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信息

科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教科版声音

单元

组织方式

课时

信息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单元第一课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5

第一单元第四课

第一单元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

第一单元第六课

第一单元第七课让先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

第一单元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声波通过我们耳郭的收集并通过外耳 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道

传到鼓膜,就会引起鼓膜的振动, 易装置。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和

听觉

神经传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振动的 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

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振动的快慢 弱发生改变。

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学生将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

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力的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 试和调整。

联系。

(二)教材分析

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四年级的学生观察总结概括能力有所增加,

但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生活经验:声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无时无刻都能听

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说不清道不明。

对声音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

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验证物体振动时

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从而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来的”

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

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物体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听听声音

1.作业内容

我们一起来听听周围的声音。

1)我们可以用()、强弱、(

)、悦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不属于自然界

中声音的是(

B. 雨声C. 读书声

3)最美金话筒

最“吵”的昆虫

蝉只有拇指那么大,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吵”的昆虫。每到夏天,它就“知

了,知了”不停地叫。是不是所有的蝉都会叫呢?雌蝉不会鸣叫,是“哑巴蝉”。

会鸣叫的是雄蝉,它靠腹部内侧的薄膜振动而发声。它那么卖力地“唱歌”,主

要是为了引诱雌蝉做它的伴侣呢!

阅读资料后,我知道( )可以通过腹部内侧的薄膜振动而发声。

B. 雌蝉

C. 雄蝉和雌蝉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高低、刺耳(2C3A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题,能利用科学词汇来准确的描述听到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和体检探究的方法构建科学概念。

2 题,用对联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给声音的分类,

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

科学探究活动始于问题,通过阅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的关注,让

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使科学探究进一步延伸,保持学

第二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作业内容

1)下列做法中,(

)不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 B.敲击鼓面 C.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2)如下图,把泡沫小

球紧贴音叉,敲击音叉后,泡沫小球会(

3)如下图,吹竖笛的时候是

在振动。

2.时间要求:5 分钟

参考答案或提示:(1A2A3)空气振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地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生物体振动

的机会,这样不但让学生建立了“声音实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也让

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学生吹一吹竖笛,亲自感受空气振动也可

第三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作业内容

淘气和笑笑用细棉线和纸杯制作了一个“土

1)当两人距离较近时,他们可以不用“土 ”直接对话,这说明

传播声音。

2)他们站在距离 10 米远的两个地方(不能直接对话),通过“土 ”实现

了通话,这说明

2.时间要求:5 分钟

参考答案或提示:(1)空气(2)棉线也能传播声音

通过玩“土 ”研究声音传播,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对比声音在气体和

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

第四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图是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耳朵的各部分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2

3)如下图,用纸卷一个“喇叭”,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

声音更(填“强”或“弱”),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

4)如下图,鼓膜

,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时间要求:10 分钟

参考答案或提示:(1)鼓膜(2)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听觉神经(3)强、聚集声音(4)是一个很薄且有弹性的组织。

呈现人耳的结构图,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耳朵构造的掌握,通过模拟探究,

了解耳郭、鼓膜的作用。

第五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1.作业内容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标。

尺子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强弱

2 厘米

较弱4 厘米

6 厘米较强

8 厘米

1)声音的强弱和物体有关。

2)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

3)如下图,敲击后的小音叉可以把小球弹开,下列操作可以让小球弹开

得更远的是(

2.时间要求:5 分钟

在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实验的过程中我把所有的试验中都给出了准确

的数量,把振幅 2 厘米、4 厘米、6 厘米、8 厘米,有了明确的数量,实验现象就

会更直观,更明了,而且精确的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第六课时 声音的高与低

1)小实验,如图完成实验,观察并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下面表格。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厘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米)

2)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比较长时,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比较短时,钢尺振动。通,发出的声音

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钢尺振动长度越长,它振动的越,发出的声音

3)如下图,敲击铁钉,哪一根铁钉的声音高,哪一根铁钉的声音低?

2.时间要求:10 分钟

评价指标水平

✫ ✫ ✫ ✫

3.走进生活,动手实践,勤于思考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

一般程序和方,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第七课时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都是靠

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

2)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发现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如图①)。

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发现琴弦越细,音高越(如图②)。调节一

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发现琴弦越紧,音高越(如图③)。弦的音高

有关。

3)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的诗句,意思是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

语。根据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弦的粗细对音高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音

高?2.时间要求:5 分钟

1)弦的振动2)高长短粗细松紧 3 弦的粗细能

影响声音的高低,弦越粗,音高越低,弦越细,音高越高,弦的松紧和长短也

对音高有影响。

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知道生活中的通过弦振

动发出声音的乐器,出示唐诗,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对身边的知识充满好奇。

第八课时 制作我的小乐器

1)结合前几节课所学,说一说以下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利用 PVC 管就能做一把简易的排箫,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如图所示,

依次从长管到短管,发出声音的音高( )。

A. 音高一样

3)实践出真知

做一个玻璃杯琴

实验材料:5 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一根木棒。

实验过程:

a.按水量由少到多的次序往 5 个玻璃杯中装水并依次放在桌上。

b.用木棒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敲击玻璃杯,听听声音的变化。

c.用嘴巴按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顺序往玻璃杯中吹气,再次听听声音

的变化。

调整玻璃杯中水量和玻璃杯的顺序,尝试演奏简单的乐曲。

2.时间要求:15 分钟

1)略

2C 3)略

1)结合前几课所学知识,回顾物体发出声音的属性,并通过小组讨论说一

说以下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2)简易的工具即可做成乐器,激发了学生的

动手操作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在动手操作之前,所有的答案都只是

猜想,而且各说纷纭,必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协同合作也能得到正确结论。(3

让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试一试等不同形式的作业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

同合作,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刻,又启发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

个性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大空间。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更强调的是实践操作,具

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所以设计此类作业更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动手能

力和创造能力。

评价设计:

自评师评家长评

性。

✫✫✫✫✫✫✫✫✫✫✫✫✫✫✫

✫✫✫✫✫✫✫✫✫✫✫✫✫✫✫

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

音。

3.经历制作乐器的过程,喜

✫✫✫✫✫✫✫✫✫✫✫✫✫✫✫

欢实践活动。

六、单元检测作业

(一)作业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

一、填空题

1.耳朵由三部分组成。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二、判断题

1. 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2.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3. 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4. 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高。(

5. 在制作小乐器的时候,不用设计,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三、选择题

1.将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3.将一把钢尺的一半伸出桌外,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

音( )。

4. 里传来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5.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

耳、内耳。

A. 鼓膜

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园

小明要探索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关系,他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过程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

伸出桌面 6 厘米,轻轻地拨

伸出桌面 12 厘米,用力地

1)小明设计的实验有一处不合理,请你指出:

2)改正实验设计后,实验结果如上表,得出结论: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难度来源

序号类型完成时

对应学习水平

对应单元作业

了解掌握

第一部分

1

填空原创

2

填空原创

判断中等原创

1

2

判断中等原创

判断中等原创

判断中等原创

3

4

3

选择中等原创

选择中等原创

4

5

选择原创

实验第二部分较难改编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一、1.外耳 中耳 内耳 2.音高 音量

二、1.×2.×3.√4.√5.×

实验探究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