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

南通地区 粉砂土电阻率影响因素浅析

摘要:土壤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的土壤电阻的平均值与截面面积乘积,它是

表征土壤导电性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孔隙度及温度对

不同种类砂性土电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度及温度对粉砂土电

阻率的影响是明显的,粉砂土电阻率随着土样含水率的增加呈对数减小,而随着

孔隙度的增加呈对数增加关系;温度对砂土电阻率的影响形式与含水率和孔隙度

不同,粉砂土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关系,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

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拟合曲线相关度较高,可为当地类似项目题目试验数据

参考。

关键词:土壤电阻率、含水率、孔隙度、温度

1引言

在自然界中,土壤的电学特性与岩土的种类、主要成分、温度、埋藏条件及

颗粒结构有关。电法勘探是以土层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利用仪器观测人工或天然

的电场变化或岩土体的电性差异解决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该方法近年来得到了

广泛的推广。在城市地质勘察工程中,土壤电阻率和大地导电率是经常遇到的两

个重要参数,也在电力系统设计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需要现场测试获

得。其中,土壤电阻率由于其连续、快捷、无损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土壤电

阻率的影响因素较多,需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对多组分粉砂土样品的试验研究,

主要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孔隙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粉砂土电阻率的影响,并对试验

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对本地区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试验方法

电法勘探根据电场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

法及激发极化法。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很多,如地质判定法、双回路互感法、

自感法、线圈法、偶极法以及四电极测深法等,其中偶极法具有操作简单、试验

速度快、对土样干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本文采用偶电极法进行试验(见图

1)。

图1 偶电极法

试样制备土主要以南通市崇川区某铸铁管道项目上部10.0m范围内的土层为

主要研究对象,该深度范围内土层均为第四纪河流相和滨海相沉积物。为制备粉

砂、细砂、中砂,需先将土样进行风干并采用标准筛对其进行筛分后分别制备,

将制备完成的粉砂、细砂、中砂样品进行烘干,烘箱温度控制为105℃,连续烘

烤12小时后对试样进行称量,直至每两小时称量的质量差小于0.1g为止。按照

试验设定的含水率,向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蒸馏水,密封后静置5小时,配置出

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将制备好的样品装入统一形状及容量的PVC管中妥善保存。

根据图1,偶极法试验时在试样两端施加电压U并测量回路内的电流强度I,

此时试样的电阻率可表述为:

公式(1)

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Ω·m),U为试样两端电压(V),S为试样横截面

积(㎡),L为试样长度(m),I为电流强度(A)。

3试验结果分析

3.1含水率对电阻率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分别对4组不同含水率(10%、20%、50%、80%)的粉砂、细砂

及中砂试样电阻率进行测试,试验室试样两次电压相同,粉砂、细砂及中砂试样

的孔隙度为(45±2)%、试验温度(20±2)℃,不同含水率的粉砂、细砂及中

砂电阻率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含水率对粉砂、细砂及中砂电阻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在试样孔隙率及温度基本稳定的条件下,粉砂土的电阻率随

着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呈对数关系;当含水率小于50%时,电阻率受土体含

水率的影响较大,含水率的较小变化会引起电阻率的迅速减小;当试样含水率大

于50%时,试样的电阻率基本趋于平稳,含水率的变化对电阻率影响较小;根据

试验结果可以预估,当饱和试样与80%含水率试样电阻率值相近。土颗粒主要通

过颗粒间的连结导电,当土壤的含水率较小时,颗粒外结合的水膜较薄,电阻率

高,导电性能差,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水之间接

触更为紧密,电阻率降低,导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

孔隙间水相互连结,绝大部分孔隙已被导电性较好的水填满,此时继续增加的含

水率对电阻率影响较小。由于中砂土颗粒间的孔隙明显大于粉细砂,颗粒间水更

容易流通,这也导致中砂的电阻率的变化要明显大于粉细砂,因此在温度及孔隙

度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电阻率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对粉砂、细砂及中砂

含水率与电阻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1:砂土含水率与电阻率回归方程

土性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粉砂

y=-

34.21ln(x)+164.51

0.9096

细砂

y=-

55.97ln(x)+264.7

0.9721

中砂

y=-

75.7ln(x)+350.48

0.9670

根据砂土含水率与电阻率的回归方程可知,温度及孔隙度相同条件下,含水

率与电阻率之间呈对数减小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2孔隙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为测试不同孔隙度对粉砂土的影响,对含水率(80±2)%、试验温度20℃的

粉砂土进行了不同孔隙度(20±2%、30±2%、45±2%、60±2%)的电阻率测试,

不同孔隙度粉砂土电阻率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孔隙度对粉砂土电阻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粉砂土电阻率随着颗粒间的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颗粒间

孔隙度在较低范围值(小于45%)时,单位孔隙度的增加对粉砂电阻率的影响有

限,孔隙度由20%增加值45%时,电阻率试验值仅增加6Ω·m;当颗粒间孔隙度

在较高范围值(大于45%)时,单位孔隙度的增加对粉砂电阻率的影响较明显,

孔隙度由45%增加值70%时,电阻率试验值增加了19Ω·m;这说明当颗粒间孔隙

度增大时,粉砂土处于不饱和状态,粉砂土的导电介质开始由孔隙水转变为粉砂

颗粒,粉砂颗粒的导向性能弱于孔隙水,从而造成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导电性能

迅速减小,土壤电阻率增加,且在较高范围值(大于45%)时导电性减小更为明

显;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粉砂孔隙度与电阻率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对数增

加的关系,详见图2,相关系数大于0.90,相关度较高。

3.3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对含水率(80±2)%、孔隙度(45±2)%的粉砂土进行不同温度(20±2℃、

40±2℃、80±2℃)条件下的电阻率测试,试验结果见图4。

图4温度对粉砂电阻率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温度对粉砂电阻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温度的增加,粉砂

电阻率呈减小的趋势;相比室温而言,粉砂的导电性在高温状态电阻率更小,导

电性更强,这说明四季及昼夜温差的变化对上部土体的电阻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针对南通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与夏季最高温度相差30℃的地区,在电法勘探

过程中,应重视温度对土壤导电性的影响。粉砂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回归曲线可用

线性方程表示,详见图4,相关系数0.9912,相关度高。土壤电阻率随温度增加

而减下的内在原因现阶段研究成果较少,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的《实用无

功功率补偿技术》一书中的归纳,可能原因是颗粒间水的离解度随着温度而增加,

导致孔隙水矿化度增大,电阻率降低,该方向是未来研究的主要课题。

4结论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孔隙度及温度对不同种类砂性土电阻率的

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度及温度对粉砂土电阻率的影响是明显的,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

(1)粉砂土电阻率随着土样含水率的增加呈对数减小,而随着孔隙度的增

加呈对数增加关系;

(2)温度对砂土电阻率的影响形式与含水率和孔隙度不同,粉砂土电阻率

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的关系,原因较为复杂,但应重视四季及昼夜温差对

土壤导电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业清.实用无功功率补偿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1998.

2.

蒋建平,阎长虹,徐鸣洁,等.苏通大桥地基中深厚软土电阻率试验研究[J].岩

土力学,2007,28,(10):2077-2082.

3.

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7.

4.

王保田.土工测试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5.

查蒲生,刘松玉,杜延军.非饱和粘性土电阻率结构模型研究[J].工程勘

察,2006(7):1-4,42.

6.

冯锐,李晓芹,陶裕禄.电阻率层析成像用于水文地质勘察[J].地震学

报,1997,19(6):655-663.