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发(作者:)

260・ 

Chin J Dermato Venerol Integ Trad W Med 2008,Vo1.7 No.4 

皮肤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现状 

范丽英,张广中,王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摘要: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文章 

从皮肤红斑狼疮的分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几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的现状进行综述,在 

此基础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经验方药总结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 

狼疮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皮肤红癍狼疮:中医药: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5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09(2008)04—0260—04 

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皮肤、肾脏、神经、血液等 

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临 

床上伴皮肤损害者高达80% 90%。中医古籍有类似 

的记载:“阴阳毒”、“日晒疮”、“温(瘟)毒发斑”等;近 

代医家称之为“红蝴蝶”、“鬼脸疮”等。《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1994)确定为“红蝴蝶疮”,为近代医家 

根据红斑狼疮面部特有的蝴蝶形红斑而提出的新病 

名。皮肤是最易遭受红斑狼疮损害的部位之一,按红 

斑狼疮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可分为急性皮肤红斑狼 

疮(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ACLE)、亚急 

豆衣、陈皮、川牛膝、生甘草、大枣);②气营热盛证, 

皮肤损害表现为满面红赤、蝶形红斑、双手红斑,使 

用三石退热汤(组成: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地、玄 

参、金银花、黄芩、知母、生薏苡仁、牡丹皮、赤芍、人 

中黄、羚羊角粉或紫雪散);③瘀热痹阻证,皮肤损害 

表现为面部红、隐约可见蝶形红斑、雷诺征、双手背 

红斑、肿胀、手掌红紫充血、双腿皮下有片状紫斑,使 

用忍冬藤汤合红斑汤加减(组成:生地、岗稔根、虎杖 

根、生薏苡仁、生石膏、黄芩、川芎、羊蹄根、海风藤、 

川牛膝、生甘草、陈皮、大枣)。眭书魁等_2_将SLE辨 

证为:痰瘀阻滞,热毒壅盛;肝肾阴虚,虚热内生;脾 

肾阳虚,气血不足;五脏俱亏,余邪留恋等,前两个证 

性皮肤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 

matosus,SCLE)、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hronic cuta. 

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CLE)。中医药治疗CLE 

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优势日渐明显, 

型与ACLE有关。痰瘀阻滞、热毒壅盛证临床表现为 

面部蝶形红斑或面部红赤、脱发、高热、关节痛等,予 

以狼疮解毒方(组成:黄芩、忍冬藤、连翘、知母、生石 

膏、生地、牡丹皮、七叶一枝花、千斤拔、羚羊角粉、青 

蒿、六月雪),面部蝶形红斑或面部红赤重用生地,另 

现就近十余年来皮肤红斑狼疮的中医药治疗现状综 

述如下。 

1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皮损通常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高度相关。典型皮损为蝶型红斑,还可见 

黏膜溃疡、狼疮发、甲周红斑、掌红斑、血管炎皮损、 

加紫草;肝肾阴亏、虚热内生证临床表现为面部蝶形 

红斑、皮肤光敏感、或面部红斑呈黯红色、双手红斑 

及甲下红斑、发热或自觉内热、五心烦热,予以狼疮 

养阴方加减(组成:生地、当归、枸杞子、山茱萸、六月 

紫癜、光敏感等。 

沈丕安[ ]将红斑狼疮辨证为阴虚内热证、气营 

热盛证、瘀热痹阻证、血热瘀滞证、热郁积饮证、血虚 

瘀热证等十个证型,前三个证型与ACLE有关:①阴 

虚内热证.皮肤损害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 

面红充血、或暗红斑点,使用红斑汤,以生地、生石 

膏、黄芩、忍冬藤四药为核心药物(组成:生地、生石 

膏、忍冬藤、黄芩、玄参、羊蹄根、生薏苡仁、知母、绿 

基金项目: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课题资助(编号20041D0300726) 

