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第42卷第4期2011年11月 

Vo1.42 No.4 Nov.,201 1 

委亲通窳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浙江省1949~2010年蚕品种推广情况与分析 

冯家新 

(浙江大学特种经济动物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依据浙江省农业厅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了浙江省1949~2010年间原种品种、一代杂交种组合的推广情况。累计 

总共推广原种品种90个,其中春用品种39个,夏秋用品种51个;一代杂交组合53对,其中春用品种21对,夏秋用品 

种32对。以及当家品种的制种比例及主要品种的推广量。 

关键词:蚕品种;推广;分析 

中图分类号:SS8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40691201 1104--001~04 

Outline and Analysis of Silkworm Varieties Application during 

1949-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FENG Jia-xin 

(Department ofSericulture,A quaculture&Api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29,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provided by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Zhejiang Province,the 

application of parental eggs varieties and F1 hybrid varieties during 1949-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Add up to 90 parent eggs varieties including 39 for spring rearing and 5 1 for summer and autumn 

rearing,53 F1 hybrid varieties including 2 1 orf spring rearing and 32 orf summer and autumn rearing.And the 

raising proportion of leading varie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the main varieties were also indicated. 

Keywords:silkworm varieties;application;analysis 

优良蚕品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 

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新中国建立以来, 

1浙江省1949~2010年推广的蚕品种 

1.1浙江省1949 2010年在生产上所推广的原种 

浙江省1 949~20 1 0年在生产上所推广的原种,见 

表1。 

浙江省推广蚕品种有很大发展。2O世纪50年代华8× 

瀛翰(春用)、华10×瀛文(夏秋用)品种被60年代华9 

×瀛翰、苏17×苏16(春用)、306×华10(夏秋用)品种 

所代替;7O年代华合×东肥(春用)、东34×603、东34 

×苏12(夏秋用)品种又被8O年代杭7×杭8、菁松×皓 

月(春用)、浙农1号×苏12(夏秋用)品种所代替;90年 

代推广菁松×皓月、浙蕾×春晓(春用)、芳山x星・ 

明、薪杭X科明(夏秋用)品种,及21世纪10年代菁松 

×皓月(春用)、秋丰×白玉(夏秋用)品种又成为浙江 

1.2浙江省1949 2010年在生产上推广的一代杂交种 

浙江省1949~2010年在生产上推广的一代杂交 

种,见表2。 

1-3浙江省1949 2010年推广的原种和杂交组合数 

及当家蚕品种制种量的比例 

根据表1、表2整理出浙江省1949~2010年原种和 

省的当家蚕品种。十分明显,除菁松×皓月连续推广 

30年外,几乎每隔1O年,当家蚕品种更换一次。 

回顾过去,各个时期的蚕品种对当时蚕茧生产来 

杂交组合数及当家蚕品种制种量的比例,见表3。 

从表1~表3可见,①浙江省1949 2010年在生产 

上大量推广的原种品种(除去重复)共9O个,其中春 

用品种39个(中系品种2o+,日系品种l9个),夏秋用 

品种51个(中系品种28个,日系品种23个)。再从品种 

说,无论是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都起到积极作用,为 

浙江省稳定蚕茧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作出重大贡献。 

2・ 蚕桑通报2011年第42卷第4期 

表2浙江省1949~2010年在生产上所推广的一代杂交种 

Table 2.Fl Fybrid Eggs of Silkworm Popularization during 1949 ̄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冯家新:浙江省1949~2010年蚕品种推广情况与分析 ・ 3 ・ 

表3浙江省1949~2010年各年代推广的原种和杂交组合数及当家蚕品种制种量的比例 

Table 3 Proportion between Stocks and Hybrids Popularized and Silkworm Varieties Output during 1949-2010 in Zhejiang Province 

的来源看,国外引进种29个,浙江地方种2个,国内育 

表4浙江省1960~2010年主要推广蚕品种累计发种量 

成种51个。②浙江省1949~2010年在生产上大量(1万 

Table 4 Total Silkworm Varieties Amount Popularized 

during 1960--2010 in Zh ̄iang Province 

张以上)推广的一代杂交组合(除去重复)共53对,其 

中春用品种21对,夏秋用品种32对。③从蚕品种的演 

变来看,浙江省20世纪50年代无论春用或夏秋用推 

广品种(除兰5品种为浙江省地方品种外)均是国外 

引进种;60年代春用品种仍然是国外引进种,夏秋用 

品种因国内育种有新的突破,开始大量推广国内育 

成种 ̄H306品种;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采用国内育 

成种的比例逐渐增加。至9O年代所推广的蚕品种几 

乎或全部采用国内育成种。进入21世纪O0年代,经l生 

别控制基因的转育改良的研究,在生产上推广实用 

的专养雄蚕品种,如秋丰X平28、秋华×平30等。④ 

列举了浙江省1949~2010年各年代当家春用、夏秋用 

注:发种量按浙Lr-省蚕种出库数计算。 

代杂交种组合各1 2对。 以上名列第2,其他依次为306 X华1O、芳山X星・明、 

2浙江省196 O1o年主要推广蚕品种的发种量 

丰1 X 54A、薪杭X科明、薪杭X白云、东34 X苏12、 

东34 X 603。③40年来,春用品种比较集中,主要有4 

根据统计分析,浙江省1 960~20 1 0年主要推广蚕 对,而夏秋用品种则比较分散,有9对。 

品种的发种量,排列名次及起讫年份,见表4。 

从表4可见,①菁松X皓月累计发种量达1500 

3小结与讨论 

万张以上,在春用品种推广上名列首位,其他依次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浙江省1949~2010年间共推 

