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
∗∗∗第43卷第11期
Vol.43
No.11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绥化学院学报2023年11月
Nov.2023
刘震云小说黑色幽默主题下的形象塑造及叙事艺术
万魏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200)
摘要:刘震云是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极富创新精神,运用各种技巧与手法来刻画人物、铺陈情节。作家擅于将幽默艺术
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诸多作品中皆可体味到强烈的幽默意识。刘氏幽默被称为“雪山下的幽默”,刘震云幽默意蕴的形成与
传统儒释道文化、西方文化中的理性思辨思想、个人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刘震云在小说中刻画了追寻自我的迷失者、
为名所累的迷狂者、不被信任的孤独者等诸多人物形象,并借助于以喜写悲、巧用反讽、妙用戏仿的叙事艺术,在悲喜交加中化解
伤痛、在笑泪交杂中引发深思、在表面模仿中重构范式。
关键词:刘震云;小说创作;黑色幽默;人物塑造;叙事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11-0065-03
家延绵不绝地传承着幽默文化,并逐步推进了幽默理论的建构
与完善。幽默一词在国内的出现最早由“humour”音译而来,林
语堂先生引入了这种译法,幽默词汇虽然是舶来品,但其相关
的现象与内涵却并非陌生事物。我国古代众多的文学体裁,尤
其是笔记文学中早已有大量幽默化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如
滑稽、诙谐、调侃等语言风格,幽默涵盖了一切逗笑的事物、语
言、手法,它体现了创作者发现并提炼、再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
的能力。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幽默与滑稽逗乐有所
区别。刘震云小说中的幽默跨越了广义与狭义的界限,它泛指
所有表现逗笑的艺术手法,是作者独特的幽默气质与幽默思想
的集中体现,刘氏幽默有“雪山下的幽默”之称,其幽默形式隐
晦,仿佛藏于雪山之下,与普通的幽默不同,刘氏幽默体现的是
深层次的思考,是深刻的生存哲学,是故事情节背后的“理”的
幽默,作者并非以滑稽语言哗众取宠,而是以荒诞对付严峻,以
达观面对苦难,他将中国社会平民百姓对待生活困境的哲学淋
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由此赞美了民众的生活智慧,讴歌了人们
对面苦难不屈不挠的奋争勇气
[2]
。
内容与形式上的幽默只是一笑而过的肤浅滑稽,故事情理
背后的幽默才能令人记忆深刻,进而引发人们的深思。刘震云
小说中的幽默即是关乎“理”之幽默,作者以冷静、达观的态度
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不为苦痛所羁绊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他
讲述身边的小事,藉此而探讨深刻的处世哲学,读者在其幽默
化的创作表达中笑过、痛过,最终获得内心的慰藉。
刘震云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其文学作品立意新颖、主题突
出,创作手法丰富多变。在创作中作家极富文体意识、哲学意
识和创新精神,将幽默艺术融入其中,他秉持的以荒诞对付严
酷,幽默化的生活态度体现于文学作品中即是强烈的幽默思想
与幽默意识。幽默理论的应用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作家在幽默思想的驱动下获得了不竭的创作动力,他书写普通
百姓的生活苦难,揭示生活的本真意义,幽默成为人们释解痛
苦的妙法,它是具有力量的生存哲思。
一、刘震云小说中幽默意识的形成与内在特点
(一)刘震云之“雪山下的幽默”。刘震云文学作品的创作
体现了强烈的幽默意识,他冷静客观地看待人生之苦难,从对
苦难的思考中探寻生活真谛,获得生存哲思
[1]
。刘震云幽默小
说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情节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表达了对幽默
文化的独到见解与认知,其幽默意识既是创作灵魂,更是处世
之方,是凝结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再现。在幽默意识的引
导下,作者以敏锐的心灵体悟人生百态,以智慧的双眸发现生
活奥秘,他将幽默文化融入到生存哲学之中,用乐观的心态面
