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
摘要:原花青素,简称OPC,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
机溶剂。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能够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有效
的天然抗氧化剂。 一般为葡萄籽或黑果枸杞提取物。原花青素是一种新型高效抗
氧化剂,具有很强的体内活性。研究证明,其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
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病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1]。本文将对其抗氧化
的功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抗氧化功效 自由基
1.原花青素的分类、分布及化学结构
1.1原花青素的分类
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其结
构取决于五方面: 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
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
基化等)。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聚体、寡聚体和多聚体,其中单倍
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是由2~10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个以
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OPC是水溶性物质,在体内极易吸收,二聚体的分布最为
广泛并且研究的最多[2]。
1.2原花青素的分布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原花青素,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60余年历史,1961年,
德国Karl等从英国山楂新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理处2种多酚化合物。
1967年,美国Joslyn等又从葡萄皮和籽提取物中分离出4种多酚化合物,他们观
察到的多酚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青素,这类多酚化合物即为原花
青素[3]。80年代以来,全世界对原花青素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于以
下植物:葡萄、黑果枸杞、山楂、日本罗汉柏、花旗松、野生刺葵、番荔枝、野
草、苹果、扁桃、高粱、耳叶番泄、可可豆、大黄、桂圆、沙枣、山竹等[4]。
1.3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
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
儿茶素或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5,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
体等直至十聚体。按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体(procyanidolic
oligomers,简称OPC),将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procyanidolic polymers,简称
PPC)。二聚体中,因两个单体的构象或健合位置的不同,可有多种异构体,已分
离鉴定的8种结构形式分别命名为B1~B8,其中,B1~B4是由C4→C8键合,
B5~B8由C4→C6键合。在各类原花青素中,二聚体分布最广,研究最多,是最
重要的一类原花育素。三聚体中,也因组成的单体及其相连接碳原子位置的不同
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并命名为C1、C2……等。其中C1在自然界中分布最丰富
[5、6]。
2.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
法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做了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活性实验,结
果认为原花青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之一,尤其是其体
内活性,是其它抗氧化剂所不可比拟的。Bagchi.D[7]曾用小鼠进行体内实验,用
原花青素、VC、VE、β-胡萝卜素对TPA(12-O-四葵酰波佛醇-13-醋酸盐)诱导的
肝、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100mg/kg BW剂量下原花
青素、VC、VE、β-胡萝卜素均可降低TPA诱导产生的活性氧,使用腹腔巨噬细胞
发光法降低率分别为70%、18%、47%和16%,使用细胞色还原法降低率分别为
65%、15%、37%和19%。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可对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其
保护作用优于其它抗氧化剂。LU等[8]研究了苹果渣中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清除
1,1-联苯-B-苦基偕腙肼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或维生素E的两三倍,超氧化物
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或维生素E的10-30倍。由此可见,原花青素是一种比维生
素C、维生素E抗氧化性活性更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3.小结
近年来,国内外对原花青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原花青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其抗氧化性
效果和在美容护肤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原
花青素这一曾为国人所忽视的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 赵平,张月萍,刘俊英,等.原花青素分级分离[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1(6):75-80.
[2] 崔介君,孙培龙,马新.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3.28
(2).92-95
[3] 赵艳,吴埠.原花青素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
生.2006.22(1):110-111
[4] 张小军,夏春镗,吴建铭,等.原花青素的资源研究[J].中药材,
2009.32(7):1154-1160.
[5] LI Shuyi, SUI Yong, XIAO Juan, et al. Absorption and urinary excretion of A-
type procyanidin oligomers from Litchi chinensis pericarp in rats by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Food Chemistry, 2013,
38(2/3): 1536-1542.
[6] INFANTE R, CONTADOR L, RUBIO P, et al. Postharvest sensory and phenolic
characterization of ‘Elegant Lady’ and ‘Carson’ peaches[J]. Chil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71(3):445-450.
[7] Bagchi D. Garg A. Krobn 0 xygen radical scavenghg abfhdes of vhan hs
C andE, and a grape seed proanhocyan Hhexhacth C om m un MolPahoLPham
acoL1997,95(2):179-189
[8] Lu Y. Foo LY. AntbxHant and radical scavenghg actlvides of polyphenols from
apple pom Chem 2000;68;81-8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