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独立学会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 等
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感
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过程与方法: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理
解课文内容。用创设情境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
围绕一种听到的声音写几句话。
课前活动:1、经典背诵积累。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声音请同学们回答听到怎样的声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
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声中,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
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一一大自然的声音
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并出
示提示图标。
同学们朗读,找出关键句子,回答问题。
师:通过抓主文章的关键句子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概括文章好方法。
师:这些句子都是围绕课文哪句话来写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老师出示思维导图,点拨运用思维导图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理出文章的结构。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课文里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我们先去拜访一下,这位音乐家吧!
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你认为风声美妙吗?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风声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
(指一生读,全班同学明确要求,并思考)
生:风会弹手风琴。
师:听手风琴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手风琴的美妙,妙在哪里,和风一样吗?
在文章中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
生:找出句子,感受狂风的雄伟,充满力量。
师:不激动时又是什么样子?指导同学们理解微风的呢喃细语。体会两种风声的美妙。
1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全班来试试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同桌两个在说悄悄话,你能带
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吗?(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
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
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二)以小组为单位,用上面的方法,体会雨声和动物的声音。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关于水的声音
(1) 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
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
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
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
说几个?(劈劈啪啪……)
(2) 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
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
(3) 小雨滴高兴起来还会唱歌。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
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
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
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4) 师生小组合作朗读。左边两排读小溪,右边读河流,合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
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2.关于动物的声音,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高兴的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师:小动物高兴是怎样唱歌?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
唱,我很快乐!看来,同学们通过声音体会到她们的快乐心情。原来通过声音可以让我们体
会到不同的感情。
四、阅读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大自然的声音还有很多,我们再去感受一下雪的声音。
1.阅读《下雪的声音》,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找出你认为美妙的句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师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只要用心去体会,万事万物都有美妙的声音。
只要用心感受,多积累好词好句,才能把内心的体会表达出来。
2. 如果让你积累你会积累哪些句子?
学生回答:拟声词、比喻句、拟人句等等
五、小小练笔
今天我们知道了好多描写声音的词语。如 :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想一想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学生写作,然后进行交流。
2
21大自然的声音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是学生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学习的阶段,学习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和
“学表达”,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和不适。而这些困难、不适一定会体现在从阅读到表达
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
力。
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
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体会大自然声音美妙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
大自然声音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独立学会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 等
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感
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过程与方法: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理
解课文内容。用创设情境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在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
围绕一种听到的声音写几句话。
围绕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奠定基础。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
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让学生与文本
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设计导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和优美的语言,
将学生带进美丽的大森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容中去,使文本内
容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2、抓住优美语言,读出美妙声音。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2自然段中写了风的
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作者又从“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两种声音
3
进行了对比描写,朗读时,用生生对读的方式,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
的热烈,来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第3自然段写了水的声音,抓主文章中的象声词,如”滴滴嗒嗒、丁丁冬冬”,朗读时
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根据内容的变化来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同时关注滴滴嗒嗒
后边的首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一些什么声音,并试着说一说。本段中不仅写出了小雨
滴落在事物上的声音,还描写了小雨滴汇聚起来流向大海时发出的声音。如“小溪淙淙地流
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句话的最后
-个词语都是下句的开头:小溪--河流---大海 ,在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关键词语,
边读边想象小雨滴的美妙经历,语速由慢到快,音量由小到大,从而体会水声的不同特点。
3、注重语言积累,写出美妙声音。
本课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课文中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唧哩哩唧哩哩、叽叽喳
喳、滴滴答答”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
量的声音”等形式的词语。本单元的单元要素中明确提出“积累喜欢的语言”、第七单元园
地交流平台中也提到了“归类摘抄”“批注”和“摘抄时写出处”等,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
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说说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并把这些感受写在摘
抄内容的旁边,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
单元目标。
在上课时侧重了过程与方法地落实,重难点突出,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从学生答题
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个别同学上课有时开小差,没有
认真听讲,课上不能积极回答问题。
从整体看,本次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
以下措施:
1.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成就。
2.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感
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言。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4
这篇课文以生动活泼、饶有童趣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
物的声音。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
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
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
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比如,将大
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章”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做
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
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
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一句,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
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
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声美妙多变的特点,写
出了声音的丰富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
树坐在草坪上,欣赏着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自然的声音》评测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音乐会 ( )的山中小曲
( )的乐曲 ( )的声音
( )的呢喃细语 ( )的鸟叫
二、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变得更具体、更生动。
例:小象在树林里行走。
( )小象在( )树林里行走。
1. 大自然有许多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 )声音。
2. 下雨的时候,一场音乐会便开始了。
下雨的时候,一场( )音乐会便开始了。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仿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四个自然段,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细腻描摹,展现了
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美。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先总后分;段落结构富有特色,总写只有一句话,
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分写各段,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化思维十分明显。因此学
生在完成课后第二题时速度很快,难度不大,可见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是准确的。
二、三、四自然段的首句,即总写的中心句,都奠定了整段的写作手法:拟人化。这
5
种写法,本身就充满情趣,符合儿童的阅读趣味。学生在学习是也相对容易接受,特别是在
朗读时能比较容易地带入情感。
读课文时情感、语气把握较好。课文的语言的美,更重要的在于能根据不同声音的特
点,选择适切的词语和句子的长短、节奏。微风“轻轻柔柔”,狂风让“整座森林都激动起
来";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啦啦";鸟叫“叽叽喳喳",虫鸣“唧哩哩
唧哩哩”,蝈蝈"歌唱"无论是描述声音的特点,还是拟声,用词准确、适切。在本堂课的
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读。学生对于“呢喃细语"的基本都理解了,但是对于“仿佛"
后面的就不会了,发散性思维较弱。
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里美妙的声音很感兴趣,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
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
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但是最后的“小练笔”部分学生表示不会表达,口欲言而未能知貌。在课后小练笔中,
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来,可见这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作业本上的练笔是在课堂上写的,但
是我发现班里写得差不多,选取了相同的事物,用了相似的修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多引
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21大自然的声音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
要通过朗读、联系生活感受体验、抓住重点词句品析等方法,让学生真正地语言文字的美和
声音的美妙。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
味。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
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我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
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
后“小练笔”,围绕一种听到的声音写几句话。
课后小练笔的内容是学以致用的体现。因有了之前的铺垫,教学时我需要给学生充分的
思考、合作和交流的时间,指导学生围绕“美妙的声音”这一主题,想一想自己 在生活中
还听到过哪此美妙的声音。可以借助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试着仿写出自己听到过的
美妙声音,从而让学生赞美大自然。
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