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

病毒学总结

绪论

一、病毒的定义

病毒是一种无分裂、无生长、无蛋白质合成的成套“机器”,但依靠寄主合成必需组分以

组装成颗粒状的亚显微的胞内绝对寄主生物。

病毒实际上就是有一个保护型的外壳包裹的一段RNA 或DNA,利用进化的力量,这

些简单的生物体可以在所感染的细胞内以寄生形式复制,同时,也能在细胞外保持极强的生

命力。

二、病毒的特点

1.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至今尚未发

现二者兼有的病毒。在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为十分独特的生物学

现象。

2.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

或其他细胞器,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功能。

3.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

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

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菌素不敏感。

三、病毒性质的两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1.病毒存在的两重性:细胞内形式和细胞外形式

2.病毒的结晶性与非结晶性:

3.病毒的颗粒形似与基因形式

(二)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1.标准病毒(standard virus)与缺陷病毒 (defective virus particle) 或缺陷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

2.假病毒(pseudovirus)与真病毒

3.杂种病毒与纯种病毒

(三)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与非致病性

2.病毒感染的急性与慢性

四、病毒存在必须解决的3个问题

1.如何在感染一个细胞后进行自身增值;

2.如何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播;

3.如何逃避宿主的防御性攻击。

五、病毒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1、 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 通过对病毒的研究,更多地了解生命本质的一些基本问题;

3、 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六、病毒学发展的动力

一、病毒是一类重要的传染病病原。人类为了自我生活和生存与病毒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并逐渐认识了病毒的传播、流行规律,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病毒本身的特性;

二、病毒一直作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人们在探索生命秘密,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

和分子遗传学形成、发展至今的全过程中,很多重大而关键并具有突破性理论的发现、形成

和阐明都是以病毒为研究对象。

例如:

(一)新的病毒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现

1.亚病毒侵染因子的发现

2.新的病毒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现

(二)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将使病毒学更加快速地发展

(三)基础研究是应用开发之本

(四)广泛的学科间交叉与结合是必须和趋势

第一章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大小

测量单位为纳米(nm,为1/1000m)

<50 nm 小型病毒 如口蹄疫病毒(20nm左右)

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 如流感病毒,其直径为90~120nm,绝大多

数病毒直径都在150nm以下。

> 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 如痘病毒

二、病毒粒子的形态

大致可分为5类:球形、杆状或丝状、砖状、子弹状、蝌蚪状,分别举例。

三、病毒的结构

简单病毒的结构和复杂病毒的结构

四、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

1、DNA病毒:多数是双股,少数是单股多数是线状,少数是环状,所有DNA是一条

长链,不分节段。

2、RNA病毒:多数是单股,少数是双股;多数是一条长链,少数分割成几个节段,所

有RNA都不呈环状结构。

3、何谓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

4、病毒感染性核酸:从病毒粒子中提取裸露的核酸,带有病毒增值过程中必要的遗传

信息,进入细胞后,就能形成新的病毒。

5、形成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需要哪些基因?

(1)编码衣壳蛋白的基因

病毒基因组很小但是多样的。病毒经过进化而具有了最为经济的复制方式,例如,一个

小的病毒仅仅需要1种衣壳蛋白,反复使用这1种蛋白来形成衣壳。因此,病毒仅用这1

个基因就可以完成衣壳蛋白的编码工作。

(2)编码细胞受体结合蛋白的基因

(3)通常还要有病毒聚合酶基因

也就是说,一般至少需要3个基因。

(二)蛋白质:

1、结构蛋白: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衣壳蛋白、包膜蛋

白、基质蛋白。

2、 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成熟病毒颗粒中

的蛋白质。包括病毒内——酶;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

3、 病毒的对称结构:

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

4、病毒粒子衣壳结构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作用?

特点:

(1)自我装配 (self-assembly)

病毒复制过程是自我装配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很少的能量,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忠实性(fidelity)

在生物合成过程中,DNA 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转译每一步都可能出现错误。相

比之下,病毒基因组都较小,客观上减少了出错的几率。因此,新病毒粒子的复制具有高度

的忠实性。

(3)经济性(economical)

从衣壳蛋白种类、数量以及衣壳结构和功能上,都是最为经济的。 衣壳蛋白种类可

以是一种、一种蛋白具有几种不同功能、核衣壳构成经济合理、表面积小内部空间大。

(4)对称性(symmetrically)

衣壳是由衣壳粒构成,衣壳粒围绕着核酸对称排列。

(5)稳定性(stability)

有衣壳粒所构成的衣壳结构非常稳定。同一病毒科的病毒具有相同数量的衣壳粒。

作用:

(1)保护作用 (protection)

病毒核酸是非常脆弱的,病毒核酸在宿主以外的环境中极易被降解。例如物理、化学

因素的作用和核酸酶的作用等。对于单股核酸基因组的病毒来说,某一磷酸二脂键的断裂、

核苷酸的修饰或改变都可能使病毒失去活性,这些情况可以使核酸无法复制,使病毒粒子灭

活。因此,病毒的核酸物质需要保护。

(2)识别作用 ( recognition)

病毒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病毒要吸附到宿主细胞的表面,这涉及到病毒粒子表面与宿

主细胞表面之间的识别、相互作用和吸附过程。

(3)具有抗原性(antigenity)

病毒衣壳或囊膜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引起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蛋白抗原也是识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