华合×东肥、浙蕾X春晓、杭7×杭8。②秋丰×白 

广原种品种9o4",一代杂交种组合53对。4对主推春 

玉累计发种量达1400万张以上,在夏秋用品种推广 

用品种中,菁松X皓月累计(1982~2010年)发种量 

上名列第1,浙农l号X苏12累计发种量在1200万张 

(下接第18页) 

18・ 

表4参试菌株子实体产量的比较 

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output of strains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 

蚕桑通报201 1年第42卷第4期 

培养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9i。 

通过PDA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在桑枝培养 

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3个方面的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 

参试菌株 

新科 

916 

塑 

52.2 

63.2 

47.3 

52.7 

46.3 

62.6 

48.6 

59.5 

BC 

A 

b 

a 

发现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影响较大, 

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决的是916、神农7号;在桑 

枝屑培养基上则是黑木耳916最决,神农7号次之; 

神农7号 62.6 53.4 52.6 56.2 A a 

黑威11 

黑威29 

9809 

51.3 

59.2 

60.6 

45.8 

51.5 

53.5 

46.0 

53.1 

51.8 

47.7 

54.6 

55.3 

C 

AB 

AB 

b 

a 

a 

在桑枝培养基质黑木耳9 1 6的单包干耳产量最高,神 

农7号次之,但新科菌株的耳片质量最好,耳片厚大, 

色黑,根小,商品性佳,很受市场欢迎,综合来看,在湖 

州地区还是使用黑木耳916、神农7号、新科菌株为佳。 

参考文献 

[1]刘金柱,李桂荣.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叨.北京农业, 

20070):24 ̄25. 

[2]殷洪云.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技术[J].中国蚕业,2006(4): 

92-93. 

的产量要高24.74%;神农7号菌株的产量次之,分别 

为56.2g,比黑威1 1菌株的产量要高17.82%,在0.01 

与0.05水平上差异达到显著;新科、黑威1 1菌株两 

个菌株的产量均低于50g,与916、神农7号等菌株 

在O.01与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湖州地区是蚕桑的主产区,桑园总面积在1.33 

[3]钮信晓.桑枝木屑栽培黑木耳叨.河南农业,20030):16 ̄1 8. 

f4]李宏伟.黑木耳优良菌株的筛选与代用料栽培关键技术的 

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2004. 

万hmz左右,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约有8万多t,一 

直以来,桑树栽培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桑叶进行养蚕, 

而作为蚕桑业的主要副产品——桑枝条一般都被作 

为薪材焚烧或直接废弃在田间,造成很大的资源浪 

费和环境污染阿。 

【5]岳有生,陆镜清.黑木耳利用桑枝屑袋料优质高产栽培技 

术口1.现代农业科技,20100):147~148. 

[6]管小康,韩强,钱永华.桑枝屑塑料袋栽培黑木耳试验初 

报 .北方蚕业,1987(01):36~37. 

[7]管小康,张烈,韩强,桑枝屑袋栽黑木耳试验叨.食用菌, 

1989(04):21-22. 

[8]陈凤泉,何旭东,何军.桑枝综合利用试验 报)叨.四川蚕 

黑木耳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自然分布在 

2O多个省市。由于桑枝不含有对黑木耳等食用菌生 

长发育有害的油脂、松脂、精油、苦味、臭味及其它异 

味,而富含黑木耳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因此产出的 

黑木耳口感好,质量上乘,且出菇快产量高,有其它 

业.1987(03):16—17. 

【9]刘刚.桑枝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们.湖北农业科 

学。2008(8):22 24. 

(上接第3页) 

1500万张以上,名列首位;9对主推夏秋用品种中,秋 

丰×白玉累计(1986~2010年)发种量1400万张以上, 

人们对舒适劳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育成强健、好养、适 

合粗放饲养的蚕品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广的主 

要方向。同时,为提高蚕种繁育效率、限性品种、性别 

控制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也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蚕桑生产统计资料 

汇编.第1辑(1985)、第2辑(1986)、第3辑(1991)、第4 ̄(1997)、 

第5辑(2003). 

『21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桑茶果生产工作年 

报(1991~2010). 

『引冯家新编著.浙江蚕品种 .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3. 

『41冯家新著.蚕种研究文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5]蒋猷龙主编.浙江省蚕桑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名列第l,浙农l号×苏l2累计(1975~1993年)发种量 

1200 ̄i"张以上,名列第2。优良蚕品种的推广,为增加 

蚕茧产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 

优良品种的推广,必须考虑因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 

当地季节生产,以及先试养后推广的原则。在同一省 

区,在生产上要注意品种的搭配,既不能单一品种,又 

不能品种过多,要加大对当家蚕品种推广的力度。在 

育成蚕品种目标上,历来存在强健与优质之间矛盾的 

争论,一般认为强健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优质,二者 

需要妥然解决。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