对苦难挫折,本土化的幽默意识表达使其小说作品具有了独特
的风格与魅力,同时也展现出了近代艺术美学特点。
幽默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技法已经历了漫长的发
展沿革,早在西汉时期,东方朔即“以滑稽开源流”,历代幽默名
收稿日期:2023-02-16
作者简介:万魏(1984-),男,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方向。
基金项目:2020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科教创新研究重点课题(KJCX14763)
。
65
(二)刘震云幽默意蕴的文化根基。首先,刘震云的幽默意
识与儒释道文化之间有深厚的渊源。儒家文化的温厚超脱,释
家文化的悲悯情怀,道家文化的自然飘逸皆为刘氏幽默提供了
深厚的文化土壤。刘震云家乡河南乃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传统文化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以幽默作为处世态
度,用温厚达观来消释生活中的不如意与苦难挫折
[3]
。刘震云
的幽默思想既体现在豁达的人生态度尚,还根植于悲天悯人的
人文情怀之中,他以同理共情之心洞察人生,并为人们带去灵
魂慰藉。与西方文化中人们信仰基督,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获得
解救类似,中国社会百姓信佛者居多,佛法无边,人们谨遵佛教
教义,祈求佛祖保佑,对于无宗教信仰者,则以阿Q的精神胜利
法来获得自我安慰,刘震云对这种精神劣根性给予了批判,同
时也报之以同情。
其次,西方文化中的理性思辨思想也为刘氏幽默的形成提供
了助力,作者受其影响积极探寻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背后所蕴含
的本真至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使其具有了冷静面对困
境的智慧与勇气,丰富了其人生哲学之思,各种类型的幽默理论
也为其提供了指引,使之对幽默语言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刘震云的生活经历使其深谙幽默式苦难化解之道。
他自幼生长于河南,并与外祖母生活在一起,贫苦窘迫的童年
生活使其形成了坚韧顽强的性格气质,成年后的军旅历练更是
淬炼了其意志品质,他熟悉底层民众的生存之道,对底层民生
有种天然的关注热情,其幽默诙谐的创作风格来源于现实生
活,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幽默感形塑了达观开朗的处世态度。河
南人幽默风趣的调侃方式在无形中影响着作家的思维模式与
生活理念,历经沧桑仍能笑对人生,在严峻的生活面前仍能幽
默以对,正是这种独特的释解苦难的方式形塑了作家的幽默思
想与意识,使其获得了幽默化的创作能力,在幽默、荒诞的叙事
方式中,生活本真得以再现。
到吴香香及其女儿。与吴香香成婚后二人性格不合,且在卖馒
头生意上多有矛盾,缺乏共同语言的他们终于分崩离析,吴香
香与情人老高私奔,杨柏顺携养女巧玲四处寻妻,不料巧玲被
人拐走,他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养女自此失去了踪迹,以后的人
生杨柏顺都在寻找中渡过,历尽奔波流离也终未能得偿所愿。
其次,巧玲同样是位悲情的人物角色,她幼年在母亲的冷
漠中度过,亲情于她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直到养父走进了她的
生活,她发现与养父有很多的话可说,可惜这样的幸福很快便
戛然而止。巧玲在寻找私奔母亲途中被人拐卖,成为曹氏夫妻
的养女,她的名字也变成曹青娥,与养父母的关系始终是发展
变化的,这使她感受不到无条件的亲情。在婚姻爱情方面,她
虽有一位初恋情人侯宝山,但二人情薄缘浅,后来只能无奈嫁
给养父认可的牛书道,这样的婚姻并不幸福,当她与牛书道吵
架挺着大肚子去找初恋情人时,才发现侯宝山也已成家生子。
巧玲在爱情、亲情中迷失了自我,她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现实
的际遇使她无法体会足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迷失者们渴望
找回丢失的自我,他们探究存在的意义,但最终只换得无尽的
挫败感和虚无感。刘震云用荒诞的故事情节表现幽默的悲伤,
使读者在大幽默中体味人生。
最后,牛爱国是杨柏顺的孙子,同时也是该部小说的关键
人物,他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跋山涉水来到爷爷杨柏顺的故
居,但未曾想爷爷早已去世,且未留下只言片语,牛爱国的寻找
成为徒劳。作为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
