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发(作者:)

三农论坛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第11期 

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实践与启示 

吴万兴,张正新,杨宏博,申秀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O0) 

摘要:本文从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探索实践、主要 的紧密结合、大学科技推广服务与农民需求的紧密结合,构筑大 

做法探索实践、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将大 

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促进产业发展的快捷通道。 

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从政策法规上纳入我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 

2主要做法的探索实践 

体系的建议和在全国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推广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农业;推广;实践;启示 

2.1 在区域产业中心建试验示范站,构建科技推广的快捷通道 

遵循农业生产自然规律和产业发展经济规律,按照“建在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国 区、长期坚持、国内一流”的原则和建百年老站的目标,依托学 

家林业局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大学 校科技优势,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集试验研究、示范推 

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发挥大学科技人才 

广、实践教学和信息监测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永久性试验示 

优势、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为建设我国多 

范站。学校专家与地方技术人员一起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试 

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验研究和示范推广。 

1基本思路的探索 

为有效解决推广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两张皮”的问题, 

2005年以来,国家部委和陕西省政府给学校设立专项,地方 

政府给学校无偿提供土地和基本建设资金,在以陕西为主的西北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通道,突破技术与产业发展之间 5省与地方政府共建了白水苹果、清涧红枣、阎良甜瓜、眉县猕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学校自2004年以来就逐步探索大学农 

猴桃、山阳核桃、合阳葡萄、西乡茶叶、阎良蔬菜、安康水产、 

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 

咸阳斗口小麦玉米、榆林马铃薯、洛川苹果、凤县花椒、千阳苹 

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探索的总体思路:一是以构建 果、富平现代农业、镇安板栗、安康北亚热带果树、铜川果树、 

大学内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为先导,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与 

周至樱桃、甘肃庆城苹果、河南荥阳小麦、新疆现代农业、青海 

地方政府共建产学研一体永久性试验示范站为核心的试验示范平 

乐都设施农业等23个试验示范站。同时在西北及河南等省围绕小 

台;二是建立以校站点三级科技培训和专家远程服务及产业技术 麦、玉米、油料、果树、畜禽养殖菜等产业建了一批示范基地, 

网站为主体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三是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开 

搭建了农业科研示范推广平台。大学专家与基层农技推广力量结 

展专业系统性全产业链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四是通过农业教育 

合,通过指导示范户、开展科技培训等方式,加速新品种新技术 

与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大学科技成果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紧密结 

的示范推广。构筑了“大学一试验示范站一示范基地一科技示范 

合、大学与地方政府的紧密结合、大学科技专家与地方推广人员 

户一农民”的科技推广快捷通道。 

2.2创新校地科技合作机制 密切与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对接 

作者简介:吴万兴,1956,男,陕西旬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 

事经济植物研究和科技推广管理。 

通过试验示范站建设创新校地合作机制,由校市县三方共 

建,挂学校试验示范站、市试验示范站、县试验示范站牌子,地 

2.3.3完善教学方式。农广校和一般学校不同,教师与受训对 

材,又有专业知识的教材,既有理论知识的教材,又有实践操 

象见面时间短,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区 

作方面的教材,既有文字教材,又有声像教材;发展性原则, 

别。一要强化课件制作,严谨组织教学。要求每个教师年均制 

教材内容要与客观实际密切结合,能反映农业生产技术的最新 

作课件3~5个,提出2~3条好的教学建议,不断提升教师组织管 

研究成果。 

理、因人施教、灵活施教的能力。二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 

2.4.2对培训教材的要求。要认真开展调研,准确掌握农民群 

际。把室内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 

众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然后再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教材。就现 

头和庄户院落,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阶段来讲,县级农广校培训教材的重点应涉及农村劳动力实用技 

三要抓住重点,示范带动。善于抓住重点,对积极性高的受训对 

术、岗位技能、创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同时,培训教材的内容要 

象进行强化培训和重点指导,然后慢慢渗透,辐射带面。 

与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相结合、要与快速发展的现代 

2.3.4总结教学经验。要求每个教师不但要干好工作,更要总结 

农业生产相结合,一定要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好经验,提炼好做法,每月召开1次教学研讨会,每季开展1次教 

3结语 

学自评会,每年撰写2篇调研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学术 

县级农广校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日益完善的漫长征程,要 

论文。 

2.4培训教材 

集广大“农广人”的聪明才智,要一批批“农广人”付出心血 

和汗水。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大 

力支持,要接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要 

2.4.1 培训教材把握的原则。培训教材不同于一般科普书籍, 

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所以要把握好“五项”原则,即:适用 

有项目来支撑,要有地方财政资金做保障,更离不开社会力量 

性原则,要适合本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适合确定的培训对 

的鼎力相助。 

象:实用性原则,要充分考虑本县农民的实际状况,突出具体环 

节的实践操作,注重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通俗性原 参考文献 

则,要用农民熟悉的语言来表述,使农民能听得懂、看得懂;配 

[1] 张红萍,仵占慧,南彩霞.对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思 

套性原则,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既有基础知识的教 

苦[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7):61—62. 