通讯作者:王萍,Emaihwangpingwp@sohu.con 

雪、黄芩、忍冬藤、玄参、天花粉、虎杖、茯苓、女贞 

子).发痒可加用蝉蜕、赤芍,面部皮损高出皮面或增 

厚.阵发性发红加用山豆根、七叶一枝花。魏睦新[3 

将SLE辨证为阴虚内热证、气营热盛证、热郁积饮 

证、瘀热痹阻证、脾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其中SLE 

阴虚内热证,皮肤损害表现为面色潮红而有暗紫斑 

块,治以知柏地黄汤加减;SLE气营热盛证,皮肤损 

害表现为满面红赤、红斑红疹,治以清瘟败毒饮加减。 

郑少平 以中医血分热毒阴伤理论为指导,对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第7卷第4期 

26卜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化斑解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 

SLE.选择中医辨证毒热炽盛证患者,皮肤损害表现 

为面部蝶状红斑、皮肤紫斑。化斑解毒饮以犀角地黄 

2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的中医药治疗 

SCLE皮损主要表现为环形红斑型及丘疹鳞屑 

型,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常见光敏 

感.还可伴有雷诺现象、脱发等。中医药治疗SCLE 

相关报道较少。 

汤、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等化裁组方而成(药物 

组成:水牛角30 g,生地15 g,黄芪20 g,金银花20 g, 

白芍10 g,牡丹皮10 g,川黄连4 g,玄参15 g,重楼 

10 g,当归12 g,甘草6 g),治疗组加服泼尼松,皮损 

改善明显。郑梅生[51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理, 

将SLE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气血 

张广中等[10]对l4例SCLE患者予青凌草方治 

疗.若皮疹多,合用羟氯喹或少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青凌草方组成:青蒿、茵陈、赤芍、生地、凌霄花、草河 

车、白花蛇舌草等。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消斑,3个 

两虚四型。其中热毒炽盛型以皮肤损害、发热为主。 

采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治则,用清利汤治疗(组成: 

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板蓝根、玄参、黄芩、鲜白茅根、 

杏仁、薏苡仁等),随兼证加减,收到较好效果。王松 

珍[ ]治疗98例SLE患者,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 

瘀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其中热毒炽 

盛型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药用生地l5~30 g,玄 

参15~30 g,金银花30 g,板蓝根30 g,半枝莲30 g, 

栀子10 g,疗程为3个月,效果较好。孙凤琴等 治 

疗十数例红斑狼疮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面部和全身 

水肿性鲜红斑、紫红斑或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根据 

证候表现,皆有血分热毒炽盛、夹湿夹瘀之特点,治 

法以凉血解毒、除湿散瘀为主。用药:白花蛇舌草、连 

翘、黄芩、牡丹皮、丹参、赤芍、白芍、玫瑰花、车前子、 

茯苓、秦艽、鸡血藤、生黄芪等为主,1—3周内皮肤损 

害转暗至消退。各项化验指标随皮损消退而趋于正 

常。赵家云 将SLE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 

虚型、肝肾不足型、气血瘀阻型、脾肾阳虚型。其中热 

毒炽盛型患者多表现为皮肤或面部出现斑疹,发热 

伴全身乏力。拟方用:柴胡6 g,黄芩12 g,生地15 g, 

玄参15 g,牡丹皮9 g,赤芍9 g,鸭跖草15 g,白花蛇 

舌草30g,金银花15g,半枝莲l5 g,七叶一枝花12g, 

连翘15 g,生甘草6 g。时水治[9]将SLE辨证分型为 

毒热炽盛型、脾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气血瘀滞型。 

毒热炽盛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典型的面部蝶状红 

斑,也可为不典型的面部及掌足部红斑,不规则高热 

或长期低热。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滋阴清营。常 

用药:羚羊角粉、玫瑰花、金银花、鸡冠花、连翘、凌霄 

花、生栀子、生地、牡丹皮、赤芍、白茅根、炒槐花、草 

河车、白花蛇舌草、青蒿。 

ACLE辨证以毒热炽盛证、阴虚内热证为主,兼 

夹湿夹瘀,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各家均重用清 

热药。ACLE多为SLE活动时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 

期多伴系统损伤,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起到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月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张志礼Ⅲ]对亚急性皮肤红 