福,他与妻子之间没有共同话语,妻子厌恶与他对话,并背叛婚
姻,尽管他使劲浑身解数讨好妻子,也终未能换得妻子的爱意,
二人之间渐行渐远,仿如陌路。后来牛爱国遇到了旅馆老板娘
章楚红,他发现自己找寻到了知己,面对章楚红,他可以畅所欲
言,内心无需保守沉重的秘密,其男性尊严也得到了维护。事
实上牛爱国也许可以选择和红颜知己在一起,但他没有妻子那
般的勇气,背叛婚姻、逃离婚姻对他而言都非易事,直到彻底失
二、刘震云小说黑色幽默主题下的形象塑造
去了情人的联系方式时他才如梦初醒,悔恨交加中他踏上了追
寻知己情人的道路。牛爱国与其母亲类似,爱情使其迷失自
在挽回爱情的途中他才重新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
(一)历尽坎坷,追寻自我的迷失者。刘震云塑造了很多在
我,
(二)痴迷权力,为名所累的迷狂者。物欲驱使下人们对权
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底层百姓形象,他们饱尝人生的苦楚,
权力可以带给人们精神性效益及物质性
渴望着摆脱无边的窘境,他们是刘震云小说中的幽默主体,以
力的追逐会非常疯狂,
双重利益的诱惑使很多人沦为权力的奴隶,他们
戏谑消释严酷成为苦难众生的救解之道。在作家笔下,诸多人
效益的满足,
终走上损人利己、无情无义
物成为在权欲和物欲中的迷失者,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在此糖衣炮弹的威慑下缴械投降,
《一地鸡毛》中小林作为一名基础工作者最
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在追寻途中,坎坷的经历给出了自己人
的争权夺利之路
[5]
。
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青年,无奈生活的磋磨
生的答案,刘震云也是会时常感到迷惑彷徨的自我追寻者,他
初也是怀揣梦想、
他变得圆滑世故起来,深陷权力的牢
藉文学创作而直抒胸臆,化解内心的苦闷,并在创作中解答人
使其失去了所有的锐气,
他与妻子婚后生活的窘迫使其低下高傲的头
生谜题,实现自我的超越。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诸多迷失
笼而无法挣脱,
在单位讨好古怪女上司,为张局长擦马桶,恭顺乖觉地与同
者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为了找到可以倾诉心事的知己,使内心
颅,
以此博得进入高品质幼
的不安得到缓解,迷失者们即便远涉他乡也在所不惜,他们行
事相处。他让孩子给领导子女当伴读,
儿园的机会,向权力低头折腰的小林最终也未能得到预期中的
走在追寻的路上,哪怕无疾而终也从不回头
[4]
。
人性被异化,生活变成战场,权力的迷狂
首先,迷失者杨柏顺是一个在人生困境中奔波挣扎的苦命
利益。争权夺利之中,
他们的美梦终成空,只能收获可
人,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为了生计而付出了无尽的艰辛。
者们成为被生活幽默的对象,
儿时的杨柏顺学卖豆腐不成,读书的机会也被兄弟夺走,内心
笑而悲哀的结局。
痛苦绝望的他出离家乡延津,无奈地去远方追寻自我,后来遇(三)弱势失语,不被信任的孤独者。《我不是潘金莲》中,主
66
人公李雪莲话语权被剥夺,她因与丈夫保二胎而假离婚,不想
弄巧成拙,被丈夫钻了空子,将假离婚变成真离婚而多次上告。
离婚也未分得任何财产,丈夫背叛了她,且被丈夫污蔑背负上
潘金莲的骂名。李雪莲气愤难平,从此二十年间上访告状,青
春因此而耗费,大好韶华一去不返。法治社会中,李雪莲积极
维护自己的权益,却终因弱势失语而被各级官员相互推诿,无
人为她伸张正义,官员们守持官本位的立场,一心只想保好乌
纱,却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李雪莲的悲剧与他们的不作
为、乱作为息息相关,失信于民的官员才是真正的潘金莲。
者写道大家眼中的他是为热心的党员干部,一如既往地为他人
服务,即使身居要职也不忘同窗之谊,表面看来这些评价是褒
义的,是别人对老袁的认可,实则反讽意味强烈,作者藉此描述
讽刺了官场的腐败。其次,刘震云擅以构思出人意料的故事情
节,让读者难以预期,无可琢磨,藉立意与叙事的对立冲突对世
俗荒诞进行批判,这种情景反讽策略不仅使小说更加引人入
胜,且拓展了作品的内涵维度。在《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
因果农阻止其在自家果园上吊而最终放弃自杀念头,她意识到
了钻牛角尖的可笑与错误,并因自杀事件而终从半生告状行为
中醒悟。情景反讽使原本的悲剧结局展现出希望之光。
(三)妙用戏仿,在表面模仿中重构范式。作者在小说创作
三、刘震云小说黑色幽默主题下的叙事艺术
中从形式上模仿经典文本的叙事话语,由此建构了新的范式。
这对于经
(一)以喜写悲,在悲喜交加中化解伤痛。刘震云小说中的
戏仿的应用促使小说文本与经典文本形成互文关系,
同时读者也更加深入地走进
