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第二节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名称: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地理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上海科教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

2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通过本节学习,学会分析各种地质构造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①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②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③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分析,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重点分析

①山岳的三种类型。

②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3、难点分析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

(三)学生分析

1、培养学生对地表形态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

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小组竞争答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课前学情检测

导入 学生搜索有关主要山脉的相关知识

任务一

搜索褶皱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对褶皱山的形态形成初步认识

引入课题

搜索引擎 搜索六大板块,对褶皱山的形成更深刻的了解

任务二

搜索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渭河平原,

初步了解断块山的形态

搜索火山喷发的视频,了解火山喷发形成的不同地

表形态

任务三

任务四

掌握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归纳小结

合作探究

各组完成任务并解释方法

小组评价

课后拓展

3.教师参与提出问题的小组讨论;帮助有困难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