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如何指导小班幼

儿的绘画

作者: 徐 云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8期

绘画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早期绘画教育对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提

高观察、记忆等认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绘画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小班

幼儿的绘画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但由于对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不了解,很多家长和

幼儿园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幼儿画得“很乱”、“不知画的是什么”,因此出现了种种

“逼”着幼儿模仿画的现象。这样既剥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又会使幼

儿厌倦绘画;同时还会产生大人指导得很辛苦但收效甚微的现象。

一、了解和正确认识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1.了解小班幼儿所处的绘画阶段和该阶段的绘画表现

小班幼儿正处在绘画的涂鸦期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前期,这个时期

的幼儿喜欢边画边自言自语,会为自己的画命名;对他们来说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

的手在涂鸦过程中不断地运动,促进了手臂肌肉的发展,也使认知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增强。随

着幼儿不断涂鸦,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逐渐向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象征期发展。这一时期

开始出现简单的图像,但他们的画突出的是他们所关注的那部分特征,还不能画清楚事物的具

体形态。如在画人的五官时他们通常会画出眼睛和嘴巴,却往往忽视鼻子和耳朵。

2.小班幼儿的涂色特点

小班幼儿对色彩有自己的喜好,喜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鸦。小班初期的幼儿涂色很杂乱,

不均匀。有的地方涂得很浓,有的地方则涂得很稀。这是因为这时期的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手

指肌肉还未发展完善,他们在涂色时也经常会将颜色涂到轮廓线外。随着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增

强,慢慢地会向一个方向涂色,且能注意均匀涂色。

3.小班幼儿的构图特点

由于他们不太关注绘画的结果,因此他们一般也不会事先构想好画的结构、怎么布局,也

不会想好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大多是想到什么画什么,把想到的东西全搬到画面上。如在让幼

儿画花时,幼儿会画上树、太阳、人等,且他们不会注意各种物体间的大小比例。

二、针对幼儿的这些绘画特点,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指导策略

1.布置色彩丰富、形象可爱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爱模仿,易受感染,对色彩有自己的感受力,布置色彩丰富、形象可爱的环境能

引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在创设环境时,要尽量选择一些温馨的色彩来装饰,还可布置一些可爱

的、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在美术角里我布置了很多色彩鲜艳、图案简单的画,幼儿很喜欢来

这里看看画画。在这样的环境里,使幼儿对色彩越来越敏感,画画的兴趣也更浓了。

2.给幼儿自由宽松的涂鸦空间,支持幼儿的涂鸦活动

刚入园的幼儿正处在绘画的涂鸦期,喜欢画一些成人看不懂的画。这时成人应该理解并支

持这时期孩子的绘画特征。因此,我在班里布置了一块涂鸦墙,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如油画棒、

铅笔、水笔、毛笔、颜料等工具,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认识各种工具,同时积极大胆地随意涂

画。在这里,孩子们无拘无束,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在涂画的同时,我鼓

励幼儿将自己画的内容讲给老师或同伴听一听。在不知不觉的涂画活动中,孩子们的握笔姿势

得到了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3.创造游戏情境,增强幼儿涂色的积极性

幼儿的年龄小,手部肌肉还未发展好,很难精确地控制画笔,涂色时很容易涂到轮廓线外。

我们应该抓住这时期幼儿的绘画特点,帮助他们提高涂色能力和积极性。根据小班幼儿爱玩游

戏的特点,我将游戏情境融入到涂色活动中,以增强涂色的趣味性。如提供小宝宝睡觉的情境

图,请幼儿给宝宝盖被子(给被子涂上颜色);给小宝宝做蛋糕(给蛋糕涂色)等活动,都充分激

发了幼儿涂色的积极性。我还将涂色与其他绘画形式结合起来,如将涂色与粘贴结合起来。在

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涂色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感知力和粘贴能力。在各种

愉快的涂色活动中,幼儿手臂肌肉逐渐发展,也发展了手指和腕部的灵活性。

4.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丰富幼儿的绘画素材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

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我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

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和审美感受。我经常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看看周围的树、花、草和种植

园的蔬菜等,让幼儿看看、摸摸,对事物有直观的感受;还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街道、超

市,观察小动物,丰富幼儿的体验。在观看时,我还为幼儿进行讲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这样,幼儿在绘画时能想象出观察过的事物形象,能创作出形态各异的作品。

5.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同时,需要老师有很强的作

品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因此我会找很多资料,自己先对不同的作品

有一个审美感受,再选择一些简单的适合小班幼儿欣赏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如一些名家的

画、成人的画和幼儿的画。欣赏时,先让幼儿自己欣赏,让他们自己感受作品,我再提一些指

导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欣赏。一开始幼儿不太会欣赏,慢慢地,幼儿

便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了。

6.客观、积极地评价,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既为教师改进美术活动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又促进了幼儿绘画能力

的发展。传统的作品评价通常会以“像”与“不像”来评价,但这种评价会扼杀幼儿的创造能

力,特别是对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作品,而应该站在幼

儿的角度去欣赏、去品味、去发现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在评价时,我会先请幼儿说说自己画

的是什么,再请幼儿一起评价。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我尽量做到具体化,不笼统地说“很好”,

而是把哪方面很好说清楚,还鼓励性地提一些建议。

小班幼儿有他们独特的绘画特点,我们成人应该充分地了解、解、持幼儿的这些特点,

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我们相信合适的指导策略一定能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徐云,女,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幼儿园,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