斑狼疮辨证:脾肾不足,毒热蕴于血分。治则:凉血解 

毒,健脾益肾。方药:凌霄花10 g,鸡冠花10 g,玫瑰 

花10 g,野菊花15 g,白术10 g,茯苓10 g,女贞子 

15 g,菟丝子15 g,地骨皮15 g,青蒿15 g,鸡血藤15 g, 

白花蛇舌草30 g。刘瓦利[12]认为亚急性皮肤红斑狼 

疮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其调养,导致阴阳 

失调。气血失和,13光暴晒,热毒人里燔灼阴血,瘀阻 

经脉.伤于脏腑.正不胜邪而发病。毒热侵袭是本病 

的外在因素:正气不足,以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发 

病的根本;风毒痹阻、血热瘀络为发病诱因。临证应 

根据患者不同的的病因病机以及皮损特征,治疗上 

施以不同的方法。曾治疗l例患者为出租车司机,长 

期在外,“风餐露宿”,饮食不规律,感受风湿热邪,酿 

毒蕴积肌肤而发。治疗上根据患者病因及皮损特点, 

采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法,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SCLE病因病机方面,多提到先天禀赋不足。脾 

肾不足或肝肾亏损,兼因腠理不密,13光暴晒,热毒 

人里,正不胜邪而发病。毒热侵袭是本病的外因,正 

气不足为内因,治以健脾益肾或疏肝补肾结合清热 

凉血解毒。 

3慢性皮肤红斑狼疮(CCLE)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皮肤红斑狼疮包括盘状红斑狼疮(DLE)、 

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OLE)、肥大型(疣状)盘状红 

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又称狼疮脂膜炎)、黏膜红 

斑狼疮、冻疮样狼疮等。相关文献报道CCLE的中医 

药治疗以盘状红斑狼疮为主。 

孟如将盘状红斑狼疮辨证为热毒炽盛型、湿热 

内蕴型和阴虚火旺型3型。热毒炽盛型治则:清热解 

毒、凉血化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代犀 

角);湿热内蕴型治则:清热利湿,方药:三仁汤加昧: 

