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

小印章,大智慧

左手青田石,右手白钢刀。一道道饱满而灵动的笔画,是金石碰撞出的一簇

簇火焰;一枚枚小巧而寻常的印章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大智慧。——题记

我的邻居陈伯伯是闻名一方的篆刻大师,他和我的父亲同在一家工艺厂工

作,他们俩既是师兄弟,也是好友。陈伯伯为人亲切,我每每失意,便将他当作

倾诉对象。比赛的失利像一团阴云郁结在我的心头,我拖着沉重的步伐,不由自

主地走到了陈伯伯的工作室外。我轻轻地推开那扇古朴的门,只见陈伯伯手持刻

刀,刀刃游走于一方青石之上,时而果断利落,时而细雕慢琢。但此时,这娴熟

的手法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致,我皱着眉头,长长地叹了口气。陈伯伯抬头看了看

我,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但他并不急于安慰我,而是低下头,继续完成他手中的

作品。

我略感失落,却只能一声不响地看着陈伯伯篆刻。他将刀柄微微倾斜,将刀

角的正锋切入石面,然后使刀柄顺着笔画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前进。石料的白屑飞

溅,一道沉稳有力的笔画已在石面上显现出来。这就是陈伯伯经常和我说的“切

刀法”。接着,陈伯伯又变换以“冲刀法”。只见他稳住刻刀与石面的角度,加

快运刀速度,顺着笔画的走向“冲刺”,又在某一个位置陡然停住,干净利落又

酣畅淋漓。再看石面,一道浑厚的线条已然成形。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看着陈伯

伯将一块不起眼的石料雕琢成一枚精致的印章,手法之游刃有余,字体之雄浑有

力,着实令我叹为观止。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舒了一口气,说道:“终于完成了!”

“不,别急,还须破边。”陈伯伯说。他用刀柄在印章的棱角处敲了敲,又

在留白处看似随意地划上几道,这才满意地将印章置于一边,对我笑了笑,好像

在告诉我:“现在这枚印章才算真正完成。”

我疑惑地问道:“破边使本来完美的印章有了残缺、笨拙之感,这不是败笔

吗?”

“不然,方方正正、棱角锐利的印章反而不好看。‘破边’也叫‘做残’,

是一种回归自然质朴的手段。事物有时正是因为有了残缺,才有了美感。”陈伯

伯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不禁顿悟,这不起眼的印章竟有三次生命:大自然的孕育使其成为美玉;

手艺人的雕琢使其成为精致的印章;而欣赏它的人从中收获珍贵的感悟,又赋予

了它新的生命。

陈伯伯之所以能在篆刻方面有所成就,不仅在于静心刻苦的钻研、日日夜夜

的练习,更在于匠心独运的创造、豁达通透的智慧。

我于这枚残缺的印章中窥得了人生的大智慧,心结已解,浅笑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