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

子口税-详解

目录

• 1 什么是子口税

• 2 子口税的由来

• 3 子口税的特点

• 4 子口税的影响

• 5 子口税带来的后果

什么是子口税

子口税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及自内地运送土货至通

商口岸出口类似税票时所纳的抵代通过税的一种税款。这种抵代税相当于进出口税的一半,

故又称子口半税,这是帝国主义破坏中国内地税主权的一种税制。其目的在于保证低水平的

协定关税充分发挥作用,把进出口商品的内地税也纳入协定范围的一种税制。

子口税的由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子口税的由来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已干预中国内地税的动向。《南京

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

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后来英方得知当时中国“国内关税定例本轻”,便协议“洋货各

税,一切照旧轻纳,不得加增”,并未具体确定税率。

50年代初叶

50年代初叶,江南各省地方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创设厘金制度,内地税

课大为增加。因此,英国政府迫切要求修改《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使清政府“不得对外

国进口的货物,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课征内地税或通过税”。1858年中英《天

津条约》第二十八款便有了相应的规定,大意是英商贩运洋货入内地销售,和自内地运土货

出口,所经内地各卡,倘愿一次缴纳,以免各卡重征,土货可在首经子口上税,洋货可在海

口完纳,“所征若干,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子口税。

同年中英《通商章程》第七款又规定:1.出口土货的子口税改在出口海关缴纳;2.子口税率

定为进出口税率之半,称子口半税。1861年10月清政府和各国公使会商以后,颁布了一个

《通商各口统共章程》,于是各国商人都得享受英商的同样特权。

子口税的特点

比较《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关于子口税的规定,可看出子口税制演进的一些特

点:1.《南京条约》仅规定洋货入内地子口税,《天津条约》则进而规定土货出口的子口

税,并且确定子口税税率为进出口税率的一半,或从价2.5%;2.《南京条约》规定华商运

洋货入内地,可以享受缴纳子口税以代替缴纳内地税,而《天津条约》则规定外商始能享受

缴纳子口税的特权;3.《南京条约》未明确规定商人在内地税和子口税之间的选择权,《天

津条约》则明确赋予外商这种选择权。缴纳子口税的具体办法是:凡洋货运入内地,应向起

运口岸的海关缴纳子口税,海关发给凭单,通称子口单,即可免除常关厘卡的重征。外商在

内地购置土货外运,应在首经子口呈验三联单,注明货物种类、数量以及装船口岸,换得运

照,在沿途所经子口呈验盖戳时,可免各项征课,直到运抵最后子口,完清子口税后,方准

过卡。

子口税的影响

积极作用

子口税是由海关征收报解中央政府的一种税收,至于常关厘卡等内地通过税,则是由地

方政府自行加派、自行支销的收入。缴纳子口税以后的商品既免纳其他内地税,地方政府的

税收遂被压缩。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采取了两种对策:一是降低内地税率,以与子口税

相竞争。二是采取加重土货厘金,以补偿实行子口税而短少的财政收入。这个办法直接破坏

土货的流通和生产,削弱了土货对洋货的竞争力。

在此期间,由洋税务司控制的中国海关是根据货物启运地点区别其生产国籍,因此,凡

从香港启运的货物,都被当作洋货并享受洋货内销的子口税待遇。于是便有不少国产土货特

地绕道香港以取得洋货身份,然后运销内地,这样,仅在出口时纳一出口正税,内销时再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