阴虚火旺型治则: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知柏地 

黄丸合二至丸加味,有效率达82.6%E ]。钟力等[珥]将 

盘状红斑狼疮辨证为毒热炽盛型、阴虚阳亢型、气虚 

下陷型。毒热炽盛型:斑疹红赤、色鲜红、面部及全身 

262・ 

斑疹成团块状、高于皮肤,治则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阴虚阳亢型:斑疹暗红,治则 

养阴清热、凉血化斑,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气虚下 

陷型:斑疹色淡,治宜补中益气、健脾祛斑,方用补中 

益气汤加减。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选用复方丹参注射 

液,治疗效果显著。邢家林[ ]将DLE辨证为湿热内 

蕴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血瘀型、脾虚湿滞型。湿热内 

蕴型症见下唇局部片状糜烂、渗液、灼热、瘙痒或刺 

痛,治以清热化湿,方从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化裁;阴 

虚火旺型症见下唇局部糜烂、色桃红,时而少量溢 

血,治以滋阴降火,方从知柏地黄汤、青蒿鳖甲汤化 

裁;肝郁血瘀型症见下唇局部红斑、色暗、呈圆形或 

椭圆形,表面粗糙或附着鳞屑,治以疏肝理气、活血 

化瘀。方从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化裁;脾虚湿滞 

型症见下唇局部糜烂、肿胀、溢液,治以健脾化湿,方 

从参苓白术散、五苓散化裁,效果较好。 

眭书魁等[ ]根据“六淫”为害,化热成毒,发于肌 

表的理论,创制六和祛毒饮治疗DLE(组成:黄芪 

600 g,熟地黄、六月雪、七叶一枝花、三片瓦各450 g, 

防风、桑叶、金盏银盘、川芎、当归、赤芍、栀子、苍术、 

二色补血各300 g,细辛90 g,以上为1个月药量), 

有效率达到87%。张晓慧等m]采用养阴补肾方剂治 

疗DLE(组成:熟地黄25 g,黄芪30 g,杜仲l2 g,山 

药、茯苓、牡丹皮、仙茅、知母、大腹皮、泽泻、车前子 

各9 g),此方剂具有补肾滋阴,健脾益气升阳,活血 

散瘀以及利水渗湿等功效。贾惠林等[ 使用地肤子、 

紫草、蜈蚣、乌蛇、甘草治疗DLE,血热重者加用生 

地、牡丹皮;有血瘀者加用丹参、鸡血藤;病程长者皮 

损中心产生白斑为气血失调.可加用黄芪、当归,治 

疗效果较好。王玉生[ ]应用雷公藤多苷佐以中药红 

斑汤治疗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为92.8%。中药 

红斑汤有养阴清热、活血通络的功效。方中生地、生 

石膏、黄芩、忍冬藤四味为核心药物。 

DLE辨证分型较多:热毒炽盛、湿热内蕴、阴虚 

火旺、脾肾不足、肝郁血瘀等。临证根据患者不同的 

的病因病机以及皮损特征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SCLE、DLE病情活动时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病情 

稳定时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部分轻症患者可单纯使 

用中药治疗。 

4小结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 

功能紊乱是红斑狼疮的“本质”所在。反映在“标”上 

则为结缔组织病变,包括皮肤、黏膜、肌肉、血管、浆 

膜的病变;有各系统和器官的表现,也可出现全身症 

Chin J Dermato Venerol Integ Trad W Med 2008,Vo1.7 No.4 

状。CLE以皮肤损害表现为主,而SLE病变累及多 

系统、多脏器。中医认为红斑狼疮多由于先天禀赋不 

耐,皮毛腠理不密,复受Et光毒热之邪或外感六淫邪 

气,内外合邪而致毒热蕴于血分,郁于肌肤则为皮肤 

红斑,侵及脏腑则引起内脏损害。本病的性质为本虚 

标实:素体不足,脾肾阴虚血虚为本,即为本虚;郁 

热、火旺、热毒、瘀滞、风湿、积饮、水湿等为其病邪, 

即为标实。综合文献报道,中医药对CLE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中医从整体着眼,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机体的全 

面调节、生存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显示了其特有优势,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辨证分型大多依据个人对CLE病因病机的 

认识和临床经验,缺乏规范性和可重复性。中医辨证 

论治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 

优势,突出从整体水平进行调节,对于发病机理复杂 

的CLE防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能对辨证 

分型规范化,一可便于学术交流,在彼此借鉴的基础 

上促进中医药治疗CLE的发展;二可规范临床,以 

利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三可根 

据规范证型生产中成药,方便患者。 

(2)缺乏对名老中医治疗CLE经验方药的整理 

研究。需在加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疗效明确的 

中药做相关药理、毒理学的实验研究并阐明其有效 

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方式、代谢过程、量效关系。当然 

味追求专病专方的研究不能太过盲目,我们在研 

究中.应该多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在辨证相对规范 

的情况下取各家之长.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经验方 

的研究。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开辟一条治疗CLE 

的新途径 

(3)中医治疗SCLE效果较好,但是相关报道很 

少,病例鲜见并且缺乏随机、对照、双盲方法的统计 

学研究,影响了中医治疗的可重复性和可信度。中医 

应和西医联手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研究,逐 

渐形成统一的辨证论治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 

(4)基础研究较薄弱。有关中医药治疗CLE的 

文献很多,但多数都没有从组织病理、细胞和分子免 

疫等微观水平进行相关研究,只是用常见的化验检 

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来评估疗效。如能突破现状,多 

做一些具有前瞻l生的大样本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同 

时结合现代医学中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学科与本 

病相关的创新科研成果,及时更新补充相关检测项 

目、观察指标来评价疗效,必然使更多的人了解中 

医,接受中医,受益于中医,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第7卷第4期 

263・ 

参考文献: 

[1]沈丕安.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3-46. 

