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
2010.03
(
上旬刊
)
文史
颜静王宜杰
文章编号:1672-7894(2010)07-051-02
从数字“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
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
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
想。仅从数字“七”来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在:中国文化中,
数字“七”有吉凶两方面的涵义,也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一
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代表了神圣和吉祥,甚至进一步
延伸到法律和道德领域。形成这种差异性有单双数崇拜文
化、谐音联想和宗教神话三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中西方对
“七”不同的理解上,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数字
在这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
文化
看《耶稣受难记》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耶稣在被送
往行刑的路上跌倒了七次,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后共说了
七句话。“七”这个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数字又
一次被体现了出来。
苏金智老师在《数的灵物崇拜》中说:数字“是人类思维
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
[1]
。现代文化社会学家邢福义老师在《文化语言助下产生的”
学》中也指出:“文化是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
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
[2]
形成的心理和行为。”随着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数字
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数字的功能也不仅仅只
体现在其表面的计数方面,它更多的在发展过程中蕴含了
很多文化方面的信息,亦注重于文化信息的继承、表达和传
播。由于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不同及东西方世界的文化差
异,每种文化在使用数字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他们也
会赋予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因此,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文化,都会形成各自独有的数字文化。
而数字“七”是一个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尊崇的神秘数
字,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和宗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也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
义。本文试从数字“七”出发,从数字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方
文化的差异。
数字“七”中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基督教
斗七星有关。古人在交通和知识还不尽发达的情况下对北斗
七星的依赖是很强的,以至于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运动观
阴阳、定方位,甚至衍生了“斗为帝车”的政治观念。《史记·
天官书》上面对这个有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
[3]
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七”这个数字大量出现,往往和
“神仙”“、伟业”“、壮举”等连在一起出现,是吉祥、崇高和幸运
的象征。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用七天完成了开辟鸿
蒙和创造万物的开天辟地的过程;七仙女化彩虹出现,人们
认为是祥瑞之兆;太上老君炼丹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被定义为是阴阳与五行之和,
即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
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周易》中,“七”是天道
《周易·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数,
[4]
来复,利有攸往”之说。
1.2禁忌数字
谐音文化是很有趣的一种文化,来源于人们趋利避凶
“七”的汉语谐音是“气”,“十七”谐为“拾气”,人们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尽可能地避免,所以人们在挑选吉日
良辰时一般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我国某些迷信心理比
较严重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农历的七月初七为凶日,是绝
对禁止嫁娶的,这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如“七年之痒”绝对让人们头疼不已。而“七出”,是封
建时代休妻的七种理由,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
妒忌和恶疾,丈夫可以用其中任何一条为借口命妻子离窃、
[5]
去”。封建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也印上了“七”的烙印。
在中国文化中,“七”常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如中国民间
丧葬祭祀活动七天为一个忌日,祭奠亡灵时讲究“头七”、
“二七”……“七七”,直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孔子作了一个
噩梦,七天之后便一命归西。
在汉语言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
窍生烟、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擒七
纵、七扭八歪等。
2西方文化中的数字“七”
在西方文化中,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数字“七“是一个
代表神圣和吉祥的数字,人们对它倍加推崇。
2.1基督教世界中的“七”
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
息日;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主祷文共有七部分;圣
灵有七件礼物等。因为与宗教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
在西方,“七”绝对是个神圣的数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督
教《圣经》的《创世纪》记载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造人造世
51
1中国文化中的数字“七”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但是和其
他数字不同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七”被赋予了正
反即吉凶两方面截然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最神秘的一个
数字。
1.1吉祥数字
中国对“七”字的崇拜应该是起源于原始天文学,与北
文史
界的行为。而且在那场毁灭性的大洪水到来前,上帝告诉诺