幽默意蕴体现在他以喜写悲的创作特色与风格中,喜中有悲,
典文本而言是一种喜剧性的再现,
刘震云藉此批判了权力话语体系,达到了反讽的目
悲中有喜,理智与情感相互交融,张弛之间人生百味得以再现。
文本世界,
对光芒背后掩藏的悲情也进行了揭示。在《故乡面和花朵》
他的笔下,众生云集,人们或卑微懦弱地苟活,或自甘平庸地得
的,
作者借戏仿手法勾勒了一个追求同性的女性形象,对其丑
过且过,生活是平淡的,甚至荒诞的,作者戏谑、调侃着这种卑
中,
《小芳》的歌词进行
懦,在幽默风趣的话语间试图寻找释解之道,从而为苦难的人
陋的内心给予了鞭笞和嘲讽。作者将歌曲
改编后的歌曲为“村里有个姑娘叫孬妗,长得粗壮
生增添点存续的力量。他巧搭妙用口语词,灵活应用折绕句,
了戏仿重创,
又有劲……”,《小芳》作为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本是对美丽善
在独特的语言风格中,幽默意蕴一览无余。
戏仿版《小芳》则消解了这种赞美范式,
首先,对于口语词的精妙运用。所谓口语词即日常交际语
良的农村姑娘的赞美,
言,这类型语言贴近生活实际,活灵活现,生活意蕴浓厚,刘震
成为对疯女人形象的嘲讽之曲。
云小说中通过大量口语词的应用突出白描化的叙事风格,同时
结语
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头人》中宋家掌柜弓着身子倒气,撅
着屁股死去,浅白如话的描述中宋掌柜的死状形象呈现,悲哀
幽默艺术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被有意识地应用到文学创
中带着几分笑意,而这笑又使得哀伤更甚。在幽默化的用语表
刘震云对幽默理论进行了积极的借鉴与渗透,他在小说
达中,庄严的情感变得轻松,悲情为幽默所化解,不再沉重地让
作中,
书写人们历经苦难之后仍能笑
人窒息。《手机》中主人公严守一录制节目本是白天,硬说成晚
作品中藉幽默而表达生存哲思,
上,这种黑白颠倒的表述令观众不禁捧腹,而事实上,严守一的
对人生的勇气与智慧。以荒诞对付严酷是刘震云所礼赞的生
幽默是种达观的态度,更是化解生活困境的妙法。
人生才是真的黑白颠倒,其深陷谎言之网而无法挣脱,工作中
存之理,
戏谑的“黑白颠倒”正是对生活现实的嘲讽。
参考文献:
其次,对于折绕句的灵活应用。折绕句即缴绕地表达话
[1]苏桂宁.走向世俗的知识分子——谈刘震云《一地鸡毛》
意,其具有讽刺意味,句式上的折绕体现了错位拧巴的风格,由
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当代文坛,2022(6).
此来突出幽默意蕴。比如作者写道,老马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
《手机》
[2]谢建文.新时代中原文化“走出去”创新策略研究——以
或骂过老杨,而是从心底里看不起老杨,在折绕的句式中老杨
老马的关系得以呈现。事实上作者完全可以简洁直白地陈述
刘震云作品海外传播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二人关系,但他并未如此,而是选用折绕句式(不是……而是
版),2022(5).
[3]周菠.故乡书写、荒诞精神与命运主题——三个维度解
……)来加以表述,如此处理对人物复杂内心的体现才能更加
《一日三秋》[J].名作欣赏,2022(27).
入木三分,同时引发了读者在幽默意蕴中对朋友话题的思考
[6]
。
析刘震云的长篇小说
[4]吴昊.魔幻现实的面孔与黑色幽默的调性——论刘震云
(二)巧用反讽,在笑泪交杂中引发深思。反讽的美学特征
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旨归[J].新乡学院学报,2022(7).
是明确的,是戏谑性、调侃性集于一体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一日三秋》
[5]徐鹏飞.形式的艺术与历史之轻重——评刘震云长篇小
它在刘震云小说中得到广泛应用,刘震云将反讽艺术发挥到了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J].新乡学院学报,2022(1).
极致。首先,他借语言错位进行言语反讽,叙述者的语言表达
说
[6]钟海林,张秀娟.从“出轨”和“告状”反思当下女性意识
并非其真实意思,言语和观点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这种反差
《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J].牡丹江大
给作者留出了批判的空间,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刘震云
——评刘震云
将言语反讽的应用与冷峻的语言表达联系在一起,《官人》中老
学学报,2021(12).
袁参加同学会,身为局长的他擅用公车,并以公车接送同学,作
[责任编辑王占峰]
6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