・28・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第1 1期 三农论坛 

方政府无偿提供土地、配套推广经费、配备技术人员、建设基本 

技术支撑支撑。 

设施。学校专家长驻农业第一线带领地方技术人员围绕农业产业 

3.3提供了人才培养平台 

化发展需要开展试验研究和良种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实现了大学 

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的对接、科研课题与农业生产问题的对接、 

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的对接,促进了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2005年以来,各试验示范站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交流会议l9 

次,先后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 

兰、印度等l1个国家的150位专家到试验示范站交流;接待国内地 

如苹果试验示范站,采取“1+4+4”的传帮带模式(即:1名学 

方政府、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推广部门和生产单位的22199 

校专家带4名县级技术干部和4名乡级技术人员),组建了由7位大 

名人员参观交流。如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2010年举办的“苹果国 

学苹果专家与白水县56名基层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推广队伍,开 

际学术研讨会”,聚集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39位 

展示范推广,密切与基层推广体系的对接,提升了产业水平。 外国专家和束怀瑞院士等一批国内知名苹果专家进行了研讨交 

2.3建立科技培训与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流,提升了试验示范站的科研水平。 

是通过学校校内、试验示范站、示范园田间现场开展不同 

3.4搭建了国内外交流平台 

层次的科技培训,提高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的技术素质。二是与 

2005年以来,各试验示范站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交流会议18 

示范区共建杨凌农业科技推广信息网。三是结合产业发展建立产 次,先后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 

业信息网。四是与各地电信公司合作开展农业科技手机短信息服 

兰、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到试验示范站交流;接待国 

务。五是与陕西省委组织部合作面向陕西全省17000个村党支部开 

内地方政府、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科技推广部门和生产单位的1 

办每月两期农业技术电视专题讲座——乡村讲堂。六是建立以试 万多名人员参观交流。 

验示范站为联结点的农业专家远程培训与咨询服务系统,使作物 4探索实践中提供的启示 

田间气象环境数据采集、生产现场视频、远程可视化技术培训与 4.1 探索创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咨询指导等功能一体化。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实 探索创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模式由7部分组成: 

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快速汇聚与高效传播,有效拓宽了农业实用 

是在大学本部建立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研究平台;二是 

新技术的推广范围。 

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产学研三位一体 

2.4创新科技推广管理机制调动科教人员的积极性 

的区域试验示范站;三是在村民田间建立为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服 

学校从组织管理、岗位设置、职称晋升、津贴发放、表彰 

务的示范园;四是在校市县站点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农业科 

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了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科 技培Y[IN务系统;五是组建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多学科专家团 

教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从事科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一是专门设立 

队;六是建立校市县共建机制即地方政府投入基层技术力量参 

科技推广处,统筹负责全校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管理。二是在人 与;七是制定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职称晋升、津贴 

员岗位设置中单列“推广类别”,各试验示范站(基地)设立推 

发放、激励政策等新机制管理办法。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的 

广岗位。三是在职称晋升中单列“推广系列”,设立“推广研究 创建,为我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员”岗位,并建立了注重推广实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在学校 

4.2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人们的启示 

人才强校”战略中专设“推广专家”支持计划。五是实行推广 

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调研组认为:“这个农业科技推广模 

专家工作业绩津贴。六是在学校表彰奖励系列中单设推广先进单 式,核心是到农村第一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将试验示范站作为 

位和先进工作者奖项。 

农业推广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把先进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 

3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了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建设对 

3.1 引领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全国来讲, 

2005年以来,学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试验示范站 

包括50多所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基地)和专家大院 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培训农技干部和农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时承担陕西省农林科学院(2002年陕 

42万人,培育示范户2360户、农业专业合作社5O个,培育的示范 

西省人民政府发文挂牌)职责,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过程 

户人均收入翻了两番;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350多项,受益农民达 

中,探索创建“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取得韵显著成效,进一 

200多万户,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步验证国家进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体制改革的决策是正确的, 

如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推广8项关 

改革是成功的。我国3O多个省市都有农业类大学和农林科学院,若 

键技术,指导的示范园亩收入由建站前3300元提高N1万元,白水 

能借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体制改革经验进行改革发展,将 

县苹果产值由建站前5.25亿元增 ̄U15.5亿元;清涧红枣试验示 

对中国未来农业教育和农业发展产生多么重大而深远影响啊! 

范站通过推广3个良种和6项关键技术,指导的示范户户均收入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建站前1.87/元提高到5万元,清涧县红枣产值由建站前4.5亿元增 

农业类大学和农林科学院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源头。农业类大学和 

加到l5亿元;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2个良 

农林科学院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需求科学研究,每年选育通过审 

种和一系列配套技术,指导的示范户人均收入由建站前3100元提 

定一大批良种,取得农业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几千项。因此,建议 

高到1.2万元,眉县猕猴桃产值由建站前3.1亿元增加到l2亿元。 

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从政策法规上列入我国多元化农业科 

3.2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生产需求对接 技推广体系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国家每年设置农业科技推广专项 

2005年以来,试验示范站聚集学校多学科专家,从区域 

基金,支持农业类大学与农林科学院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与 

产业生产中发现问题,从解决生产阿题入手设课题,围绕区 

地方政府共建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站,与地方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域产业发展需求,试验示范站的专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一 

紧密结合,加速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国农业类大学和 

系列试验研究与示范。选育并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良种2 3 

农林科学院在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同时,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强 

个,鉴定科技成果11项,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着持续的良种 大的科技支撑,引领我国农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