亚:“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
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
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全地上。因为再过七天,
[6]
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有七美德之说,数字“七”意味着完
美,“七”美德是:诚信、希望、慈善、正义、勇敢、节制和宽容。
正因为数字“七”与基督教紧密相连,不仅仅只是简单
更的对这个数字的喜爱,宗教信仰赋予了这个数字更神圣、
崇高、更吉祥的意蕴,所以在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们赋予了
“七”象征着幸运、美满等意义。它吉祥神圣的文化内涵,
2.2法律和道德领域
在西方文化中,宗教信仰是其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宗
教文化“七”字的出场频率比较高,所以逐渐延伸到道德和
如:七大美德法律领域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道德领域,
(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种恩惠(智
聪明、谋略、能力、知识、虔诚、敬畏上帝)。在法律领域,慧、
中世纪欧洲有七种罪行法律不能赦免,即所谓的“七宗罪
(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懒惰)”。
2010.03
(
上旬刊
)
对称。如“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十全十美”、“十拿九
稳”,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双数的崇拜。但是正因为中国认为
事物都是由阴阳两方面组成,所以一个事情也有凶吉两方
面的代表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对“七”是畏惧多
于崇拜的。
然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却崇尚奇数,认为单数是吉
利字。当然,“13”是个例外。
4.2.2汉语言文化中特殊的谐音文化
汉语由于特殊的发音和构词结构,使之拥有着极其丰
富的谐音、谐义文化,其中以数字体现得最为充分、全面和
人民大众更注重成淋漓尽致。因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
双成对、讨吉避凶、吉祥如意等的心理暗示,所以形成了很
独特的联想习惯,这也是谐音文化出现的原因,在使用数字
和文字时会自觉利用谐音、谐义求取吉祥,并且尽可能地避
开因发音相同或类似造成不祥意义联想的情况发生。如
“八”谐“发”音,“九”谐音“久”,表示长久。如“四”谐音“死”
而成为人们“敬而远之”的数字。所以数字“七”不是中国数
字文化中唯一代表吉祥、神圣、神秘的数字。
4.2.3神话和宗教联想
“神话和宗教有着血缘关系。”中西神话传说和宗教信
仰具有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东西方不同人们在性格上的
差异性,决定了东西方文化系统全然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些
差异也在数字上体现了出来,因为基督教文化中对数字
“七”倍加推崇,宗教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所以从圣经中对
“七”的重视一直延续到人们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而在中
国文化中,由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和主导地位,对“七”的畏惧
更深一层。
3佛教中的数字“七”
佛教中也很尊崇数字“七”。据说,释迦牟尼出走时,七
步内脚踏莲花,而且于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后终修
得正果。佛塔都为七层,所以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
“本原说”中,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说。佛教的
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
天等等。此外,佛教中还有七如来、七菩提、七觉支、禅七、佛
七级浮屠等。七、
4“七”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性及形成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和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七”虽然在中
西方文化中都是神圣数字,但是在各自文化中所示的地位
却有所不同,有很明显的差异性,而形成差异性的原因有以
下几个。
4.1差异性
首先,“七”在西方文化中绝对是神圣吉祥的数字,全部
美好、吉祥等相联系,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与神圣、
有凶吉两方面的代表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对
“七”畏惧多于崇拜。
其次,“七”在西方文化中多与宗教信仰相关,而在中国
文化中,则是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了一起。在我国各民族的
文化传说里,“七“字多出现于女性的传说中,如家喻户晓的
孟姜女哭长城、七仙女等。汉代刘向《烈女传》中叙述孟姜女
[7]
的故事,说她枕其夫之尸于城下痛哭,“七日而城为之崩”。
而由七仙女下凡的故事衍生出许多与“七”有关的词语更是
印证了“七”和女性之间的缘分,如“七仙女”、“七姊妹”、“七
月七日七夕”。
4.2差异性的形成原因
4.2.1单双数崇拜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受“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8]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双数在
汉语中特别受欢迎。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
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所以,中华民族
向来认为“好事成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讲究对偶、
52
5结语
综观人类历史,数字早于语言文字成为人类文明的最
初特征和代表,对数字的崇拜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
“人类文明是多元自主发展的,世界共通的一点。但是因为
[9]
上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明发展轨迹”,可以说,数字“七”
就是这种人类文明多元化自主发展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是
数字神秘学的重要分子,也是原始诗性智慧的表现之一。
通过对数字“七”的比较分析,阐释数字的文化内涵,探
讨它们跟本民族文化渊源、宗教神话的内在联系,在对比中
发现共同点和差异性,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助
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M]//语言、社会、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司马迁.史记[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10-01.
[4]南怀瑾,等.周易今注今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60.
[5]薛吉臣.有趣的数字七[J].缤纷文化.
[6]圣经·创6.中国基督教协会,第19页.
[7]钟年.女性与数字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4).
[8](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8.
[9]宋柏年,施宝义.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2007.4;庄子[M].中华书局,2007(3).
责任编辑孙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