中=d/D,R

0

为薄壁圆平均半径。

表7.2-1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section modulus in bending),其量纲是长度的三

矩形

I

z

W

z

实心圆

空心圆

薄壁圆

三、平行轴间惯性矩的移轴公式

图B.3-3

如图B.3-3所示,设y

0

、z

0

为截面的一对形心轴,如果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

截面对任一平行于它的轴y和z的惯性矩为:

和,则

(B.3-7)

上式称为惯性轴的移轴公式或称平行轴定理(Parallel axis theorem)。式中A

为截面面积,a和b分别为坐标轴y

0

和y以及z

0

和z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为组合截面,则上式表示为

(B.3-8)

读者自行计算下图各截面对z轴的静矩和惯性矩:

图B.3-4

四、极惯性矩

1. 定义

任意形状的截面如图所示,设其面积为A,在矢径为

处取一微面积dA,定义截面对原点O的极惯性矩为

图B.2-1

2. 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B.2-1)

极惯性矩的量纲为长度的4次方(mm

4

),它恒为正。

图示圆截面,取微面积为一薄壁环,即

B.2-2),

(图

读者自行证明实心圆、空心圆和薄壁圆截面(图B.2-3)的极惯

性矩分别为:

图B.2-2

(B.2-2)

(B.2-3)

(B.2-4)

式中

,d—空心圆内径,D—空心圆外径,R

0

—薄壁圆平均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