志,2003,2(2):89-90. 

[2]眭书魁,马秀清,董燕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研究[J].河北 

中医,2002,24(3):232—233. 

[3]魏睦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J].云南中医中 

药杂志,2001,22(4):8-9. 

『4]郑少平,王行宽.化斑解毒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证的 

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1):3-5. 

[5]郑梅生,张媛.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J].中国中医 

急症,1996,5(2):83. 

[6]王松珍,史临平,何桂珍.补肾消斑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J].河南中医,1996,16(4):225—227. 

[7]孙凤琴,瞿幸,孙玫,等.凉血解毒除湿散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 

疮急性期皮肤损害的体会[J].中医杂志,1995,36(8):484_485. 

[8]赵家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04,7(22):1707-1710. 

[9]时水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探析[J].北京中医,2004,23 

(3):161-163. 

[11]张志礼,张苋,王萍.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国医 

刊,1999,34(6):55—56. 

[12]刘瓦利,贾忠文.辨病辨证——皮肤病诊治的特色[J].首都医药, 

2004,11(18):14—16. 

[13]林丽.孟如教授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经验[J]_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0,21(4):1. 

『l41钟力,高建华,赵树山.辨证分型治疗盘状红斑狼疮36例临床观 

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2,l7(3):20—21. 

[15]邢家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红斑狼疮16例[J].江苏中医, 

2000,21(8):31. 

[16]眭书魁,高建华,马秀清.六和祛毒饮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 

报告[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1):35. 

『17]张晓慧,梅玉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J].甘肃中医,1998,11(3):28. 

[18]贾惠林,王龙成,郭静.中药治疗盘状红斑狼疮24例[J].陕西中 

医,2000,29(1):13. 

[19]王玉生.雷公藤多甙片配中药红斑方治疗DLE临床观察[J]_四 

川中医,2003,21(6):72. 

[10]张广中,王萍,蔡念宁,等.14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分 

析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 

(收稿日期:2008—04—09) 

窄谱中波紫外线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 

康萍 ,闵仲生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摘要:白癜风是皮肤科难治病之一,目前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广泛应用于白癜风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 

的疗效。文中对近几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单独应用NB—UVB、NB—UVB联合药物及其它治疗方法在白癜风治疗中的 

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白癜风;应用 

中图分类号:R75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09(2008)04—0263—04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 

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祖国医籍上有“白 

癜”、“白驳风”之称。近年来通过临床免疫等多方面 

的研究,提出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及神经化 

学因子等学说。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指波长为311~ 

313 am的紫外线。目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多种疾病 

的治疗。如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蕈样肉芽肿 

等。1997年Westerhof等[ ]首次报道应用NB—UVB 

(311~313 nm)治疗白癜风,并发现其疗效优于 

确。UVB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刺激黑素细胞产生更 

多的黑素和移行;当黑素细胞吸收UVB能量后体积 

增大,树状突延长,刺激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酪氨酸 

的氧化和聚合,使黑素合成增加[ 。郭燕青等[ ]研究 

表明:NB—UVB可使毛囊黑素细胞增殖向上移行,同 

时使还原型黑素在光的作用下氧化为黑素,还可破 

坏皮肤中的疏基化合物.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另有 

研究者认为UVB是通过角质形成细胞介导而发挥 

作用,即通过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合成白介素(IL)一1、 

IL一6、和bFGF等。bFGF位于表皮基底层。可引起外 

毛根鞘未分化的黑素细胞分裂、移动、成熟,从而治 

疗白癜风[引。Samson等[ ]通过研究证实,UVB照射后 

人角质形成细胞中IL一1和酪氨酸酶的表达均增加. 

PUVA。目前发现,NB—UVB已部分替代PUVA治疗 

白癜风等皮肤病,与PUVA相比.NB—UVB有毒性 

小、无光接触变态反应、长期照射无光过度角化、色 

素恢复比较一致等优点。 

NB—UVB治疗白癜风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 

IL一1又刺激ET一1合成,进而诱发色素再生。皮肖冰 

等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7例白癜风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