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

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及其分析

作者:田凤 姜宇佳

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04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教育十三

规划圆满收官,决战决胜教育扶贫,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国内20万个网站采集点、5

000万个微博、200万个微信公众号、800个资讯APP等社交媒体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总结

2020年十大教育舆情热点,并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0205月,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方向、划重点、定规则,把

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使思政课堂从一堂课走向每堂课

思政教育从专人走向人人,为筑牢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2020年相关讨论量达5万余条。从

政课程课程思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视角。如何将思想政治

工作体系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贯通,是高等教育领域亟待攻关的重大课题。要找准

战场,即专业课程的建设。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课程

思政,应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避免生硬揳入德育课程。要建强主力军,教师是成

败的关键。专业课程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

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要筑牢主渠道,课堂教学是

重点。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大力改革创新思政课,整体推进课程思政,促进知识传授

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2020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这是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

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

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互联网上相关新闻和评论量高达600万条。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教育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强调改进结果评价,

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教育评价上突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立足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五大主体,全

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建立健全回归教育

本真的制度和机制,将制度落实到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中,坚持五育并举导向,推动教育公平

发展和质量提升。

三、高质量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教育系统全力应战,坚持把

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

作,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其中20多万建档立

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建立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教育扶贫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贫困依然存

在。下一步如何深化教育扶贫工作,确保成果持续巩固,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激发贫

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科技革命驱动教育变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已成为其中的核心驱动力,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路径,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

题。为此,教育部相继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促进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下,我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育,2月到5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20多亿人次

浏览,全国1775万大学生,共计23亿人次参与在线课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展示了变革教

育的巨大潜能。

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机遇的同时,应该审慎地看待其带给教育的潜在性风险和挑

战。一方面,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立德树人仍然是根本任务。数据采集、使用和

传播过程中引发的人工智能伦理和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进行系统研

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为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划分人机协同系统中的权限与责

任,如何适应新的师生身份,也是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五、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2020年,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在新时代中奋进,在大变局中前行。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相

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

展规划》,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四点一线一面加快布局,打造教育

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同时,疫情催生出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范式和对外开放的新形态,在拓展民

间教育国际交流新思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外教育交流受到社会和网民的广泛关注,

相关报道和讨论量突破140万条。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态势,出国与回国等留学服务、国际在线

教育、民间教育交流等将是2021年教育对外开放值得关注的话题。对外开放合作是互利共赢

的必由之路,我国应进一步推进中欧人文交流机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特

别是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强化与多边国际组织的合作,促进全球

教育治理体系变革。

六、体美劳诸育从软任务变为

硬指标

2020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

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0月,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

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就全面加

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和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体

育、美育受到空前重视,网民对三个文件的印发总体持积极正向态度。

当前,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技能训练与精神传承的关系、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等方

面,尚存在问题和偏差。要推动劳动教育的家校协同及全社会力量整合,完善评价机制和督导

体系,真正让学生走向劳动自觉,促进劳动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学校体育仍面临着教师缺口

严重、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体育文化和精神重视不足等诸多挑战。美育从软任务变成硬指

后,关注度明显提升,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仍然存在一定误区,美育的功利化、评价体系缺

位等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七、师德师风建设再成焦点

2020年涌现出时代楷模张桂梅等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也曝出学术造假等多个损害教师队

伍整体形象的负面新闻,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再成社会热点。11月,某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

生实名举报原导师及其女儿学术造假,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破7亿。此外,某师范大学在职教

师被指期刊论文抄袭豆瓣文章、某中学教师抄袭同行获奖论文等多起教师论文抄袭事件引发社

会关注。

师德师风问题极易引发负面舆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12月,教育部

成立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落地的问题。《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师德师风建设虽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取得一定成效,

但师德失范行为仍偶有发生。法律规定和职业规范关系的厘清、师德师风评价机制的完善、学

术道德监管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要着力抓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坚

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八、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取得新进展

全面依法治教是教育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0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实现新突破,教育立法步伐明显加快。7月,教育部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1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12月,《中小学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印发。

教育立法稳步推进,舆论反应积极。但在对师生权益的保障、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

等方面还有可完善的空间,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关、呼声高涨的终身学习法、家庭教育法等

亟待出台,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需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还有

一段路要走。教育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和监管制度的健全、教育部门依法行政能

力的全面提升、依法治校的落实落地,将成为接下来全面依法治教的重要议题。

九、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

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有所突破,职教20部署的任务转化为

具体举措和行动。努力建设技能型社会,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在山东、甘肃、江西以及苏锡常都市圈等省市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职

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愈加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围绕职业教育

的新闻报道和网民讨论量达300万条。

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要进一步推进职教20落实

落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扎实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动,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培养

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继续落实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十

大行动,总结推广“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深化校企协同,完善支

持措施,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

体。

十、艰难毕业季稳就业

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被称作最艰难的毕业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多项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出台后,

多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从网络舆情来看,2020年毕业生就

业问题关注度颇高,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发文(帖)量达400万,且就业满意度较高,正面反

馈占据较大比重。

2020稳就业经验之上,仍要看到就业持续面临着总量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等诸多压

力和挑战,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严峻复杂,挖掘就业新空

间、新机遇成为重要课题。面对疫情影响延续、经济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叠加的新形势和新挑

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要将就业工作置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完善大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加快职业生涯教育升级,构建差异化的职业发展指导模式;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自我,帮助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心态、提升求职技能;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

侧的精准对接,补齐就业与培养联动的短板,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田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姜宇佳,中

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